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學前兒童性健康教育知識簡介(1 / 3)

第五章 學前兒童性健康教育知識簡介

隨著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逐步開展,廣大幼教工作者已開始注意對兒童進行初步的性健康教育,但由於過去對這個問題重視不夠,使得教師本身亦缺乏相關的性知識,在許多具體問題上存在著困惑,現就學前兒童性健康教育有關知識略作介紹。

一、有關性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

1性

性是男女在生物學上的差別,也是人們對男女兩性差別的理解。它包括:

①性染色體的不同。人體細胞內有22對常染色體和1對性染色體,男性精細胞內的性染色體為XY,女性卵細胞內的性染色體為XX,是男是女首先是由於性染色體的不同。

②性腺不同,男性為睾丸,女性為卵巢。

③性激素不同,男性體內雄激素多,女性體內雌激素多。

④內外生殖器的不同。

⑤第二性征的不同。

2性別

性別是指男女兩性在心理學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性格、氣質、情感、智力等方麵。心理學研究表明,男女智力是有差異的,不過僅僅是差異而已,並不存在誰優誰劣的問題,有人認為,在數學領域,男性較女性占優勢,在語言領域,女性較男性占優勢。

3性角色

性角色是指男女兩性在社會學上的差異,是在社會生活中由於性別不同而造成的角色差異。性角色往往是由男女兩性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社會風俗、傳統習慣等決定的,常常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由於性角色的不同,造成了性角色期待的不同。角色期待是人們針對某人所承擔的角色而對他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例如,男孩應該勇敢,女孩應該文靜。

4性別同一性

一個人在生物學上的性和他在心理學上的性別、社會學上的性角色,並不總是一致的。一方麵,一個人的氣質和性角色行為要符合人們通常的看法;另一方麵,人還要能夠性別自認,即一個人如果是男人,他要把自己看成男人,如果是女人,就把自己看成是女人。上述兩方麵同屬性別同一性問題。

二、開展初步的學前兒童性健康教育

美國性信息和性健康教育理事會主席考爾德倫博士認為,性健康教育中必須使人們廣泛理解和接受的要點如下:

①人生來就是有性的差別和性的要求的,並且持續終生,直至死亡。

②在每個人的一生中,“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③“性”本身是中性的,但人們如何認識和運用“性”,卻有道德意義。

④性的教育,可能特別緊要而有效的時期是14歲以前,尤其是5歲以前,由父母或其代理人實施。這期間所接受的有關“性”的培養和教育,無疑對兒童今後一生有深刻影響,這些影響或好或壞將擴展到一個人的性別同一性和性角色行為等方麵。

⑤為了預防“性”、“性別”和“性別角色”方麵的各種異常的出現,社會有關機構(教育、衛生、宗教等)應該盡到責任,努力去說服、教育和幫助父母執行他們作為“最初的性教育者”的無可替代的使命。

學前兒童性健康教育雖然十分重要,但由於其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限製,性健康教育的內容較為簡單。性健康教育的最初內容,是形成學前兒童正確而恰當的“性別同一性”和“性角色”。在給孩子取名、穿衣、買玩具等方麵要加以考慮,力求從各種途徑對學前兒童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無形之中將社會性別角色的概念灌輸給兒童。對於學前兒童有意無意地觸摸生殖器等行為,成人的態度不可粗暴,否則會使孩子感到性壓抑,甚至造成以後某些性機能障礙,影響兒童的社會化。針對學前兒童盲目模仿影視片中親吻、擁抱等動作,成人也不應過分驚奇,可以“不衛生”、“別人不願意”等理由說服兒童改變此類行業,淡然處置。

兒童的性健康教育與道德智商

越來越多的事實說明,基本的道德結構開始土崩瓦解了,然而傳統道德的被侵蝕卻在很早以前就緩慢地開始了。幾種關鍵的力量——都帶有經濟的目的——促成了這一變化。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不久,娛樂業發現大量地暴露性並在此方麵采取新的、大膽的態度可以使自己大獲其利。全球廣告公司的經理們、出版商們以及社會輿論的操縱者們也很快明白了同樣的道理。年複一年,他們一點一點地削弱著性道德、貞節、完整的人格以及對上帝的信仰的重要性。到了60年代初期,美國人便開始懷疑他們是否真有必要對自己的情欲及性衝動加以約束了,“嬉戲娛樂”看上去似乎是絕妙無比的東西,而且,畢竟人活著就是為了享受生活的。正當人們疑惑不解的時候,《花花公子》哲學出現了,並對不道德下了新定義,於是,對性的不負責任突然間變得理直氣壯、清白純淨一如積雪了。信奉傳統道德的人們被描繪成指手畫腳、很可能在遮掩著自己的花招的老道學家。

在我們的社會裏並非所有的人都聽憑感情壓倒理智,還有一些人(如我自己)相信,對性不負責任的人終將為他們所得的短時快樂而付出高昂代價。雖然休·赫夫納一夥為他們的哲學打包票。但性“自由”仍舊成了通往幻滅、精神空虛、離婚、性病、私生子女、潦倒的人生的坦蕩大道。不僅參與其間的那些人遭受了痛苦的後果,而且,曆史表明當性自由為全社會所接受時,整個社會就會開始墮落。

那些信仰道德體麵並想把對性的負責任的態度灌輸給他們的孩子們的父母和老師們。他們的在務是艱巨的。在青春期,性的衝動比人生別的任何時候都更強烈,而且我們無法保證一個有主見的少年會自願去控製它。在性自由之風極甚的今天要把他封閉起來是不可能的,並且很可能是不好的——電視將關於性革命的一切帶進了我們聖潔的起居室;在劇院裏,在我們四鄰的淫穢書攤上,對敗壞墮落的詳盡描述隨手可得。很明顯,將孩子裝進真空般的保險櫃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再者,父母們在力圖避免出差錯時常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在試圖給孩子進行道德修養的教育時,他們必須小心謹慎,不要走向極端,以免影響孩子,使他(她)們將來結婚後對性產生畏懼。給孩子講這一問題的人責任重大,既要告訴孩子“性可能是甜蜜無比的”,同時又要說明“性可能是危險的”,要處理好這兩者的關係極其困難,需要花費相當的力氣。那麼,認真負責的成年人怎樣才能將自製力灌輸給他們的孩子而又不至於造成深刻的感情障礙和產生消極的態度呢?為了達到這種微妙的平衡,下麵我們將討論對於性教育問題至關重要的一些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