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2 / 2)

三、唱、奏、歌舞交融,培養審美能力

在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做到:音樂與律動結合、音樂與舞蹈結合、音樂與器樂結合,是有利於音樂教學完成,提高學習興趣,鍛煉學生表演能力,全麵提高學生音樂素質和審美能力的好辦法。因此,我們在低年級音樂教學中,都給這生創造活動的機會,放手讓學生根據歌曲內容自己編排動作,自唱、自奏、自跳,同時,教師本身也要做到心中有數,設計和編排好旋律和舞蹈動作,根據課本的教學要點進行教學,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如在完成了《金孔雀輕輕跳》上述幾個教學環節之後,我們又根據該歌曲的音符、節奏比較簡單,而舞蹈性較強的特點,指導學生先學習幾個簡單的傣族舞基本動作,再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看圖片,在進一步理解歌詞意義的基礎上去想象生活中與歌詞內容相近的動作,進行歌舞即興表演,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也加深了學生對我們國少數民族的認識。然後,我們再指導學生看課本,認識串鈴的形狀,掌握其演奏方法,又拿出幾個串鈴、響板、木魚、三角鐵等,抽部分學生按其不同的演奏方法為歌曲伴奏。最後,一部分學生隨伴唱帶拍手演唱,一部分按伴奏譜演奏,另一部分即興表演歌舞,使教學氣氛達到了高潮。這種把視、聽、唱、奏、跳都結合起來的審美化教學手段能使同學們在愉快的教學活動中感受到音樂的美感,從而進一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他們的音樂能力與音樂素質,使他們在學到了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的同時,向更高的層次努力。

四、寓教於樂,以美輔德

貝多芬說過:“音樂應當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這種精神包括人的品質、意誌和道德。因此,完美的音樂教學,應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以美輔德引導學生領略歌曲內涵,歌曲表現的對精神、意誌、品質的讚美,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心靈上得到淨化,感情上得到升華,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黨、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如《金孔雀輕輕跳》該課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是指導學生用柔和、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通過學習表演傣族的孔雀舞,培養學生愛美、創美等審美意識……圍繞這一指導思想,應向學生講明,我們今天學習這一課,不但要學習掌握該課中的音樂知識、技能,學會用柔和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學會跳孔雀舞的基本動作,還要懂得:我們國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有其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傳統美德。我們要從中學習傣族人民愛美的優良品質,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多學知識本領,使自己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接班人。

教學實踐證明:把審美教育滲透於課堂教學之中,通過從形式美到內容美,再到精神美的審美教育,能深入淺出地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審美能力,獲得美的正確認識。具有了一定的辨別是非能力,就能使學生確立自己的行為準則,對生活的美醜、善惡、等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樣,就能把學生引入正確的審美轉道,讓美育的多功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培養出愛祖國、愛人民、有知識、講道德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