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科赫

一、快樂童年

羅伯特·科赫是H·科赫的第三個兒子,他的母親比文德(M.J.H.Biewend)是一位鐵礦檢查官的女兒。

科赫的父母一共生育了13個孩子,但其中有兩個在幼年時期就不幸夭折了。科赫與他的父母,兩個哥哥,6個弟弟和兩個妹妹一起生活在德國境內的克勞斯特爾小城。

H·科赫是一位礦工,他在年輕時曾在歐洲的許多國家遊曆過。在這段漫遊歐洲的生涯裏,他學到了不少知識,極大的開闊了自己的眼界。比文德是小城中人所公認的一位賢妻良母,她為人高尚,極其聰慧。1843年12月11日,科赫在這樣的一個家庭中誕生了。

科赫出生後不久,父親就由於工作勤懇、踏實,被提升為礦區的監督。這樣,父親就有了更多的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孩子們。

小科赫從記事起,就和兄弟們一起,圍坐在父親身邊,聽父親講他年輕時那多姿多彩的遊曆生活。他立誌要像自己的父親一樣,當個旅行家,用自己的雙足踏遍整個世界。

在父親的影響下,科赫從小就熱愛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他經常纏著父親問這問那,對什麼事情都非要弄個水落石出。H·科赫對孩子這種遇上不明白的事情就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做法從不感到厭煩,他總是詳細地解答小科赫提出的問題。在他的教導下,科赫學到了如何采集苔蘚、昆蟲,如何辨別礦石標本。和同年齡的孩子們比起來,小科赫要比他們多明白更多東西。

科赫還沒有上學的時候,就向父親提出了練習寫字的要求。一直鼓勵孩子多學點東西、“藝不壓身”的H·科赫高興地給兒子買來了筆和紙,開始教小科赫學寫字。

又過了一段時間,小科赫又向父親提出了一個令他大為驚奇的要求:他要學攝影。

父親奇怪地問:“我的寶貝,你怎麼會想到學習攝影呢?”

小科赫用他那充滿稚氣的嗓音自信地回答父親的問話:“爸爸,您知道,我將來是肯定要做一個旅行家的呀!要是我不會寫字,在國外旅行時,我怎麼給家裏寫信呢?要是我不會攝影的話,又怎麼能讓您和媽媽也一起看到我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色呢?”

小科赫的回答使得父親樂不可支。他大笑著一把抱起自己鍾愛的兒子,不住地在孩子的小臉上親吻著。他那滿臉的大胡子紮得小科赫一邊“咯咯咯”的笑,一邊把小腦袋左右搖晃。母親也放下了手中的活計,微笑著抬起頭望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快樂的氣氛感染著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

二、永遠的水手夢

又是一個黃昏。克勞斯特爾城中像往常一樣,家家戶戶屋頂上升起了縷縷的炊煙。

H·科赫正匆匆忙忙地往家趕。要知道,管理那麼多的孩子,絲毫不比管理礦區的工作輕鬆。孩子們都還小,正是愛玩愛鬧的年齡,光是依靠親愛的比文德一個人是忙不過來的啊!

一回到家,他就開始點名。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中,紀律就像軍隊裏一樣嚴明。今天,點名時居然少了兒子羅伯特,這可把科赫夫婦給急壞了!

科赫家裏亂了套。夫婦倆顧不上做飯,急急忙忙地跑出來尋找兒子。

花園裏看過了,沒有;鄰居也問過了,也沒有人看見小羅伯特。這孩子究竟跑到哪裏去了呢?

最後,科赫的母親想起了院子後麵那個從來不被人注意的小池塘。她和丈夫打了一個招呼,就趕快跑了過去。果然,暮色中的小池塘邊上正坐著一個模模糊糊的人影。母親走近一看,正是自己的孩子——小科赫。

小科赫坐在池塘邊的草地上,嘴裏含著幾莖小草,雙手抱著膝蓋,正靜靜地瞪大了兩隻眼睛,盯著水麵出神。

母親抓住孩子的胳膊,心痛地責備說:“科赫,天都黑了,你還不回家,在這裏幹什麼呀?!”

“媽媽”,科赫抬頭看了母親一眼,又用手指了一下小池塘。母親順著他的小手所指的方向看去,幽黑的水麵上倒映著天邊幾縷晚歸的雲霞,雲霞中有一隻紙疊的小船,正在隨著波光的蕩漾而輕輕起伏。

“我要當一名水手,到大海去航行,那該是多麼有意思的事情啊!”

科赫的思緒已經飛向了那遙遠的地方,飛到了那蔚藍的一望無際的大海……

可是,小科赫想當一名水手的幻想並沒有能夠成為現實,童年時的另外一件事情反而給他將來從事的事業埋下了伏筆。

那是1851年秋天的一個早晨。在克勞斯特爾城外的那座古老的木質結構的教堂裏,全城的人都聚集在這裏哀悼一位牧師。

儀式結束後,小城裏一片寂靜,人們臉上突然之間仿佛多了一些沉重,一些悵惘……

在回家的路上,不滿8歲的小科赫向母親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那位牧師得了什麼病?”

“全城的醫生有那麼多,難道都治不好他的病嗎?”

母親眉宇之間掠過一絲哀傷。她告訴小科赫:“牧師先生得的是絕症,醫生們都毫無辦法的絕症。”

“絕症難道就真的無法醫治嗎?”科赫睜大跟睛不解的問。

“是啊。要是有辦法治療,也就不會叫做絕症了。”母親歎了一口氣,不再作聲。

科赫的腦子裏總是緊繞著這個問題,他不相信絕症就沒有人能夠克眼,就沒有辦法能夠治療。

在科赫後來從事醫學研究的日子裏,他總也忘不掉童年時的這一件事。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都要問一問自己,難道真的就沒有辦法了嗎?

正是這個問題在科赫以後的生涯中驅使著他始終不渝地獻身於征服各種絕症的醫學事業當中。

三、從自然中學習

作為一個熱愛大自然的觀察者,科赫在兒童時代就走遍了他出生地克勞斯特爾城的哈爾茨山區所有的森林了。小科赫常常把毛毛蟲、蝴蝶、苔蘚和各種各樣的礦石帶回到自己的家裏,用父親送給他的一個小型放大鏡進行觀察研究,還不時畫上幾張放大的觀察圖。

母親給了小科赫一個綽號——“雞師傅”,因為他在家裏的時候,不是忙著照料豚鼠和家兔,就是喂養小白鼠和老母雞。還有一次,科赫為了證實雞屬於鳥類,那麼就應該能夠飛翔,居然拿掃帚追趕鄰居家養的一群老母雞。雖說最終還是有一隻母雞“飛”上了屋頂,但是母親給他的這個綽號也伴隨著這次“著名”的行動傳遍了整個小城。

小科赫的舅舅愛德華·比文德是漢堡銀行的貨幣專家。在愛德華到漢堡的銀行之前,他在柏林的一所學校教化學。舅舅對自己的外甥搜集各種標本的做法非常讚同。他還教小科赫如何使用顯微鏡和下國際象棋。愛德華首先教科赫學習了攝影技術,即達蓋爾攝影術。這種攝影術是根據發明人達蓋爾的名字來命名的。雖然這種方法很是麻煩,還要使用碘銀板,但它可以使照片做得極其逼真。小科赫如癡如醉地迷上了舅舅教給自己的種種技術。在這些事情上,他忙忙碌碌地玩耍著、實驗著、學習著,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期。

1851年,科赫到捷姆納西姆讀小學。由於他從小就積累了一套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學習方法,科赫對於小學所學習的知識並不感到十分吃力。小科赫在捷姆納西姆小學幾乎是作為一個傳奇人物被老師們所牢記:怎麼每一次考試科赫都是名列前茅,可是又沒有人看到他學習呢?

他總是不停地“玩耍”:用放大鏡觀察礦石;用顯微鏡了解細胞;用照相機拍照;用畫筆畫出研究的結果:即使走在路上,聽到兩個買賣東西的人在討價還價,他也會把這當成是自已練習算算數的好機會,在心裏幫人家算帳。

其實科赫並不是沒有學習。當人們認為他在玩耍時,他就已經是在學習了。

同樣的疑問一直伴隨著科赫,直到他從中學畢業。

四、確立誌向

1862年,科赫以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作為班上最出色的學生,校長和老師們都對科赫青很有加。

畢業前的一天,科赫正在教室看著舅舅送給自己的(莎士比亞戲劇集》,一位同學跑過來告訴他:“羅伯特,校長找你。他叫你趕快到他的辦公室找他。”’

科赫一邊走在去校長室的路上,一邊奇怪地想:校長突然找我,會有什麼事情呢?

白發蒼蒼的老校長等科赫坐下來之後,又給他倒了一杯水,然後才不慌不忙地說:“科赫啊,是這麼回事,你不要急,聽我慢慢說。啊,我是要問你,你馬上就要畢業了,是吧?那麼畢業之後,你準備學些什麼呢?”

科赫啼笑皆非,原來校長這麼急急忙忙地把自己找來,就是為了問這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校長,您不是知道嗎?我準備學習文學,我希望自己將來能夠做一個像莎士比亞那樣的作家。”科赫揚了揚手中的書,對校長說。

校長和藹地笑了笑,“當然,我知道你有這個念頭。”

“那您……”小科赫不能理解校長的用意了。

“哦,是這樣的,我的孩子。”校長不緊不慢地告訴小科赫自己的想法。

原來,閱曆無數的老校長通過EI己平時對科赫的觀察,發現這個孩子盡管並不是那麼遵守紀律,但是,在他的身上卻洋溢著一種投身於科學研究的熱情。這個孩子平時在對待各種微不足道的事情上也並不敷衍了事,不把一件事弄個水落石出,他絕不會罷休。

校長認為:從一個人對待小事情的處理方法上,就可以看出他將來能夠做出什麼樣的成就。是功彪青史,還是默默而終,都是可以從小事上辨認。而無論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他隻要具備了這種天性,就一定會做出一番事業來。聯係到科赫在學校期間所表現出來的對自然科學的熱愛。校長決定幫助這個孩子認清自己發展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