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爾

公元1884年1月,嚴冬籠罩著歐洲大地。在奧地利布魯恩市(今捷克布爾諾市)修道院的廣場上,數百人身著黑色喪服,為剛剛去世的修道院院長舉行葬禮。

葬禮的氣氛肅穆而莊嚴。送葬者對死者懷著敬意和同情。在人們的心目中,這是一位可愛、善良、正直的老人。但是,直到靈柩被放進城內中央墓地的墓穴時,不論宗教界或科學界,也不論尊者或平民,仍無一人知道,已經埋葬的這位老人並不是普通的修道院長,而是偉大的生物學家和氣象學家,現代遺傳學的奠基人。他的名字堪與牛頓、伽利略、哥白尼、達爾文相提並論!這位科學巨人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生前卻默默無聞,直到他去世之後16年,人們才真正地認識到他的重要。

他,就是格裏戈爾·約翰·孟德爾。

一、從窮學生到修士

孟德爾祖籍德國,生於當時屬於奧地利摩拉維亞地區的海欽道夫(現屬捷克的海恩因斯)。那裏到處是鳥語花香,景色醉人,素有“多瑙河之花”的美稱。

孟德爾的出生日期向有爭議。現保存在摩拉維亞博物館內的出生證明書和洗禮名冊上,都記載著孟德爾生於1822年7月20日;而在布爾諾修道院的文件,例如拉丁文的孟德爾死亡通知書上卻清楚地印著1822年7月22日生。這個問題經過捷克的著名學者伊爾蒂斯多年的研究、考證,已將孟德爾的生日確定為7月22日。後來有關孟德爾生平的記述,大都采用了這種說法。

孟德爾家族世代務農,祖輩一直是農奴,直到孟德爾的父輩才有了自己的土地。孟德爾的父親名叫安東,母親羅西娜是園丁的女兒,他們在一起生了5個孩子,有兩個早夭,約翰·孟德爾是活下來的唯一男孩,他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

孟德爾的父親愛好園藝,是嫁接果樹的行家,他把田間勞作之餘的時間都消磨在自家園地裏。約翰從小就跟父親學會了各種農活,並對果木嫁接產生了濃厚興趣。

約翰的舅舅斯維特裏切是一位很有素養的教育家,海欽道夫村的第一所正規學校就是他創辦的。約翰就在舅舅創辦的這所小學上學,很受老師賞識。11歲那年,他轉學到海欽道夫西南30公裏左右的小城萊布尼克,這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捷克作曲家和愛國者斯美塔那讀過書的地方。約翰以全班最佳成績從該校畢業,並獲得“優等”和“超眾”的評價。接著,他到靠近波蘭國境的特魯堡,進了高級中學。這所學校具有近200年的悠久曆史,並與藏書豐富的特魯堡博物館相毗鄰;這所學校和博物館,對約翰·孟德爾以後的科學生涯都有很大的影響。

孟德爾在中學時成績依然出類拔萃,但生活極其艱苦。因家貧如洗,手中無錢,有時不得不整天餓著肚子聽課。後來,孟德爾在一份簡短的自傳中寫道:“1838年我的雙親連學費也繳不出了,16歲的我被迫自尋生計。於是這一年我參加了特魯堡郡立學校預備教育和家庭教師講習班。幸好考試成績優秀,被推薦到高等中學高級班,一麵勉強自立,一麵繼續讀書。”孟德爾是靠當家庭教師掙幾個錢糊口,才算讀完了中學。

1840年,孟德爾考入了奧爾繆茨大學哲學學院學習。此時,他更加體會到人生的艱難。在特魯堡學習時,他的生活費就減少了一半,麵包和奶油都由他的雙親從20英裏外的海欽道夫送來。更不幸的是,1838年,他的父親在工作時突然被一棵大樹砸傷了胸部,長期不愈,完全喪失了工作能力。全家的生活雪上加霜,完全陷入絕境。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孩,孟德爾毅然擔起家庭的重擔。勞累和饑餓,加上精神上的打擊,終於使孟德爾病倒了,不得不回家休學一年。一年之後,他的身體康複了,但仍沒錢複學。他的妹妹特雷西亞不忍心看到哥哥輟學,便咬牙變賣了自己的嫁妝,使孟德爾得以重返大學校園。

孟德爾越發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比以往更加刻苦努力,他又找了一份家庭教師的工作來維持生活。在4年的大學生活中,他食不果腹,還經常受到疾病的襲擊,但他仍以超人的意誌克服這一切,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現在,孟德爾要為自己的終身職業作出抉擇。沉重的生活壓力使他認識到,“我有必要投身於一個不必為糊口而沒完沒了地操心的行業。這樣就會擺脫為生存而鬥爭的痛苦。”他為此去求教他的老師邁克爾·法朗茲教授。法朗茲認為,修道士最適合孟德爾的選擇。孟德爾很明白,像他這樣的窮學生,隻有進修道院才能解決吃飯問題;隻有解決了吃飯問題,才能獲得進一步學習提高的機會。他太熱愛學習了,所以他隻能這樣選擇。

法朗茲教授給布爾諾的奧古斯丁修道院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推薦信,信中稱孟德爾“是一個具有嚴肅穩健品質的年輕人,在物理的學習上幾乎是全班最好的”。

1843年10月9日,孟德爾正式進了奧古斯丁修道院。修道院為他舉行了著衣式,並取了一個格裏戈爾的教名。他定下心來在這裏度過虔誠祈禱和實際勞動的一生。

當時的奧古斯丁修道院不僅是善男信女的宗教集會聖地,還是摩拉維亞的學術中心,許多成員都是預科學校和哲學學院的教師。修道院院長F·C·納普是位博學多才的人物。他既在當地政界、教育界任要職,還是當地的科學協會的負責人,親自主持過1840年在布爾諾召開的全德農業大會。由於他本人學識淵博,思想開明,在修道院的治院方針上也與眾不同,既有戰略眼光,又抓具體措施。他非常注重人才的培養,他突破傳統,規定修道院的青年修士必須進修數理化及哲學課程,學成後還必須在大學或中學授課。為此事他曾遭到宗教領袖的批評和反對,經過頑強的鬥爭,最後以納普獲勝告終。從此奧古斯丁修道院蒸蒸日上,遠近聞名。

歐洲當時的修道院都以釀造良酒為榮,奧古斯丁修道院也不例外。為了研製一流佳釀,納普十分注意果樹和葡萄的栽培、育種技術。他在修道院內專門建立了葡萄苗圃,親自研究遺傳的規律,培育葡萄良種,他還積極參加有關遺傳問題的討論會,力圖以遺傳規律來指導良種的培育過程。除此之外,他還特別注意吸收有才學的修士和學者參加修道院的科學教育及研究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學術環境。當孟德爾進修道院時,修士克納謝爾、布雷湍克、薩勒等在學術圈子中已聞名遐邇。

克納謝爾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生物學家,還是一位受人愛戴具有進步思想的哲學教授,他曾在修道院的花園中進行遺傳實驗,孟德爾曾作過他的主要助手。他熟悉黑格爾的哲學思想,認為事物都是相互聯係的,力圖對自然界的進化作出簡單明晰的說明。由於他堅持學術自由的觀點,支持參與了一些民族解放運動而被解聘。1849年,他以一個新聞記者的身份出版了《關於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思想起源》一書,遭到迫害,被迫逃往美國。克拉謝爾淵博的學識和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對孟德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孟德爾在自傳中,有一段話特別感謝克拉謝爾這位有經驗的學者對他的幫助和指導。

布雷湍克曾作過30年的大學教授,並親自擔任過院長和教務長,著有多種科學著作,他對達爾文的思想有深入的研究。薩勒則是一個植物學家,以博學、熱誠和飲酒的宏量而知名。薩勒曾周遊全國,廣泛采集各種植物標本,在修道院內建立了一個頗有名氣的植物標本室,他還主編出版了《摩拉維亞園藝報告》周刊,鼓勵青年植物學家的成長。另外,納普院長的助理迪博爾也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孟德爾聆聽過他講授的植物學、育種學和農作物栽培等多門課程。他的專著《論農業工作者的農學研究》曾明確指出兩個不同種或變種,以人工授粉的方法能夠很好地改良植物品種,甚至出現新的良種。孟德爾的植物雜交技術和利用雜交改良品種的思想直接受益於迪博爾。

在這樣一個良好的學術環境中,孟德爾雖身著修士服,卻並不感到孤寂、消沉,在這裏他如饑似渴地學習科學知識,在苗圃中精心實驗,與諸教士切磋研討,提高成長得很快,為他以後在生物學上的巨大造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