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頭痛茶方

頭痛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症狀,可由多種原因引起。中醫常將本病分為外感與內傷兩類。外感風寒頭痛,症見頭痛惡寒,鼻塞流涕。風熱頭痛,症見頭痛惡風,口渴咽痛。風濕頭痛,症見頭痛而重,惡風,胸悶困倦。內傷腎虛頭痛,症見頭痛且暈,兩膝無力,或有遺精。肝旺頭痛,則每遇思慮勞累或暴怒之後即易發作,有肝火、肝陽、肝風之不同。痰厥頭痛,則見頭痛眩暈,胸膈支滿,嘔吐痰涎。氣血不足者,症見頭痛目眩,麵色及唇甲無華,飲食無味等。以下藥茶可辨證選用治療。

川芎茶

〔來源〕經驗方

〔配方〕川芎、白芷各3克,茶葉6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每日1次,白開水衝泡,當茶飲用。

〔功效〕祛風止痛。適用於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痛,鼻塞身重等症。

風熱頭痛川芎茶

〔來源〕《簡便方》

〔配方〕川芎3克,茶葉6克。

〔用法〕上2味加水1小碗,煎汁。每日2劑,食前熱服。

〔功效〕祛風散熱,理氣止痛。適用於風熱頭痛。

升麻三黃茶

〔來源〕經驗方

〔配方〕升麻18克,生地15克,雨前茶12克,黃芩、黃連各3克,柴胡8克,白芷6克。

〔用法〕上藥水煎。取汁頓服。每日1劑。

〔功效〕滋陰,清熱,瀉火。適用於偏正頭痛。

決明子茶

〔來源〕民間單方

〔配方〕決明子100克。

〔用法〕將藥炒研為末,以茶水調敷於太陽穴,藥幹則換,反複多次。

〔功效〕平肝潛陽。適用於肝陽頭痛。證見頭頂掣痛,眩暈煩躁,易怒,睡眠不安。

將軍茶

〔來源〕《本草綱目》

〔配方〕大黃、茶葉、黃酒各適量。

〔用法〕將大黃用黃酒炒3次,研細末,幹後,瓷罐封貯備用。每日1~2次,每次取大黃末3~5克,用茶葉3克,以沸水衝泡,候溫送服。

〔功效〕清熱平厥,瀉火止痛。適用於熱厥頭痛。

〔宜忌〕飲用此茶宜病除即止,以防久服傷正。

香附川芎茶

〔來源〕《澹寮方》

〔配方〕香附子120克,川芎60克,臘茶適量。

〔用法〕前2味焙幹,研細末,拌勻備用。每日2次,每次取上末3克,以臘茶3克水煎或沸水衝泡,候溫送服。

〔功效〕祛風理氣,活血止痛。適用於偏正頭痛連及眼晴痛,或高血壓頭痛等。

僵蠶蔥白茶

〔來源〕《太平聖惠方》

〔配方〕白僵蠶不拘量,蔥白6克,茶葉(以綠茶為佳)3克。

〔用法〕將白僵蠶焙後研成細末,備用。每日1~2次,每次取上末3克,以蔥白、茶葉煎湯調服。

〔功效〕祛風止痛。適用於偏正頭痛。凡頭痛綿綿,久年未愈者,不妨用此茶療之,或許正中病處,此乃久年之疾愈於僵蠶蔥白茶也。

都梁茶

〔來源〕《百病飲食自療》

〔配方〕白芷10克,白糖少許。

〔用法〕用白芷煎湯,調入白糖令溶。代茶飲用。

〔功效〕祛風濕,止頭痛。適用於風濕頭痛。證見頭痛如裹,肢體倦重,胸悶食少,陰濕天氣尤甚,小溲不利,或大便溏,苔白膩,脈濡。

夏枯草荷葉茶

〔來源〕《百病飲食自療》

〔配方〕夏枯草10克,荷葉12克(或新鮮荷葉半張)。

〔用法〕上2味共煎湯,取汁。代茶飲用。

〔功效〕滋腎平肝。適用於肝腎陰虛風火上亢。平素常頭痛目眩,或頭暈耳鳴,突然發生口眼歪斜,舌強言謇,手足重滯,半身不遂,舌質紅,苔黃,脈弦滑數。

(二十六)冠心病茶方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的簡稱,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主要症狀為心前區往往突然發生疼痛或壓迫感,疼痛時間一般為3~5分鍾,常伴有麵色蒼白,神情恐懼,胸悶憋氣,呼吸困難,出冷汗等症狀。本病屬中醫學“胸痹”、“心痛”的範疇。在治療方麵應根據“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疼痛期以通為主,活血化瘀,理氣通陽;疼痛緩解後以調整髒腑氣血,培補正氣為主。

山楂益母茶

〔來源〕經驗方

〔配方〕山楂30克,益母草10克,茶葉5克。

〔用法〕將上3味放入杯中,用沸水衝沏。代茶,每日飲用。

〔功效〕清熱化痰,活血降脂,通脈。適用於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

丹參茶

〔來源〕驗方

〔配方〕丹參9克,綠茶3克。

〔用法〕將丹參製成粗末,與茶葉以沸水衝泡10分鍾即可。每日1劑,不拘時飲服。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除煩。適用於冠心病、心絞痛等的治療與預防。本茶是一種防治冠心病、高脂血症較為理想的方劑。

乳香止痛茶

〔來源〕《瑞竹堂經驗方》

〔配方〕乳香、茶葉各等分,鹿血適量。

〔用法〕將乳香、茶葉共研細末,過篩,加鹿血和丸,如梧桐子大;或可將上2味藥末,每取3克,以沸水衝泡,入鹿血服。每日2次,每次3克,開水送服或衝泡飲服。

〔功效〕溫經祛寒,理氣止痛。適用於心腹冷痛(包括冠心病)。

高心茶

〔來源〕驗方

〔配方〕老茶樹根(10年以上者)30~60克,錦雞兒(土黃芪)30克,糯米酒少許。

〔用法〕前2味加水適量,摻入米酒,煎沸30分鍾,取汁即可。每日1劑,每晚睡前飲服。

〔功效〕強心,活血,降壓。適用於高血壓性,心髒病,冠心病並發高血壓,心悸氣短,失眠,水腫等。

楂菊決明茶

〔來源〕驗方

〔配方〕菊花5克,生山楂10克,草決明15克。

〔用法〕將菊花、生山楂、草決明洗淨,同放入砂鍋中煎煮20分鍾,或者同放入保溫瓶中,衝入沸水,燜泡30分鍾。不拘時飲用。

〔功效〕平肝,清熱,活血。適用於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患者。飲用此茶可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可作為冠心病患者的常用飲料。

銀杏葉茶

〔來源〕《健康與食物》

〔配方〕銀杏葉5克。

〔用法〕將銀杏葉揉碎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衝泡,蓋燜半小時。代茶飲用。

〔功效〕益心斂肺,化濕止瀉。適用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心絞痛;血清膽固醇增高症,痢疾,腸炎等。

三根茶

〔來源〕《食物療法精萃》

〔配方〕老茶樹根、餘甘根(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根皮)各30克,茜萆根15克。

〔用法〕上3味加水適量煎沸15~25分鍾即可。每日1劑,不拘時飲服,每周服6日,連服4周為1療程。

〔功效〕化痰利濕,活血去瘀,行氣止痛。適用於冠心病,心絞痛,冠心病合並高血壓等。

柿葉山楂茶

〔來源〕《食療本草學》

〔配方〕柿葉10克,山楂12克,茶葉3克。

〔用法〕上3味以沸水浸泡15分鍾即可。每日1劑,不拘時頻頻飲服。

〔功效〕活血化瘀,降壓降脂。適用於冠心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壓等。常服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菊決茶

〔來源〕《防治心血管病的飲食》

〔配方〕菊花3克,生山楂片、草決明各15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杯中,用開水浸泡,燜30分鍾後,即可代茶頻飲。

〔功效〕清熱平肝,活血化瘀。適用於防治冠心病,有降壓作用,並有軟化血管作用。

參果茶

〔來源〕《防治心血管病的飲食》

〔配方〕丹參、紅果片(山楂片)各10克,麥冬5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杯中,用沸水浸泡,燜30分鍾後,待晾溫即可飲用。代茶頻飲。

〔功效〕活血化瘀。適用於防治冠心病及高血壓病,有軟化血管作用。

(二十七)風濕性心髒病茶方

風濕性心髒病是由於風濕性心內膜炎反複發作,在心瓣膜上遺留瘢痕粘連,產生瓣膜畸形(關閉不全或狹窄),從而導致血流障礙,出現心髒雜音,心髒負荷加重,心髒擴大乃至心力衰竭的一種心髒疾患。

本病多發生於20~40歲,是青壯年常見的心髒疾患,女性較多,約半數病人以往無明顯風濕病史。本病主要以心慌、氣喘、浮腫為主證,屬於中醫學“怔忡”、“水腫”等範疇。其治療主要以益氣養心,溫陽利水,活血化瘀為基本方法。

風心茶

〔來源〕民間驗方

〔配方〕老茶樹根(10年以上者)30~60克,楓荷梨30克,萬年青6克,糯米酒少許。

〔用法〕上4味加水適量,煎沸30分鍾,取汁即可。每日1劑,不拘時服。

〔功效〕祛風,強心,利濕。適用於風濕性心髒病,心悸,氣短,胸悶、浮腫等症。

強心茶

〔來源〕《中草藥單驗方選編》

〔配方〕老茶樹根30~60克,糯米酒適量。

〔用法〕將老茶樹根(愈老愈佳)洗淨,略幹後切成薄片,加水和適量米酒,置砂鍋或瓦罐內文火煎熬,去渣取汁即得。每日1劑,於晚睡前1次頓服。

〔功效〕祛風勝濕,寧心安神,利尿消腫。適用於風濕性心髒病,心悸,氣短,尿少,浮腫,寐差等症。

葵盤茶

〔來源〕《中草藥單驗方選編》

〔配方〕向日葵花盤1個。

〔用法〕將向日葵花盤一剪為4份,任取1塊,加水適量煎湯代茶飲。每日2次,每次1塊煎汁,不拘時溫服。

〔功效〕祛風濕,寧心神。適用於風濕性二尖瓣狹窄,胸悶、心悸、心律不齊等。

(二十八)心悸、怔忡茶方

心悸包括驚悸和怔忡,均為中醫病名。是指病人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種病症。常與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症同時並見,每因情誌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作。現代醫學中的神經官能症,各種心髒病所引起的心律失常等均屬此範疇。

七棗芡實茶

〔來源〕民間驗方

〔配方〕龍眼肉、炒酸棗仁各10克,芡實12克。

〔用法〕將龍眼肉、炒酸棗仁、芡實同置於砂鍋中,加水適量,用文火煎煮,取汁即可。每日1劑,代茶飲用,連服15日為1療程。

〔功效〕養血安神,益腎固精。適用於心悸,怔忡,失眠,神疲乏力等。此茶飲為固本節流,補虛扶正之劑。

〔宜忌〕感冒者不宜用。

柏子仁茶

〔來源〕《氣功藥餌療法與救治偏差手術》

〔配方〕炒柏子仁15克。

〔用法〕先將柏子仁揀淨雜質,除去殘留的外殼和種皮,輕輕搗碎。每次用10~15克,放入茶杯中,沸水衝泡代茶飲。

〔功效〕養心安神,潤腸通便。適用於血虛不能養心所致的失眠多夢,心悸,以及老年及產後血虛、腸燥、便秘等症。

菖蒲茶

〔來源〕《氣功藥餌療法與救治偏差手術》

〔配方〕九節菖蒲1.5克,酸梅肉、大棗肉各2枚,赤砂糖適量。

〔用法〕先將菖蒲切片,放茶杯內,再把大棗、酸梅、赤砂糖一同放入水內煮沸,然後傾入茶杯,將杯蓋緊密,15分鍾後服用。代茶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