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部分大城市一些中學開始嚐試進行性健康教育。同時,教育理論界也對性健康教育開展了一些研究,然而,十多年過去了,性健康教育尚未在全國中小學普遍開展,性健康教育的若幹理論問題還有爭議。近年來,雖然出版了不少性健康教育書籍,但多數是適合青少年讀者和一般讀者的,專門從教育理論角度為教師編寫的性健康教育理論書籍尚不多見。
我們認為,學校進行性健康教育像進行道德教育一樣,不僅僅是專門任課教師的責任,也是以專門任課教師為主,包括其他所有教師的責任。事實上,盡管目前我國許多中小學尚未普遍開展性健康教育,但非正式的性健康教育(即在日常交往中教師有意無意地所表現出來的對待性問題和異性的態度、行為等對學生的影響)卻是大量存在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所有中小學教師都應該懂一點性健康教育理論,以便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開展性健康教育。為此,本書討論的主要問題是:什麼是性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的目的何在,性健康教育的理論基礎是什麼,性健康教育的內容有哪些,怎樣開展性健康教育,國外中小學怎樣開展性健康教育,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中小學教師在開展性健康教育時應當弄清和了解的。
第一節 性健康教育的定義
開展性健康教育,首先必須弄清什麼是性健康教育。目前,國內教育理論界對性健康教育這一概念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性健康教育是學生進入青春期以後這一特定階段根據其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與需要所進行的針對性健康教育,是包括人生觀教育、人格教育、理想前途教育、道德法紀教育等多方麵的綜合教育。根據這種觀點,性健康教育隻是性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另一種觀點認為,性健康教育實質上是青春發育期這一特殊時期的、符合青春期特點的性健康教育。這裏,關鍵是性健康教育,離開了性健康教育這個核心,就失去了性健康教育的意義。我們認為,兩種觀點爭議的焦點是對性健康教育的不同理解。前一種觀點對性健康教育的理解過於狹窄,即認為“性”僅僅是性行為等方麵的教育。其實,“性”除了指性行為的生物層麵外,還有性的文化、心理和倫理等層麵。因此,性健康教育不能僅局限於狹義的“性”上。
為了拓寬視野,我們不妨了解一下國外關於性健康教育的定義。美國一本性健康教育科教書的作者認為,以往對性健康教育沒有一個定義。人們現在也無法對性健康教育進行定義。但是,對性健康教育的理解應該是必要的。下麵的陳述應該是對性健康教育最低限度的理解。
1性健康教育是對性問題的坦誠的審視——不僅僅是使性健康教育道德化,或僅僅告知學生適合的性行為。人們常常試圖“告知”他人怎樣的性行為是適合的。然而,在性健康教育中,合理的態度應是開放而坦誠的。
2性健康教育應該是現實的。我們需要坦誠地、現實地看待今天的性健康教育中所應該進行的和所應該覆蓋的內容。另外,我們也需要在觀念上現實一些,我們所有的個人都是從子宮走向墳墓的性的生物。
3性健康教育起始於父母。最初的性健康教育來自於家庭,而且家庭是性健康教育持續不斷的源泉。問題是怎樣提出的,親屬們是怎樣行動的,整個性問題是怎樣處理的,這些問題是性健康教育全部內容的一部分。
4非語言的性健康教育至少和語言的性健康教育一樣重要(可能更重要)。身教勝於言教,在性健康教育上也是如此。聲稱已經做好準備去坦誠地與年輕人探討性問題的人,當被問到手淫的時候卻在椅子上扭來扭去表示不安,這已經是在有效地用非語言來進行交流了。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這樣的例子,麵部語言,身體語言都在作為性的交流形式呈現出來。這也是一種性健康教育。
5性健康教育要準確地處理所提到的身體部位和關心的問題。許多研究表明,社會上存在著大量錯誤的性信息和神話。準確的性信息有助於消除這種神話。
6性健康教育不同於性谘詢,盡管這兩個領域有相似之處。性谘詢是在谘詢者和被谘詢者之間的一對一的麵談,而且會有較充分的解決有關性問題的答案。而性健康教育通常和大家在一起進行,一般不直接處理個人的特別問題。
我們認為,性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應當包括:1知識,即性生理學、性心理學、性社會學、性倫理學等方麵的知識;2技能,即青少年學生解決青春期困擾、疑惑及問題的實際技能,如怎樣建立自信,如何發泄感情,如何與異性相處,等等;3態度,即對性別的態度和對性的態度,如男孩對女孩的平等態度,對性問題的科學態度,等等。
第二節 性健康教育的目的、目標和任務
一、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目的
學校開展性健康教育,最初是從教育工作的實際需要出發考慮的。有些教育家認為,青春期是人生征途上的一個險關。由於初中生進入了青春發育期,這時,“性的萌動好像一股潛流噴射欲出。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引起了心理上的動蕩不安,一向天真無邪、無憂無慮、歡樂明朗的心理被打破了,萌發了對異性的愛慕之情,產生了朦朧的性欲之念,內心時時泛起層層波瀾。一種無名的煩躁、苦惱、憂傷、嬌羞、多情、善感的情緒,不時襲來,難以平息。”“這種性的萌動往往與混沌迷茫、盲目無知、好奇冒險、不計得失、不顧後果密切相連。一旦遇到外界性的刺激、性的誘惑引爆,就一發不可收拾,‘早春’風雲,頃刻變成狂風暴雨。”顯然,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學校必須正視的一個現實問題。
但是,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絕不是管束教育,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科學的性知識,培養他們正確的性觀念和健康的性心理,並使其具有符合社會道德規範的性行為,而且要通過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使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和諧的人際關係,養成良好的意誌品質,塑造完整的人格。青春期個體的廣泛、深刻的變異,為青少年造就了這一時期在發展上的巨大可能性。僅僅把青春期的變異看做是“險關”、“危險期”是十分片麵的,因為,這隻看到青春期生理、心理變異所帶來的壓力及在壓力下出現的問題行為的可能性,而忽視了青春期作為學生個性發展的契機。正如北京師範大學叢立新副教授所說的,“實際上,正由於這些變異的出現和存在,使受教育者對於自身,對於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對於社會生活各方麵的關注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這在客觀上造就了教育上的最佳狀況。”“在教育活動中,這種狀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抓住時機,充分利用這種狀況,在教育上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同意這種觀點,即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與一定國家或社會的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總目標相統一、相一致的。不過,承認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目的與教育所追求的總目標相一致,並不等於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就沒有自己的目的。我們認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是別的,而是追求性健康。
那麼,什麼是性健康呢?世界衛生組織對性健康的定義是:性健康是情感中、理智中和社會中的性的諸方麵的集成,是積極地豐富和提供人類的相互交往和愛的方法。這個定義已為許多國家的性健康教育實踐所確認。通俗地看,性健康就是指健康的性愛觀、性意識、性情感、性行為。因為性健康是個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也是當前提倡的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
確立了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目的還不夠,還必須建立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國內許多性健康教育專家認為,我國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傳授性生理、心理和道德知識,少數研究者認為,技能和態度也是很重要的,因而,它們也應當成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這裏,我們不妨來參考一下別的國家所確立的性健康教育目標。
美國性健康教育專家科比、艾爾特和斯卡爾斯提出了下列具體的性健康教育目標:
1提供正確的性信息;
2增長個人性行為的見識;
3減少個人性發展和性感覺中的恐懼和焦慮;
4鼓勵更負責任的和更成功的性行為決策;
5養成對其他人性行為更加寬容的態度;
6促進與家長和其他人在性方麵的交流;
7培養有關性問題方麵的技能;
8促進有益的性方麵的表達;
9把性問題整合到一種均衡的、有目的的生活模式中去;
10創建使人滿意的人際關係;
11減少與性有關的問題,如性病和非意願的懷孕。
美國性知識和教育協會認為,必須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綜合的性健康教育。1990年,該協會召集了美國教育界、衛生界和性學界20位著名專家,組成了全國性健康教育特別工作組。經過一年的努力,編寫出《全國性健康教育綜合大綱》。其中規定的性健康教育目標(從幼兒園至高中)有四個。
1知識。提供關於人的精確知識,包括人的生長和發展、人的生殖解剖和生理、手淫、家庭生活、妊娠、生育、為人父母的知識、性反應、性定向、避孕、流產、性虐待、以及艾滋病和其他性傳播疾病,等等。
2態度、價值觀和洞察力。為年輕人提供了解、探索和評價他們的性態度的機會,以便他們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增強自尊心,掌握處理兩性關係的洞察力,以及懂得對他人的義務和責任。
3人際關係和交往技能。幫助年輕人學會交往技能,包括交流、作出決定、堅持自己的權利和拒絕他人的能力,以及創造融洽的人際關係的能力,等等。
4責任。幫助年輕人增強性關係的責任感,包括克製性欲,防止過早的性交,鼓勵采用避孕和其他性健康措施等。
上述性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中,特別是由美國性知識和教育協會提出的四個目標,體現了性科學和性健康教育專家的集體智慧,對於我國中小學在進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時確立性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很有啟發。
三、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任務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任務是根據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和目標而確定的。叢立新副教授提出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四項主要任務較為適合,它們是:
1幫助受教育者了解青春期的各種變化,認識這些變化的正常性和必然性,以及對於自身成長的主要意義;
2引導受教育者形成對於青春期變化所應持有的正確態度;
3為滿足受教育者在青春期所產生的各種需求提供機會和指導;
4使受教育者掌握有利於緩解青春期變化帶來的壓力,處理各種矛盾衝突,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所需要的知識技能。
第三節 性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
性健康教育在一些城市中學開展十多年來,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育經驗。同時,一些專門從事性健康教育研究的理論工作者也聯係我國性健康教育的實際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此外,國外性健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也對我國性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據此,我們提出如下一些性健康教育的原則和方法,供從事中小學性健康教育的教師們參考。
性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是指進行性健康教育的基本準則,它對教育內容的選擇、教育活動的設計、教育方法的運用以及教育效果的評價等都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是德育工作的一條基本原則,也是進行性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所謂“從實際出發”,有這樣幾層含義。第一,教師的性健康教育活動設計要從學生出發。教師所選擇的事例,所設計安排的活動內容和形式都必須是學生所關心、所能夠接受的,切忌教師“想當然”。隻有當學生真正意識並體驗到性健康教育課是針對他們的實際需要開設的,他們是課堂上的主人時,他們才可能積極投身到學習活動中,才願意傾訴心聲、宣泄感情。第二,教師必須盡可能地全麵了解學生。既要了解青少年性生理、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又要了解個別學生的實際狀況;既要了解學生從傳媒中所接受的性信息,又要了解他們已經形成的性觀念和性行為。強調從實際出發,從根本上說,就是強調要洞悉並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理解他們,做他們的朋友,這樣才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取得他們的認同。教師的讚成或反對意見,才有可能引起他們的思考而不致被當成不屑一顧的說教。第三,從實際出發,教師還必須反對“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所謂“本本主義”是指唯書和照本宣科,所謂教條主義是指唯上,上頭怎麼說就怎麼做,這都是當年毛澤東同誌所堅決反對的。我國各地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有很大差異,各地有不同的性習俗和民風,不從這些實際情況出發進行性健康教育,就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從實際出發這條原則,為教師的創造性設計和實施性健康教育留下了廣闊的空間,特別是在當前性健康教育資源還非常缺乏的情況下,在性健康教育理論還很薄弱的情況下,更要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性健康教育。
二、師生關係民主性原則
師生關係民主性原則是從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和教育效果考慮提出來的。青少年進入青春期以後,獨立感和成熟感逐漸增強,他們需要別人(包括教師和家長)將自己當做有獨立見解,能夠自己分析問題、做出判斷、處理事務的“大人”。忽視這種變化,一味將其當做命令的對象,極易引起他們的反感、不滿或抵觸,這是已為教育實踐所充分證明了的。同時,青少年的獨立傾向和成熟感雖然強烈,但又往往十分脆弱,通常是以極強的自尊加以維護的,一旦遇到挫折,就會封閉心靈,甚至用負麵的行為來表達和滿足這方麵的需求。性健康教育應當對這種獨立傾向和成熟感給予肯定,並在此基礎上為它們相應的發展開辟道路,因此,有必要建立起民主的師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