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神 健 康 篇(1 / 2)

精 神 健 康 篇

JINGSHEN JIANKANG PIAN

1.什麼是健康?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修訂的健康標準為:“一個人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健康和道德健康四個方麵皆健全。”也就是說健康是指在身體上、心理上、社會適應上及道德上完全處於良好狀態。

2.怎樣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

一個健康的人需要符合下列要求:

(1)有充足的精力,能從容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不感到過分緊張。

(2)處世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並適應環境的變化。

(5)對疾病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例如不易患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在標準範圍內,身材勻稱,動作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

(8)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痛感,齒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9)頭發有光澤,無頭皮屑。

(10)肌肉、皮膚富有彈性。

3.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通常根據下列10條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並能恰如其分地估計自己的能力。

(3)生活目標和理想切合實際。

(4)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諧。

(5)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

(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8)能適度宣泄和控製情緒。

(9)在符合團隊要求的前提下,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10)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恰當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

4.什麼是亞健康?

亞健康是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生理功能降低的狀態。

軀體方麵的表現有過度疲乏感、頭痛、心慌、胸悶、氣短、性功能減退以及飲食和睡眠障礙,機體抵抗力下降,易患感冒等。

精神心理方麵的表現有情緒不穩、易煩躁、發脾氣、焦慮、心事重重、小心眼、不開心、鬱悶,感覺各種壓力加大等。

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機體抵抗力下降,這種狀態如果持續得不到糾正,很容易感染疾病,或向疾病狀態轉化。

5.人為什麼會得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確切的致病原因目前還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一是內部因素,即一個人的先天素質,包括遺傳因素和人格特征等;其二是社會心理因素,包括自然和社會災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事件,家庭、社會環境等;其三是各種理化因素(酒、藥物、工業中毒等)及生物學因素(各種感染、軀體疾病等)。其中內部因素是發病的基礎,其他因素是發病的條件。許多人誤以為精神疾病都是因為精神受刺激、小心眼、想不開引起的,這種看法是片麵的。

6.精神疾病是“思想病”嗎?

精神疾病不是“思想病”,是大腦的疾病。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種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環境因素影響下人的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情感、意誌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

精神疾病有輕型、重型之分。所謂“重型”精神疾病是指精神活動嚴重受損,對自身健康狀況或者客觀現實不能完整辨認,或者不能控製自身行為的精神疾病。“輕型”精神疾病一般是指雖然存在精神活動的異常,但患者對自身健康狀況或客觀現實能夠完整辨認,能夠控製自身行為並主動、積極求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