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何謂“心理谘詢”
心理谘詢在英文中被稱之為“谘詢”其定義就是通過人際關係,運用心理學方法,為谘詢對象提供幫助與勸導的過程。
對於學生而言,主要是指學校心理谘詢,即學校心理谘詢人員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對在校學生的學習、適應發展、擇業等問題給予直接或間接的指導、幫助,並對有關心理障礙或輕微精神疾患進行診斷、矯治的過程。
學校心理谘詢範圍不僅限於大學生,還包括中、小學生,谘詢的對象一般有三種:①所有正常的在校學生,當他們在學習、生活、發展、擇業等方麵遇到問題時,便可找學校心理谘詢人員尋求幫助。②心理偏常的學生,他們在認知、情感、意誌行為等方麵有不同程度的障礙,或存在一定心理疾病。③學校的教師、行政人員和學生家長,學校心理谘詢為他們提供心理學的知識和勸導,從而幫助他們明確學生的身心特點。
學校心理谘詢的內容有三方麵:一是以教育發展為中心的谘詢內容:如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與發展規律,各個時期的發展目標與影響因素,促進學生最佳發展的教育、教學手段與途徑等。二是以校園指導為中心的谘詢內容:如學習方麵的心理問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與不良學習習慣的糾正,學習方法的掌握與調整,應試技能的提高,人際交往的技巧,升學就業的選擇等。三是以心理衛生為中心的谘詢內容,主要是常見心理疾病的診斷、治療和護理問題。如兒童的口吃、遺尿、多動症、青年期的神經衰弱、強迫症、抑鬱症、神經官能症等。
根據谘詢對象及谘詢途徑的不同,谘詢形式有直接谘詢、間接谘詢、個別谘詢、團體谘詢、電話谘詢、現場谘詢、門診谘詢、書信谘詢等多種形式。
1門診谘詢在一些較大的精神病院、精神病防治院、精神衛生中心和綜合性醫院大多都設立有心理谘詢門診,並安排有經驗豐富的醫生、心理專家定期出診,來訪者可按一般門診手續就診,谘詢醫生同樣要建立病曆,詳細記錄,並根據情況進行家訪或邀請家人來參加谘詢,谘詢次數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2通信谘詢是以書信方式為主的谘詢。該方式方便、普通,被人們廣泛采用。但通信谘詢也存在很多缺點,如谘詢者表達不清、文字有誤、醫學專業術語不懂,谘詢醫生又不能當麵聆聽患者的訴說和當麵疏導患者,因此,常常解決問題不深刻,不透徹,有時還可能產生誤解。
3電話谘詢這種方式也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谘詢,現代社會的快節奏與激烈競爭使人與人之間缺乏應有的接觸和幫助,因而易產生情感性障礙,為了防止心理危機的蔓延,可利用電話進行谘詢,通過通話求得你所需的援助。醫生就會對電話谘詢者給予勸慰,或約定時間到門診複診,以協助谘詢者渡過心理危機期。
心理谘詢在我國興起還是近幾年的事,由於人們對心理谘詢認識不足,觀念陳舊,一些人雖然有心理問題或有心理疾病症狀,但卻想不到或不敢去心理谘詢。因為他們中有些人是不知道自己的這些問題是應該找心理醫生呢還是找生理醫生,而另一些人認為患心理疾病不光彩,不願去谘詢。那麼在哪些情況下應該去進行心理谘詢呢?
心理谘詢的範圍十分廣泛,包括學習、生活、疾病、工作、康複、預防等各個方麵所出現的問題都可以找心理醫生進行谘詢,而且谘詢可以是個別的,也可以是集體的。其谘詢具體內容如下:
1為了弄清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質、診斷及預防。
2指導並製定有效的治療計劃,如何正確使用藥物,以擺脫病痛,爭取早日恢複身心健康。
3出現情感障礙(如抑鬱、焦慮、恐懼、緊張、情緒不佳等等)方麵的問題,尋求分析原因,指導對策,提供解決方法,安定情緒,消除危機。
4指導怎樣合理的安排生活、學習及家務勞動等,充實精神生活,保持旺盛精力,克服某些心理上的衰退。
5通過谘詢獲得各個不同年齡期的心理衛生和其它疾病防治的知識,增進身心健康。
6尋求如何協調個人和家庭中各個成員之間的關係,以達到家庭和睦相處。
7尋求適合自身特點的各種保健知識。
綜上所述,心理谘詢既是一種心理矯治,又是一種心理預防,它不僅簡便易行,而且可以解除人們心理上的痛苦、疑慮,保證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