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性研究園地
第一節 中國社會的性問題
一、性是怎樣影響曆史的
在80年代前期,社會生活中婚前性行為、婚外性行為、賣淫、性犯罪等問題都在滋長,不研究是不行的。研究婚姻家庭,其重點是研究夫妻關係,當時,社會上對夫妻關係隻講愛情、誌同道合和婚姻道德,這當然都很重要,但是很少有人研究夫妻性生活,實際上這個問題對夫妻關係影響很大。有一個關於離婚問題的調查,發現主要由於夫妻性生活不和諧而造成離婚的約占離婚總數的1/3。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的序言中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有二,一是物質資料再生產,二是人的再生產。恩格斯的這一理論表述十分簡明,但是內涵十分豐富,概括了人類整個曆史發展。物質資料再生產靠工業和農業,人的再生產靠性,這就提明了性在社會和曆史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由此我就想,我們過去學習社會發展史,說人類的曆史就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發展的曆史,這當然是對的,但是似乎還不夠,還應該說是人類自身再生產的曆史,是性的發展史。
具體說來,性是從這三方麵來影響曆史的:
一是影響人口的數量和質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人口太多了不行,人口太少了也不行。“人滿為患”之苦我們中國人對此的體會是很深了。但是如果人口太少,勞動力不夠,兵源也不夠,一個國家就富強不起來。例如,17世紀的普魯士本來是個小國,人口很少,以後采取了對性放鬆控製的政策,人口驟增,以後變得很強大。朝鮮在50年代朝鮮戰爭以後,全國男人很少,也不得不采取對性放鬆控製的政策。當然,人的質量也很重要,要科學地對待性,曆史上有一些民族,總是實行族內婚,近親通婚,後代就越來越弱,最後滅亡了,被曆史淘汰了,這就是個明證。
二是影響民眾的情緒和建設社會的積極性。性是人們的一種自然需求,性的快樂是人自由幸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如果在這方麵受到壓抑,不能充分滿足,那麼民眾是不會感到自由幸福的,生活質量是不會高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會和社會認同,甚至會對社會采取敵視的態度。當然,如果在性方麵的自由過了頭,社會在這方麵失控,造成了性放縱、性混亂,也會脫離民眾。
三是通過影響一些領袖人物來影響曆史。在這方麵可以舉許多例子,例如在西方曆史上的著名的特洛伊戰爭打了11年,打得天昏地暗,其原因是特洛伊王子誘拐了雅典王後海倫而引起的。拿破侖廢黜了他的王後約瑟芬,另結新歡,約瑟芬出自性妒忌,把軍事機密泄漏給敵方,這是拿破侖以後一敗塗地的原因之一。再看看中國,明朝末年,當手握重兵,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徘徊於闖王起義軍和清兵這兩股力量之間的時候,得知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的部下搶走,於是“衝冠一怒為紅顏”,倒向了清兵,打開城門,清兵大舉入關,開始了清王朝260多年的統治。試想,如果沒有陳圓圓這件事,這幾百年的曆史又會怎樣寫呢?當然,這些事都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必然性總是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的,這一類事情在古代、現代都是很多的。
二、性的曆史傳統在現代社會中遊蕩
曆史上的確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從曆史上看,中國人對性采取了一種禁錮的、保守的態度,為什麼是這樣的呢?這種曆史傳統對中國的現代社會有什麼影響呢?
許多人,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都認為中國的古代實行性禁錮、性封閉,對性采取了十分保守的態度,對此我並不同意,我認為應該對曆史狀況作具體分析。中國在漢、唐以前,社會對性的態度是相當開明的。例如,從敦煌發現的許多資料可以看到,當時婦女的地位並不是很低,男女社交比較自由,離婚、再嫁也比較容易,人們並不以為恥。正因為這樣,後世的道學先生才罵什麼“髒唐爛漢”。可是到了宋代中葉以後,程朱理學開始盛行,封建禮教越來越禁錮人們的頭腦,性保守、性封閉也越來越嚴重,女子普遍要纏足,其主要作用是使之不能出遠門,隻能在家乖乖地侍候丈夫和孩子,同時“三寸金蓮”也便於被男人玩弄。那時,女子的貞節被抬到嚇人的高度,“三從四德”、“從一而終”等等觀念在社會上占了統治地位,人們正常的性生活被弄得十分神秘,說成是十分汙穢、下流,這種狀況到明、清兩代達到了頂峰。
之所以出現以上情況並不是偶然的,社會對性的控製程度有其社會背景、社會根源。一般說來,當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處於強盛、發展的時候,統治者很有信心,不怕老百姓起來造反,控製就相對寬鬆,社會上的性自由度也比較大;相反,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果越是虛弱,越是走下坡路,就越是怕老百姓,對性和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麵的箝製就越嚴酷。這可以說是一個規律,古往今來都是如此。中國的漢唐,尤其是唐代,是曆史上最強盛的時期,社會生活各方麵自由度都比較大,性的自由度也比較大。總的看來唐代的皇帝相對地比較民主,唐太宗李世民比較能聽臣下的“逆耳之言”,女皇帝武則天當臣下犯顏直諫,勸她搞“麵首”不要太不像話,即不要太淫亂時,不但不生氣,還獎勵了這個大臣。到了宋代中期以後,中國的封建社會趨於衰微沒落了,統治階級心裏發虛,對社會的控製就越來越緊,性禁錮、性壓迫都嚴緊到無以複加的地步。其實,現代社會又何嚐不是如此,一個國家越是強大、發展,就越是開放、自由,一個國家越是保守、落後,各方麵就越是禁錮,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
不過,還有許多具體情況需要分析。在中國的封建社會,性禁錮是禁下不禁上的,不論怎麼性禁錮,統治階級仍是荒淫無度。例如明朝的性禁錮很嚴酷,但明朝的皇帝們可以說是曆代皇帝中最淫亂的了。另外,性實際上是禁錮不住的,有位西方學者說過一段至理名言:對於絕對自然的事情的壓製,其結果是加強,甚至是病態的加強。宋代中葉以後直至明清的性禁錮也恰恰起了這樣的作用。有人問過我:你說明清兩代禁錮最嚴酷,但是為什麼中國古代的春宮畫到明代晚期達到了一個頂峰,明清兩代又是中國古代性小說的全盛時期呢?我看,這隻有用反作用力和作用力成正比來解釋了。當時畫春宮畫,寫性小說的都是一些知識分子,他們不滿現實,悲觀厭世,所以縱情聲色,或是用這些“遊戲筆墨”來發泄。在強大的性禁錮壓力下,這些色情作品也特別受歡迎。
總的看來,中國的性文化是悠久而豐富的,我們的老祖宗們在絕大部分的時間裏對性都采取了一種健康、正常、自然的態度。例如儒家的老祖宗孔子、孟子就一再強調“食色,性也”,“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房中術巨著之一的《洞玄子》開篇就說:“夫天生萬物,唯人最貴。人之所尚莫過房,欲法天象地,規陰矩陽,悟其理者,則養性延齡,慢其真者,則傷神夭壽。至於玄女之法,傳之萬古,都具陳其梗概,所未盡其機微。”這是把人類的性生活看得非常重要,而且認為男女之事是和天地、陰陽溶合在一起的。古人還提出“欲不可絕”、“欲不可早”、“欲不可縱”等等口號,這也十分辯證。在西方曆史上,人們對性的態度常常走兩個極端。史稱古羅馬是因縱欲而亡國的,那時古羅馬有許多節日,如“酒神節”、“花神節”等等,一到這些節日,男男女女都湧上街頭去狂歡,酗酒,和陌生人亂交。到了歐洲“黑暗的中世紀”,在長達近千年的時間裏,性禁錮又嚴酷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例如把漂亮女子當作“女巫”大批地溺死、燒死;殘酷地懲罰同性戀者,甚至施以火刑;丈夫出遠門,要強迫妻子戴上銅製或鐵製的“貞操帶”,以防止她們的“不軌行為”等。直到19世紀歐洲的“維多利亞時代”,還實行性禁錮,夫妻過性生活都要把衣服穿得嚴嚴實實,隻在雙方的褲襠上留一個小洞。以上這些情況在中國的古代從來沒有發生過,中國的古人對性常常抱一種比較溫和的、拆衷的態度,現在看來,這種態度比較健康、正常,既反對性禁錮(即所謂“欲不可絕”),又反對性放縱(即所謂“欲不可縱”),這比較符合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
老祖宗們的這種正確態度直到近幾百年才有所變化,趨向保守了,這種保守態度可以說一直延續到20世紀的70年代。你問性的傳統觀念對中國的現代社會有什麼影響,影響當然很大。建國以後,一方麵,馬克思主義占主導地位了,馬克思主義是主張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婦女解放的,我國在1950年頒布了《婚姻法》,禁止男子重婚納妾,提倡婚姻自主,這是對婦女的一次解放,對性禁錮的一次巨大衝擊。但是另一方麵,全國解放以後並沒有係統地、深刻地批判封建思想,隻是反複地、大張旗鼓地批判資產階級和修正主義,當然也沒有都批判對。這樣,封建思想在解放以後的一個不短的時期內仍是根深蒂固,上上下下的不少人甚至把封建思想當成馬列主義,在這種情況下性禁錮的流毒是不可能肅清的。
在性方麵和封建思想一起肆虐的還有在黨內一度流行的“左”的思想。封建思想認為,性是肮髒的,下流的,不可告人的;“左”的思想認為,“個人的事再大再大也是小事”,個人(或家庭)追求幸福、快樂、享受就是“修正主義”。這兩股思想合在一起,性就永遠翻不過身來了。當然,有些領袖還是比較開明,有遠見的,例如周總理在1963年就提倡開展性教育,但是在當時的大氣候下,他是獨木難支。這種狀況到了改革開放以後才從根本上逐步轉變。
三、對中國當代性文化的調查結論
這個調查的確意義很大。任何一項調查,尤其是性調查,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總會受到各種條件的限製。據我所知,這次全國兩萬例性調查的數據目前經常被引用,被認為是研究中國當代性文化的最主要的數據,而且沒有一個其它的調查可以替代。請問,通過這個調查,您對於中國當代性文化所得出的最主要的結論是什麼呢?
分析大量調查資料,在理論上就應該有一定的看法與結論。這些看法和結論很多,總的看來有以下幾點:
1人們的性觀念和性行為模式主要取決於社會文化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後者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於是人們的性觀念和性行為模式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這是一個不依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我們應該正視通過調查所充分揭示的這種變化,因勢利導,而不能阻礙它,扼殺它。性欲是人的一種自然需要,如果壓製人所需要,而且是絕對自然的需要,就是意味著加強,而且是病態的加強。
2在人類性問題的許多變化之中,十分突出的是觀念的變化。這是因為,人們的性行為是受生理、心理支配的,而觀念則是經過文化鍛造的心理。通過調查發現,當前,中國人的性觀念既有共同性,又有很大的差異性。不能認為現有的觀念是絕對合理的,而應該不斷否定現存的不合理的方麵,向新的,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觀念變革、觀念現代化是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麵,性的文明程度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表現。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既要吸收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合理成份,又要摒棄它們的腐朽方麵。
3提高婚姻質量和夫妻性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其關鍵在於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低質量的夫妻婚姻關係和低質量的性生活是經濟上貧困,文化上愚昧落後的產物。在社會大踏步發展前進的過程中,這種落後的平衡必然會被打破,或是在原有的婚姻範圍內發展提高,或是打破原有的婚姻關係而建立新的婚姻關係。這次調查明顯地揭示了這種矛盾的存在。人們應該麵對這一現實,用發展提高的辦法來鞏固婚姻家庭關係,以促進生活的美滿幸福,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
4應該特別重視青少年問題。青少年是我們的未來,他們在身心兩方麵的健康發育往往對他們的一生以至對社會都有極大的影響。從這次調查發現與證實的青少年性早熟、性好奇、性觀念的混亂、性知識的不足、性問題缺乏解決途徑等許多現象,還沒有引起社會和家庭足夠的重視,這實在是應該及時予以解決的。
5應該特別重視婦女問題。婦女問題是人類性問題的關鍵,性壓製首先表現為對婦女的壓製,性解放(真正的健康而符合人性的解放)首先表現為婦女的解放。在調查中,女性性觀念的保守、在夫妻性生活方麵的屈辱與壓抑、失足與墮落犯罪等等,都說明了應該把婦女問題和性問題緊密聯係起來加以解決。而當前高呼婦女解放,卻不重視對兩性差異的研究與婦女性權利的保障等傾向,是需要切實糾正的。
6社會應該對人們的性問題施加正確的控製,而人們也應該自覺地接受社會對性問題的正確控製。人類的性問題和社會發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關係極大,所以任何社會(包括原始社會)對性問題都有不同程度的控製,當然其中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性科學,特別是性社會學研究的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研究社會如何對性問題施加正確控製以及如何使人們自覺地接受社會的正確控製。性教育的一個根本目的也就是使人們的性行為符合自然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以利於個人生活幸福,並促進社會發展。社會控製有法律控製、道德控製、習俗控製、知識控製等多種形式,法律控製是強製性的,其他則是非強製性的,兩者都必不可少。但是,從調查情況看來,非強製性的社會控製更加鞏固,更加有效,也更加重要。繼續探求這方麵的途徑,是科學研究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關於這個調查的結論,1992年12月7日香港《大公報》刊載了一篇書評,作了更概括的論述。它說:“1940年,美國動物學家金西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帶領他的助手耗時10年,在全美進行了17000例的調查,寫出了轟動學界的《金西報告》,首次披露了人們性觀念和性行為的狀況,並道出了性文化的真諦:不同的文化和社會影響,決定了人類不可遏抑的性能量的釋放形態。如果說劉達臨教授及其同行的艱苦調查和研究正是這一獻身精神和學派在中國拓展的話,那麼,通過對當代中國民眾性觀念和性行為的分析,指出‘人類不可遏抑的性能量的釋放形態,又反過來嚴重製約了社會的發展’這一深刻的見解,不能不說是對《金西報告》的重要補充和進一步發展。”
四、現代中國人的性觀念變化
觀念的變化是人們生活、行為首先的,而且是最主要的變化。觀念先行,觀念影響和支配行為,性觀念也影響和支配人們的性行為。我認為,80年代至今,中國人性觀念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麵:
一是不再認為性是汙穢不潔、不可告人的事了,現在大多數人認為這是自然而正常的事情。1985年阮芳賦主編的《性知識手冊》出版,由於當時性知識讀物極少,此書大受歡迎,一再重印達百萬冊以上,可是有許多人到書店專買這本書都不好意思說書名,隻是說“買那本黃封麵的”,“買那本兩塊五的”。而現在,許多人進性保健品商店,麵對那些仿生的性工具以及性藥物,也“麵不改色心不跳”了。1985年,我們在上海100所中學進行性教育試點,有幾個中學校長竟說:“隻要我還當一天校長,學校裏就不允許搞這種東西。”現在這種校長早已絕跡了。過去,我講性教育課,用了“性交”這個詞,有些人就說:“這個人講課真大膽。”他們不習慣,隻習慣於聽“發生了關係”、“同房”這類模模糊糊的詞彙,實際上“性交”這個詞是最科學,最嚴謹的,在馬克思主義著作和魯迅著作中都從不回避這個詞,魯迅還說過,在這個問題上,他決不打“隱語”。當然,現在人們對這個詞也習慣多了。過去,夫妻之間有性生活不和諧的問題、性功能障礙的問題,都諱莫如深,現在許多人都能公開地去谘詢或求醫了。
二是婦女開始在性方麵擺脫隸屬的、被動的狀態。封建社會是男權社會,以男子為中心的思想直到20世紀中後期還是很嚴重的。人們認為和妻子性交是丈夫的權利,妻子是不可拒絕的,這就是所謂“娶來的老婆買來的馬,任我騎來任我打”。在夫妻性生活的過程中,男方隻顧自己發泄性欲,達到性高潮,而不顧女方是否滿足。盡管中國有些性學古籍中也提倡“夫妻同悅”,但實際上絕大多數人很難做到。還有,妻子是不能對過夫妻性生活提出主動要求的,在性過程中是不能表現出快樂舒服的,否則,連丈夫也會認為她是“淫婦蕩娃”。現在,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婦女也開始認識自己的性權利並起來為此而鬥爭了。她們開始追求性快樂,認為這是人性、人的權利,要求丈夫尊重她們,體貼她們,而且,也開始以性的科學知識來武裝自己了。
三是性教育有很大發展。本來,不少人認為性是不需要教育的:“連狗交配都不用教育,人還用教?”“什麼性教育不性教育,還不是講夫妻怎麼睡覺!”“對青少年可不能談性,談性會讓他們學壞。”現在,許多人認識到,人類的性有自然性(本能)、社會性兩個方麵,單純從自然性來說,人是不用教的;但是,從社會性來說,人在性問題上要有知識,有道德,有情操,有法製觀念,這都要靠後天習得,就必須進行教育。中國的性教育內容有二:一是性的人格教育,二是性的知識教育,二者不可偏廢,這都是做一個現代化的人所必需的。我國的國家教委和國家計生委在1988年聯合下文,在全國的中學中普及青春期性教育,以後又把這一教育作為9年製義務教育的一個必學內容,這實在是我們社會的一個很大的文明與進步。不過,性教育可以分為兒童性教育、青少年性教育、新婚性教育、中老年人性教育幾個方麵,我們現在對兒童性教育、中老年人的性教育還開展得很不夠,可以說還沒有引起社會足夠的重視。此外,就以中學生的青春期性教育而言,師資力量還很不夠。性教育本身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是不少教師的素質還達不到這個高度,有些性教育課變成了單純的生理衛生課,這都是今後需要改進的。
四是性行為功能的重點有所轉移。人類性行為的功能有三:快樂的功能、健康發展的功能與生育功能。一個社會如果處在發展落後的階段,人們往往誇大性的生育功能,甚至認為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是男女性交的惟一目的,例如有的古人要上床和妻子過性生活,還要說一句“為後也,非為色也”。古人之所以特別重視傳宗接代,既是把它作為一種對家族應盡的神聖責任,又是“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的一種經濟需求。可是,當社會處於比較高級的發展階段時,人們的家族觀念淡薄了,也不需要“養兒防老”了,於是性行為的生育功能降到比較次要的地位,而快樂的功能、健康發展的功能上升到了主要的地位,現代中國人正處在這麼一種發展變化的過程中。現代的夫妻過性生活主要出自男歡女愛,通過性生活增加夫妻之間的感情溶為一體的感覺,如果認為過夫妻性生活主要是為了生孩子,那就是笑話了。
五是對性錯誤和性異常行為能作比較科學的分析了。人的一生可能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其中也包括性錯誤。過去,犯別的錯誤還能為人們所諒解,可是犯了性錯誤就不可原諒,尤其是女子一旦“失身”(“失身”並不一定就是本人的錯誤,甚至本身還是值得同情的受害者),那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跳進黃河洗不清”了。過去,人們對發生婚前性行為看得很嚴重,有些少男少女常因此而悲觀厭世,甚至被迫自殺。人們對婚外性行為看得更嚴重,所謂“奸夫淫婦人人得而誅之”,舊社會的封建家族常以族規把男女當事人殘酷地處死,即使在解放後的一個較長的時期內,對這類事件處分之重也足以使人一輩子翻不過身來。現在,人們對這類事情的態度比過去寬鬆了。寬鬆並不意味著讚成,現代中國人對婚前性行為和婚外性行為仍舊持反對態度,但是對具體情況能采取具體的分析態度,人犯了性錯誤後,也允許他改正錯誤。即使是賣淫婦女,人們也認為她們既是害人,又是受害者。
總之,在當前中國的社會生活中,存在著三種性觀念相互溶合,相互鬥爭。一是封建思想的殘餘,現在的影響還很不小;二是西方文化的影響,在對性的態度上既有進步的方麵,也有腐朽的一麵;三是適合中國國情,符合曆史發展潮流的性觀念,還需要我們研究、提倡。
五、對兒童進行性教育必要嗎
兒童是有性問題的,這些性問題雖然和成年人不一樣,不是想戀愛,想結婚,想性交,但是也是不可忽視的。
兒童是有性心理活動的,這種活動,或是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對性問題產生了某種注意和興趣,或是來自好奇心。80年代後期,上海有關方麵曾經對3個幼兒園作過調查,發現有1/3的孩子都做過和性有某種關聯的遊戲,例如男孩扮演新郎,女孩扮演新娘,做“新郎捉新娘”的遊戲,“新郎”捉到“新娘”以後,還要吻一下“新娘”的臉,以示慶祝,顯然,這是一種模仿行為。石家莊市有位女編輯有一次問我,她有個7歲的女兒,對電視上的男女情愛鏡頭特別有興趣,一出現這種鏡頭,她就直瞪瞪地看,連爸爸媽媽叫她都聽不見了。這對夫妻為此十分擔心,女兒這麼小年紀就這樣,長大了怎麼得了?於是當電視上出現了男女情愛鏡頭時,父親就把她的眼睛捂上,不讓她看,這個女孩就急叫:“別捂啦,別捂啦!這個女人正在和那個男人要好呢!”孩子還有些性好奇心,這是他們觀察周圍世界而引起的思考,例如:“爸爸的下身怎麼比媽媽多了個東西呢?”“媽媽的奶子怎麼比爸爸的大得多?”“我為什麼站著小便而鄰居家的小妹妹蹲著小便?”還有,三四歲、四五歲的孩子常會問父母:“我是從哪裏生出來的?”應該承認,這一切都是兒童的性問題。
兒童也會產生性快感,這種性快感不是像成年人的那種性愉悅或性高潮,而是在無意中觸碰了自己的生殖器官,感到很舒服,於是就不自覺地經常去摸,從而養成了手淫的習慣。有手淫習慣的兒童決不是個別的,不能認為青少年才有這個問題。上海有位機關幹部寫信給我,說他6歲的女兒就染上了這個習慣,喜歡以陰部在桌子角上蹭,還經常在被窩裏用手摳陰部,有時弄得滿頭大汗。這位父親問過她,“你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小女孩回答:“我實在熬不牢。”這位父親對我說,打過她,罵過她都不解決問題,應該怎麼辦?
以上這些事情都是客觀現實,不論人們承認不承認,它都客觀存在著。這些問題並不是十分嚴重,也沒有什麼不正常,而嚴重和不正常的倒是父母或教師對待兒童的態度。一般說來,如果孩子對電視中的性愛鏡頭有興趣,父母就禁止他看;孩子如果有手淫行為,父母就要打罵;孩子問父母有關性的問題,例如“我是從哪裏生出來的”,父母或是笑而不答,或是威嚇他說:“你怎麼胡思亂想問這種事,再問就揍你!”或是神秘兮兮地騙孩子說:“你是從垃圾箱裏揀來的”,或是“你是從媽媽的胳肢窩裏掉出來的”,而孩子從爸爸、媽媽的神色上就知道他們在騙人。
人是有逆反心理的,越是不讓人知道或搞得神秘兮兮的事情,人們越想知道,性問題當然也是這樣。100年前,梁啟超就說過,對於性問題,“譬如藏物於篋”,“愈不得見而愈想見”。父母或教師對孩子性興趣、性好奇等表現的責罵與禁止,其結果適得其反,而是給孩子一種“強化心理刺激”,使他們對性更感興趣了,腦子裏更想性問題了。譬如父母打罵孩子,嚴禁他們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官,孩子害怕了,在父母麵前“規規矩矩”,可是背著父母手淫得更起勁了,這樣不僅僅改不了這種習慣(手淫的習慣並非了不起的嚴重,但如果手淫過度,總歸是不好的),而且使孩子變成了一個“小兩麵派”。
人的一生,一直到老,都是要不斷地受教育的,可是有兩個關鍵的教育期不能耽誤,不能誤導,一是“早期教育”,二是“青春期教育”。“早期教育”是指一個人從0歲~4歲時所受的教育,這種教育大都不是“耳提麵命”,上什麼課,講多少大道理,而是潛移默化,點點滴滴地接受環境(主要是家庭、父母)的影響。“性是神秘的、肮髒的、下流的”這種觀念有很大害處,那麼這種觀念是從哪裏來的呢?對於多數人來說,是從小形成的,是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教導”他的。
對於幼兒來說,大腦皮層是一張白紙,畫上什麼就是什麼,而且“烙印”很深,也許一輩子都難以磨滅。有些孩子在幼小時受過某種不健康的性心理暗示或性心理刺激,當時看不出什麼問題來,但是這種不良心理潛伏在他們的腦海深處,到成年以後在某種條件下爆發出來,造成了嚴重的,甚至是不可收拾的後果。例如,我認識一個同性戀患者,他的父母都是軍隊的高級領導幹部,他自己是共產黨員、團委書記,很年輕,很有發展前途,可是就是對異性毫無興趣,而見到了麵目清秀的男青少年就會產生性衝動。他先後和8個男青少年發生過性交關係,被發現後,以流氓罪判刑5年,開除黨籍,開除公職。這件事發生在80年代中期,那時人們對形形色色的性問題認識得並不那麼科學。我曾經問他:“你怎麼會變成一個同性戀者呢?”他說,他在5歲時,有個“叔叔”把他推進被窩去玩,摸他的“小雞雞”,他感到很舒服,以後他也去摸別人,也叫別人刺激自己,就這樣變成同性戀者了。
對兒童進行包括性教育在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麼重要。古人說“養其習於童蒙”,這是非常重要的。這並不是說,父母要給孩子講多少有關性的大道理,而隻是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性問題,使孩子對性養成一種自然的、坦率的、科學的、健康的態度。我認為當前我們的社會對此還認識不夠,重視不夠,這是以後要改進的。有人說,人們對性的態度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重要標尺之一,同樣,能不能把性教育發展到兒童領域,也是衡量這方麵文明與進步的重要標尺之一。
六、疾風暴雨似的青春期性發育
所謂“青春期”,一般指10歲以後至十七八歲這個年齡段,這是一個人從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都很大,很快,所以這個時期也被稱為“疾風暴雨時期”。這個時期,又是人的理想、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兒童期,孩子對性不論是好奇還是有興趣,基本上還是站在圈子外麵看;而到了青春期則是麵臨性的實踐了,要進入這個圈子了,所以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即在於此。
現代社會的少年有一種性早熟的現象,也就是說,身體的發育比過去的少年早,產生和異性交往以至戀愛的要求也比過去的少年早。據我們從1989年~1990年進行的全國兩萬例性調查來看,中學生首次遺精的平均年齡是14.4歲,月經初潮的平均年齡是13.04歲,都比50年前的少年要提早一年半左右。在他們中間,男中學生有64.4%、女中學生有52.6%向往和異性交往;出現過性衝動的比率,男、女中學生分別為42.9%、12.1%;已經有異性朋友的比率,男、女中學生分別為41.6%、36.1%;他們進入戀愛的平均年齡為14.2歲。
青少年的性早熟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一種發展趨勢,其出現的原因一是物質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二是傳播事業的發達,在音像製品和其它出版物中有許多性愛內容,刺激著青少年的性心理,從而刺激他們的性生理發育。這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是社會在發展進步過程中所必然發生的現象。
但是,問題也就出在這裏。既然青少年性早熟,我們假設一個少年在15歲左右就出現了性要求,而他要名正言順地滿足這種性要求(結婚)至少要到20多歲,因為結婚要受讀書、工作、獨立生活、責任能力等許多條件的製約,因此,一般說來,許多青少年在一生中會有8年~10年左右有性要求而不能實現其性要求的時期,這稱之為“性空白期”,也叫“性饑餓期”,青少年的許多性問題都由此而來。這也是人類性的自然性和性的社會性的矛盾,人類性的自然性即本能,有了性要求就要實現這種性要求;可是人類性的社會性卻對人的性要求有許多限製,要求人們自控、自律,這就產生了矛盾。
青少年存在的性問題一是自慰。過去也叫“手淫”、“自瀆”,由於這些名詞含有貶意,所以現在一般稱為“自慰”。在中國,長期以來人們把自慰行為認為是很不好的事,是下流的,嚴重傷害身體的,而且是“品質惡劣”的表現。實際上,對青少年來說,自慰是一種最簡便的,不受他人幹預的渲泄行為,他們既有性要求,又不能以性交等方式來滿足,於是就隻能自慰了。這種事本來倒沒有什麼,但是社會輿論如此之壞,使這些青少年產生一種負罪感,既熬不住不做,做了以後又陷於悔恨與自責之中,這種思想壓力反而使青少年的性心理處於一種不正常的狀態之中。近幾十年來,西方的性科學家提出了“手淫無害論”,認為青少年的自慰行為是正常的,不應該加以譴責,青少年也完全沒有必要為此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自慰行為對身體健康也沒有什麼影響。當然手淫過度是不好的,這和吃飯過度、性交過度的道理是一樣的。以上這種觀點目前被認為是科學的、進步的。可是,現在又有一些西方學者論證自慰行為如何有益,例如能調節青少年的身心,是正式過夫妻性生活前的一種實踐經驗積累,等等,對此我認為過分了。青少年雖然不必為自慰行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可是這種行為也不值得提倡。我國有兩個學者,都是醫生,曾經在1992年上海召開的我國第一屆國際性學研究討會上列舉一些數據,說明自慰行為對青少年終究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他們的觀點受到不少與會海外學者的批評。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還沒有終止,我總認為,走兩個極端即“手淫恐怖論”和“手淫有益論”都是不妥的。
青少年的再一個性問題就是早戀。盡管父母、教師都反對青少年早戀,但是這種現象還是在蔓延、發展。直到80年代初期,大學生還是不準談戀愛的,如有違背,班主任、指導員就要找當事人談話,加以勸告或警告,可是,這種控製哪會有效?我在大學工作,我知道,許多大學生都在進行“地下活動”,一到拿到畢業文憑,一下子就由“地下”轉入公開了。80年代中期以後,大學裏取消了這個禁令,當然也不提倡在大學談戀愛。現在的發展趨勢是,在大學中談戀愛已很普遍了,高中生談戀愛的也很不少了,初中生談戀愛也不是個別的,甚至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也有發生。我認為當前我們的社會對這個問題還缺乏一種明確的看法和十分科學的處理方法。在80年代,中學生談戀愛如果被發現了可不得了,學校往往對此采取了一種粗暴的壓製的做法,對當事人輕則大會批評,重則開除。例如上海有個初中三年級的女生,愛讀文學作品,有一次她模仿書中的情書寫了一封信給同班的男生,這件事被教師發現後,逼她寫書麵檢討,在班級作檢討,還要在全校大會上作檢討,校方說是“對這種歪風邪氣不狠狠打擊就是不行”。最後,這位可憐的姑娘因為忍受不了這種壓力而自殺了。我認為這簡直是野蠻,沒人性,這種學校,這種教師完全不理解青少年。
90年代以後,這種粗暴的做法少了。但是在中學生青春期性教育中,總是教育中學生不要早戀,理由主要是會分散學習精力,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將來為社會作貢獻,等等。如果叫我講,我也隻講得出這麼一些道理,可是,總覺得說服力還不夠。世界上有許多名人戀愛都很早,如法國的啟蒙思想家盧梭還是個十五六歲的中學生時,曾經愛上了一位維爾鬆小姐,後來被她拋棄了,感到十分痛苦,他還把這件事寫進了《懺悔錄》。俄國大詩人普希金在14歲時就寫過一首自白式的情詩:“一顆火熱的心被征服了。我承認,我也墜入情網。”《馬克思傳》記載,馬克思是在18歲時和燕妮訂婚的,那麼他們談戀愛時就更早了。在中國,例如大學問家郭沫若和有的革命領袖談戀愛都很早。如果有的中學生反駁我們這些教育人的人說,以上這些人早戀,也不影響他們成為曆史上的傑出人物呀!你們為什麼要一味反對我們早戀呢?對此,我將無話可說。回想我自己在50年前十四五歲時也開始交女友了,而且還為此如癡如迷,我並不因這種事而自責,那麼又為什麼要極力反對我們的下一代做這種事呢?可是,如果叫我讚成青少年早戀,我也感到不妥。這真是一種矛盾,一種困惑,這並不是青少年的困惑,而是成年人的困惑。
在當前的社會生活中,青少年的婚前性行為也發生得越來越多了。社會上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比早戀更壞,處罰得更嚴重。80年代中期,有個軍醫大學兩個五年級的男女同學,因戀愛而發生婚前性行為,女方懷孕了。他們麵臨兩個選擇:一是悄悄地進行人工流產,一是再拖幾個月待畢業後兩人正式結婚,把孩子生下來。他們拿不定主意,去詢求他們最信任的一個老師的意見,沒想到這老師很快向校方彙報了,校方作出決定,開除這兩名學生的學籍,開除軍籍,遣送還鄉。這個處分實在太重了,在中國的社會環境中,這足以把人毀滅了。這件事發生以後,影響極壞,許多學生都說,今後再不能相信老師了。根據我們的全國兩萬例性調查,大學生認為教師進行性教育時所講的話是可信的,隻占1%。這真是教育的悲劇。還有一件事也發生在80年代中期,上海大學有兩名男女同學,也是發生了婚前性行為,女方懷孕,他們感到事情暴露後壓力實在太大,在一天晚上,兩個人裸著身子擁抱著,打開煤氣自殺了。這件事怪誰呢?誰也怪不了,校方並沒有對他們施加壓力,校方似乎沒有責任,但是同學們十分憤慨,他們把兩名死者精心地打扮起來,在他們的身上灑滿鮮花,有幾百名學生自發地追悼他們,這實際上是對社會保守勢力無聲的控訴。
我無意為婚前性行為辯護,但是反對以粗暴的態度對待青少年的婚前性行為。婚前性行為應盡可能地避免,但是即使發生了,也不是“罪不可赦”。對青少年的性教育應該是很知心的,對他們的錯誤的處理應該是合情合理的,這也是社會文明發展的標誌之一。
七、夫妻性生活不和諧的原因種種
性問題在夫妻之間是最重要了,在我們社會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的條件下,人類性行為發生在夫妻之間才是最正常的。可是,現在夫妻性生活不和諧的問題比較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當前是有這個問題。根據我們1989年~1990年進行的全國兩萬例性調查,發現對性生活滿意、一般和不滿意的夫妻各占1/3;有60%的妻子在夫妻性生活中很少達到性高潮甚至從未達到性高潮。我曾經作過一個估計,如果說最理想的夫妻性生活可以達到10分的話,現在的夫妻也許平均隻能打到三四分。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是有其社會文化的原因的。
由於傳統思想的影響,不少丈夫以“大男子主義”的態度對待妻子,認為過夫妻性生活是丈夫應有的權利,妻子隻有奉陪,隻有服從,而且,女方是不能對夫妻性生活采取主動態度的。從全國兩萬例性調查來看,丈夫如果要和妻子過性生活而妻子不願意時,丈夫給予諒解的占68.7%,不愉快的占27.7%,爭吵打架的占0.7%,強迫進行的占3.0%。這種強迫,實際上是婚姻關係內的強奸行為。在這種被迫進行性生活的情況下,當然是不可能有什麼和諧的。在上述調查中也發現,在夫妻過性生活時,女方占主動的隻有1.3%。這是因為,許多女子認為性是汙穢不潔之事,如果女方對此表現出很有興趣,那就是淫蕩的、羞恥的,所以極力壓抑自己。這不僅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性感受,而且影響到丈夫的性快樂。曾經有個丈夫寫信給我,抱怨他的妻子的性冷漠,他說:“每次過夫妻性生活,她都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像個木頭人一樣,我就一點情緒也沒有了。”
還有很多夫妻的性生活不和諧,是由於知識問題、方法問題。當代性學權威、美國的瑪斯特斯和約翰遜在本世紀60年代提出了性反應四周期的理論,即一次圓滿的性生活必須經過興奮期、持續期、性高潮期和消退期。這在西方已成為一種普及的知識,而在中國還很少有人了解。有不少丈夫不懂或不顧女方激發性興奮比男方緩慢的特點,在過夫妻性生活時沒有“性前戲”行為,上床就幹,女方常感到疼痛和不適,嚴重地影響了性快感。有不少丈夫不懂或不顧女方性高潮的到來比男方緩慢的特點急急忙忙地性交,自己達到了高潮後就結束了,而不顧女方是否達到了性滿足。有更多的丈夫不了解在夫妻性生活過程中還有個消退期,性交結束後就呼呼大睡了,其實這時妻子在生理或心理方麵還沒有滿足,還希望丈夫對她有些親愛溫柔的語言或動作,見丈夫不顧自己而睡去,自然感到不滿足和不愉快。
此外,性功能障礙(例如男性的陽痿、早泄、射精不能,女性的性冷淡、性厭惡、陰道痙攣)自然也影響夫妻性生活。性功能障礙並不都是生理問題,更多的是心理問題,即所謂“心理性疾病”,這方麵和社會文化、社會環境有很大關係。例如,有些男子婚前有手淫習慣,又受到“手淫恐怖論”的影響,總認為自己“虧了”,“性功能大概會受影響吧”,這些思想使他疑神疑鬼,反而真的不能勃起了。有的女子曾經受過男子的性欺騙,從而對性,對男子有一種惡性刺激,這種心理障礙會造成她婚後的性冷淡。還有些夫妻由於住房擁擠,私秘性不強,過性生活時常常提心吊膽,怕別人看見聽見,這種提心吊膽會影響性快感,久而久之,也可能形成性功能障礙。
夫妻性生活不和諧是嚴重影響夫妻關係的。有人認為夫妻關係好不好要看愛情是否牢固,其實,愛情之花要不斷培土、澆灌,夫妻之愛也要用一定的方式來表達,夫妻性生活基於愛情,又會反過來對愛情起鞏固的或是破壞的作用。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到,夫妻性生活的和諧實際上是一種文化現象,它和人們對性的看法和態度,和女子在社會中的地位,和科學知識的普及,都有很大關係。
八、違反社會規範的性行為分析
幾千年來,人類社會已將性行為限製在婚姻關係的範圍之內,並將超越這個範圍的性行為都視為錯誤、違法或是犯罪,並且以很多方法來加以懲罰。例如對待婚外性行為,中國古代社會就有“奸夫淫婦人人得而誅之”的說法,對犯有這類行為的婦女施以沉潭、活埋、裸體遊街以及火刑等酷刑,應該說這是十分野蠻的。
在現代社會,這種酷刑不複存在了,但是人們都較多地斥之為“不道德”、“品質惡劣”、“不要臉”。中國人習慣於從道德的角度來分析性問題,有些性的錯誤和違法犯罪行為當然與道德有關,但是用道德觀念並不能說明一切。
金西說過,性是一種能量,它積累到一定程度就要釋放,如果它不能從正常的渠道得到釋放,它就會通過非正常的渠道來釋放。這真是一個真理。在正常情況下,人們的性能量都是要通過夫妻性生活得到釋放的,可是如果在這方麵受到了障礙,不能滿足,那麼就會通過婚外性行為、嫖妓,甚至強奸、輪奸等性犯罪形式來釋放了。
一個人如果有以上行為,可能是由於道德敗壞而不滿足於夫妻性生活,一味想玩弄異性所致,也可能是由於夫妻感情不好,性生活不和諧(以上都有種種複雜的原因),所以要到外部去尋求一些補償,但是,我認為更多的是有一種“求新心理”在作怪。
“求新心理”是人的一種普遍心理,生活要不斷地調節,再好吃的東西如果天天吃也會生厭,而要換換口味,在性方麵也是同樣。明代的江雪濤說過,在某些人的心目中“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著不如偷不著”,就是一種明顯的表現。有人熱戀婚外情人,可是這個婚外情人各方麵條件比他的妻子差得遠,令朋友們大惑不解,其實原因無它,“新”而已。
“求新心理”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這當然不能作為男子喜新厭舊,去嫖妓,去找婚外情人的理由,性關係的混亂必然會造成社會秩序的很大混亂,這是決不可取的。人們的性歸根結蒂還是要在婚姻關係範圍之內得到滿足,在夫妻的感情生活和性生活上不斷“求新”,不斷地鞏固和發展夫妻關係,“籬笆紮得緊,野狗鑽不進”,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至於嫖妓,除了出自“求新”、好奇之外,還來自長期以來在男權社會中男子以女子為玩物的思想。有些男子除了“求新”之外,似乎玩女人越多就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是賣淫現象幾千年來不斷地蔓延發展、屢禁不止的一個文化原因。妓女是出賣皮肉的,有賣方是因為有買方,如果求者不絕,那麼總是有人會不斷地賣出的。
至於婦女賣淫,還有經濟上的原因。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什麼都可以變成商品,包括良心、道德、權力等等,當然也包括女子的身體。嫖妓是一種性剝削,這種剝削和其它剝削一樣,既靠赤裸裸的暴力,也靠經濟力量。舊社會的妓女之所以賣淫,有些是迫於暴力,有些是迫於貧因(經濟壓力)。在現代社會,一般說來,暴力很少了,迫於貧困的現象也很少,而更多的是一些女子追求金錢享受,可是又好逸惡勞,那麼通過出賣肉體以換取金錢則是最簡單易行的方式了,所謂“褲子鬆一鬆,頂得上做一個月工”就是她們這種心理的寫照。現代的許多妓女是自願賣淫的,而這種“自願”仍是被經濟力量所驅使的。在商品經濟占統治地位的社會中,金錢的力量是巨大的,正如馬克思所說,它能使醜的變成美的,老的變成少的,卑賤的變成高貴的,等等。日本侵略軍過去用刺刀的力量奸汙中國婦女,中國婦女是反抗的;現在有些日本人用金錢來奸汙中國婦女,有些婦女卻十分願意。這種錢與肉的交易不僅表現在賣淫嫖宿上,也表現在金錢婚姻上,盡管後者看來十分“合法”,實際上還是錢與肉的交易,隻不過妓女對身體是在“零賣”,而金錢婚姻則是“批發”。
現在我們社會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是賣淫蔓延,都為“地下”,控製不住。有許多賣淫婦女都是從農村流向城市的,毫無性防護知識,其結果是性病蔓延。近10年來,我國性病的年增長率約為200%,有時甚至達到300%,這都是混亂的兩性關係加上缺乏防護所致。值得人們深思的是,西方許多國家盡管實行賣淫合法化,但是性防護知識普及,性防護措施嚴格,90年代以來性病和艾滋病的發生率都在下降。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在21世紀,亞洲國家將成為艾滋病高發生率的國家,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