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與雲貴交界處,有一名山,當地人稱之為酆山。
與川南地區其他諸多聞名遐邇的崇山相比,酆山就顯得頗為寒酸了。山勢不高,山體呈橢圓形,屬於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與川蜀之地山脈的崔嵬孤突,崢嶸瀟灑完全不搭邊。
縱然其貌不揚,但這酆山能成為一座名山,自然是有其不凡之處的。這不凡之處,說出來甚為恐悚:這酆山還有一個名字——鬼山,鬼神的鬼……
民間傳說,閻殿會在每年的某個特定時刻,大開鬼門關,屆時,群鬼齊出,百魅夜行,凡人避讓,天地變色。而閻羅大殿的鬼門關,傳說就坐落在這酆山之中。
七月十五,年之中元,也就是世人所說的鬼節。酆山的落日早已沉入地平線下,天地間昏昏沉沉,猶如混沌未開,天上飄著苦雨,淅淅瀝瀝,打在樹葉上發出很有節奏的聲響。淒風慘慘,吹在人身上,縱然是盛夏,卻是有一股說不出的徹骨,讓人瘮的慌。
鬼節臨至,鬼山周圍方圓百裏的村落,人畜無聲,靜的有些嚇人。想想也是,鬼山,鬼節,再加上天氣又是如此反常,就是再不信鬼神的唯物主義者,此刻也早早躲進了房內,大門緊閉,窗台遮掩,唯恐什麼不幹不淨的東西溜了進來,隻留下房屋門口燒了一半正冒著縷縷青煙的紙錠了。這算是當地的一個傳統,凡有新喪人家,例要上新墳,以錫紙折錠,在門口焚化,一半燒給家中先人,一半給過路的鬼神,謂之‘結鬼緣’。
此時的酆山已經完全籠罩在一層薄薄的雲霧繚繞之中,充滿了神秘而詭異的氣息。酆山被人稱為鬼山,可不隻是說說而已的,這方圓百裏之內的農人對這座山可謂是談虎色變,就是在晴空萬裏的時日,也不敢輕易上到這酆山之上,更別說是鬼節時分了!
俗語有雲: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這怪事還就發生在酆山上。
但見在鬼山山腰上,出現了一道頎長瘦削的身影,淒風苦雨吹打在這人身上,不能令他動搖分毫,山中密林時不時傳出的幽吟鬼哭,他也仿若未聞。這人穿著很是古怪,一副術家方士的裝扮,頭上束發盤髻,戴了一頂扁平的混元帽,從帽頂凸出來的發髻用一根看上去價值不菲的玉簪別住,額頭係著一條南華方巾,迎著風獵獵作響。身上是一件青藍色術袍,術袍右下角繡有一條活靈活現的青龍紋圖。稍有眼力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這青龍紋圖可不是僅僅作裝飾用的,玄術中有這麼個說法:青龍潛淵,主東方生氣,五行屬木。
這方士年紀想必已在五六十開外,但臉上卻是紅光煥發,膚若處子,孑然而立,道骨仙風,儼然一世外高人的風範,與他身處的森然鬼山形成悚然詭異的對比。
“不應該呀,”方士低眉緊蹙,喃喃自語道,“本道以四十九手七星北鬥罡圖推演星河之位,暗合破軍落,紫薇起之勢,所起的方位正是在這酆山之上啊,沒道理現在尋不著的……”
正沉吟間,忽然嚶嚀一聲,方士乍聽之下,整個人都跳了起來,臉色聚變。隻聽見從右手邊一株三人合抱的參天巨型桑樹下,傳來一聲嬰孩的啼哭聲。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門前不種桑,屋後不栽槐。桑,又同喪,乃是喪門喪家之相,而槐,一木一鬼,都是極為不祥的陰物。荒郊野外的一株千年桑樹下,竟然冒出一個嬰孩的啼哭聲,而且還是在鬼山上,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心生駭意!
咯吱咯吱……
緊隨嬰孩的啼哭聲,以方士為中心的四麵八方傳來一陣陣悉悉索索的聲音,像是小雞子破殼而出,起初隻是一兩聲,但很快,咯吱咯吱的聲音越來越密集。方士眉頭緊皺,眼睛死死地盯著覆蓋著一層厚厚雜草的地麵,如臨大敵的樣子。
忽然,那陣令人毛骨悚然的咯吱聲驟然全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方士周圍的地麵開始有節奏的起伏著,一凸一凹一上一下,像是有無數隻昆蟲在裏麵一聳一聳的。地麵起起伏伏得越是劇烈,也越是頻繁,突然,噗嗤,一聲悶響,地麵猛地爆裂開一個口子,無數隻甲殼蟲大小的生物潮水般湧了出來,前赴後繼,一浪蓋過一浪。
咯吱,咯吱,如百爪撓心,聽得人心神俱裂!
從地下不斷竄出來的蟲子形似甲殼蟲,但並非甲殼蟲,而是血虱!其凶悍危險的程度遠非甲殼蟲可比!渾身血紅色,顏色豔得有些妖異,背上長有兩排又尖又硬的突刺,閃著刺目鋒芒,別說是皮肉,就是金石,這兩排突刺也能給你刮出溝痕來。鼻子裏伸出兩根黑色的觸角一張一翕,像是對近在眼前的美味血肉已經有點急不可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