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塊”課程體製改革(2 / 2)

二、開設選修課,指導學生鑒賞,誘導學生個性發展

“從音樂教育的目的看,音樂教育首先是培養人”(蘇霍姆林斯基語),因此,如何以音樂之美導真引善,促使學生高尚情操和世界觀的形成,誘導學生個性發展,是音樂教學麵臨的重要課題。

近二年,我們通過開設音樂選修課,逐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識水平,培養學生高雅的興趣和愛好,收到了明顯的成效。

1.我們在高中級部普遍開設音樂選修課。選修課內容不脫離初中音樂課的聽、唱、練基本模式,以欣賞為主,傳授音樂知識為輔,做到聽講、聽視、聽唱、聽議相結合,做到了有目的、有計劃、有選擇、由淺入深地為學生分析古今中外的經典名作。在內容安排上,聲樂、器樂互相穿插,歌劇、戲劇兼而有之,民樂、西洋樂先後有序,再輔之以有關的音樂知識、音樂史、音樂家的故事,實踐表明,我們開設選修課,按上述編排程序較快地豐富了學生的情感,拓寬了其音樂視野,學生的鑒賞能力不斷提高。

2.在選修課中,我們還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流行歌曲與藝術歌曲的比較欣賞”等專題欣賞課,從演唱技巧到歌詞樂曲的美學價值與思想情感等方麵,指導學生開展討論,誘導學生分出雅與俗、美與醜、奮進與頹廢等。通過選修課的比較教學,許多學生得出了“欣賞音樂,不隻是圖生理快感,而是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中了解美、認識美、接受美的體驗。”

三、開設活動課,發展學生特長,激勵學生主動發展

音樂活動課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音樂課堂教學的輻射和延伸。在活動課中,學生既可以複習鞏固課堂的音樂知識,又可以自由發展自己的特長和才能。因此,開設活動課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加強藝術實踐、開發學生智力、發現和培養藝術人才、提高學生藝術素質的重要手段。

我們根據學校的師資情況及學生特點,活動課的開設采取教師推薦與學生自願報名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先後成立了以下幾個活動課小組:校軍樂團(30人)、校合唱團(100人,初、高中學生各50人)、校舞蹈隊(120人)、校口琴隊(100人),參加活動課的學生近300人。這些活動課均有固定的活動場所。近二年學校投入20多萬元建立了高標準的音樂活動課基地:音樂教室2處、音樂欣賞教室1處、琴室2處、標準舞蹈室1處。各類活動課的開設均有開課規劃、有相關製度(如教學進度、學分製度、評價標準等)實行規範管理,並積極參加各種文藝彙演、重大節日慶祝及聯歡、接待外賓等社會活動,展示我們校活動課成果。開展以“校藝術節”為核心的校園藝術活動,每年一屆,遵循讓學生主動發展的原則,擴大藝術創造表現的空間,使全校學生百分之百地參與,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