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垃圾村(1 / 2)

北都市西北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這裏北都市容量最大的垃圾處理廠,也是整個城市最髒最臭的地方,整個城市的垃圾最終都會通過各種途徑輸送到這裏,形成一座座小山一樣的垃圾山。

垃圾場邊緣處搭建著成片成片參差不齊的簡易窩棚,裏麵住著依靠這座垃圾場生活的,來自山南海北的拾荒者。千禧年之前,隨著回收垃圾驚人利潤的被發現,成群成群的人們加入拾荒者的隊伍,他們或攜家帶口,或組織鄉鄰四舍,占領了各大城市的垃圾場,形成各式各樣的垃圾村。沒有人會喜歡上這裏的環境,除了這些在垃圾堆裏討生活的人們。

有利益的地方就免不了有紛爭,隨著人口越來越多的湧入,為了爭奪這不多的資源,打架、械鬥,幾乎成了家常便飯。為了緩解這種越來越混亂的局麵,最早占領這一地區的老胡在政府的支持下聯係各地拾荒大軍的頭目坐下來一起商議解決方案。

按照各地的人數多少,重新劃定了從撿垃圾、收廢品、到回收地溝油等一係列的地盤,利益分配。

會議之後,大家基本上都遵循了這一方案,除了一個特殊的群體。

除了這些大人之外,在垃圾場中,還有很多孩子是脫離家庭從農村到城市拾荒的“散兵遊勇”。他們無人監管,衣衫襤褸,一臉一手的汙垢,和大人一樣背著一個小背篼,或者拖著一個自製的超大塑料袋,在散發著陣陣惡臭的垃圾堆裏用鐵鉤挖著想要的“寶貝”。還有一些孩子在垃圾場撿著垃圾中的食品吃、撿著飲料喝、撿著布滿汙垢的破玩具玩……

大人有大人的江湖,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規矩。

他們可以不遵守老胡等大拿定下的路線,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四處打遊擊,今天這裏撿點破爛,明天哪裏偷點廢鐵,隻要不是抓住現行,大人們一般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了,當然偷別人的勞動成果被抓住之後一頓胖揍是免不了的。

這支遊擊隊的小頭目是來自附近村子的一個小胖子,十五六歲的年紀,膘肥體壯。小眼睛裏透露著與實際年齡不符的冷漠。小胖子父親嗜賭如命,早年因為爛賭欠了一屁股債,為了躲債遠走他鄉,妻子以出門打工為由一去不複返。小胖子爺爺年歲漸大,對小胖子疏於管教,小學沒畢業就再也不願意去學校了,天天在附近浪蕩,直到發現了垃圾場這塊對他來說算是肥肉的地方。

憑借著自己的年齡和身材的優勢,小胖子幾場戰鬥下來確定了自己在垃圾場十五歲以下散兵遊勇(拾荒者的孩子不算在內)的絕對領導地位。

小胖子給遊擊隊隊員訂的規矩是,大家以後統一行動,撿到的東西必須由他過目(此條規矩不是必須的,小胖子隻是為了確定自己的權威而定),他不需要才能留著自己用或者是賣給收破爛的,每個孩子撿到的需要賣錢的破爛必須交由他統一保管,攢夠一定數量之後聯係負責收破爛的,在大家的見證下統一賣出,按勞分配,同時也防止收破爛的單獨對這些小孩子刁難克扣。同時小胖子在這些流浪孩子的住處劃定了睡覺區,和倉庫區,倉庫區安排人員輪流看守。

這樣定下來規矩之後,年齡大點的孩子,辛苦一點每個月賣破爛能有三到五百元左右的收入,年齡小的孩子在大家的照顧下也能分到一到二百左右的收入,在大家的照顧下,也避免了食不果腹的情況。

在2000年來說,這個數目不算多也不算少,三十來個孩子每個月的平均收入在二百左右,這幾乎已經快趕上當時普通打工的一個月工資了。小胖子雖然看上去不務正業,可卻是很有孝心的孩子,每個月辛苦賺來的錢,都視情況拿出一、二百交給爺爺做生活費,剩下的才給自己和身邊手下揮霍。

一是小胖子是本地人,二是小胖子的一片孝心,

再加上他統一了這群散兵遊勇之後對遊擊隊員還算是照顧。

比如說收破爛的平時坑小孩子,缺斤短兩之類被他發現之後,都會上前去交涉,到也算是仗義。

鑒於此,垃圾村各路大拿也就默認了小胖子在一定範圍內的小頭目一職。當然有機會能順走他們的東西,小胖子還是不會客氣的,不過被逮住之後,一頓胖揍也是免不了的。

遠處一輛市政的垃圾車轟鳴著倒了過來,伴隨著“嘩啦嘩啦”的聲響,散發著撲鼻臭味的生活垃圾傾泄而下。垃圾車還沒開走,等候在四周的拾荒者就呈弧形圍了上來,他們帶著厚厚的手套,手持各式各樣的自製工具,極其嫻熟的在垃圾堆裏翻找著。

破鞋子、廢塑料、碎紙片、爛紙箱、編織袋、玻璃瓶、破銅爛鐵等等迅速被整理歸類裝入他們各自帶來的口袋裏。

拾荒者有男有女,年齡大的五六十歲,小的二三十歲,大家都麻木的在垃圾堆裏刨著,無視刺鼻的異味,或者說已經習慣了這種惡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