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
1.聲音的基本性質
在自然界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聲音,從表麵看來,產生聲音的辦法有很多,可能由摩擦產生(比如用釘子劃玻璃)、由碰撞產生(比如用錘子敲鐵板)、由氣息的流動產生(比如風刮過樹梢),但追根究底,聲音的發生有三個必須條件:一是振動體、二是傳播媒介、三是動力。振動體剛才已經提到了,如果沒有玻璃、鐵板,自然發不出聲音;傳播媒介就是將振動體產生的振動傳到我們的耳朵中的渠道,假設使一個物體在真空中振動,我們將會聽不到任何聲音,這個傳播媒介是什麼就無需證明了;動力的意思更容易理解,如果玻璃和鐵板靜靜地躺在那裏,誰也不去碰它,它是絕不會發出聲音的,隻有通過摩擦、打擊使它振動,才會響起來。
聲音有四個方麵的性質:高低、長短、音色和強弱,這四個性質說明了一個音的全部特征。
音的高低是由振動體的振動頻率決定的,在單位時間(每秒)裏振動的次數越多,發出的聲音就越高。計量音高的單位是“赫茲”,如果一個音是440赫茲,就意味著它的頻率為每秒鍾振動440次。人類的耳朵能夠感受到的頻率範圍大約是每秒16次至20000次,但音樂中使用的範圍遠沒有這麼寬,其最高音隻到4000赫茲左右,其中人聲能夠唱出的範圍更窄,大約從60赫茲到1000赫茲。音的長短取決於振動的持續時間,強弱取決於振動的幅度,這兩點容易理解,無需多加解釋,比較複雜的是音色的差異。音色的區別產生於泛音成份和振動波形的不同,波形的發生原理又牽扯到振動體的形狀、材料及共鳴條件等等。關於泛音我們將做一些介紹,而波形的分折已經完全屬於聲學和電子學的範疇,與基本樂理關係不是很大,就不在這本書中介紹了。對於音樂學習者來說,需要做到的是能夠分辨不同的音色,而不是從物理的角度進行研究。
問題:
1.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媒介是什麼?
3.用哪些特征來描述聲音的性質?
4.音的高低是由什麼決定的?它的計量單位是什麼?
5.音樂中的音最低是多少赫茲?最高呢?
2.樂音、噪音和泛音
由於形狀和質地的差別,使得有的物體產生規律的、頻率相對固定的振動,可以明確地分辨其音高,這樣的音叫做“樂音”。如果振動的成分很複雜,就會同時產生許多不同的頻率,無法分辨其音高,這樣的音叫做“噪音”。在音樂中,當然是以樂音為主要成分,但噪音也被廣泛地使用,比如說鼓、鑔、沙錘就是噪音樂器。即使樂音也包含著許多不同的頻率,這些次要的頻率稱為“泛音”。
以一條弦為例(見下圖):
當全部弦長振動時,發出一個主要的音,即“基音”,弦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各部分同時也在振動,發出頻率各不相同的泛音。隻有專門儀器才能發出不含泛音的單一頻率,我們聽到的樂音都是包含許多泛音的。
練習:
1.什麼叫樂音?什麼叫噪音?
2.在音樂中用不用噪音?
3.泛音是怎樣產生的?
4.觀察一個樂隊,指出裏麵的噪音樂器。
3.樂音體係
音樂中使用的全部音高合在一起稱“樂音體係”。之所以說全部“音高”,是因為在研究這方麵的內容時不考慮音的其它三種性質(長短、強弱和音色)。樂音體係中的每一個音都有固定的音高和固定的名字。鋼琴鍵盤是樂音體係的非常直觀的體現,它包含的88個鍵基本上就是樂音體係中的全部音級,其白鍵和黑鍵的排列方式又與音名完全一致。
這88個音分作若幹組,每組稱為一個“八度”。相差一個八度的兩個音之間頻率比正好是二比一,假定有一個音的頻率是440赫茲,那麼比它高一個八度的音就是880赫茲。當兩個音的頻率比是這樣的關係時,它們發出的聲音非常協調,聽來就象一個音一樣,這個現象叫做“八度相似性”。八度相似性為樂音體係的分組提供了物理依據。將一個八度按照振動數平均分成十二等份,就產生了十二個音。其中每兩個音之間的距離叫做一個“半音”,或者“小二度”;每兩個半音構成一個“全音”,或稱“大二度”。這十二個音都有名字,不過基本音名隻有七個,用字母C、D、E、F、G、A、B表示,其它五個音的名字是在基本音名的前麵加上升、降號來表示的,比如降E、升F等等。下圖是一個鋼琴鍵盤,注意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