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曆元年,九州大地上一位偉人,橫掃六合,俯視八荒,一統中原。
被眾諸侯尊為天子,寓意上天之子。建立大夏王朝,夏史稱夏文王。
夏曆759年,夏惠王8年。王夢惡鷹擊於野,王大驚,嘔血。二年春,王巡九州。至漯河,忽見一巨蟒自河裏而出,盤於王駕。王懼,昏厥。半年後,王崩。
夏曆761年。夏惠王之子年僅六歲的夏衡即位,因天子年幼不得不令太傅百裏叔輔國。
王都—洛城,群英坊。坊內小廝見三名弱冠男子鮮衣怒馬而來,這三人各個氣度不凡,一看就是不是尋常人家的子弟。趕忙小跑去為其牽馬。
卑躬屈漆道:“三位先生裏麵請,英娘正在裏麵等候。”
居中的那位高大少年道:“上次與英娘手談一局,不料棋差一著,滿盤皆輸。這次我可一定得再來一局,再論輸贏,哈哈哈……”
說完就隨手丟給小廝幾個賞錢,和其兩位朋友不急不緩的走進坊內,不管後麵眼睛已笑得看不見的小廝。剛進坊內,就見一青衣女子上前問道:
“不知此次三位先生前來,是欲茶道.樂道.還是棋道?”
那高大少年擺擺手:“當然是棋道。”
“三位先生樓上請,甲子號房。”
三位少年剛到二樓,就另有一粉衣女子上前為其指路,帶到門口時笑盈盈問;
“不知三位生可需棋友作陪,我群英坊內的英娘姐姐可是能與當今國手高談先生一分高下。”
“你是新來的吧!我和英娘早已熟識,你不用再替英娘揚名。你去把英娘叫來即可,就說子華有請。”
女子被子華一語道破,也不覺尷尬,僅微微嘴角,便告退,去請英娘去啦。
三人進門後各自找好位置落座。子華便道:
“自天子即位以來,因天子年幼,先王便令百裏太傅輔國,咱們這位百裏太傅啊,人老心不老,欲振文王之威,攝三千諸侯而攻異族,掌萬乘之國而卻蠻夷。
但是啊,天公不作美,近幾年天災不絕,大夏已無力征戰啊。我君父來信說,叫我盡快歸國,說可能天下將有異變。
來到洛城求學四載有餘,到有點舍不得啦,也罷,反正以後會回來的。不知魏贏兄與宋淩兄何時啟程各自歸國啊?我相信魏侯與宋公也已經寫給兩位書信了吧。”
原來這三人非比尋常,實乃當今諸侯國殷國,魏國,宋國國君的公子,公子華,公子贏,公子淩。而子華也叫殷華,子姓本乃殷國先祖殷湯的原姓,因封地在殷地故又稱殷華。
公子贏不答反問道;
“不知殷華兄下次再來洛城時,是來朝見天子呢還是……?”言未猶盡。
“哦!”公子華飲了一樽酒又道;“當然是來朝見天子,難道魏贏兄還有起他想法……”
話未說完便被公子淩打斷道:
“得了,得了,一同在社稷學宮求學四年,嘴仗還沒打夠嗎?馬上就要別離啦,下次見麵也不知是何場合,是何年月?”
公子華聽聞此話便不再言語,公子贏本欲再說幾句,卻被樓下大堂的陣陣的喝彩聲給打斷了思緒,三人便出門去看個究竟。
此時樓下大堂的中央處,正站有一人,正是他剛才的言論贏得滿堂喝彩。
群英坊乃大夏王都洛城裏最大的酒肆。既是酒肆,就有往來列國的富商和朝拜天子的使臣混跡其間,亦或有各國的間者藏匿於此。所以群英坊外,車水馬龍。
而正因為群英坊的特殊地位引得天下士子無不紛紛趕來,在此論道,隻為偶遇得一位伯樂,好助其建功立業,不負多年苦學。
“誠如閣下所言,我大夏戰西戎於酉钜已久矣,然王師不利,而又逢水不潤下,哀鴻於野,請問閣下覺得我大夏該如何啊?”圍觀者中有人問道
“歸師於庭,外止刀兵,內盈府庫,修渠勤田,藏兵於野,待有機之時,方可興師再戰……。”
公子華三人聽著樓下的高談闊論,不以為意,轉身欲進屋,待回頭時方看見英娘,卻不知英娘何時到的,忙張口問道:
“姑娘何時到的,為何不知會在下一聲,也可不教姑娘苦等啊。”
“先生無需藉懷,小女子也隻是剛到。”說完就望向公子淩和公子淩,互相問候。
公子華與英娘對坐,公子贏與公子淩分做兩旁,英娘卻未開棋,而是問道
“不知先生覺得剛才樓下那位先生所論者如何?”
“天下此論者十之有七八,不足為道。”公子華哂笑
英娘驚訝一聲,道:“不知先生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