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概括的意義

地圖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是以縮小的形式表達地麵事物的空間結構,這個特征表明,地圖不可能把地麵全部事物毫無遺漏地表示出來。地圖上所表示的地麵狀況是經過概括後的結果。以城市為例,在大比例尺地形圖上,可以比較詳細地表示出街道、街區平麵圖形特點,突出建築物和經濟文化設施等;在中比例尺地形圖上,隻能表示出一些主要街道、街區平麵圖形的主要特征,其他標誌已不能表示出來了;在小比例尺(1∶100萬)地形圖上,僅能顯示出城市的總輪廓;比例尺再縮小,就變為用一個點狀符號來表示其所在的位置了(圖4-1)。由此可知,地圖概括就是對客觀事物進行取舍和化簡。取舍就是從大量的客觀事物中選出最重要的事物表示在圖上,而舍去次要的事物。化簡就是對客觀事物的形狀、數量和質量特征的化簡。形狀化簡是去掉輪廓形狀的碎部,以突出事物的總體特征;數量和質量特征的化簡就是減少分類和分級的數量,以縮減客觀事物的差別。

取舍和化簡當然都不是任意的,而是根據地圖的比例尺、用途和製圖區域的地理特征,對地圖上各要素及其內在聯係加以分析研究,選取和強調主要的事物和本質的特征,而舍去次要的事物和非本質的特征。

地圖概括可分為比例概括和目的概括。比例概括是由於地圖比例尺縮小,圖形也就縮小,有些圖形縮小到難以清楚地表達出來,從而必須進行選取和化簡。目的概括是因為客觀事物的重要性並不完全決定於它的圖形大小,故而它的選取和化簡也不完全由比例尺決定,還要根據編圖者對客觀事物重要性的判斷來確定是否選取和化簡。

地圖概括在地圖編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無論是編製普通地圖或專題地圖,也不論是內業編圖或外業測圖,都少不了地圖概括過程。正確的概括能使地圖上恰當地反映出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規律與相互聯係,提高地圖質量。

影響地圖概括的主要因素

地圖概括的程度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主要因素有:地圖比例尺、地圖的主題和用途、製圖區域的地理特征以及符號的圖形尺寸等。

一、地圖的比例尺

比例尺對製圖綜合的影響非常明顯。由於比例尺的縮小,同一個製圖區域在圖上的麵積隨之縮小,因而圖上所能表示的事物數量也相應減少。如實地1平方公裏的麵積在1∶1萬地形圖上為100平方厘米,在1∶10萬地形圖上為1平方厘米,在1∶100萬地形圖上就隻有1平方毫米,在這三種比例尺地圖上,不可能表達同樣數量的事物。因此,隨著地圖比例尺的縮小,地圖上隻能表示主要的內容,同時還必須對這些內容作必要的化簡。

當地圖幅麵一定時,不同比例尺地圖所包括的實地範圍不同,大比例尺地圖所包括的地麵麵積較小,小比例尺地圖包括的地麵麵積較大。在不同的範圍內,對同一事物重要程度的評價並不相同。有些事物從小範圍看是重要的,但在大範圍內可能是次要的。例如土路,在小範圍內,由於道路少,在大比例尺地圖上也表示出來;而在小比例尺地圖上,因為包括的地麵範圍大,公路和鐵路是主要的交通路線,土路則不予表示。又如河流,在大比例尺地圖上,隻能表達河流的某一段,因而對河流的寬度、深度、河底性質、流速、流向、渡口、徒涉場等均予以表示,以全麵反映河流的基本情況;但在小比例尺地圖上,由於包括的範圍廣,圖上能表示出整個河係的分布,河流的上述詳細情況既無可能也無必要加以表示,而河係的形態、結構特點,密度差異及水係與其他要素之間的關係,則成為應當表示的主要內容。

二、地圖的用途

任何一幅地圖所能表示的內容都是有限的,隻能滿足某一方麵或某幾方麵的要求,所以地圖內容的選擇和表示,就必須考慮到地圖的用途。地圖用途既然直接決定著地圖內容,因而就影響著地圖概括。例如1∶50萬比例尺地形圖和1∶50萬比例尺政區圖,由於兩者用途不同,地圖內容的取舍和化簡程度就很不一樣。1∶50萬比例尺地形圖是國家基本地形圖之一,在軍事上是戰役用圖,經濟建設上是規劃用圖,在科學研究方麵是參考用圖,因此,在這種地圖上要全麵反映製圖區域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方麵的基本情況。而1∶50萬比例尺政區圖是省級機關進行行政管理、布署工作用圖,在圖上主要表示社會經濟要素(如境界、居民地、交通線等),而對自然要素(如地形、土質、植被等)則可作較大的概括。從其他常見的同一地區的地圖中也可以看出,在相同比例尺條件下,由於用途不同,圖上內容的選取和化簡程度是不一樣的。

三、地圖的主題

地圖的主題即地圖上所反映的主要內容,它決定各事物在圖上的重要性,因而影響地圖概括程度。這在專題地圖上表現特別明顯。例如比例尺相同的同樣地區但主題不同的兩幅地圖,一幅是地形圖,一幅是政區交通圖,前者主要表示地形特征及水係,居民地較少,不表示鐵路和公路;後者重點表示行政區劃、鐵路和主要公路、各級行政中心以及作為交通樞紐的居民地,對於水係則隻表示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一般不表示地形。

四、製圖區域的地理特征

製圖區域地理特征是指該區域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地麵上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例如我國江浙水網地區,河流、溝渠密集且縱橫交錯,居民地分散且主要沿水係分布;西北幹旱地區多沙漠,居民地循水源分布的規律十分明顯。地圖概括時就要選取那些能反映區域特征的事物,舍去那些不代表區域特征的事物。

同樣的地理事物在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意義,這就影響著地圖概括。例如,小的城鎮,在人口稠密地區是次要的,圖上一般不表示,而在人口稀少地區,小城鎮則成為主要的居民地,圖上要選取。又如水資源,對於幹旱地區是極為重要的,一般情況下,即便在中、小比例尺地圖上,小的湖泊也要選取,但在水網地區,則可舍去。

五、符號的圖形尺寸

各種地理事物,在圖上均以符號表示。符號的圖形、尺寸直接關係著地圖的負載量,因而也影響著地圖概括的程度。例如,一條彎曲的海岸線,用細線描繪能保留較多細小的彎曲,而圖麵仍清晰易讀;若用粗線描繪,則無法表示細小的彎曲。因此圖形尺寸規定的小一些,選取的內容就可以多些,概括程度就小些,地圖的內容就會詳細些,圖麵負載量就大些;反之,地圖內容必然簡略,圖麵負載量就小。

除特殊用途外,一般地形圖和普通地理圖均使用細小的符號,以便表示更多的內容。符號圖形的最小尺寸與人的視力、繪圖技術及製印技術有關。正常情況下,人的視力能辨認0.03—0.05毫米的線劃,最好的繪圖技術能繪出0.06—0.09毫米的線劃,刻圖法可刻繪0.03—0.05毫米的線劃,較高的製印技術能印出0.08—0.1毫米的線劃。因此,一般規定圖上單線最細為0.08—0.1毫米,兩條實線之間的間隔為0.1—0.1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