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五官及皮膚科病自療偏方(1 / 1)

第6章五官及皮膚科病自療偏方

巧用偏方治

蕁麻疹

蕁麻疹為一種常見的瘙癢性過敏性皮膚病,以發無定處,忽起忽退,來去迅速,消退後不留痕跡為特點,俗稱“風疹塊”。蕁麻疹起病突然,全身泛發大小不一的風團,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顏色淡紅或蒼白,周圍有紅暈,不留痕跡。但新的風團可陸續發生,此起彼伏,一天內可發作多次。有的可見口唇、咽喉水腫,腹痛,惡心嘔吐,自覺煩躁不安、心慌。還有的婦女,往往在月經來潮前呈周期性發作。蕁麻疹屬過敏性皮膚病,一般經1~2周可望治愈。若不能有效地排除發病原因,恰當地醫治,往往會形成慢性蕁麻疹,可反複發作,瘙癢難忍。中醫治療原則為祛風、散寒、除濕、止癢。根據“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原理,常在處方中配伍養血滋陰的中藥。

多皮飲治蕁麻疹

◎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幹薑皮6克,大腹皮9克,白鮮皮15克,粉牡丹皮9克,赤茯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白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分2次服,忌辛辣油膩腥滋膩之品。

養血祛風湯治蕁麻疹

◎當歸20克,黃芪30克,艾葉10克,大棗10枚,香附15克,荊芥20克,麻黃10克,細辛5克,黃芩20克,陳皮20克,沙棘果25克,黨參25克。用法: 此為成人劑量,兒童酌減。每日3次,每次服藥量200毫升左右。功用: 養血,祛風,止癢。適用於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蕁麻疹

◎麻黃10克,連翹12克,荊芥10克,僵蠶10克,桑白皮12克,赤小豆18克,生甘草6克。製用法:各味藥物均予常規劑量,小兒一般用1/3~1/2成人量,麻黃生用,煎時後下,全藥先用水浸泡30分鍾,再煎煮30分鍾,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適用於丘疹性蕁麻疹。

編者按:若風盛癢劇,風團多,要酌加祛風藥(如防風、鉤藤、蟬蛻);若濕盛皰多且大,可酌加薏苡仁、車前子以加強利濕之效;若熱盛皮疹紅赤,可酌加梔子、黃芩以長清熱之能;若平素血虛,麵白舌淡,脈濡細,可酌加當歸、生地黃、白芍、丹參以益其不足;若搔破皮膚,繼發感染而生膿瘡、糜爛,則本方宜去麻黃、僵蠶,加蒲公英、薏苡仁、敗醬草等,重在清熱解毒。

透疹止癢湯治蕁麻疹

◎路路通10~20克,烏梅6~10克,地龍6~10克,北防風6~10克,蟬蛻3~6克,牡丹皮6~10克,甘草3~10克。功用:疏風清熱,涼血活血,解毒通絡,透疹止癢。主治: 過敏性皮膚病風熱型,症見皮損為丘疹、紅斑或風團,伴有輕度發熱、口渴、瘙癢等症,舌苔薄黃,脈象浮數。加減: 血虛者加當歸;氣虛者加黨參、黃芪;有表證者加荊芥。

紫背浮萍治蕁麻疹

◎紫背浮萍、地膚子、荊芥穗各30克。將上藥用紗布袋裝好,以清水2 500毫升煎汁。用法:用毛巾蘸藥汁溫洗患處,通常於洗後瘙癢即止,風疹塊亦逐漸消失。

地膚子煎治蕁麻疹

◎地膚子60克,晚蠶沙90克,花椒葉90克,蒴翟葉90克。將上藥用1個紗布袋裝好,以清水5 000毫升煎汁,待溫時用毛巾蘸藥液洗患處,每天早、晚各1次。一般溫洗2~3次可愈。

患者治療期間飲食宜清淡,避免刺激及易致敏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應用緩瀉藥物及肥皂水灌腸。室內禁止放花卉及噴灑殺蟲劑,防止花粉及化學物質再次致敏。另外到正規醫院做一下過敏原檢測,明確自己會對哪些東西過敏,有針對性地避開過敏原。囑病人戒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