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家
秦鵬章
秦鵬章:傑出的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原籍江蘇無錫,1919生在上海。
秦鵬章八歲開始學習二胡,十五歲從衛仲樂教授學習琵琶和古琴,又從維爾尼克學單簧管,後在上海國立音專隨黃自學作曲,隨汪昱庭學琵琶。
秦鵬章曾任大同樂會、國際業餘鋼管樂團及聯華、民華等電影公司單簧管演員、特約作曲及指揮。1942年任“上藝”、“上海劇藝社”配樂指揮。1948年任上海交響樂團首席單簧管和國立音專到教授。1951年起曾三次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的演出,兩次參加“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任演員和指揮。後任中央歌舞團民樂合奏、舞蹈伴奏的指揮和獨奏,1960年起任中央民族樂團指揮、作曲和獨奏。
秦鵬章曾指揮過舞蹈《荷花舞》、《孔雀舞》、《大茶山》,電影《五更寒》、《紅旗譜》的音樂,及民族管弦樂《廣陵散》、《二泉映月》、《翠湖春曉》等作品的演出。他的指揮細致、樸實,處理嚴謹且有激情,動作明快蒼勁。並編配、創作了管弦樂《阿細跳月》(與他人合作),民樂《十麵埋伏》、《春江花月夜》、《金蛇狂舞》等作品。
彭修文
彭修文(1931-1997):湖北武漢人,傑出的民族音樂大師,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首席指揮,中央廣播民族管弦樂團創始人之一。
彭修文從小學習二胡、琵琶等民族樂器。1949年他畢業於商業專科學校,1950年在重慶人民廣播電台工作。1952年調中央廣播民族樂團。次年任該樂團指揮兼作曲,在他和全團人員共同努力下,建立了新型民族管弦樂隊的最初編製。
1957年在莫斯科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藝術比賽上,由彭修文指揮的民族樂團獲金質獎章。1977年和1978年赴南、羅、意、馬耳他等國指揮演出,頗受歡迎。
1981年應香港中樂團之邀,彭修文受聘為該樂團客席指揮。同年出任中國廣播藝術團民族樂團藝術指導。次年指揮該樂團到香港演出。1983年任中國廣播藝術團民族樂團團長。
“以情入曲,以曲傳情”是彭修文指揮藝術的特點之一。他的指揮細膩嚴謹而又不失熱情。在他的指揮下,中國廣播藝術團民族樂團在協和、平衡、準確和技巧等方麵都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彭修文一生為我國的民族音樂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改編、創作的音樂作品達四五百首,包括有《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月兒高》、《將軍令》、《流水操》、《步步高》、《彩雲追月》、《花好月圓》、《豐收鑼鼓》、《二泉映月》、《阿細跳月》、《瑤族舞曲》、《亂雲飛》和《不屈的蘇武》等,以及用我國傳統樂器演奏的外國名曲,如《美麗的梭羅河》、《霍拉舞曲》、和《伐木歌》等。民族管弦樂(貝多芬的《雅典的廢墟》和〈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等)和歐洲近現代音樂(德彪西的《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等),擴大了民族樂隊的表現力。
夏飛雲
夏飛雲:傑出的民族樂隊指揮家,我國第一位受嚴格音樂教育的民樂專業指揮。
夏飛雲1936年出生於浙江桐鄉,1953年攜帶自製的小提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小提琴專業。1956年考入民樂係樂隊指揮專業,師從楊嘉仁、衛仲樂等教授,1961年畢業後留校任教,並為山西、江蘇等省訓練樂隊。
夏飛雲具有深厚的中、西音樂基礎,熟悉各民族樂器的性能,深得中國音樂之神韻。其指揮動作準確瀟灑,作品處理深刻細膩,風格樸實,與樂隊配合默契,先後指揮過上海音樂學院民族樂隊、上海民族樂團、中央民族樂團、上海京劇團樂隊等,曾應聘出任香港中樂團駐團指揮,多次出國演出,多次赴香港講學,被譽為“出色的指揮家”、“有經驗的指揮家”。
彭家鵬
彭家鵬: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首席指揮。1965年12月生於安徽,1985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係,1987年轉入中央音樂學院指揮係學習,師從徐新教授,1989至1990獲沈心工音樂獎學金。曾參加日本桐朋學圓風部守弘舉辦的齊騰指揮法訓練班及德國指揮家契爾姆的指揮班學習。199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指揮係,並獲得特別頒發的優秀畢業生榮譽證書,同年被學院保送攻讀碩士研究生,師從鄭小瑛教授,1992年7月獲碩士學位。
在校期間,彭家鵬一直兼任中國青年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自1990年開始,他便正式受聘為國家一級的交響樂團--中國廣播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同時還兼任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的客席指揮。1997年正式受聘為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首席指揮。
1996年8月,彭家鵬受邀參加在荷蘭舉辦的第35屆國際康德拉申指揮大師班學習,師從著名指揮家杜寧斯。1997年參加在烏克蘭舉辦的國際指揮大師班,師從國際指揮大師愛迪.羅丹和梅耶爾,獲大師班第一名,並受聘擔任烏克蘭國家交響樂團和烏克蘭廣播交響樂團客席指揮。近年來多次率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出國演出,其指揮風格瀟灑自如,是眾多青年指揮家中的佼佼者.
作曲家
丘鶴儔
丘鶴儔(1880-1943):我國較早編寫廣東音樂書刊的音樂家。
丘鶴儔大約在1916年出版了《弦歌必讀》,1920年出版《琴學新編》第一、二集,對廣東音樂的的傳播和發展做了相當大的貢獻。
此外,丘鶴儔還創作了《雙龍戲珠》、《聲聲慢》、《相見歡》、《獅子滾球》等樂曲。
呂文成
呂文成(1898-1981):廣東音樂作曲家,演奏家。廣東中山人。
呂文成終生從事廣東各種音樂的作曲、演奏、及演唱。20世紀20年代前後生活在上海時便已蜚聲樂壇,後旅居香港。擅長演奏的樂器有高胡、揚琴。30年代首創鋼絲二胡(即高胡),並采用兩腿夾琴筒的演奏方法,大大地豐富了高胡的表現力,使高胡成為廣東音樂中獨特的主奏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