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墜落的黑色圓盤(1 / 2)

顛簸崎嶇的盤山公路蜿蜒於崇山峻嶺之間,看起來寫意並詩情。事實是否跟看起來的那般美好,隻有乘車的人與駕車的人知道。

一輛中型客車行走在其間,剛剛下過大雨的路麵積水不少,還伴隨著零星的碎石,車子開得異常緩慢。配合著泥漬滿覆的車身,很容易讓人覺得這是一輛已經超出使用年限的老車。

其實它隻是一輛剛剛上路滿半年的汽車而已。

車廂裏的十九個位置上坐滿了人,男女老幼皆有。實際上這趟車每天都是滿員,而且滿員之後,才會發車。

從小鎮前往縣城的客車,每天隻有這一趟,若是錯過了今天的車,不管天大的事情,都隻能等到明天。畢竟鎮子是一個連客運站都沒有的小鎮。

梁武坐在車廂靠近中部的位置,他的鞋上還帶著村裏的稀泥,雖然在上車之前進行過清理,但有的泥已經滲入了布裏,不是在路邊撿起一根樹枝或是石頭,擦一擦刮一刮就能清理幹淨的。

天還不亮的時候,梁武就已經從家裏動身,本來四個小時的路程,他硬是花了六個小時才走到鎮上,都是因為這些對他依依不舍的稀泥,每走出一段路之後,他都需要以金雞獨立的姿勢將兩隻鞋底粘上的泥土給刮掉一些,不然人越走越重,也越走越高,也就越走越費力。

山裏的孩子,要走出大山就隻有兩條路,一條就是考上大學離開,另一條就是外出務工離開。

兩天前他剛拿到大學的錄取通知,是一個很好的大學,但專業卻不是他想要的專業,就在家裏準備砸鍋賣鐵供他上大學的時候,他毅然決然的放棄了這個機會,決定外出務工。

既然他走了第二條路,就下定決心要讓弟弟梁文走第一條路。

一家人,總要有人做出取舍。

車廂裏暈車的人太多,大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景象,梁武轉過頭去看了看坐在身邊的漢子,見他滿臉淡然,絲毫沒有任何即將暈車的症狀,不免深深的吐出了一口氣,為了將注意力從哪些正在暈車嘔吐的人身上轉移開,他拿出手機開始認真的閱讀起來。

他看的是一個叫做“無限”的科學雜誌類軟件。

此時的地球正處於娛樂社時代,娛樂至死方是生活的方式,巨大的貧富差距下,人們覺得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已經為生活帶來了足夠多的便利,紛紛將視線投注到了能夠給他們帶來娛樂的明星人物身上,他們崇尚皮相,追捧明星,也貪圖享樂。

在巨大的群眾壓力下,當局也有些無能為力,人類社會已經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超過了五十年。

而這本叫做“無限”的雜誌,一直都沒有停止更新,據說雜誌的創辦者為上千的科學家們在這個無人關心科學的時代提供生活保障,而這些科學家們默默無聞的搞科研的同時,為所有在雜誌上發表的科學文章進行人工的審核。

在“無限”雜誌發表科學文章,不需要審核發表人的資質及學曆,隻審核發布的內容。

“無限”也是當世最為權威的科學類雜誌,同樣的,它也是最燒錢的雜誌,最窮的雜誌,最不受人待見的雜誌。

有人說“無限”是一條逆流而上的錦鯉,最終會越過龍門,也有人說,它是一艘鏽穿的遊輪,正在靜靜的沉沒。

但不管“無限”如何,他都擋不住梁武對於它的熱愛,裏麵發表的每一篇文章,都被梁武深深的印在腦海中,而他也是在這本雜誌上寫文的為數不多的人之一。

看完了最新的一篇文章之後,無所事事的梁武又從背包裏翻出一本《元素》看了起來,對於這個十八歲的少年,科學是他唯一的愛好。

剛剛把書翻開,車廂裏傳來了司機的聲音。

“前麵就進入鷂子溝天險了,大家都係好安全帶。”

車廂裏的人都露出了凝重的神色,那些躬身嘔吐的人也好像突然就不暈車了,紛紛坐直後雙手緊緊的抓住了前排的靠背,還有信佛的人,從包裏拿出了手串,盤在手中,低聲頌唱古老的經文。

鷂子溝天險是一段緊鄰峭壁的道路,據說山體難以修建隧道,峭壁邊的路麵年年修,年年斷,如此往複了上十次之後,當局也就不再進行重新修繕,隻是每次雨季被落石和滑坡堵斷之後,找來工程隊,將堵住路麵的石頭泥土一股腦的推下旁邊的懸崖,年深日久,那些遺留在路麵上的泥沙又形成了厚厚的土層,讓人以為這是一條沒有經過鋪設的土路。

每當雨季路過時,不止要小心頭頂的碎石墜落,又要小心路麵的濕滑,加之路側就是深深的懸崖,更加為這裏增添了險氣,在經常需要通過這段路的人口中,這裏,就是天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