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秦府施恩迎貴子(1 / 3)

自岐山老祖開壇講道來,至今已有三百六十年。遙想當年混沌初開,歹人盜玉竊鉤、蠻人禍起山野、為官視若無物、為商欺行霸市,百姓求道無門,居無寧日,瘴戾一片。岐山老祖受西王母之命在無聲崖傳道,不論殊途善惡,凡前往受道均視潛心修道,有緣者還可隨老祖往昆侖修仙。岐山老祖這一講,便是七日七夜,當時萬人山呼王母天恩,老祖垂福。七日七夜畢,岐山老祖領一善一惡返昆侖複旨,臨行前將腰間一葫蘆拋向當空,化成一道橋,渡劣等山民野夫往四無界,並立下凡得道者自當可往來人間,此條三百六十五年不破。

“喂,說書的,那不是還有五年嗎?這規矩一破不是又有惡人來世間作亂嗎?”正當台上說書人搖頭晃腦說得起勁,台下便有人擔心起來。

“天機!天機也。”說書人本是不知何來解這一問,順嘴咬了這麼一句。

這一句當作推脫,台下的可不幹了。

“你說天機,那你怎算得已是三百六十年哩。別睜著眼瞎編呀!”一陣哄鬧,說書人便已紅了臉,大聲嚷道:“你們別顧著看我,你們瞧瞧自己的腰包。”

當眾人一低頭,摸著腰間,說書人趁機溜進瓦舍的後巷去了,心道:一幫盡曉得吃的粗人!

眾人回神不見了說書人,有的三兩一對紛紛離去,有的將吃剩的饅頭塞進衣懷,又走去巷子口排隊了。

人散盡,隻見一老和尚和一小和尚立在瓦舍的空地上。小和尚癡癡看著巷口排隊的人,卻問道:“師傅,他說的四無界就是了淨師兄去的地方嗎?”

“是的。了凡,以後隻有我們二人才可提你師兄,切莫在眾人麵前說起他。記下了嗎?”

“嗯。了凡記下了。”

“也不知道你師兄這五年過得怎樣了。”老和尚心中默念,低頭又問:“了凡,咱們也去排隊。今日你的功課還沒做完。”

一老一少排在隊伍最後麵。

眼見就要輪到,怎料施粥的人喊道:“各位鄉親,著實抱歉,今日粥已沒了,隻剩些饅頭,還望各位莫要嫌棄,每人多發一個,鄉親們意下如何。”

排隊的人自然毫無責備之意,原本施恩鄉鄰便是善意之舉,既然粥沒了,有饅頭也不錯,還多發一個,要知道這可是白麵饅頭,自知窮苦人家要吃也舍不得做,紛紛讚道:“好人呐,好人呐。”

齊聲間,一頂轎子打人前走過。領頭的大漢腰間掛著一柄劍,施粥的喊了句:“喲,魯爺回來啦。”被稱魯爺的並未理會,徑直走了過去,看樣子是府中管院武丁。隨後便是四人抬著一頂轎子,旁邊還跟著一個衣衫破爛的老頭,雖有些佝僂,卻走得穩健,應是常行走世間的老乞丐。老乞瞧了一眼老和尚,眼中有喜,卻不敢多看,跟著轎子往前走。

施粥的忿忿,轉身對旁人有意無意嗤了聲:“不就是個二等家丁,有什麼了不起。”

轎子從幽長的巷子出來轉了個彎,便是這府邸大門,門前一對大石虎,威嚴眈眈,令生人不敢靠前。魯爺右手示意停轎,上前作揖,喊道:“魯銓奉老爺之命往東林寺接小少爺歸來,望稟報一聲。”

守門武丁走下台階,來到魯銓身旁應答:“魯爺,老爺說了,要是魯爺領小少爺回來,就讓他從西角門進。說是吉利,小的隻聽秦管家這麼說。您看,魯爺是不是行個方便。”

魯銓低頭歎了聲氣,領著轎子往西去。一行人在西角門前停下,正要上前敲門,門自開了,出來兩位家丁,一手捧著絕塵草,一手提著玉淨簍,簍中自然無水,兩位家丁卻做著點水撒塵的動作,定是去些晦氣。魯銓不作聲,隻等家丁完事往裏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