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用生動形象的畫麵,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
進行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品質教育,培養音樂的表現力、鑒賞力、感受力,更重要的是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小學生生性好動,可塑性大,對周圍的事物有強烈好奇心,教師要抓住這些特點,利用現代化的電教手段進行教育,使學生產生審美意識。例如教《我們的田野》這課,我們根據歌詞意境放投影片,引導學生理解田野之美,美在什麼地方,從畫麵的色彩去辨析:“稻田像綠色的海麵,湖中有金色的鯉魚和粉紅荷花,蔚藍的天空雄鷹在翱翔……”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麵,學生不僅真實地感受到田野之美,而且深刻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之美,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在“美”的氣氛環境中,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觀念,陶冶了他們的情操。
四、根據歌曲題材、體裁、風格調整課序,使審美育人序列化
學校在深化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實行各科教育序列化。我們按照學科的特點,進行音樂序列化。根據各冊教材的思想內容和不同的演唱風格,把相關的題材、體裁的歌曲劃分為歌頌美、抒情美、民歌美以及革命傳統美,並穿插“雙基”訓練,調整課序,集中同類型有針對性教育意義的課題,再結合定期形勢教育來進行教學。如,在三四月份結合學雷鋒、學英雄、為革命先烈掃墓等活動,教育內容就以革命傳統為主,如《學習雷鋒好榜樣》、《烈士墓前》、《共產兒童團歌》等,教育學生學英雄、唱英雄、做英雄、珍惜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幸福生活,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在“七一”黨的生日和國慶節期間,教育內容要以歌頌美為主,如《黨的關懷親親哩》、《我們向黨來唱支歌》、《紅旗頌》、《歌唱祖國》等,進一步教育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和人民,樹立革命理想,爭做黨的接班人。通過調整課序,既保持了課堂應有的新態和吸引力,又培養了學生良好品質和審美情操,使審美育人序列化。
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小提琴家鈴木鎮一說過:“音樂並非是技能訓練,而是借此啟發才能,培植優美的心靈。”這是每一個音樂教育工作者都應遵循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