如果說,布爾班克培育光皮的桃還不算稀奇的話,那麼他培育世界上從來沒有過的“李—杏”新種,會使任何人感到驚訝。

李和杏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物種,布爾班克清楚地知道李和杏在一般情況下互相授粉是不能結果的。但他認為,植物改良可以達到的程度是沒有限度的,隻要有勤勞的手和活潑的頭腦,植物改良的巨大可能性就會變為現實,物種之間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遺傳鴻溝。

布爾班克使李和杏進行了雜交,他把李的花粉撒在杏花上,也把杏花的粉撒在李花上。但是,這個試驗很久沒有進展,大自然的規律仿佛在對他說:這個努力是徒勞的。然而正當布爾班克對取得成功感到無望的時候,自然卻又在他的麵前展現了一線光明。他發現了幾棵雜種實生苗,混生在一群實生苗中,這些雜種苗是日本李的花接受了各種杏樹花粉所產生的種子長出來的。布爾班克仔細察看了它們,根據葉子、樹皮、芽子的情況看,既不同於母本李樹,又不同於父本杏樹,尤其是幼樹的根更是如此。杏樹的根是鮮紅色的,李樹的根是黃、淺黃或白色的,而雜種實生苗的根呈現出各種深淺不一的紅色,表現了李和杏的混和性狀或中間類型。當布爾班克把它們嫁接在較老的李樹上以後,其中幾株居然結了大量品質優良的果實,特別令人驚奇的是有一棵樹的結果好到足以令布爾班克堅信:隻要這株樹支持得起,枝條上簡直從上到下可以掛滿李—杏果實。

這種李—杏果實既不是李,也不是杏,杏的果實表麵有一層細的絨毛,而李的果實皮是光滑的,但上麵有一層白色或淺藍色的粉衣。李—杏果實兼有兩種果實的特點,不隻具有杏那樣的天鵝絨般的動人表皮,而且在這些細密的絨毛下麵覆蓋並保護著像李那樣嬌嫩的藍色果粉,使這種新水果不僅色彩動人,而且增添了優美的風韻。

1901年布爾班克在布法羅城展覽會上展出了幾種李—杏果實,引起了參觀者極大興趣。1903年5月24日,展覽會頒發給布爾班克一枚特別金質獎章,這是過去完全沒有先例的。雖然當時李—杏雜交還不是一種完美無缺的果實,但不少果樹種植者已決定引入栽培,1906年李—杏果被引入澳大利亞,在南半球種植開來。

以後,布爾班克通過進一步雜交、選擇和培育,獲得了更為優良的品種,其中有一個品種叫“一品果”,這是布爾班克在1911年選育出的,當時種植麵積很廣。“一品果”的樹很強壯,即使在杏樹不能結果的地方,它也年年獲得豐收。它的果實又非常漂亮,圓球形、粉紅色或淺紅色、果肉堅實、蜜黃色、豐滿、有芳香、甜美可口。同年,布爾班克還培育出了名為“勝利果”和“皇冠果”的兩個李—杏雜種果,都表現了異常優良的品質。

一個嶄新的品種就是這樣被培育出來了。這些李—杏雜種成為桃李大家族中的一個新族。布爾班克認為,李—杏雜種恰好是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出現的一個新種,它預示了果樹育種的一個新時代。

栗樹是一種高大的喬木,從種子播種到開花結果一般需要7至8年。在布爾班克塞巴斯托堡農場裏卻生長著這樣一些栗樹,與其說它們是樹,不如叫它們是一種灌木,但在這些低矮的灌木上,結滿了一叢一叢的果實。這就是布爾班克育成的栗樹新品種。這些小樹不到一米高,但它們所結的堅果大而飽滿,滋味香甜。這些小樹是那些高大的板栗樹上的種子長出來的,種子萌發後隻經過6個月就開始結果,簡直就像玉米和小麥一樣。它們似乎完全忘記了栗樹家庭的傳統,它們的結果是如此之早,如此之多。那麼,布爾班克是怎樣培育出這些半年就結果的“神童”的呢?

早在布爾班克還是孩提的時候,他在家鄉的樹林中就常常看到美國本地栗樹之間有很大的變異性。同時他還注意到盡管這些樹並排生長在一起,結的果實卻迥然不同。後來在加利福尼亞進行植物實驗時,兒時的記憶在布爾班克腦海裏喚起了這樣一種想法:這種內在的變異的傾向可以為植物育種提供異常的機會。他並且想到,用最好的土著植物同外國植物雜交也許會有更大的好處。1884年底,他由日本進口了25顆栗子,這種栗子稱為巨型栗。這些實生苗長出來以後,布爾班克驚奇地發現它們具有奇怪的生長習性:植株矮小,結果早。等到日本栗苗長到開花的時候,布爾班克用它和其他三種栗雜交,這三種栗一種是歐洲栗,兩種是美洲栗,產生的雜種又依次經過了多次雜交。到最後,雜種的家譜中混有不同栗樹的遺傳成份。這種複合和重複的雜交方法,使雜種實生苗有可能綜合各種栗的優良遺傳特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早結果和不斷結果的習性。

布爾班克通過選擇,選出了一些優良的實生苗,從上麵剪取接穗,嫁接在大的栗樹上,讓它們經受考驗。有些接穗在嫁接6個月後就生出了堅果,雜種的果實重達28克,直徑5厘米,在一個殼鬥中有6—9個果實。不單是許多栗樹雜種實生苗顯示出了這種驚人的早熟性,而且其中一些還顯示了不斷結果的傾向。在同一棵栗樹上,幾乎全年都可以看到花和成熟的堅果。在同一樹上每個季節都長出雄花和雌花,通過給雌花授粉,不久,在雌花的部位就出現了幼果,所以花和果實會逐月地依次相繼出現,而一般的栗樹隻能在固定的季節開花結果。

布爾班克培育的這種果實特別大,結果特別早的奇異板栗樹,還有另外一種特性,就是它對於疫病的高度免疫能力。在美國栗樹栽培史上曾經發生過一件不幸的事情,在本世紀初,發生了一種病害,感染此病的美國栗樹大批大批地死亡。這是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名叫“栗樹疫病”。美國本土的栗樹不具有免疫力,造成了栗園的大量毀滅,不到十年時間,美國栗樹有80%得病死亡。布爾班克培育的雜種栗,其中有日本栗的血統,而日本栗對這種疫病是具有高度抗體的。所以布爾班克認為,失去美國土著栗樹是一種不幸,但這種不幸可以補償,新的栗樹林會緊隨疫病之後而出現,為了重建栗園,雜種栗樹可以提供巨大的便利,因為它們不僅對疫病有較強抵抗力,而且結果早,可以很快恢複生產,滿足市場需要。

玉米,這種號稱“美洲作物之王”的作物在美國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比起小麥和馬鈴薯來,無論是種植麵積還是總產量都要多得多,在布爾班克生活的時代,美國就大量出口玉米,同時也出口吃玉米而長成的牛肉和豬肉。但是玉米這種作物的祖先卻是一種微不足道的野草,原來生長在墨西哥的南部和中美洲,名叫“大芻草”。大芻草和今天的玉米有著很近的血緣關係,很容易雜交,它們在自然情況下發生雜交後產生的後代叫做“劣玉米”。

玉米是一種容易產生變異的植物,布爾班克曾用野生玉米的祖先進行了實驗,探討栽培玉米的起源。較早的一些實驗是在1870—1872年進行的,他培育過一種特別早熟的甜玉米,不過這種早熟玉米是他通過使玉米種子提前萌發而得到的。另外,他也用黃玉米、早熟玉米和甜玉米雜交,育成了早熟、黃色有甜味的玉米。雖然後來由於搬家使這些試驗中斷,但他在玉米雜交育種中獲得了不少寶貴的遺傳學方麵的知識。

栽培玉米由於雜交或遺傳基因的突變,常常產生一些變異的類型。例如布爾班克在1908年由法國引進的“四色玉米”就是這樣,這種玉米的葉子呈現黃、白、深紅和綠色的條紋。布爾班克推測,“四色玉米”可能是普通綠葉矮生玉米同日本那種葉子斑駁的玉米雜交的產物,他決定用“四色玉米”作進一步的培育選擇工作。他在這種玉米的一群後代中選擇了最好的一棵,並且由它所結的三個果穗中種出了六百株玉米,在第二代中有三分之一像親本“四色玉米”,其餘三分之二又回到了日本斑紋玉米的類型。

布爾班克在那三分之一的四色玉米中又選擇了最好的植株,從這些植株上取了一些細枝,用扡插法育成了一大片玉米。他采用人工傳粉的方法防止其他別的花粉授粉。這些玉米都結了種子,布爾班克在後代中得到了大量的四色玉米,說明這一性狀已經穩定地遺傳下來了。但是他在許多棵比較純的四色玉米中也發現了兩棵與眾不同,它們的葉片大大地加強了生長各色條紋的傾向,由此產生了一個品種,稱為“多色玉米”。這種玉米除了黃、白、綠、紅四種顏色之外,還出現了青銅色和巧克力色的條紋。條紋排列的樣式也遠比其他所有四色玉米植株更加美麗。布爾班克由這些植株結的種子中,進一步選育了葉片上有六色美麗條紋的另一類玉米,命名為“彩虹玉米”。

這個品種是盡善盡美的,繁殖很容易,每年隻在條紋最均勻、顏色最鮮豔、大小一致和早熟的植株上選留種子播種就行了。它可以準確無誤地生長形態一致、顏色鮮豔如彩虹的葉子。這一品種的價值在於不但具有悅目的外表,從而加入到觀賞植物的行列中去裝點庭院,而且仍然生產玉米棒子,為人們提供可食的產品,因此頗受人們的重視和喜愛。

在布爾班克魔術師般的培育成果中,還有許許多多,如:沙斯塔雛菊,可以做為美麗的觀賞花卉,無刺仙人掌。為人們提供獨特味道的果品原料,白色黑莓和無刺黑莓、奇異胡桃和皇家胡桃、芬香水芋和芳香馬鞭草、變色石竹和巨型孤挺花,這些都是布爾班克多年熱心工作、耐心等待和明智選擇的結果,為人們生活增添了很多實際的收益。

三、雜交與選擇方法的實踐者

布爾班克在植物育種實驗中所用的方法是很簡單的,可以歸結為四個字:雜交、選擇。雜交,這是植物產生奇異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自然界,沒有兩株植物是完全相同的,正是由於有了植物的種種變異,才為植物育種家提供了選擇的機會。植物育種家的任務在於:一方麵從自然界現有的一切變異材料中去選擇它所需要的個體,這些變異材料是植物天然授粉雜交所產生的。但是,植物的天然雜交帶有極大的盲目性,與人類的願望不一定一致,它為人類提供的希望的類型無疑太少了。所以,植物育種家的另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加速植物產生變異。采用人工雜交的方法,是人工創造變異的最常用的辦法,在布爾班克的時代,可以說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按照布爾班克的意見,雜交可以把不同植物個體的遺傳性帶到一處,也就是通過人或其他動物作媒介使不同的植物的雌雄細胞結合,把它們各自的遺傳因素綜合在新的個體內。這樣,在新個體的身體細胞內就具有兩種相互矛盾的遺傳傾向,這些遺傳傾向是不穩定的。在隨後的世代中通過遺傳因素的分離和重新結合,可以逐漸達到統一和穩定。育種家可以在後代中選擇合乎人類需要的理想個體。

這些意見,實際上就是孟德爾遺傳因子的結合,分離與重組的一般原理的概括說明。孟德爾規律闡明了植物雜交育種的本質,是植物雜交育種的理論依據。一切育種家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循著這一原理,布爾班克一生都是如此。雜交和選擇的育種方法不是什麼秘密的,而是很實際的,任何人都可以學到,隻要他按照確定的目標去實際從事植物雜交育種工作,準會取得一些成績。但是,無論從植物育種的範圍以及最後的實際成效來看,沒有一個人能趕得上布爾班克。布爾班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植物育種家的傑出代表。為什麼布爾班克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除了他本人的某些天賦、聰明才智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外,也與他采用的與眾不同的獨特方法有關。這些特殊方法是:大規模的雜交和大量地培育雜種;重複雜交、遠緣雜交和遠距雜交;嚴格選擇和大量淘汰;巧妙地利用嫁接方法促使實生苗提早結果。

在布爾班克的植物育種實驗中,最突出的特點是規模大、範圍廣、數量多。

布爾班克的興趣非常廣泛,從不把自己局限在狹小的範圍。他對果樹植物、蔬菜植物、花卉植物、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牧草以及各種樹木都有著濃厚的興趣,都希望改良它們。他總是同時用幾十種植物進行實驗,從不是孤注一擲、單打一。他進行的實驗幾乎沒有一個時候是在2500次以下的,在某些年中,他同時進行的實驗甚至有3000到5000次之多。布爾班克曾說,在環繞他家的18畝土地上,他進行過的實驗超過了10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