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滴蟲病(1 / 2)

第九節 滴蟲病

滴蟲病是由鞭毛原蟲即陰道毛滴蟲傳播的性傳播疾病。

一、流行病學

滴蟲病是目前世界範圍內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也是婦科常見的陰道病,每年新發約17000萬例。分布於世界各地,各種氣候帶和不同的社會人群都有發病,尤多見於性活躍期人群和衛生條件差的人群中。近年來,滴蟲病有增多的趨勢,估計女性發病率為10%~25%,男性為12%~15%,黑人發病率最高。性關係混亂者發病率高,淋病和NGU患者常合並滴蟲病。

二、病因

病原體是一種鞭毛滴蟲,稱陰道毛滴蟲。已知毛滴蟲有近百種,其中隻有3種侵犯人體。

陰道毛滴蟲為梨形或球形,長8~30μm,頂端有四根前鞭毛。人毛滴蟲體形較小,長8~20μm,有3~5根前鞭毛。以蟲體腹麵的波動膜而作螺旋式運動,並有軸柱伸出尾部。靜止時為橢圓形,具有顯著的核膜,核質具有分布均勻的染色質。細胞核在蟲體前1/3處。滴蟲以縱向二分裂法或多分裂法繁殖,在pH5.5~6.0的環境中生長最理想。滴蟲僅有滋養體期而無包囊期,其滋養體對不同環境適應力相當強,能在25~42℃中生長繁殖,在3~5℃存活21天,在自然幹燥狀態可活6小時,試驗證明在半幹燥的環境中能活12~20小時,在普通的井水中能存活5天。故滴蟲脫離人體後短時間內仍具有感染性。通過間接或直接接觸的方式傳播。主要寄生在陰道,亦可寄生於尿道。Kostic檢查1564例泌尿生殖係統毛滴蟲病患者,發現696例(44.5%)有尿路感染,在尿道中找到毛滴蟲;其中384例(24.5%)膀胱內也有毛滴蟲寄生。陰道毛滴蟲除寄生在女性泌尿生殖係統外,尚可寄生在男性泌尿生殖係統,尤以前列腺為常見,約占90%,其次為後尿道及前尿道。

三、發病機製

滴蟲性陰道炎發病機製可能有三種情況:

1滴蟲粘附於上皮細胞作阿米巴運動,爬行在單層細胞上麵或下麵,由機械損傷而引起症狀;

2滴蟲釋放毒性物質引起病理改變;

3細菌感染改變了陰道pH值,而炎症引起組織壞死,這些有利於滴蟲的侵入。

四、傳播途徑

1直接傳染

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與滴蟲病婦女有性關係的男性,大多數患生殖道滴蟲病,常在精液中查到滴蟲,他們又可成為傳播者。在西方,性傳播成為滴蟲病傳播的主要方式。1937年Pattyson報告25例經性交後而引起複發的毛滴蟲陰道炎,其中7例是由於丈夫生殖器官內的毛滴蟲所致。上海第一醫學院檢查62例頑固性毛滴蟲患者丈夫的尿液及前列腺分泌物,發現陽性者8人(12.9%)。根據:①有性關係的雙方同時感染;②感染年齡以16~25歲最高,為性活躍期,而兒童感染率低;③娼妓感染率高,一般在30%以上;④陰道毛滴蟲感染常與淋病同時存在,故把毛滴蟲陰道炎列為性傳播疾患之一。

2間接傳染

主要通過浴池、浴盆、毛巾、衣物及汙染的醫療器械等。在我國,間接傳染也是重要的傳播方式。

五、臨床表現

1潛伏期

4~28天不等,潛伏期症狀不明顯。用培養的毛滴蟲接種至健康婦女的陰道內,經4~7天後即有明顯的陰道炎症出現。男性患者感染後5~15天即可在泌尿生殖器官內找到毛滴蟲。

2亞臨床感染

由於機體的生理狀態和反應狀態不同,一部分人可以無任何臨床症狀,呈亞臨床感染,張玉成等統計占3.7%,尤其在男性大約20%的患者無臨床症狀。

3典型臨床表現

(1)白帶多,其特點為灰黃色、稀薄的泡沫狀白帶。合並化膿性感染時,白帶可呈黃綠色,膿性,嚴重者可有陰道粘膜出血,伴有惡臭。

(2)外陰陰道瘙癢,或蟲爬感,日久外陰可以發生皮炎。

(3)陰道粘膜、宮頸粘膜充血、水腫,帶有散在的出血點,外觀似草莓狀突起,檢查或性交時有觸痛。

(4)滴蟲侵犯沁尿係統時,可有相應的症狀,如毛滴蟲性尿道膀胱炎,可有尿頻、排尿燒灼樣痛、間歇性血尿等。

(5)男性患者症狀很輕或無症狀,主要表現為尿道內癢感和不適,排尿時明顯。少數嚴重者可引起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膿性分泌物、排尿困難等。少數病例尚有尿線中斷、尿瀦留、尿道紅腫等。症狀可為急性,也可逐漸發生,有時初發,但多係反複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