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的學生輔導觀

首先,現代化的學生輔導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方法、考試作業、應付挫折、人際交往、情感衝突、青春期心理適應、應考升學、擇業定向等方麵的問題與困擾提供全麵、綜合的幫助與服務,以使學生得以積極地開發智能、認識自我、適應環境並樹立自信心。學生輔導一般分為心理輔導、學習輔導與職業輔導三個服務項目,它們各自有明確的分工與職能。學習輔導是現代化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個性的全麵和諧成長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發達國家與地區的中小學學較管理中,學生輔導中的心理輔導、職業輔導與學習輔導已基本製度化、規章化。僅以香港為例,香港中學50年代就開始搞職業輔導,經過四十年的發展,現在已完全製度化。每所中學都設有職業輔導小組,為學生升學考試、擇業定向提供信息與谘詢服務。香港教育署還專門成立了升學與就業輔導組,協助全香港中學的職業輔導活動,並為輔導老師提供人員培訓與資格評定。另外,香港中小學自70年代開始試行學生心理輔導服務,現已建立了一整套學生心理輔導的規章與製度。它要求每所學校都成立學生心理輔導小組,其中中學生的心理輔導由教育署委任的社會工作者牽頭負責,小學生的心理輔導則由經受專業訓練的輔導教師牽頭負責。至於學習輔導活動,尚由每個學校的心理輔導小組與職業輔導小組協同進行。

此外,學生輔導不同於學生管理。前者針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關係與擇業定向等方麵的問題提供心理輔導與信息谘詢;而後者則針對學生在遵守校規、服從紀律等方麵的問題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另一方麵,學生輔導也不同於公民教育(或德育),其差別在於學生輔導注重個人智能的開發與健康人格的塑造,而公民教育則注重個人對社會盡義務的教育。

心理輔導

心理輔導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其心智成長,並排除其學習、生活與人際關係中的問題及其情感困擾,增強其自信心。它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谘詢及其它相關的活動。青少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生理與心理上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使得他們對周圍環境充滿了疑惑、敏感、好奇與焦慮,他們需要得到及時的輔導與指導來渡過人生這一難關。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及當今社會的巨大變革,這一需求則日益迫切。依照劉華山等人寫的“全國中小學心理輔導與教育學術研討會綜述”一文,當前國內中小學生普遍出現的心理困擾有:學習競爭加劇、學生麵臨過重的壓力、父母對子女期望過高、部分教師的錯誤教育觀念與家長錯誤育子觀念、父母離異與家庭不和睦、社會環境的消極影響等。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還存在學習方法、考試、應付挫折、人際交往及生活消費等方麵的障礙。凡此種種都表現了在中小學開展心理輔導勢在必行。

就心理輔導的作用來看,它一般具有三項能功:發展性功能、預防性功能及補救性功能。發展性功能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應激能力,以幫助他們積極適應其青春期成長過程中所出現的困擾與問題,增強心理承受能力。例如,目前國內中小學開展的“耐挫折教育”就十分有助於學童擺脫對父母的過分依賴,增強挫折耐力及社會競爭能力。美國中小學也時常舉辦假期野營活動,意在增強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與集體意識。它們都是心理輔導發展性功能的最好事例。預防性功能力圖通過實施各種心理健康教育來提高學生對自我成長的認識,以避免由於愚味無知而造成的失誤與不必要的焦慮,並懂得主動尋求輔導幫助。在這方麵,性教育可謂最突出的事例。在美、英等國家,性教育自小學開始,它對學童的健康成長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補救性功能針對學生學習、生活及人際關係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給予直接的心理輔導與谘詢。它可采取個別輔導方式,也可以采取小組輔導方式。它旨在幫助學生排除其當前麵臨的心理困擾,增強自主性,樹立自信心。補救性輔導通常包括諸如對學生適應新環境的壓力、接受考試失利的打擊、調解人際關係中的衝突、糾正不良行為等方麵的心理輔導與谘詢。

傳統的學生心理輔導是以補救性功能為主,以發展性功能與預防性功能為輔。這種輔導主式近年倍受批評,其主要問題在於它顧點不顧麵,見樹不見林。具體地說,由於它工作重點在於個別問題學生的行為矯正,從而忽略了大多數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的需要。因此,它的工作永遠是被動的、有局限性的,且不能適應當今教育發展的潮流。所以,近年來不少教育家都呼籲心理輔導的重點應該以發展性與預防性功能為主,以補救性功能為輔,藉以使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心理輔導的幫助,使大家對自我的成長都有更明確的了解。

例如,近年來,香港中小學開展了“學校本位輔導”(Wholeshoolapproach),它旨在“為學校營造一個積極、互相幫助、關懷的環境,使每一個學童都能在這和諧氣氛下學習,成長”,並“強調以獎勵來強化學生良好的行為,增進學生自我形象,讓學生能在一個充滿愛意、關懷及和諧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在實施方法上,它要求在校長的帶領及學生輔導教師的策劃、統籌和協助下,大家積極提供意見、參與討論、對學生的問題達至共識,並形成一套學校認可的行為標準,通過有係統的獎勵,鼓勵學生循著積極的方向改進自己的行為。因此,學校本位輔導方式采取主動的工作姿態,注意預防問題的發展,以全體學生的成長需要為中心,調動所有教師的積極性,它較依靠個別輔導人員與教師的努力,有著明顯的優勢。

學習輔導

學習輔導也是現代化學生輔導服務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其核心在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判斷能力。因此,它對於學生掌握獨立思考的技能,擺脫在學習上對教師和家長的依賴至關重要;同時它也有助於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及其自信心的樹立。在這層意義上講,學習輔導本質上也是心理輔導的延續。

學習輔導可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個人輔導、小姐輔導、通訊輔導等。它們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具體困難與障礙,也可以組織大家就有效的課堂學習與自學方法展開討論,以交流經驗,取長補短。傳統的學習輔導幾乎全由班主任與任課教師來擔任,它主要采取補課與課外輔導的方式,為學習落後及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因此它本質上也是補救性的服務,是微觀式的,隻能滿足少部分人的需要,而難以兼顧大多數學習成績尚好、卻疏於自學本領的學生的成長需要。所以其工作不免有被動與片麵之處。

現代化的學習輔導采取宏觀的方法,通過調動各方的有利因素來兼顧整體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需要。具體地說,它通過提供學習技巧自學材料,展開大哥哥、大姐姐交流活動,組織學生自組學習小組及相互輔導,學辦諸如學習經驗、應考技巧等講座活動來補充個別學習輔導的不足,使大家了解課堂學習與自學的差別、強化學習興趣與信心、提高自學能力、並增強對學校及班集體的歸屬感與榮譽感。在這當中,學習輔導很強調同輩的良好影響與環境的有效控製。

所謂同輩的良好影響,即是鼓勵同年級或高年級學生中學習出色者多向學習落後者與平常者交流其學習經驗與方法,並結交朋友。這種努力不但使後者在學習方法及至具體學習上得到幫助,還可使他們感到受尊重與信任,進而有助於他們擺脫因為學習落後而產生的自卑感與厭學情緒。香港不少中學都設有學校獎勵計劃,其中重要一項活動就是獎勵學生主動幫助他人學習進步。這種同輩間的學習輔導較教師的直接輔導與補習有更大的激勵作用。

所謂環境的有效控製也即優化學習的學習環境,這包括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各方麵的便利條件,如圖書館的建立、自學材料的配置、學習技巧交流、刊物的發行等,也包括前麵描述的對學生互助計劃的獎勵。總之,它旨在為學生製造一個相互關懷、相互支持的環境,減低因學習競爭及追求升學率而造成的學生間相互猜疑與緊張情緒。這也是香港目前實施“學校本位輔導”的目標之一。事實上,國內中小學學校管理也不乏這方麵的成功經驗。例如,周民在“中小學學生的基本特點及其轉化”一文中介紹的“小循環、一條龍”的宏觀控製方法,就是力圖通過加強同學間的團結及集體歸屬感來使學生處於和諧的學習環境中,形成助人為樂的風氣,再附之以教師三年中的跟從教育,來縮小班內優生與差生的學習與心理上的差距,優化學習落後學生的轉化條件。這種通過有效控製差生的學習環境來促成其自身轉變的作法與上述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表明:有效的學習輔導可以通過優化學習環境的宏觀控製主法來加以實現。

此外,學習輔導還很強調與心理輔導的協作。因為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落後是由於家庭與社會環境不利造成的。特別是初中與小學學生,他們年紀尚幼,思想單純,世界觀也未形成,因而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們的學習落後與行為不良可能與家庭或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有密切關係。因此,扭轉他們學習落後局麵不僅需要學習輔導與補習,還要加強與他們的心理溝通及與家庭的協作。所以,心理輔導可以為有效的學習輔導奠定基礎,還可對學生自信心的確立起促進作用。在香港,學生的學習落後與行為偏差,是通過任課教師、輔導教師、訓導主任、社會工作者乃至校長的多方協作來加以處理的。所以,教師們也不從簡單的教學角度來衡量學生學習與行為表現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