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終南神遊(1 / 2)

終南山巔,積雲似海。空穀幽深處,偶聞鳥禽呀呀數聲。遠處一輪夕陽,殘照千峰。

東周時,有大夫尹喜,善觀天文。知周室將亂,辭去大夫,自請函穀關令。尹喜寄跡微職,本為修身養性,索性在關外終南山上結草為廬。某日黃昏,尹喜忽見西方紫氣浩蕩,綿延三萬裏,如龍東來,便知將有大聖人過關,於是淨道焚香四十裏,沐浴齋戒,靜待關前。

不久,果有白須老者形容清古,騎著青牛翩然而來,請求過關。尹喜跪迎老者,請入樓觀。老者留居數日,見尹喜孺子可教,乃用篆刀在那青青竹簡上刻下五千餘言,飄然而去。

老者正是古之聖哲老子,所留五千言分道德兩篇,後世稱為《道德經》。尹喜得此寶典,日夕誦讀,久而得其真意,飛升上界。後人卻在這終南山中,壘砌封土,據傳埋了尹喜遺蛻。

這日,尹喜墓前,一名青年男子戚然碑前。男子瘦臉削肩,臉色慘白。身上灰色綢袍做工雅致,卻沾了不少汙漬。強勁山風中,須發袍角亂舞。

“我與真人,橫亙千年。若生真人之時,得聞聖賢教誨,這一生,也不會如此淒慘了!”男子手撫墓碑,眼中滴淚,喃喃自語:“父母妻子,黃泉久待。親戚不仁,友朋恥笑,此願既了,也是該行之時了。”

男子一聲長歎,轉身數步,已是來到墓旁崖邊。俯身看時,穀中怪樹橫生,雲氣蒸騰。男子心驚,不覺退後,倉促中腳下忽踢一物,便見拳大褐石滾落崖邊草叢,悠忽間沒入雲霧,半晌不聞回聲。

男子忙退數尺,麵色青灰,眼神遊移不定。

“無量天尊!”身後洪鍾突響:“峰陡崖險,施主還是站遠些好!”男子哆嗦間猛回頭,但見數武處,一白須道人鶴立蒼鬆之下,正笑眯眯看著自己。

道人麻衣灰袍,麵色紅潤,手挽太極訣,氣定神閑。男子心中一動,尋思:“莫不成真人化身,度化於我?”良久一揖,聲似喉鏽:“多謝仙長!”。

“施主卻是客氣”,道人撤了訣,緩步踱到男子身邊,略掃一眼,回頭微笑看山,再不言語。

驚鴻一瞥間,男子便覺道人眸中精光深蘊,似乎輕易便能窺穿自家傷心之事。心中陣陣酸楚,再也矜持不得,蹲身掩麵,手縫不絕淌淚:“仙長啊,我是再不想活了!”

道人將男子扶坐鬆根,自己盤坐對麵石上,溫言笑到:“施主可是遇到坎了?”

“這哪隻是個坎啊!”男子哽咽道:“我家樂善好施,卻不受天佑啊”。

原來,男子名叫周宵,蜀中人氏。周家世代書香,家道殷實,夏施粥冬濟棉,人稱“仁善周家”。周宵自幼喪母,父親一手拉扯大。好不容易看他成家立業,老父卻突患肝疾而去。周宵悲痛之餘,幸有賢妻扶持。奈何膝下荒涼,周宵本想討個妾,生下一兒半女,也算傳了周家香火。但他與妻子年少結發,恩愛無比,雖愛妻屢勸,卻是做不下此等事來。眼看日子漸穩,誰知相依為命的妻子又患肺癆,纏綿病榻,忽忽數月,終究也是去了。

周宵含著金勺落草,自幼不曾吃苦。母亡後父親更將其視若珍寶,在他肩上,便是三錢二兩的擔子,又哪舍得放下。周宵吃穿無憂,百事依順父親,更不知世間還有愁字,養成優柔之性,愚慈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