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淺談肥胖症(1 / 2)

第1章 淺談肥胖症

一、發生率較高的肥胖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肥胖症的人也越來越多,減肥已成為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

肥胖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單純性肥胖,主要是因為營養過剩,缺乏勞動和體育鍛煉而發胖;另一種是病態性肥胖,主要是因為內分泌失調或某些疾病而發胖。

另外,肥胖與遺傳也有一定關係。據研究統計,父母雙方都肥胖,他們的子女有60%~80%的可能成為胖子。父母中隻有一人肥胖,他們的子女有40%的可能成為胖子。如果父母身體都偏瘦,他們的子女隻有10%的可能成為胖子。

如果留意觀察你所熟悉的肥胖者,你會發現:不但肥胖的體形有遺傳性,而且肥胖的部位也有遺傳性。如果父母腹大,他們的子女腹部也肥大;如果父母臀部肥胖,子女的臀部也肥胖;如果父母的腿粗,子女也會腿粗。

目前,肥胖症發生率較高,從全世界看,肥胖症的發生率為7.8%~64%。在美國肥胖症發生率為30%以上;德國為30%;保加利亞為22%;俄羅斯農業人口中肥胖症發生率為22%,城市人口為28%;我國北京市的肥胖症發生率也高達21.7%。

據“世界體重監察會”統計,世界上肥胖者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有10個,依次是:德國、墨西哥、瑞士、澳大利亞、奧地利、英國、希臘、瑞典、芬蘭和美國。

德國人口中胖人占50%,主要原因是喜食肉腸和啤酒。墨西哥有占總人口44%的人過胖,原因是吃麵粉多,氣候又熱,運動少。

目前,雖然我國的胖子隊伍還進入不了世界胖子“十強”。但是,應該看到,近些年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全身肥胖或局部肥胖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小學生、中學生中的“小胖子”也越來越多。平時,到筆者這裏做減肥治療的有相當一部分是十幾歲的男、女小胖子。

因此,我們必須充分重視這一問題,從現在做起,從兒童抓起,降低肥胖症在我國的發生率,以利於我國人民的健康和長壽。

二、哪些人容易發胖

1.父母肥胖的人容易發胖

前麵已提到了這一問題。

2.吃得多,尤其愛吃含脂肪高的食物,不愛運動的人容易發胖

由於不愛運動,熱量消耗得少,身體吸收得多,造成脂肪在體內的堆積,從而引起肥胖。

3.過去愛運動,現在停止了,這種人也容易發胖

不要錯誤地認為是運動使他們發胖的。實際上,是因為他們停止運動後,食欲仍然和以前參加運動時一樣好,飲食量仍然較多,造成體內熱量過剩,消耗不掉,變成脂肪堆積在體內而引起發胖。

有的人過去是重體力勞動者,身體並不胖,改為從事輕體力勞動後,身體在不知不覺中發“福”了,就是這個道理。

4.一些男士結婚後容易發胖

據觀察分析,一些單身男士由於婚前生活無規律,又為工作和婚事“東奔西忙”。因此,他們大都比較“苗條”。結婚後,有了美滿幸福的小家庭,不像以前那麼好動了,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生活有了規律。吃得好,睡得香,常言道:“心寬體胖”。所以,身體漸漸胖了起來。

5.常大量喝啤酒的人容易發胖

雖然啤酒含酒精量較少,隻有3%左右,但其氨基酸含量卻很高,素有“液體麵包”之稱。經常大量喝啤酒,容易發胖,尤其是腹部容易發胖而變成“將軍肚”。

6.婦女生育後容易發胖

這是因為產婦不加限製地吃一些營養豐富的食品,造成了營養過剩,又無運動消耗,很快使身體發了“福”。她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自從生育後,發展為持續性肥胖,難以回到產前那苗條的體態了。但也有一些產婦,雖然生育後數月內很胖,但她們很注意恢複自己原來的體形,平時注意保養和運動鍛煉,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大都能基本恢複產前苗條的體態。

7.不論男女,中年以後容易發胖

這是因為人到中年,就不如青年人那麼有朝氣了,大都不愛運動,熱量消耗大大減少,多餘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堆積在體內引起發胖。這些脂肪,男性多堆積在下腹部,女性則多堆積在下腰、背部和臀部。另外,人到了中年,內分泌功能也不如年輕時強,代謝率降低,這是容易發胖的原因。

8.患有內分泌係統疾病的人容易發胖

這是因為患有內分泌係統疾病的人,往往脂肪代謝功能發生紊亂,新陳代謝率低,故引起發胖。

三、肥胖度的計算方法

一般來說,實際體重超過標準體重10%為超重,超過20%就為肥胖症了,男女標準體重見書後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