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地區
習慣上把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國,稱中亞地區。這一地區麵積廣大,深居內陸,主要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氣溫變化劇烈,境內多沙漠。河流和湖泊稀少,多屬內流河湖。局部地域為高山和高原盤踞。本地區資源多樣,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多種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山區水力資源蘊蓄量大。
“斯坦”一詞意為國家或地區,除中亞地區外,西亞和南亞也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以“斯坦”作為後綴。
中亞地區五國自然條件不同,社會文化有異,語言互別,現對本地區旅遊地擇要予以闡述。
一、哈薩克斯坦
哈薩克斯坦麵積271.7萬平方公裏,在亞洲居第三位(僅次於中國和印度),也是世界麵積最大的內陸國。領土的絕大部分在亞洲,最西部有一角伸至烏拉爾河以西,屬於歐洲。哈薩克斯坦東與北分別同中國和俄羅斯為鄰,南與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接壤,西南瀕臨裏海。1990年全國人口約1669萬,以哈薩克族人數最多,俄羅斯族人也不少,另外還有日耳曼族人、烏克蘭族人等。通用哈薩克語和俄語。多數人信奉伊斯蘭教。
哈薩克斯坦境內平原和低地麵積廣大,中部丘陵和低山的麵積也不小,東部有高山綿亙。基本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幹燥少雨,氣溫變化劇烈。南部還有浩瀚沙漠。河網稀疏,除東北部屬北冰洋水係外,其餘全為內流水係。除西臨裏海、南瀕鹹海外,境內還有巴爾喀什湖。
阿拉木圖,國家首都,在東南部的山麓,海拔650~950米。城市不僅是全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一個旅遊和療養地。交通方便,並有鐵路與我國相連。阿拉木圖盛產蘋果,“阿拉木圖”哈語意思是蘋果城。城市附近有山地滑雪場地和登山運動人員的宿營地,以及一些療養院、旅館等,是夏季避暑和療養、度假勝地。經常在這裏舉辦多種滑雪和登山比賽活動。市內有建於1907年的東正教大教堂,其曆史雖不甚久遠,但以全木結構和高度出眾。
江布爾,曆史悠久,位於國家南部塔拉斯河左岸。最初的居民點即稱塔拉斯。曆史上多次被破壞和更改名稱,並重建。這裏是哈薩克民間歌唱詩人江布爾(1844~1945)的出生地,人們為了懷念他,改用現名。考古發現,附近有7~8世紀的古墳場,還有卡拉汗王朝時期的澡堂和水管,不遠處的一個村裏,有10~12世紀飾有壁畫的卡拉汗君王巴巴德日-哈童和阿伊莎-比比的陵墓。
巴爾喀什湖,位於國家東南部平原上,湖南海拔340米,麵積1.83萬平方公裏,長605公裏,東部寬10~20公裏,西部最寬處74公裏,平均深6米,最深處26米,蓄水112立方公裏。薩雷耶西克半島從湖的南岸北伸,把湖分為兩部分。西部有伊犁河注入,湖水鹽度低,東部鹽度較高。近期研究發現,湖底還有一個鹹水層。湖中盛產伊犁弓魚、巴爾喀什弓魚等。湖邊大片葦叢中,有成群的鷗、野鴨、鸕鶿、天鵝等。周圍陸上有野豬、狼、狐狸等。湖上有航船,湖岸還有城市,並有鐵路通過,是可開發的旅遊地。
鹹海,是哈、烏之間的界湖,為世界第六大湖,麵積4萬餘平方公裏,湖內有300多個島嶼,阿姆河、錫爾河是其主要水源。湖水鹽度較高(8~15%)。近半個世紀以來,由於水源大河的水沿途被截用,湖麵急劇下降,蓄水量大大減少,原來湖底部分已變成沙洲,魚類減少,周圍氣候的大陸性也在加強,農田鹽堿化趨快,附近30%的人患有多種急病。這一係列的生態問題已引起人們的關注。
二、烏茲別克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位於中亞地區的中部,周邊除與中亞其他四國接壤外,還與阿富汗毗連。全國麵積44.74萬平方公裏,1990年人口2032萬,主要民族為烏茲別克族,占人口總數的70%以上,次為俄羅斯族、塔吉克族、哈薩克族等。通用烏茲別克語和俄語,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
烏茲別克斯坦地勢東高西低,東部和南部邊境有高山綿亙,山間著名的費爾幹納盆地,大部分屬烏茲別克斯坦,是國家的精華地區。平原、低地約占全國麵積的80%,其廣大麵積為景色單調的沙海。著名的兩大內流河(阿姆河和錫爾河)的部分河段流經該國,為國家經濟生活帶來巨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