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9年,天降異象,群星一夜之間暗淡無光,有雷聲、火光、金鐵交擊之聲響徹天際,聲音逐漸消失,月亮逐漸爬上夜空,高懸於後周帝都開封之上,大放光芒。當夜,後周皇帝站在天壇前,觀空中黯淡群星,大驚失色,急忙連夜召喚後周國師雀喜道人。苦等數小時,未見國師人來,正焦急之際,忽從太監口中聽聞雀喜國師早在數天前出巡訪友,隻餘一封書信。強壓怒火的後周皇帝連忙喚人傳此書信上來。片刻,看完書信之後,一臉平靜的後周皇帝讓周圍侍者退下,隨後大砸特砸將平日裏自己最喜歡的瓷器全部砸了個幹淨,全身狼狽不堪的坐立於龍椅之上,哪有平日威嚴冷靜之容。‘報,報,巡城司急報,城外有大量軍隊集結!’送急報進來的小太監見到往日威嚴的朝堂今日居然碎渣一片,趕忙低下頭將城中急報念出,顫抖的語氣顯示出他的內心並不平靜。‘出去,宣朕旨意,大開城門,所有人不得阻攔,喧文武百官侯在殿外等待交接。’小太監連忙送了一口氣,也不管這交接是何意,低著頭弓著腰退了出去。‘朕是無錯,但是雀喜,當年你說的仙宗竟然如此脆弱...’見到小太監退出殿外,披頭散發的後周皇帝,慘笑兩聲,拔出龍椅後方背藏一把匕首,狠狠刺向自己的心髒處。與此同時,開封城外數百裏之外,一座破落道觀內,一中年道人,正盤膝而坐,陡然間,睜開了雙眼‘他終究是選了這條路,怨不得,怨不得啊~’說完起身化作一道流光消失在遠方。.....一夜之間,國家易主。第二天,整個開封城所有人都是一副不可思議的模樣,因為他們大清早便聽聞這樣的一個消息。那就是當今聖上,自知時日無多,禪讓皇位給一無名小卒。奇怪的是,滿朝文武竟是都讚成此事,均無反對意見。不出一月,少部分諸侯宣布造反,不承認正值壯年,也無病痛的聖上如何會因時日無多而禪讓。很快,諸侯造反便被新上任的皇帝知曉,朝堂之上他並未動怒或是驚慌失措,此刻的他臉上風平浪靜沒有一絲變化,平靜的讓那通傳此事的官員有些懷疑自己的話這位是否聽清了。於是又是重複了一遍剛才的話,這位新上任的帝王終於露出了神情,嘴角輕上揚,輕哼,露出一個輕蔑的笑容。當天夜裏,宣布造反的所有諸侯,連同其府邸一夜之間盡皆死絕,雞犬不留。這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般,飛向好些‘有心人’的耳朵中,均是冷汗直流,暗自慶幸自己並不是那出頭鳥。公元960年,新帝宋太祖趙胤正式登基、祭天,改國號為宋,昭告天下。時光匆匆,百年轉眼一瞬,公元1120年,大宋周邊小國,漸漸安耐不住自己的野心,開始不斷侵襲大宋,而當今聖上微宗又碌碌無為,好享樂,此時恰好天降奇石,整日不理朝政,將朝政甩手給蔡金為首的六賊,那蔡金僅為一己之私,竟是不斷排除異己。朝廷上下烏煙瘴氣,上層不穩,自然民不聊生。在加上天災連綿,外敵入侵,國家正值風雨飄搖之際,忠武大將軍先斬後奏,將蔡進為首六賊盡皆斬首,以武力將微宗請回執政,自己帶領家兵奔赴前線抗擊外敵。似乎經此一鬧,微宗略有醒悟,不再沉迷於玩物,專心執政,數年之後,忠武大將軍大勝歸來,微宗不計前嫌,親自出城迎接。數日後封忠武大將軍為異姓王侯。..................六十年後,大宋,定州南邊一處小村中,一癡兒坐在磨盤之上。其父在他出生半年前離家出走,其母生完他之後便因為大出血而死去,因為憐其身世,村中挨家挨戶輪流收養於他。由於村內並沒有孕婦,小孩從小就吃羊奶長大,估計也是其母生他時動了胎氣,如今癡娃已經快十歲了,還是不會說話,連走路都是勉強的。今日,輪到李大嬸照顧他了。‘唉,癡娃下來吃飯啦,別呆著哪兒,雖然天上會動的星星可以許願,但是現在可是白天’李大嬸推開院門,略帶憐惜的說道。邊說邊搖晃著手裏的散發著熱氣的窩窩頭。‘唉,你也是可憐,父母雙亡,如今還是個癡兒。’大嬸邊把手中的窩窩頭遞給坐在磨盤之上的癡兒。癡兒聞到食物的香味,趕忙張開雙手向前抓去。說也奇怪,這癡呆娃子自從出生起,便不哭不鬧,也能聽懂人話,但是就是不說話,還時常傻不傻的盯著天空望,而且一坐就是一整天,到晚上他也會自己走回房間中睡覺。‘癡娃,我先走了,晚上在來給你送飯,唉,真是可憐納...’大嬸像往常站在門口對著癡娃說了兩句後,便略帶唏噓的關上院門。吃完窩窩頭,癡娃又恢複了原來的模樣,盯著天上一動不動。不知過了幾時,天空中開始突然烏雲密布,一副要下雨的模樣。此時,癡娃還在大磨盤上,盯著烏雲密布的空中,;臉上沒有一點變化。‘轟~’天空閃過一道雷電,陡然間從遠處傳來一聲嘶吼,由遠及近,仿佛以極快的速度移動。‘玄後,趕緊束手就擒吧!’吼聲還未停歇,一聲如雷般的聲音繼續響起。‘就憑你還殺不死我!若不是我身負重傷,殺你如殺狗!’清冷的女聲帶著一絲憤慨。‘莫要說這些,現在你是眾叛親離,連你妖族的幾位至尊都不願幫你,三界之內,豈有你容身之處!’冷哼一聲,如雷般的聲音略帶嗤笑的說道。磁啦一聲,劃破布料的聲音響起,緊接著就是一陣怒吼。‘想要破碎虛空,哪有那麼容易,給本尊死來!’............就在小村居民都紛紛出門,在戶外觀看是何處傳來的聲音之時。從虛空中漸漸凝實出一顆珠子,在空中掙紮了兩下,陡然間仿佛失去了力量一般落了下去,悄無聲息的落在癡娃的身旁。黑色珠子並不大,約莫鴿子蛋大小,通體黑色,沒有任何的光芒,本來這樣的黑色珠子並不能吸引癡娃的視線,奈何這珠子散發著濃鬱的香味,讓癡娃口舌生津,循著本能,將這顆黑色珠子扔到了口中,咕嚕一聲咽了下去,連咀嚼的工夫都省了。.........當晚,李大嬸來送飯給癡娃吃時,依然自顧自的說著一些話,他缺並不知道,原本癡娃毫無焦距的眼眸,第一次擁有了一種叫做神采的東西。當天之後,小村中的眾人發現一向不吭聲的癡娃居然開口說話了,雖然說來說去都是那幾句昨日李大嬸嘮嗑的幾句,小村中的眾人驚喜莫名,聯想到昨日那如雷般的話語,頓時都覺得這是天幸。眾人將癡娃送到了村中唯一的教書先生處,這是村中最有學問的人了,希望由他來教癡娃。教書先生本是外村之人,受鎮中調遣,來到小村中,開辦私塾。隨同一起來的還有一位性情古怪且腿有些跛的醫生,二人同住在私塾中。小村中適合上私塾的隻有三四個娃,而且還都是短學,所以教書先生也比較清閑,來這村落也有數月時間了,自是知道小村中有一位身世悲慘的娃娃,此刻村民們說這娃娃變聰明了,會開口了,想讓他教導說話。教書先生本欲拒絕,但是一看到這個娃娃,就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也是因此這種奇異的感覺,教書先生這才不由自主的答應下來。在隨後的半個月中,教書先生帶著癡娃在整個村落中來回躥,原因是教其識物。令教書先生吃驚的是,這個娃太聰明了,不管說什麼,隻要一遍,他便能跟著複述出來,僅是一個月的時間,他的談吐舉止與常人無異,甚至可以說更勝一籌。教書先生決定,教這癡娃學習文字,若是還是能如此聰慧,便讓其去鎮中進修,考取功名。半個月,識字。一個月,熟讀道卷,四書五經。二個月,通曉道卷,四書五經。三個月,教書先生已經是教無可教.......三個月前他絕對不會想到如此眾多的學識,常人數十年都不一定學的完的東西,這娃僅用了三月!融會貫通!如此這般,隻好將平日用來授課的書籍給予他打發時間。《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隻是這些書籍,不到一天,癡娃便背了下來。教書先生自是不信,心中暗道,你就是在聰慧,也不至於過目不忘吧!於是考了考他,隨口提了幾個段子,讓其回答。這幾個段子分別是不同的書籍之上,必須要全部吃透才可以想的起來。癡娃不知什麼叫藏拙,輕輕鬆鬆便流利的將書中所寫背了下來。這下把教書先生震撼的不輕,想到如此天才,若是不送去老師哪兒,真是對不起他的資質。教書先生心中激蕩之下,想要立馬將其送往鎮中他的老師處,奈何村中還有幾個短學的娃娃沒有教完,隻好無奈的壓下了心中的想法。開始傳授一些各類經文,道卷,四書五經,隻是半月有餘,癡娃便能夠融會貫通。已是教無可教的先生隻好將其交給了同樣無所事事的大夫。在教書先生口中如此神奇的娃娃,大夫自是不信,本身就是因為性情怪異不善與人相處才來到小村。本想拒絕,但是一看到這娃,也是和教書先生一樣不由自主的將其帶回房間中,此時後悔也已是來不及了,心想隨意扔點書籍給他打發了得了。於是隨手從書架上扔了幾本醫術給他,便又踱著小步的出村擺弄他的小藥園了。癡娃看了整整一下午,硬生生又是將這十八卷《皇帝內經》給看完了,傍晚,當大夫背著手踱步回來時,看到癡娃坐在那兒不動,不知哪根筋搭錯了,出奇的問道,‘看完了嘛?’隻見其點了點頭,頓時一副理所當然的說道:‘也對,整整十八卷呢,一個下午能看一卷就不........你剛才是點頭?’大夫本以為癡娃在開玩笑,這可不是《三字經》,通篇也就千把來字。‘上古天真論篇一念來!’‘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陰陽別論篇七!’‘黃帝問曰: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岐伯對曰: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凡陽有五....’‘五髒生成篇’‘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連續提了四五篇,癡娃硬是一字不落的全是背了下來,大夫隻能苦笑,怪不得教書先生說他聰慧過人!這不是聰慧過人,這是天才中的天才!‘從今天起,你給我打下手吧!過會跟著我進來,我這裏還一本本草綱目,明日白天在看,然後下午陪我去藥園,教你實踐。’說罷,走枕頭下方拿出了一本包在包裹底下的書,似乎有些猶豫,但還是遞給了站在一旁的癡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