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新生兒、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和保健
]
新生兒、嬰幼兒就好像一棵幼小的樹苗,這些幼苗能否長成參天大樹,除必須給小樹苗以充足的陽光、水分和肥料外,還要經常培土、殺蟲、修剪多餘的枝條及給予必要的支撐。隻有這樣,小樹苗才能長得粗壯挺拔。兒童是國家、社會的未來,新生兒、嬰幼兒、兒童身體的健康生長發育和智力的開發,對於人一生的發展以及國家、社會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準備組織家庭的青年男女和年輕的父母們都必須了解嬰幼兒不同時期的生理特點及其育兒方法,使自己的寶寶長得更健康、更聰明,成為有用之才。
1.新生兒可分為哪些類型?
按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從出生後臍帶結紮開始到滿28天前的嬰兒,稱為新生兒。新生兒的分類,可按胎齡和出生時體重進行劃分。
(1)按胎齡分:新生兒可分為足月兒、早產兒和過期產兒三種。
① 足月兒:是指胎齡滿37周至不滿42周之間分娩者,其體重在2 500~3 999克之間,身長超過47厘米,各器官功能已達相對成熟度的新生兒。
②早產兒:又稱未成熟兒。指胎齡未滿37周,體重大多不足2 500克,也可超過2 500克,身長不足47厘米,各器官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兒。
③過期產兒:又稱過熟兒。指胎齡超過42周以上的新生兒。
(2)按出生體重分:可分為正常體重兒、低出生體重兒和巨大兒三種。
①正常體重兒:指體重在2 500~3 999克之間的新生兒。
②低出生體重兒:指體重不足2 500克的新生兒。可為早產兒,也可為足月產兒或過期產兒。其中體重不足1 500克者,稱為極低體重兒。
③巨大兒:指出生體重≥4 000克新生兒。多與遺傳、母親食量較大、母親有糖尿病、Rh血型不合溶血病有關。
2.新生兒有哪些生理特點?
(1)新生兒的一般情況:新生兒出生後最先的表現是哭叫和開始呼吸,並有無意識動作。從外觀看,新生兒頭部占身長的1/4,頭發分條清楚,麵部無毳毛,胸部呈桶狀、相對狹小,腹部較脹,四肢短小、取屈膝外展位,指趾甲過指趾端,足底有較多和較深的足紋。
(2)新生兒的睡眠:新生兒期是一個人一生中睡眠最多的時期,每天要睡16~17小時,約占24小時的70%。特別是出生後數天內,新生兒幾乎處於睡眠狀態,每天覺醒時間僅有2~3小時。新生兒睡眠周期約45分鍾(成人為90~120分鍾)。睡眠周期包括淺睡和深睡,在新生兒期淺睡占1/2,以後淺睡逐漸減少。深睡時,新生兒很少活動,麵部顯得安詳、平靜,眼球不轉動,呼吸規則。而淺睡時,有吸吮動作,麵部有很多表情,有時似乎在做鬼臉,有時微笑,有時撅嘴,眼睛雖然閉合,但眼球在眼瞼下轉動,所以淺睡也稱動眼睡眠期;四肢有時有舞蹈樣運動,有時伸伸懶腰或突然活動一下;偶然嗓子發出一些聲音;呼吸不規則。
父母首先要了解新生兒淺睡時有很多動作,不要把這些動作當作嬰兒的不適,用過多的喂食或護理去打擾他們,應使他們有更多時間睡眠。此外,新生兒晝夜睡眠節律未養成,夜間應盡量少打擾,喂食間隔時間由日間的2~3小時延長至4~5小時,使他們晚上多睡白天少睡,盡量和成人生活節律同步,有利於母嬰的健康。
(3)新生兒體重、身長和頭圍的變化:出生體重是指在生後1小時內所稱的體重,出生時身長和頭圍是在生後72小時內測得的結果。這三項是反映新生兒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體重是反映新生兒的成熟程度和營養狀態的最重要指標,身長則更多地受遺傳因素的影響,頭圍反映大腦發育的情況,過小會影響智能發育。
出生體重低於2 500克為低體重兒,大於4 000克為巨大兒,均為高危兒。頭圍小於31厘米為小頭畸形,超過35厘米則可能有腦積水。生後1個月體重增加600~1 000克,最多不超過1 000克為宜,平均每天增長25~30克。但生後2~4天時,因為吃奶少,大小便排出,皮膚表麵和呼吸蒸發水分,可有暫時性體重下降,一般不超過300克,生後4~5天開始回升,7~10天恢複出生體重。第1個月身長平均增加6厘米,頭圍增加3厘米左右。
(4)新生兒的視覺、聽覺、觸覺和嗅覺:
①視覺:新生兒生下來就會看,早產兒和足月兒具有相同的視力。要知道年輕父母和新生兒的對視,是心和心的交流,是真摯的親子之情的交流。這種對視對寶寶心靈的成長十分重要。父母慈祥的目光是表達父母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有愛心的人的起點。眼睛看東西能刺激大腦發育,人類知識85%是從視覺得來的。
那麼,你怎樣能使你的寶寶視物呢?新生兒70%的時間在睡眠,每3~4小時會醒一會兒。當寶寶睜開眼時,你可以試著讓寶寶看你的臉,你要在20厘米左右的距離微笑著注視寶寶,並稍微活動一下你的頭部,以引起他的興趣,他就會注視著你。當你慢慢移動頭部向左或向右時,他會轉動頭和眼追隨你移動的方向。同樣,如果你用一個紅色的圓形玩具在寶寶麵前20厘米左右處輕輕晃動,也會引起他的注視,然後移動玩具向左、向右或向上,他會慢慢移動頭和眼睛追隨。凡是健康的寶寶,在清醒狀態下都有注視和移動眼睛和頭部追隨移動的人臉或玩具的能力。
②聽覺:新生兒的聽覺是很敏感的。他們具有程度不同的定向能力,他們的頭和眼睛會隨著聲音發出的方向移動,直至找到聲源為止。用溫柔的聲音在寶寶耳邊輕輕地說:“小寶寶,轉過來看看我,來來!”他會轉過來看你,換一側呼喚,他會轉向另一側。有研究發現,新生兒對高音的辨別能力相當於成人,而對低頻聲音的辨別能力則比較差。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寶寶說話常提高嗓音。但新生兒不喜歡聽過響的聲音和噪音。為了開發寶寶的聽力,在日常生活中,隻要寶寶醒著,就要隨時隨地和他說話,用親切的語音和寶寶交談,還可給寶寶播放優美的音樂,搖動能發出柔和響聲的玩具,給寶寶以聽覺刺激。
③觸覺、味覺和嗅覺:新生兒觸覺靈敏,人的觸覺器官最大,全身皮膚都有靈敏的觸覺。習慣於被包裹在子宮內的胎兒,出生後仍喜歡緊貼身體的溫暖環境,因此將新生兒包裹好(但不要捆綁得太緊),可以使他們睡得安穩,減少驚跳,這是利用新生兒觸覺感受使其安靜。當你抱新生兒時,他們喜歡緊貼著你的身體,依偎著你。當寶寶哭時,父母抱起他,並輕拍和搖動他們,這也是充分利用觸覺安慰寶寶。新生兒對不同的溫度、濕度、物體的質地和疼痛都有靈敏的觸覺感受力。觸覺是嬰兒安慰自己、認識世界及和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新生兒有良好的味覺,從出生後就能精細地辨別滋味。如他們對比較甜的糖水吸吮力強、吸吮快,而對比較淡的糖水吸得少,對鹹的、酸的或苦的液體有不愉快的表情,甚至皺眉頭。新生兒還能認識和區別不同的氣味,當他開始聞到一種氣味時,有心率加快、活動量改變的反應,並能轉過頭朝向氣味發出的方向,這是新生兒對這種氣味感興趣的表現。新生兒出生後第6天就能聞出自己母親的氣味。
3.為什麼要提倡母乳喂養?
新生兒生長發育快,新陳代謝旺盛,需要較高的熱量,但新生兒消化道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母乳是嬰兒天然、最適宜、最佳的營養食品。對於初到人間的寶寶,乳汁是母親給嬰兒最珍貴的禮物。人們說乳汁是世上無價之寶。首先,母乳具有最高的營養價值,可提供新生兒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且容易消化、吸收,母乳中所含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乳糖的比例合適,不僅滿足嬰兒體格生長的需要,而且還是正處於快速增長的大腦細胞不可缺少的原料。母乳中還含有多種免疫物質,特別是產後7天內的初乳富有分泌型免疫球蛋白,這是母親給嬰兒的重要免疫物質,它可以保護嬰兒免受腸道和呼吸道感染的威脅。人類曆史證實,母乳是人類生命之本、健康的源泉。此外,母乳還含有鈣、磷、鋅等微量元素和較多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等,而且易於吸收,對嬰兒的生長發育有利。
母乳喂養是母愛的基礎,是母嬰交往的最早形式。在哺乳中,母親給予嬰兒各種器官以視、聽、觸覺等刺激,都是對嬰兒最早的智力開發。哺乳時母子間的對視,嬰兒最先看見的是母親的笑臉和一雙能傳遞母愛的眼睛。母親親切的聲音,溫柔的皮膚觸摸,是母子之間得到心靈的交流,滿足了母嬰的心理需要,從而使母親感到欣慰和滿足、嬰兒獲得安全感。母乳喂養,母親在奉獻愛的同時,也得到回報,因為哺乳可使母親免受產後乳房脹痛的痛苦,促使子宮收縮、複舊,還可以減少乳腺癌、卵巢癌的威脅。 4.如何保證母乳的正常分泌?什麼是母乳喂養的正
確方法?
為保證母乳的正常分泌,孕婦首先要建立信心,認識到母乳分泌量的多少雖然有個體差異,但隻要是健康的母親,年齡不是太大,如能適當地注意營養、保證生活的規律化,一般來說都能分泌足夠的乳汁。要保證母乳正常分泌,必須做到以下幾點:①母親飲食中要有一定量的蛋白質和蔬菜,多吃些流質食品,有足夠的湯水;②母親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③防止精神過度緊張,不要生氣或著急;④按時喂奶,使乳房定時排空,可以刺激乳汁正常分泌。目前提倡母嬰同室,盡早喂奶,甚至在產床上就開始喂奶,主要是吸吮乳頭,刺激乳汁分泌。
除此之外,如果仍覺得乳汁不足,則可采用中醫的方法促進乳汁的分泌。中醫將產後乳汁甚少或全無為“缺乳”,認為乳汁由氣血化生,資於衝任,賴肝氣疏泄與調節,所以“缺乳”多由氣血虛弱和肝鬱氣滯所致。氣血虛弱者,症狀為乳汁清稀、量少,乳房柔軟無脹感,產婦麵色少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可用“通乳丹”治療。“通乳丹”的組成為人參10克,黃芪20克,當歸15克,麥冬12克,通草10克,桔梗12克,豬蹄2個。肝鬱氣滯者,症狀為乳汁少而稠,乳房脹硬而痛,精神抑鬱,胸脅脹痛,食欲減退,可用下乳湧泉湯治療。其藥物組成為:當歸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生地黃20克,柴胡10克,青皮9克,花粉15克,漏蘆12克,通草10克,桔梗12克,白芷9克,穿山甲20克,王不留行15克,甘草5克。
那麼,什麼是正確的母乳喂養法呢?母親雖有充足的乳汁,但還須掌握正確的喂養方法,才能使新生兒健康地生長。首先,對新生兒要盡早喂奶,最遲不超過產後6小時。其次,對早期新生兒要采取“按需喂養法”,因為產後早期,乳汁分泌反應尚未完全建立,分泌量不多,新生兒每次哺乳量也就不多,因此應根據新生兒的需要無限製地喂奶,以改變過去刻板地每3~4小時定時喂奶法,隻有這樣才能滿足新生兒的需要。待1~2周後,建立乳汁分泌反應,並形成母親供應和新生兒需要之間的同步後,再逐步過渡到靈活的定時哺乳製,即由每2~3小時到每3~4小時1次,夜間停喂1次,養成良好的習慣,保證母親和新生兒能有充足的睡眠。母乳充足,一般每次喂奶15~20分鍾即可,先喂一側,使乳汁盡量排空,再換另一側喂,下次則兩側交替,使兩側乳房輪流排空,促使乳汁分泌;若乳汁不足,應在喂母乳後加喂其他配方牛奶,可保證定時刺激母乳分泌,一旦乳汁增多,則應逐漸減少牛奶量,以至停喂牛奶。母乳喂養者奶間不須喂水。
5.母乳喂養兒為什麼要補充維生素K?
近年來臨床研究發現,在1~3個月的嬰兒患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而導致顱內出血的病孩中,大部分是母乳喂養兒。其原因是由於母乳中維生素K的含量低,僅為牛奶的1/4,不能滿足嬰兒的生理需要,致使機體缺乏維生素K,凝血機製受阻,而引起顱內出血,嚴重時可導致嬰兒死亡或嚴重後遺症。目前產科醫生已對所有新生兒常規補充維生素K(一般在產後給予維生素K13天),預防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同時強調哺乳期母親應注意食用含有維生素K豐富的綠葉蔬菜和水果,注意糾正民間產後忌生冷的習俗,防止乳母體內維生素K缺乏,保證嬰兒的需要。
6.如何早期開發新生兒的能力和智力?
新生兒不是隻會睡、哭和吃奶,而且會看、能聽,有觸覺和嗅覺,還有模仿能力和簡單的分析、記憶能力。所以新生兒來到世界上已具備了接受早期教育的客觀條件和物質基礎。年齡越小,人的大腦生長越迅速、可塑性越強,因而從新生兒期開始早期教育是挖掘兒童大腦潛能的最佳起點。研究證明,新生兒早期教育,不但能促進正常兒的智能發育,還能有效地預防窒息兒和早產兒等高危兒的智能低下。
那麼如何進行早期教育呢?首先,你要把你的小寶寶看作有智慧的小天使。在你哺育他的時候,不斷地用親切的語言、慈祥的微笑、深情的目光對新生兒進行視聽刺激。在床頭或牆上,懸掛色彩鮮豔的氣球、塑料動物模型、能發出柔和聲響的玩具,每次3~4件,隔幾天換一換花樣,以引起新生兒視聽興趣。還可以給嬰兒看看形態真實、色彩鮮豔的畫報和圖片,經常播放一些優美的音樂、兒童歌曲或童謠給寶寶聽。要經常給寶寶洗澡,經常撫摸寶寶的肌膚及做全身按摩,使其接受觸覺刺激。換尿布後,屈伸他的肢體做嬰兒操,使嬰兒俯臥,練習抬頭等,每天數次。總之,在寶寶覺醒的時候,盡可能給他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全方位的感知刺激環境,以促使嬰兒大腦的健康成長發育。
7.嬰幼兒有哪些生理特點?
從滿月至1歲以內稱為嬰兒期,1~3歲則稱幼兒期。1歲以內是生長發育最迅速的階段,每月都有較大的變化,尤以生後前半年最快,後半年較慢。幼兒期小兒的生長發育較新生兒略微減慢。
(1)體重增長規律:體重是衡量嬰兒體格和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嬰兒滿月時一般增重600~1 000克,平均900克。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長600克,後半年平均每月增長500克。至5個月時體重為出生體重的2倍,即6千克。1歲時為出生體重的3倍,即9千克。1~2歲內全年體重增長約2~2.5千克,因此2歲小兒的體重應為10~12千克。2~3歲全年增長2千克,3歲小兒的體重應為12~14千克。男孩較女孩重,城市小兒較農村小兒略重。因此嬰幼兒應定期測量體重,若體重增長過快、超過應有體重20%或體重不足,低於正常體重15%以下,應注意有無疾病存在,如肥胖症、營養不良或內分泌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