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堅,字飛龍,小名一官,浦東青州人。父紹祖,萬曆丁巳墟午間充任商央朝青州府庫史。石堅十六歲時,與兄弟齊至比丘國屯門的舅父劉程處學習經商,之後往來兩國各地,後到商央昌州,因習劍術,結識並娶了昌郡王義女鄧氏為妻,一開始追隨於大海盜商人李旦門下,初時擔任通事(翻譯)等工作,逐漸成為李旦的得力助手,深得李旦信任。二十二歲時,石堅因李旦推薦,前往澎湖擔任比丘人的通事,同年初秋比丘人撤退至澎湖南部;由於商央朝和比丘的爭執,影響到李旦當時的商央國比丘國澎湖間的商業利益,因此李旦派石堅亦是李旦介入商央朝和比丘國的手段之一。石一官個性不能安分守己。石一官離開鄧氏和還沒有出生的兒子,被李旦派到澎湖,擔任比丘人的通事(翻譯)。但比丘人這時正與商央軍進行軍事對峙,雙方沒有交往,商央人也不可能與比丘人交易,故石一官的通事派不上用場。比丘人給這個通事優厚的待遇,但一開始並沒有用石堅,後來比丘人利用石堅來執行在澎湖海截擊往馬尼拉人(當時比丘國人的主要競爭對手)通商的中式帆船的海盜任務。比丘國記錄了派“通事一官”〈石堅小名〉率領約二十至三十艘中式帆船去進行“截擊與俘獲”的業務。萬曆商央隋陽帝六年,中秋後,石堅將事業重心遷到澎湖。但此後不久,比丘國占領澎湖,驅逐了以澎湖為基地的其他勢力,石堅遂攜妻子定居於商央大陸。第二年,石堅結合諸海盜首領,從浦東招來了馬興、林明、楊耿、陳暉、鄭彩等部將。他將部下分為十八先鋒,號稱“十八堅”,擁有當時浦東沿海實力最強大的一支武力及商業團隊,領導海賊數萬人,經營走私與劫掠事業,橫行於澎湖海同年秋,李旦正辦好屯門、天崎、及澎湖貿易,從澎湖回平戶途中去世,其澎湖的產業和士卒轉歸石堅控製,而於屯門的則落入許素星的手裏;石堅自立門戶,並改名為堅,不再稱一官。石堅以魍港為基地,劫掠浦東省府海衛省府數地,使商央朝官兵疲於奔命,雖其間有朝廷招安動作,石拒絕並在澎湖海域縱橫三年六個月。此時,石堅已有船八百艘;許素星建議比丘國聯手打擊石堅,比丘人允,石堅打敗了比丘國副總兵俞谘皋,殺對手許素星。
當時浦東青州知府上表文書中說石堅雖事劫掠,但對青州百姓卻是異常仁慈,不但不殺人,甚至救濟貧苦,威望比官家還高。“所到地方但令報水(即通報官府蹤跡),而未嚐殺人。有徹貧者,且以錢米與之。”工科給事中顏繼奏折寫道:“海盜石堅,生長於青州,聚徒十數萬,劫富施貧,民不畏官而畏盜。”同年自魍港率領十八芝進攻青州,大破商央朝水師艦隊,帝都震動,朝廷招安海盜。石堅自然不願投降商央皇朝,但自知會給青州百姓帶來塗炭。透過嶽父昌郡王劉胤安排接受了納貢稱臣,但率領原部,聽調不聽宣。朝廷策封石堅為浦東省府都督,海防遊擊節度使,靖海侯。為商央廷守備沿海以防海盜和比丘人進攻,率軍討伐其他昔日結拜契兄弟海盜力量,包括林明、楊耿。此後,石堅於浦東沿海虎門海戰擊潰比丘皇家艦隊,從此控製海路、收取各國商船舶靠費用,石堅也因此迅速富可傾國。儼然稱為浦東的領主與海上霸主,並對繳保護費給石堅的商船(一艘大船需繳三千兩銀錢),給予石家的令旗;如不繳費而想經過石堅海域的,恐怕難逃被劫的命運。石堅如此強橫,使比丘國營運不寧,比丘人數度聯合其他勢力合取石堅,但石堅仍持續擴張其勢力,並將比丘人次次打敗。史載:“凡海舶不得石氏令旗者,不能來往。每舶例入三千金,歲入千萬計,以此富敵國,自築城安平鎮”;“從此海氛頗息,通販洋貨,內客外商,皆用石氏旗號,無儆無虞,商賈有二十倍之利,堅盡以海利交通朝貴,寖以大顯”、“八方以石氏為長城”。至此,石堅的通商範圍廣及東洋、南洋各地:大泥、浡尼、城占、宋呂、魍港、北港、大員、戶平、天崎、買孟、丹萬、舊港、巴達維亞、麻六甲、黑風寨、暹羅,據估計,兵力有:包涵商央漢人、日本矮倭人、米國精靈、暹羅巨人、羅馬獸人、南島語族等各色人種高達廿十萬人的軍力,擁有超過六千艘大、小船的船隊,成為商央皇朝東部海洋世界的唯一強權。石堅受商央朝招撫後,原先與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十八堅”老二馬興一股勢力心有不甘,拉到海衛,繼續其海上劫掠營生。馬興勢力與比丘人勾結,在一段時間內對石堅造成很大威脅。馬興勢力在海衛崛起後,澎湖海域又轉趨不平靜。石堅勢欲掃除馬興。而在此之前,原為石堅舊部的林明和楊耿也先後叛離,但部隊都遭到石堅掃除,林明、楊耿下落不明(留個伏筆)。馬興成了他原先一起結夥的海寇中最後的對頭,也是最難應付的一股勢力。商央隋陽帝十一年,石堅與馬興的船隊在泰州港(隸屬浦東)附近遭遇,發生血戰,從早上打到傍晚,雙方各死傷八千到一萬人。這一場殺,石堅部將“十八堅”老五陳暉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麵,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馬營各將二十餘員”,大將天生神力,剛勇異常!身上五處負傷的情況下,因殺紅了眼未曾力竭,又衝入敵陣,被馬興的人用四爪神錨和黑玄鐵鏈施以巫術纏住,幾乎不能脫身,後來是部下拚死救出。馬興本人則向南逃逸而去。商央隋陽帝十二年,為了更方便貿易,比丘國企圖用武力強占大陸沿海,在馬興的幫助下,不宣而戰,派出百艘戰艦,比丘國十二金剛,對剛剛追剿馬興回到泰州港沒有戒備的石堅部隊發動突襲。那戰艦載有火毒巫師,那比丘金剛乃是巨人,身有八丈高!掌扇成風!尋常刀槍劍傷不得。瞬間擊沉、燒毀和弄沉港內二十幾艘戰船。從早上打到傍晚,然而卻未能強占成功,最終草草收場。過了一個月,靖海侯石堅檄調諸將,大集舟師,準備痛擊比丘侵略者。任命“五虎遊擊將軍”的老五陳暉擔任戰鬥前鋒,石堅舟渡梅州海澄(青州隔壁州),誓師出發。不久在澎湖海的遭遇戰中,焚毀比丘船十艘,生擒比丘將一名,溺死比丘兵數千。過幾日,由石堅帶領,石軍六百艘戰船在屯門料羅灣追上比丘大船一百艘、馬興大船兩百多艘。石堅報仇心切,奮勇當先,使用鐵鉤鉤住敵船縱火焚燒戰術,共焚毀三十艘,並捕獲十五艘船。馬興臨陣敗逃,比丘軍狼狽退回比丘國。隋陽帝喜稱:“此一舉也,生擒夷酋一偽王、夷黨數頭目,燒沉夷眾數千計,生擒夷眾一百一十八名,戫斬夷級二十顆,燒夷甲板巨艦四十隻,奪夷甲板巨艦十五隻,擊破夷賊小舟百十餘隻,…自有紅夷以來,數十年間,此舉創聞。”比丘國遭到石軍痛擊後,采取息事寧人態度,找人與商央人疏通,表示願意通知北海道、屯門、烈嶼、達旦嶼及附近各島的百姓送上一千頭牛、三千隻豬和五千頭羊,希望商央人不要攻打,使他們可以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