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馮牧文學獎
序
一、評獎宗旨
馮牧文學獎,係為紀念中國文學界的卓越組織者、文學評論家、散文家馮牧,完成其扶植新人、促進文學事業繁榮發展之遺願而設。馮牧文學獎堅持文學"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尊重文學創作規律,以"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按不同的獎項,遴選富於創見的青年批評家、潛質優秀的文學新人以及對軍旅文學發展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作家予以獎勵,以體現馮牧生前對此類文學工作的突出關注,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學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獎項設置
馮牧文學獎下設三個獎項:
青年批評家獎;
文學新人獎;
軍旅文學創作獎。
馮牧文學獎每年評選一屆。每屆每一獎項獲獎者均不超過三人;若某一獎項沒有適宜人選,可付闋如。
三、評選範圍和評選標準
馮牧文學獎因獎項的不同而規定各自的評選範圍和評選標準。
細則如下:
1青年批評家獎
獎勵站在時代思想的前沿,對文學趨勢、文學現象、作家作品發表富於創見的評論,體現出深邃的思考和敏銳的藝術感受力的青年批評家。以鼓勵他們保持批評的銳氣和良好的文風,繼續為文學理論和批評的繁榮做出貢獻。
該獎隻授予年齡在40周歲以內的青年批評家。
2文學新人獎
獎勵以其作品積極的思想內容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文壇嶄露頭角、潛質優秀的文學新人。以鼓勵他們進一步施展藝術才華,成長為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的中堅。
該獎特別關注40周歲以下的青年作者。
3軍旅文學創作獎
獎勵以創作實績為軍旅文學的發展作出開創性貢獻,進行了成功的探索、提供了新的啟迪的軍內外中青年作家。以鼓勵軍旅文學在一代一代作家的努力下,不斷取得新的發展。
該獎隻授予年齡在50周歲以內的中青年作家。
四、評選機構
馮牧文學獎由中華文學基金會馮牧文學專項基金理事會主辦。聘請文學界知名作家、評論家、編輯家和文學組織工作者組成"馮牧文學獎評審委員會"。
馮牧文學獎評審委員會係馮牧文學獎終評機構。
五、評獎程序
1馮牧文學獎的初選工作采用評審委員會推舉方式。即由評委會委員組成三個獎項的提名小組,分別提出各獎項的初選名單並說明推薦理由,同時提供相應的初選者背景資料以供評委會討論。
2評委會依照各獎項的評選標準對初選名單予以審議。若有三名評委附議,經半數以上評委通過,可在提名小組提出的初選名單外再行補充新的人選。
3評委會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出獲獎者;獲獎者的先後排名按得票多少為序,票數相等者由評委會確認。評委會參加投票的人數,應超過評委人數的2/3以上,投票方為有效。
投票分兩輪進行:
第一輪,以得票多少確認進入終評的候選人名單。候選人數一般應為最終獲獎人數的兩倍;若出現因票數相等而難以取舍的情況,則可適當放寬參加終評的人數限製,讓得票相等者都進入終評。
第二輪,選出本屆馮牧文學獎各獎項的獲獎者。獲獎者必須獲得投票人數半數以上的票數,其獲獎資格方可得到確認。
六、獎勵辦法
馮牧文學獎各獎項評定後,將舉行頒獎活動。
凡馮牧文學獎獲獎者,將獲得由評審委員會頒發的獲獎證書、獎牌和獎金。
每名獲獎者的獎金數額為人民幣2萬元。
七、評獎紀律
1為確保馮牧文學獎的權威性與公正性,評審委員會實行評委名單公開、投票過程公開和評委評語公開製度。評審委員會對獲獎者及其代表作品的評語,於評獎揭曉時一並公之於眾。
2杜絕不正當行為和人情請托之風。評委會成員以及有關工作人員,一律不得收受參評者的禮物、出席參評者的宴請,不得進行有可能影響評選結果的不正當交易。一旦發現此種行為,有關評委或評獎工作人員的資格將被取消,有關參評者的參評資格也將予以取消。
3實行回避製度。評委會成員若被推舉參評,被推舉者或放棄參評或不再擔任當屆評委工作;若與被推舉者有親屬關係,應在討論、投票時予以回避。
八、資金來源
馮牧文學獎評獎經費由馮牧文學專項基金提供。該基金係由馮牧生前友好、學生以及熱心文學事業的實業家捐助。
本條例由中華文學基金會馮牧文學專項基金理事會負責解釋。
第一章 第一屆馮牧文學獎
以中國文學界的卓越組織者、著名文學評論家、散文家馮牧命名的"馮牧文學獎"首屆評選2000年2月24日在北京揭曉,並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而別開生麵的頒獎儀式。這一天是馮牧同誌的誕辰。翟泰豐、周巍峙、王蒙、徐懷中等向青年批評家、文學新人、軍旅文學三個獎項得主頒獎。
榮獲青年批評家獎的是:李潔非(北京)
洪治綱(浙江)
李敬澤(北京)
榮獲文學新人獎的是:紅柯(陝西)
徐坤(北京)
榮獲軍旅文學獎的是:朱蘇進(南京軍區)
鄧一光(湖北)
柳建偉(河南)
翟泰豐、周巍峙、王蒙、徐懷中等向獲獎者頒發獲獎證書、獎牌和獎金。
由中華文學基金會馮牧文學專項基金設立的這個全國性文學獎項,是馮牧的生前友好和學生籌集資金專門設立的。該獎所設青年批評家、文學新人和軍旅文學三個獎項,在我國均還是第一次。馮牧文學獎以對那些富有創見的青年批評家、潛質優秀的文學新人和對當代軍事文學發展作出貢獻的軍內外作家的獎勵,以緬懷文學前輩馮牧同誌傑出的文學批評業績、對文學新人不倦的發現和扶植、對軍旅文學畢生不泯的熱情,完成他促進中國文學事業繁榮發展的遺願。
馮牧文學獎每一年評選一屆,每屆每一獎項獲獎者均不超過三人。今年進行的首屆評選,是由文學界知名作家、評論家、編輯家和文學組織工作者組成的馮牧文學獎評審委員會,在主任徐懷中、張鍥,副主任趙驁、陳建功、高洪波統領下,采用推舉方式,充分醞釀後遴選出24名預選人,再經認真閱讀作品和充分討論,最後經過無記名投票評選出來的。文學新人獎空缺一名,與獲獎名單一起公布的,還有評委會對每一位獲獎者及其代表作品的評語,這些綜合了評委會多次討論的結果,並經評委會反複修改的評語,充分肯定獲獎者分別在文學批評、文學潛質和軍旅文學方麵的價值和意義,對他們的不足也有精略而中肯的提醒。
評委會主任徐懷中代表評委會在頒獎儀式上作了簡短的發言。他認為,在整個評選過程中,評委會像馮牧那樣懷著強烈的責任感,認真嚴肅地工作。評委會對評選結果基本滿意。同時他又指出,由於時間的倉促,由於評委視野的局限,這次評獎還存在著遺憾和不足。評委會主任、中國作協副主席張鍥向記者表示,今年幾個主要的全國性文學大獎都要進行評獎,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年是個文學"評獎年"。作為新千年第一個出台的文學獎項,馮牧文學獎的評選和頒獎,也為剛剛步入新世紀的中國文學界,帶來了第一聲可喜的春訊,充分預示著一個更加富有活力和成果的文學新紀元的到來。
第一屆馮牧文學獎獲獎評語
李潔菲獲獎評語
九十年代以來,我們注意到,李潔非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學生態環境和都市文學、新生代文學等方麵,提出的一係列富有創造性的見解。這是他自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的當代文學研究成果的拓展與推進。近20年間,李潔非走過了一條既紮實又不保守,既新銳又不偏激的穩健而嚴謹的治學道路。在潮流紛繁的文學背景下,努力尋求中西文論的結合與交流,在總結本土文學實踐的基礎上,執著地摸索兼有民族性與開放性的批評話語,逐漸地顯示出了一個成熟批評家應有的品格。我們期待著李潔非在當代文學前沿的位置上發出更加響亮的聲音。
徐坤獲獎評語
徐坤以女性作家與年輕學者的雙重身份立足於九十年代的中國文壇,其先鋒姿態與女性視角令人耳目一新。尤為值得稱許的是,她注意把握先鋒精神與讀者審美傳統和本土文化的辯證關係;她堅執於女性視角卻又不放棄對變革中社會生活的多層麵掃瞄;她揭示知識男女情趣、心理中多種欲望的躁動,卻又在深層呼喚著人與人之間"彼此善待,真心貼近"的和諧關係,其形而下的具象與形而上的哲理水乳交融。
徐坤的小說技巧趨於圓熟,風格輕巧,如何走向闊大與深沉,將是她麵臨的新的挑戰。
洪治綱獲獎評語
洪治綱是近年來活躍於文壇的青年批評家中的佼佼者。他以密切關注當前文學創作現實為特色,注重於對文學創作方法、文學思潮演變和文學發展軌跡的跟蹤研究和思考。特別是對於新時期以來全國性文學評獎的得失與教訓以及由此反映出來的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等問題,能夠勇敢而銳利地坦陳自己的一家之言。雖不無偏頗偏激之處,但仍然不失為一種有意義的借鏡。如何在保持銳氣的同時,更加曆史地、辯證地研究文學現象,以及進一步提高藝術感受能力,是我們對洪治綱熱切的期待。
李敬澤獲獎評語
雖然李敬澤目前還沒有學理嚴謹、架構宏大、視野開闊的長篇大作問世,但他卻擅長以敏銳、靈動、鮮活的精短評論,充分顯示了文學批評輕騎兵式的快捷與活力。他的批評和他的編輯工作相得益彰,使之得以及時地為九十年代的中國文壇小說界發現、培養與推出了一批青春方隊。他的批評,藝術感覺精微,分析到位,語言活潑,形成了一種於創作切實有益的別致風格,故爾受到文壇尤其是新生代作家的喜愛與看重。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青年批評家,我們希望李敬澤在堅持批評的實踐性品格的基礎上,向著理論的層麵,作出新的提升與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