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杜牧《樊川集》二十卷
《沈亞之集》九卷
《羅讓集》三十卷
《王涯集》十卷
《魏謨集》十卷
《秣陵子集》一卷來擇,字無擇,寶曆應賢良科。
《柳仲郢集》二十卷
《陳商集》十七卷
《歐陽袞集》二卷袞,福州閩縣人,曆侍禦史。
溫庭筠《握蘭集》三卷
又《金筌集》十卷
《詩集》五卷
《漢南真稿》十卷
陳陶《文錄》十卷
劉蛻《文泉子》十卷字複愚,鹹通中書舍人。
鄭畋《玉堂集》五卷
又《鳳池稿草》三十卷
《續鳳池稿草》三十卷
孫樵《經緯集》三卷字可之,大中進士第。
周慎辭《寧蘇集》五卷字若訥,鹹通進士第。
《皮日休集》十卷
又《胥台集》七卷
《文藪》十卷
《詩》一卷
陸龜蒙《笠澤叢書》三卷
又《詩編》十卷
《賦》六卷
《楊夔集》五卷
又《冗書》十卷
《冗餘集》一卷
沈棲遠《景台編》十卷字子鸞,鹹通進士第。
《鄭諴集》卷亡。字申虞,福州閩縣人。大中國子司業,郢、安二州刺史,江西節度副使。
司空圖《一鳴集》三十卷
《陸扆集》七卷
秦韜玉《投知小錄》三卷字中明,田令孜神策判官、工部侍郎。
《鄭賨集》十卷字貢華,乾符進士第。
袁皓《碧池書》三十卷袁州宜春人。龍紀集賢殿圖書使,自稱碧池處士。
《鄭氏貽孫集》四卷
養素先生《遺榮集》三卷皆唐末人。
《張玄晏集》二卷字寅節,昭宗翰林學士。
《齊夔集》一卷
黃璞《霧居子》十卷
《譚正夫集》一卷
《丘光庭集》三卷
張安石《涪江集》一卷
張友正《雜編》一卷
《沈光集》五卷題曰《雲夢子》
《程晏集》七卷字晏然,乾寧進士第。
沈顏《聱書》十卷
李善夷《江南集》十卷
《劉綺莊集》十卷
《王秉集》五卷
《孫子文篡》四十卷
又《孫氏小集》三卷孫郃。字希韓,乾寧進士第。
《陳黯集》三卷字希孺,泉州南安人,昭宗時。
《羅袞集》二卷字子製,天祐起居郎。
李嶠《雜泳詩》十二卷
《劉希夷詩集》四卷
《崔顥詩》一卷汴州人,才俊無行,娶妻不愜即去之者三四,曆司勳員外郎。
《係毋潛詩》一卷字孝通。開元中,繇宜壽尉入集賢院待製,遷右拾遺,終著作郎。
《祖詠詩》一卷
《李頎詩》一卷並開元進士第
《孟浩然詩集》三卷弟洗然。宜城王士源所次,皆三卷也。士源別為七類。
《包融詩》一卷潤州延陵人。曆大理司直。二子何、佶齊名,世稱“二包”。何,字幼嗣,大曆起居舍人。融與儲光羲皆延陵人;曲阿有餘杭尉丁仙芝、緱氏主簿蔡隱丘、監察禦史蔡希周、渭南尉蔡希寂、處士張彥雄張潮、校書郎張暈、吏部常選周瑀、長洲尉談ρ,句容有忠王府倉曹參軍殷遙、硤石主簿樊光、橫陽主簿沈如筠,江寧有右拾遺孫處玄、處士徐延壽,丹徒有江都主簿馬挺、武進尉申堂構,十八人皆有詩名。殷璠彙次其詩,為《丹楊集》者。
《皇甫冉詩集》三卷字茂政,潤州丹楊人,秘書少監、集賢院修撰彬侄也。天寶末無錫尉,避難居陽羨,後為左金吾衛兵曹參軍、左補闕,與弟曾齊名。曾,字孝常,曆侍禦史,坐事貶徙舒州司馬,陽翟令。
《嚴維詩》一卷字正文,越州人,秘書郎。
《張繼詩》一卷字懿孫,襄州人。大曆末,檢校祠部員外郎,分掌財賦於洪州。
《李嘉祐詩》一卷別名從一,袁州、台州二刺史。
《郎士元詩》一卷字君胄,中山人。寶應元年,選畿縣官,詔試中書,補渭南尉,曆拾遺、郢州刺史。
《張南史詩》一卷字季直,幽州人。以試參軍避亂居揚州楊子,再召之,未赴,卒。
《暢當詩》二卷
《鄭常詩》一卷
《蘇渙詩》一卷渙少喜剽盜,善用白弩,巴蜀商人苦之,號白蹠,以比莊喬,後折節讀書,進士及第。湖南崔瓘辟從事,瓘愚害,渙走交廣,與哥舒晃反,伏誅。
《硃灣詩集》四卷
李勉永平從事。
《吉中孚詩》一卷楚州人,始為道士,後官校書郎,登宏辭,諫議大夫,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判度支,貞元初卒。
《硃放詩》一卷字長通,襄州人,隱居剡溪。嗣曹王皋鎮江西,辟節度參謀,貞元初召為拾遺,不就。
《劉方平詩》一卷河南人,與元魯山善,不仕。
《常建詩》一卷肅、代時人。
《曲信陵詩》一卷
《章八元詩》一卷睦州人,大曆進士第
《秦係詩》一卷
《陳詡集》十卷字載物,福州閩縣人。貞元戶部郎中,知製誥。
《錢起詩》一卷
《李端詩集》三卷
《韓翃詩集》五卷
《司空曙詩集》二卷
《盧綸詩集》十卷
《耿湋詩集》二卷
《崔峒詩》一卷
《韋應物詩集》十卷
《許經邦詩集》一卷建中右武衛胄曹參軍。
《韋渠牟詩集》十卷諫議大夫時集。
《劉商詩集》十卷貞元比部郎中。
《王建集》十卷大和陝州司馬。
張碧《謌行集》二卷貞元人。
《雍裕之詩》一卷
《楊巨源詩》一卷字景山,大和河中少尹。
《孟郊詩集》十卷
《張籍詩集》七卷
《李涉詩》一卷
《李賀集》五卷
李紳《追昔遊詩》三卷
又《批答》一卷
《章孝標詩》一卷
《殷堯籓詩》一卷元和進士第
《李敬方詩》一卷字中虔,大和歙州刺史。
《玉川子詩》一卷盧仝。
《裴夷直詩》一卷
《施肩吾詩集》十卷
《姚合詩集》十卷
《韓琮詩》一卷字成封,大中湖南觀察使。
李商隱《樊南甲集》二十卷
《乙集》二十卷
《玉溪生詩》三卷
又《賦》一卷
《文》一卷
賈島《長江集》十卷
又《小集》三卷
《張祜詩》一卷字承吉,為處士,大中中卒。
許渾《丁卯集》二卷字用晦,圉師之後,大中睦州、郢州二刺史。
《李遠詩集》一卷字求古,大中建州刺史。
《雍陶詩集》十卷字國鈞,大中八年自國子《毛詩》博士出為簡州刺史。
《硃慶餘詩》一卷名可久,以字行。寶曆進士第。
《喻鳧詩》一卷開成進士第,烏程令。
《馬戴詩》一卷字虞臣,會昌進士第。
《李群玉詩》三卷
《後集》五卷字文山,澧州人。裴休觀察湖南,厚延致之,及為相,以詩論薦,授校書郎。
崔櫓《無譏集》四卷
鬱渾《百篇集》一卷渾常應百篇舉,壽州刺史李紳命百題試之。
《姚鵠詩》一卷字居雲,會昌進士第。
《項斯詩》一卷字子遷,江東人,會昌丹徒尉。
《孟遲詩》一卷字遲之,會昌進士第。
《顧非熊詩》一卷況之子,大中盱眙簿,棄官隱茅山。
《章碣詩》一卷
趙嘏《渭南集》三卷
又《編年詩》二卷字承祐,大中渭南尉。
《薛逢詩集》十卷
又《別紙》十三卷
《賦集》十四卷
《於武陵詩》一卷
《李頻詩》一卷
《李郢詩》一卷字楚望,大中進士第,侍禦史。
《曹鄴詩》三卷字鄴之,大中進士第,洋州刺史。
《劉滄詩》一卷字蘊靈。
《崔玨詩》一卷字夢之,並大中進士第。
《劉得仁詩》一卷
《高蟾詩》一卷乾寧禦史中丞。
《高駢詩》一卷
《薛能詩集》十卷
又《繁城集》一卷
陸希聲《頤山詩》一卷
鄭嵎《津陽門詩》一卷
《於濆詩》一卷字子漪。
《許棠詩》一卷字文化。
《公乘億詩》一卷字壽山,並鹹通進士第。
《聶夷中詩》二卷字坦之,鹹通華陰尉。
《於鄴詩》一卷
《於鵠詩》一卷
鄭穀《雲台編》三卷
又《宜陽集》三卷字守愚,袁州人,為右拾遺。乾寧中,以都官郎中卒於家。
《硃樸詩》四卷
又《雜表》一卷
《玄英先生詩集》十卷方幹。
《李洞詩》一卷
《吳融詩集》四卷
又《製誥》一卷
《韓偓詩》一卷
又《香奩集》一卷
《曹唐詩》三卷字堯賓。
《周賀詩》一卷
《劉幹詩》一卷
《崔塗詩》一卷字禮山,光啟進士第。
《唐彥謙詩集》三卷
《張喬詩集》二卷
《王駕詩集》六卷字大用。
《吳仁璧詩》一卷字廷實,並大順進士第。
《王貞白詩》一卷字有道。
《張蠙詩集》二卷字象文。
《翁承讚詩》一卷字文堯。
《褚載詩》三卷字厚之,並乾寧進士第。
《王轂詩集》三卷字虛中,乾寧進士第,郎官致仕。
《曹鬆詩集》三卷字夢征,天複進士第,校書郎。
《羅鄴詩》一卷
《趙摶歌詩》二卷
《周樸詩》二卷樸稱處士。
《硃景元詩》一卷
崔道融《申唐詩》三卷
《陳光詩》一卷
《王德輿詩》一卷
湯緒《潛陽雜題詩》三卷
《韋靄詩》一卷
《張為詩》一卷
《羅浩源詩》一卷
薛瑩《洞庭詩集》一卷
謝蟠隱《雜感詩》二卷
《譚藏用詩》一卷
劉言史《謌詩》六卷
《黃滔集》十五卷字文江,光化四門博士。
鄭良士《白岩集》十卷字君夢。昭宗時獻詩五百篇,授補闕。
《嚴郾詩》二卷
《劉威詩》一卷
《鄭雲叟詩集》三卷
《來鵬詩》一卷
陸元皓《詠劉子詩》三卷
《任翻詩》一卷
《李山甫詩》一卷
道士《吳筠集》十卷
僧《惠賾集》八卷姓李,江陵人。
僧《玄範集》二十卷
僧《法琳集》三十卷
僧《靈徹詩集》十卷姓湯,字源澄,越州人。
《皎然詩集》十卷字清畫,姓謝,湖州人,靈運十世孫,居杼山。顏真卿為刺史,集文士撰《韻海鏡源》,預其論著。貞元中,集賢禦書院取其集以藏之,刺史於頔為序。
盧獻卿《湣征賦》一卷
《謝觀賦》八卷
盧肇《海潮賦》一卷
又《通屈賦》一卷
注林絢《大統賦》二卷字子發,袁州人。鹹通歙州刺史。
《高邁賦》一卷
皇甫鬆《大隱賦》一卷
崔葆《數賦》十卷乾寧進士,王克昭注。
《宋言賦》一卷字表文。
《陳汀賦》一卷字用濟,並大中進士第。
樂朋龜《綸閣集》十卷
又《德門集》五卷
《賦》一卷字兆吉,僖宗翰林學士,太子少保致仕。
《蔣凝賦》三卷字仲山,鹹通進士第。
公乘億《賦集》十二卷
《林嵩賦》一卷字降臣,乾符進士第。
《王翃賦》一卷字雄飛,大順進士第。
《賈嵩賦》三卷
《李山甫賦》二卷
陸贄《論議表疏集》十二卷
又《翰苑集》十卷韋處厚纂。
《王仲舒製集》十卷
《李虞仲製集》四卷
《封敖翰槁》八卷
崔嘏《製誥集》十卷字幹錫,邢州刺史。會劉稹反,歸朝,授考功郎中、中書舍人。李德裕之謫,嘏草製不盡書其過,貶端州刺史。
獨孤霖《玉堂集》二十卷
劉崇望《中和製集》十卷
《李溪製集》四卷
錢珝《舟中錄》二十卷
薛延珪《鳳閣書詞》十卷
郭元振《九諫書》一卷
李絳《論事集》三卷蔣偕集。
《李磎表疏》一卷
《張濬表狀》一卷
《臨淮尺題》二卷武元衡西川從事撰。
《李程表狀》一卷
《劉三複表狀》十卷
《問遺雜錄》三卷
趙璘《表狀集》一卷
《張次宗集》六卷
呂述《東平小集》三卷
《段全緯集》二十卷
劉鄴《甘棠集》三卷
《王虯集》十卷字希龍,泉州南安人。大順初舉進士第。
崔致遠《四六》一卷
又《桂苑筆耕》二十卷高麗人,賓貢及第,高駢淮南從事。
《顧氏編遺》十卷
《苕川總載》十卷
《纂新文苑》十卷
《啟事》一卷
《賦》二卷
《集遺具錄》十卷顧雲,字垂象,池州人。虞部郎中,高駢淮南從事。
鄭準《渚宮集》一卷字不欺,乾寧進士第。
李巨川《四六集》二卷韓建華州從事。
胡曾《安定集》十卷
《陳蟠隱集》五卷
張澤《飲河集》十五卷
黃台《江西表狀》二卷鍾傳從事。
太宗《淩煙閣功臣讚》一卷
崔融《寶圖讚》一卷王起注。
盧鋌《武成王廟十哲讚》一卷
李靖《霸國箴》一卷
魏征《時務策》五卷
郭元振《安邦策》一卷
《劉蕡策》一卷
王勃《舟中纂序》五卷
《才命論》一卷張鷟撰,郗昂注。一作張說撰,潘詢注。
杜元穎《五題》一卷
《李甘文》一卷
《南卓文》一卷
《劉軻文》一卷
《陸鸞文》一卷字離祥,鹹通進士第。
《吳武陵書》一卷
夏侯韞《大中年與涼州書》一卷
駱賓王《百道判集》一卷
張文成《龍筋鳳髓》十卷
《崔銳判》一卷大曆人。
鄭寬《百道判》一卷元和拔萃。
右別集類七百三十六家,七百五十部,七千六百六十八卷。失姓名一家,玄宗以下不著錄四百六家,五千一十二卷。
摯虞《文章流別集》三十卷
杜預《善文》四十九卷
謝沈《名文集》四十卷
孔逭《文苑》一百卷
梁昭明太子《文選》三十卷
又《古今詩苑英華》二十卷
蕭該《文選音》十卷
僧道淹《文選音義》十卷
《小辭林》五十三卷
《集古今帝王正位文章》九十卷
蕭圓《文海集》三十六卷
康明貞《辭苑麗則》二十卷
庾自直《類文》三百七十七卷
宋明帝《賦集》四十卷
《皇帝瑞應頌集》十卷
《五都賦》五卷
卞鑠《獻賦集》十卷
司馬相如《上林賦》一卷
曹大家注班固《幽通賦》一卷
項岱注《幽通賦》一卷
張衡《二京賦》二卷
薛綜《二京賦音》二卷
《三都賦》三卷
左太衝《齊都賦》一卷
李軌《齊都賦音》一卷
褚令之《百賦音》一卷
郭微之《賦音》二卷
綦毋邃《三京賦音》一卷
《木連理頌》二卷
李暠《靖恭堂頌》一卷
《諸郡碑》一百六十六卷
《雜碑文集》二十卷
殷仲堪《雜論》九十五卷
劉楷《設論集》三卷
謝靈運《設論集》五卷
又《連珠集》五卷
梁武帝《製旨連珠》四卷
陸緬注《製旨連珠》十一卷
謝莊《讚集》五卷
張湛《古今箴銘集》十三卷
《眾賢誡集》十五卷
《雜誡箴》二十四卷
李德林《霸朝雜集》五卷
王履《書集》八十卷
夏赤鬆《書林》六卷
山濤《啟事》十卷
《梁中書表集》二百五十卷
《薦文集》七卷
《宋元嘉策》五卷
又《元嘉宴會遊山詩集》五卷
《宋伯宜策集》六卷
卞氏《七林集》十二卷
顏之推《七悟集》一卷
袁淑《俳諧文》十五卷
顏竣《婦人詩集》二卷
殷淳《婦人集》三十卷
江邃《文釋》十卷
幹寶《百誌詩集》五卷
崔光《百國詩集》二十九卷
應璩《百一詩》八卷
李夔《百一詩集》二卷
《晉元正宴會詩集》四卷伏滔、袁豹、謝靈運集。
顏延之《元嘉西池宴會詩集》三卷
《清溪集》三十卷齊武帝敕撰。
《齊釋奠會詩集》二十卷
徐伯陽《文會詩集》四卷
《文林詩府》六卷北齊後主作。
蕭淑《西府新文》十卷
《新文要集》十卷
宋明帝《詩集新撰》三十卷
《詩集》二十卷
《謝靈運詩集》五十卷
又《詩集鈔》十卷
《詩英》十卷
《回文詩集》一卷
《七集》十卷
《劉和詩集》二十卷
《顏竣詩集》一百卷
許淩《六代詩集鈔》四卷
《詩林英選》十一卷
虞綽等《類集》一百一十三卷
《詩纘》十二卷
《詩錄》二十卷
《文苑詞英》八卷
徐陵《六代詩集鈔》四卷
又《玉台新詠》十卷
謝混《集苑》六十卷
宋臨川王義慶《集林》二百卷
丘遲《集鈔》四十卷
李善注《文選》六十卷
公孫羅注《文選》六十卷
又《音義》十卷
劉允濟《金門待詔集》十卷
《文館辭林》一千卷許敬宗、劉伯莊等撰。
《麗正文苑》二十卷
《芳林要覽》三百卷許敬宗、顧胤、許圉師、上官儀、楊思儉、孟利貞、姚□、竇德玄、郭瑜、董思恭、元思敬集。
僧惠淨《續古今詩苑英華集》二十卷
劉孝孫《古今類聚詩苑》三十卷
郭瑜《古今詩類聚》七十九卷
《歌錄集》八卷
李淳風注顏之推《稽聖賦》一卷
張庭芳注庾信《哀江南賦》一卷
崔令欽《注》一卷
竇嚴《東漢文類》三十卷
李善《文選辨惑》十卷
《五臣注文選》三十卷衢州常山尉呂延濟、都水使者劉承祖男良、處士張銑呂向李周翰注,開元六年,工部侍郎呂延祚上之。
曹憲集《文選音義》卷亡。
康國安注《駁文選異義》二十卷
許淹《文選音》十卷
孟利貞《續文選》十三卷
崔玄韋訓注《文館詞林策》二十卷
康顯《辭苑麗則》三十卷
又《海藏連珠》三十卷希銑之兄,修書學士。
卜長福《續文選》三十卷開元十七年上,授富陽尉。
卜隱之《擬文選》三十卷開元處士。
《朝英集》三卷開元中張孝嵩出塞,張九齡、韓休、崔沔、王翰、胡皓、賀知章所撰送行歌詩。
張楚金《翰苑》三十卷
王方慶《王氏神道銘》二十卷
徐堅《文府》二十卷開元中,詔張說括《文選》外文章,乃命堅與賀知章、趙冬曦分討,會詔促之,堅乃先集詩賦二韻為《文府》上之。餘不能就而罷。
裴潾《大和通選》三十卷
李康《玉台後集》十卷
元思敬《詩人秀句》二卷
孫季良《正聲集》三卷
《珠英學士集》五卷崔融集武後時脩《三教珠英》學士李嶠、張說等詩。
《搜玉集》十卷
曹恩《起予集》五卷大曆人。
元結《篋中集》一卷
《奇章集》四卷
劉明素《麗文集》五卷興元中集。
李吉甫《古今文集略》二十卷。
又《國朝哀策文》四卷
《梁大同古銘記》一卷
《麗則集》五卷
《類表》五十卷亦名《表啟集》。
柳宗直《西漢文類》四十卷
柳玄《同題集》十卷
竇常《南薰集》三卷
殷璠《丹楊集》一卷
又《河嶽英靈集》二卷
王起《文場秀句》一卷
姚合《極玄集》一卷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二卷
李戡《唐詩》三卷
顧陶《唐詩類選》二十卷大中校書郎。
劉餗《樂府古題解》一卷
《李氏花萼集》二十卷李乂、尚一、尚貞。
《韋氏兄弟集》二十卷韋會、弟弼。
《竇氏聯珠集》五卷竇群、常、牟、癢、鞏。
《集賢院壁記詩》二卷
《翰林歌詞》一卷
《大曆年浙東聯唱集》二卷
《斷金集》一卷李逢吉、令狐楚唱和。
《元白繼和集》一卷元稹、白居易。
《三州唱和集》一卷元稹、白居易、崔玄亮。
《劉白唱和集》三卷劉禹錫、白居易。
《汝洛集》一卷裴度、劉禹錫唱和。
《洛中集》七卷
《彭陽唱和集》三卷令狐楚、劉禹錫。
《吳蜀集》一卷劉禹錫、李德裕唱和。
裴均《壽陽唱詠集》十卷
又《渚宮唱和集》二十卷
《峴山唱詠集》八卷
《荊潭唱和集》一卷
《盛山唱和集》一卷
《荊夔唱和集》一卷
僧《廣宣與令狐楚唱和》一卷
《名公唱和集》二十二卷
《漢上題襟集》十卷段成式、溫庭筠、餘知古。
袁皓集《道林寺詩》二卷
《鬆陵集》十卷皮日休、陸龜蒙唱和。
《廖氏家集》一卷廖光圖,唐末人。
盧瑰《杼情集》二卷
孟啟《本事詩》一卷
劉鬆《宜陽集》六卷鬆,字嵇美,袁州人。集其州天寶以後詩四百七十篇。
蔡省風《瑤池新詠》二卷集婦人詩。
僧靈徹《詶唱集》十卷大曆至元和中名人。
吳兢《唐名臣奏》十卷
馬亹《奏議集》三十卷
臧嘉猷《羽書》三卷處士。
沈常《總戎集》三十卷
唐稟《貞觀新書》三十卷稟,袁州萍鄉人。集貞觀以前文章。
黃滔《泉水秀句集》三十卷編閩人詩,自武德盡天祐末。
周仁瞻《古今類聚策苑》十四卷
《五子策林》十卷集許南容而下五人策問。
《元和製策》三卷元稹、獨孤鬱、白居易。
李太華《掌記略》十五卷
《新掌記略》九卷
林逢《續掌記略》十卷
凡文史類四家,四部,十八卷。劉子玄以下不著錄二十二家,二十三部,一百七十九卷。
李充《翰林論》三卷
劉勰《文心雕龍》十卷
顏竣《詩例錄》二卷
鍾嶸《詩評》三卷
劉子玄《史通》二十卷
《柳氏釋史》十卷柳璨。一作《史通析微》。
劉餗《史例》三卷
《沂公史例》十卷田弘正客撰。
裴傑《史漢異義》三卷河南人,開元十七年上,授臨濮尉。
李嗣真《詩品》一卷
元兢《宋約詩格》一卷
王昌齡《詩格》二卷
晝公《詩式》五卷
《詩評》三卷僧皎然。
王起《大中新行詩格》一卷
姚合《詩例》一卷
賈島《詩格》一卷
炙轂子《詩格》一卷
元兢《古今詩人秀句》二卷
李洞集《賈島句圖》一卷
張仲素《賦樞》三卷
範傳正《賦訣》一卷
浩虛舟《賦門》一卷
倪宥《文章龜鑒》一卷
劉蘧《應求類》二卷
孫郃《文格》二卷
右總集類七十五家,九十九部,四千二百二十三卷。李淳風以下不著錄七十八家,八百一十三卷。總七十九家,一百七部。
表第一
宰相上
表格略
表第二
宰相中
表格略
表第三
宰相下
表格略
表第四
方鎮一
表格略
表第五
方鎮二
表格略
表第六
方鎮三
表格略
表第七
方鎮四
表格略
表第八
方鎮五
表格略
表第九
方鎮六
表格略
表第十上
宗室世係上
表格略
表第十下
宗室世係下
表格略
表第十一上
宰相世係一上
表格略
表第十一下
宰相世係一下
表格略
表第十二上
宰相世係二上
表格略
表第十二中
宰相世係二中
表格略
表第十二下
宰相世係二下
表格略
表第十三上
宰相世係三上
表格略
表第十三下
宰相世係三下
表格略
表第十四上
宰相世係四上
表格略
表第十四下
宰相世係四下
表格略
表第十五上
宰相世係五十
表格略
敬氏出自媯姓。陳厲公子完適齊,諡曰葆仲,子孫以諡為氏。敬仲之後至秦有敬丕,丕生教,為河東太守,子孫因官家焉。裔孫韶,漢末為揚州刺史,生昌,封猗氏侯。昌生歸。
敬氏宰相一人。暉。
桓氏出自薑姓。齊桓公之後,以諡為氏。又雲,出自子姓,宋桓公之後向魋,亦號桓氏。珠漢有太子少傅桓榮,世居譙國龍亢。榮八世孫彝,晉宣城內。五子:雲、溫、豁、秘、衝。
衝,荊州刺史、豐城公,生嗣謙、修。修,晉護軍將軍、長社侯,過江居丹楊。生尹,尹生崇之,崇之七世孫法嗣。桓氏宰相一人。彥範。
祝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克商,封黃帝之後於祝,後為齊所並,其封域至齊之間祝阿、祝丘是也。珠漢有司徒恬,孫羲生廣,廣為始平太守,子孫留守焉。生魏太中大夫仍,仍生諶,晉驃騎府司馬。諶生偃,散騎常侍,以平關中兵寇,封始平縣伯。生瑜,瑜生熙,熙生寶,三世襲封。二子:老、歸。老,後魏輔國將軍、中外都督。二子:猷、俟。
紀氏出自薑姓。炎帝之後封於紀,侯爵,為齊所滅,因以因為氏。隋有司農少卿和整,世居天水上邽,生士騰。
紀氏宰相一人。處訥。
鄭氏自姬姓。周厲王少子友封於鄭,是為桓公,其地華州鄭縣是也。生武公,與晉文侯俠輔平王,東遷於洛,徙溱、洧之間,謂之新鄭,其地河南新鄭是也。十三世孫幽公為韓所滅,子孫播遷陳、宋之間,以國為氏。幽公生公子魯,魯六世孫榮,號鄭君,生當時,漢大司農,居滎陽開封。生韜,韜生江都守仲,仲生房,記生趙相季,季生議郎奇。奇生稚,漢末自陳居河南開封,晉置滎陽郡,遂為郡人。稚生禦史中丞賓,賓生興,子贛,蓮勺令。興生眾,字仲師,大司農。眾生城門校尉安世,安世生騎都尉綝,綝生上計掾熙,熙二子:泰、渾。渾,魏少府大匠。渾生崇,晉荊州刺史。崇生遹,遹生隨,扶風太守。隨生趙侍中略,略六子:翳、豁、淵、靜、悅、楚。豁字明,燕太子少傅,濟南公,生溫。溫四子:濤、曄、簡、恬。濤居隴西。曄,後魏建威將軍、南陽公,為北祖。簡為南祖。恬為中祖。曄生中書博士茂,一名小白,七子:白麟、胤伯、叔夜、洞林、歸藏、連山、幼麟,因號“七房鄭氏”。大房白麟後絕,第三房叔夜後無聞。
鄭氏定著二房:一曰北祖,二曰南祖。宰相九人。北祖有珣瑜、覃、朗、餘慶、從讜、從昌;南祖有絪;滎陽鄭氏有畋;滄州鄭氏有愔。
鍾氏出自子姓,與宗氏皆晉伯宗之從也。伯宗子州犁仕楚,食采於鍾離,因以為姓。楚漢時有鍾離眜,為項羽將,有二子:長曰發,居九江,仍故姓;次曰接,居潁川長社,為鍾氏。漢有西曹掾皓,字秀明,二子:邊、敷。迪,郡主簿,生繇、演。繇字元常,魏太傅、定陵侯。生毓、會。毓字稚叔,侍中、廷尉。生駿,駿字伯道,晉黃門侍郎。生曄,字叔光,公府掾。生雅,字彥胄,過江仕晉,侍中。生誕,字世長,中軍參軍。生靖,字道寂,潁川太守。生源,字循本,後魏永安太守。生挺,字法秀,襄城太守、潁川郡公。生蹈,字之義,南齊中軍。二子:
嶼、嶸。嶼字秀望,梁永嘉縣丞。生寵,字元輔,為臨海令。避侯景之難,徙居南康贛縣,生寶慎。宋氏出自子姓。殷王帝乙長子啟,周武王封之於宋,三十六世至君偃,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楚有上將軍義,義生昌,漢中尉,始居西河介休。十二世孫晃,晃三子:恭、畿、洽,徙廣平利人。
源氏出自魏聖武帝詰汾長子疋孤。七世孫禿發傉檀,據南涼,子賀降後魏,太武見之曰:“與卿同源,可改為源氏。”位太尉、隴西宣王。生侍中馮翊惠公懷,懷二子:子邕、子恭。子恭字靈順,中書監、臨汝文獻公,周、隋之際,居鄰郡安陽。生彪,字文宗,隋莒州刺史、臨潁縣公,生師民。
牛氏出自子姓。宋微子之後司寇牛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漢有牛邯,為護羌校尉。因居隴西,後徙安定,再徙鶉觚。
苗氏出自{艸幹}姓。楚若敖生鬥伯比,伯比生子良。子良生越椒,字伯棼,以罪誅。其子賁皇奔晉,晉侯與之苗邑,因以為氏,其地河內軹縣南有苗亭,即其地也。上黨長子縣有苗襲夔。
呂氏出自薑姓。炎帝裔孫為諸侯,號共工氏。有地在弘農之間,從孫伯夷,佐堯掌禮,使遍掌四嶽,為諸侯伯,號太嶽。又佐禹治水,有功,賜氏曰呂,封為呂侯。呂者,膂也,謂能為股肱心膂也。其地蔡州新蔡是也。曆夏、商,世有國土,至周穆王,呂侯入為司寇,宣王世改“呂”為“甫”,春秋時為強國所並,其地後為蔡平侯所居。呂侯枝庶子孫,當商、周之際,或為庶人。呂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封於齊。十九世孫康公貸為田和所篡,遷於海濱。康公七世孫禮,秦昭襄王十九年自齊奔秦,轔柱國、少宰、北平侯。二子:伯昌、仲景。伯昌生青,以令尹從漢高祖,封陽信侯,諡曰胡。唐有隋州刺史仁宗,即其後也。康公未失國昌,呂氏子孫先已散居韓、魏、齊、魯之間,其後又徙東平壽張。魏有徐州刺史萬年亭侯虔,字子路,孫行鈞,其後世居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