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學習時間的一個普遍模式
一個全日製學校的學生必須把自學時間與固定的上課時間相互協調起來。其通常的模式是這樣的:從星期一至星期五,幾乎每天上午的時間都要上課,在課與課之間偶爾有自由支配時間。下午,對理科學生來說,是實習和做實驗的時間,而對文科學生來說,自由支配時間要多得多。每天下午,大約4:00到7:00這段時間沒有太多的事情要做——通常用來喝茶和參加聚會、開展俱樂部活動和社團活動。如果你一般在晚上11:00左右睡覺的話,那麼你的大部分自習就要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晚上7:00—11:00期間進行。星期六上午,很多理科學生還是進行學習的,而文科學生則不然了。按一般習慣,星期六下午是體育運動和娛樂時間;星期天則是鬆馳頭腦、外出旅遊活動的時間。
由此推論,對文科學生來說,最為自然的安排是,在每周一、二、四、五這幾天內,把二十五小時學習時間排到每天下午(4×2小時)和每天晚上(4×3小時)。另外五個小時,則可安插在上午的自由支配時間內或是安排在周末。對於理科學生,可將他們十五小時學習時間(假定他們下午時間都被實習課占滿)安排在每周一、二、四、五這幾天的晚上(4×3小時),而把上午的其它時間或周末用來休息。
除非你有其它的例外情況,你是不會與這個普遍的時間模式背離太遠的。通常,在大家都娛樂的時間內——比如說星期六晚上——給自己安排繁重的學習任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因為此時抗拒這種吸引力要付出較大的力量,而且集中精力工作所需的努力也更大。相反,如果你按照這個學習的普遍模式去做,那麼,看到別人在學習或僅僅知道別人正在學習,也會促進你自己的學習的。附:對你當前的學習時間進行檢查
在開始計劃你的工作之前,無論如何,你都需要詳細而準確地知道你究竟是如何使用時間的。為此,你應該詳細記錄一下一兩天(當然一個星期更好)內的活動情況。不要以為這樣做沒啥用處,或認為這是浪費時間。如果強迫你注意一下你每天生活中所幹的事,比如穿衣,洗漱、吃早點以及去上班等,就會知道沒有一件事是無關緊要的。幾乎無法準確地知道在典型的一天生活中,你究竟是怎樣度過你的時間的。
當你連續做了幾天這樣的記錄以後,你可能願意試著將你睡醒後的活動進行分類,並在每一次活動內容後加上所浪費的時間。
從總數裏,你就可以核算出每一項內容所花費時間的百分數。你會很自然地對自己提出下述問題:
(1)時間的整個分配情況是否與我的需要和目的相一致?
(2)在學習上是否給予了足夠的時間?
(3)特殊的活動是否占用了過多的時間?
(4)我是不是浪費了很多時間?這些時間是在什麼時候和什麼情況下浪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