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笑話

小病大治

某人稍受風寒而咳嗽,就很緊張,急忙求醫。醫生診斷為蠱病,並給服攻打腎髒和腸胃的藥物,禁忌他吃美味的食品。一月過後,無病之體倒真弄得百病發作,與患蠱病者一模一樣了。這人趕緊另求醫生診治。醫生斷為內熱病,給寒藥吃,結果上吐下瀉,連飯也不能吃了。他害怕起來,急忙改用熱藥,把鍾乳、烏椽之類雜亂地吃下去,全身浮現出癰疽、疥瘡和目眩眼花的症狀,幾乎什麼病都跟蹤而來了。

狡黠的鼠

蘇子夜坐休息,有隻老鼠在咬東西。他一拍床板,咬聲即停,但不一會又咬起來。蘇子叫童子拿蠟燭來照一照,發現咬聲來自一隻空口袋內。

原來是老鼠被關在口袋裏走不脫的緣故。

打開口袋一看,卻隻發現一隻死老鼠,童子吃驚他說:“剛才還咬東西,怎麼會突然死了呢,不會是鬼發出的聲音吧?”說畢就翻過口袋把它倒了出來,老鼠一落地就竄走了。

蘇子感歎地說:“狡猾者往往能絕處逢生啊!”

河豚發威

河豚好發怒。一次,有條河豚在橋下嬉戲,沒留神一頭撞到了橋墩上,險些把頭撞癟。於是,瞪眼張腮大罵橋墩不長眼,竟撞到我頭上。別的魚紛紛勸解,河豚不但不聽,反倒耍起威風來,它把肚子脹得鼓鼓的,鰭刺豎得尖尖的,一動不動地挺在水麵上,裝起死來。這時候,一隻魚鷹迅速遊過來,一口把它吞下肚去了。

烏賊失算

烏賊魚善放黑水,並以此來掩護躲避其它魚類的進攻。漸漸地,它得意起來,經常故意到海邊和海鳥戲耍。一天,一隻海鷗正在沿海麵低飛尋食,忽見岸邊不遠有團黑水,細細觀察,發現黑水不時挪動位置,便斷定這是一條遊動的魚。還在烏賊覺得得意地玩弄海鳥之際,海鷗俯衝而下,一口把烏賊叼走了。

岸上學泳

有個北方人很勇敢,馬上馬下都相當有功夫,幹什麼都不怕,就是不會遊泳,每當看到人家在水裏紮猛子像遊魚一樣靈巧自如,總很羨慕,於是就去向人請教。人家把劃水、換氣等遊泳的方法告訴了他,他聽後覺得太簡單了,跑到江邊便縱身跳下水去。誰知,一下子就沒了頂,原來記住的要領還未使用就已忘光,隻剩下手忙腳亂地掙紮。跟著就“咕呼咕呼”幾口水,不多時就沒氣了。

父愚子蠢

齊國有個富人,兒子很笨。一天,艾子對他說:“你的兒子不通世務。

將來怎能繼承你的家財呢?”富人很不高興,說:“我的兒子聰明得很!”艾子說:“那麼你問他吃的米是從哪裏來的?如果回答對了,就算我說錯了。”富人叫來兒子訊問,兒子嘻笑道:“這個我還不知道嗎?每次都是從布袋裏拿來的呀。”富人氣白了臉,說:“你真是笨極了,米不是從田裏取來的嗎?”艾子道:“哈哈!田裏自己會長出來嗎?看來,不是你這樣的父親,是生不出這樣的兒子來的!”

艾子求方

艾子侍奉宣王。一日,朝見君王時麵有憂色,宣王感到奇怪,就問艾子為什麼,艾子答道:“我的孩子突然得病,想來告訴您大王,但又念事小,所以不好意思開口,現在雖然人在朝廷,但心還在惦記著小兒。”宣王說:“你為什麼不早說呢,我有良藥,真可謂藥到病除。”於是派入拿來,賜給艾子。艾子拜謝而歸,讓兒子服用,二三小時後,兒子就死了。

翌晨,艾子上朝時十分悲傷,宣王又問艾子,接著又顯得悲戚他說:“您喪子很悲痛,我決定賜您黃金助葬。”艾子說:“小兒死不足以受大王賞賜,但我有一樣東西向您相求。”宣王問何物,艾子答:“隻要求取前日大王賜給小兒服用過的良方。”.吹牛大王

公孫龍好吹牛。一次見趙文王,又吹牛說連釣數鱉。

文王說:“南海之鱉,我沒有見過,隻想用我們趙國所有過的事講給您聽聽。我到過鎮陽,那地方有兩個小孩,一個叫車裏。一個叫左伯。一次,他們在渤海上戲耍,剛過一會兒,有一群大鵬飛來,車裏就到海中捉大鵬,一伸手就捉到了,渤海最深的地方也才剛沒過車裏的小腿。沒有什麼東西放大鵬,就隨手把左伯的手巾拿過來裝大鵬。左伯大怒,與車裏相鬥起來,打了很久。車裏的母親見後,把車裏拖回去,左伯舉起太行山擲車裏,結果擲到了車裏母親的眼中,車裏母親隻覺得眼睛暗了一暗,好象吹進了一粒灰塵,就用手揉了揉,向西北一彈,大行山因此中斷,所彈出的石頭,為現在的恒山,您不是也看到過嗎?公孫龍聽後頃刻間就泄氣,隻得作揖告退。他弟子見後說:“嘻,先生一向以大話來炫耀於人,怎麼會因為大話而感到困惑呢?”

難倒滑厘

田巴善辨。一次,田巴的弟子禽滑厘路遇一位老婦,老婦作禮並問道:“您不是田巴的弟子嗎,一定像田巴一樣善辨,老婦有個疑問,想向您請教。”滑厘說:“您說吧。”老婦說:“馬鬃生向上而短,馬尾生向下而長,這是什麼原因啊?,,禽滑厘笑道:“這樣簡單的事還不知道?馬鬃向上翹起,逆勢就要短,馬尾下垂,順勢就會長。”老婦又說:“但是人的頭發也向上翹起,屬逆勢,為什麼會長呢?胡須趄下垂,屬順勢,為什麼又會短呢?”禽滑厘一時回答不上。

青蛙發怒

從前,龍王在海濱遇見了一隻青蛙。龍王問蛙:“你喜怒時將會怎樣?”青蛙說:“我喜歡時,就在清風明月夜一股勁地咕叭鳴叫;發怒時就先漲大眼凸出眼珠子,接著便鼓脹起肚子,最後把肚子脹過了也就泄氣了”

有尾懼誅

艾子漂浮在海上,晚上停留在一個島嶼上。聽見水下有哭泣聲,於是仔細去聽。

那聲音道:“昨天龍王下令,水族動物中凡有尾巴的都斬首,我是龜呀,所以害怕殺頭而哭泣,而你們蛤蟆又沒有尾巴,幹嘛也跟著哭?…另一個回答說:“我今天幸而無尾,隻是怕又追究起我做蝌蚪時帶有尾巴的事呀!”

明年同歲

艾子出了邯鄲城,在路上看見兩個老太在相互讓路。其中一個問:“您多大歲數了?”另一個回答:“整整70歲了。”問的人又說:“我今年69歲,到了明年,就和您同歲了…”

宰相遷鍾

齊國有個老臣,幾朝為官,見識廣博,官至宰相。凡國家大事都要由他定奪。

一天,齊王下令遷都。有隻5000斤重的寶鍾,估計需500人才能搬動。當時齊國人力缺少,主管人一籌莫展,宰相說:“嘻,區區小事,有何難哉?既然這鍾需要500人才能搬動,那麼可把它鑿成500小塊,派一個人在500天內搬完就是了。”主管人頓開茅塞,高高興興地照辦去了。

瞎爭成癖

有個營丘人,雖學識淺陋,卻總喜歡跟人家瞎爭。

一天,問艾子:“大車下麵和駱駝的頸項上,大都掛著鈴,這是為什麼?”艾子說:“大車和駱駝都是很大的東西,它們在夜裏走,如不掛鈴,狹路相逢就來不及避讓,鈴聲可提醒對方早作準備。”營丘人又間:“塔上麵掛鈴,難道也為了叫人準備讓路嗎?…”艾子笑他無知,回答說,“鳥雀喜在高處做巢,鳥糞很髒,塔上掛鈴。

風一吹鈴響起來,烏雀就給嚇散了。”營丘人還要間:“鷹和鷂的尾巴上也掛著鈴。哪有鳥雀到鷹和鷂的尾己上去做巢的?”艾子大笑,說:“你這個人呀,不通事理太奇怪了!鷹鷂出去捉鳥雀,它羽上縛著的繩子,會在樹枝上纏住;假使它一撲翅膀,鈴就會‘叮鈴當啷’響起來,人們就可以循聲而找到它。你怎能說是為了防鳥雀來做巢呢?”營丘仍舊問道:“我曾見過送喪的挽郎,手上搖著鈴,嘴裏唱著歌,難道也為了怕給絆在樹枝上嗎?”艾子有點氣惱了,說:“那挽郎是給死人開路的,就為了這個死人生前專門喜歡跟人家瞎爭,所以搖搖鈴讓他樂一下啊!”

獬豸辨好

齊宣王問艾子道:”聽說古時候有一種動物叫獬豸,你熟悉嗎?”艾子答道:“堯做皇帝時,有一種猛獸叫獬畜,飼養在宮廷裏,它能分辨好壞,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艾子停了停接著感慨他說:“如果今天朝廷裏還有這種猛獸的話,我想它不用再尋找其它的食物了!”

一半船費

從前有個人步行到彭門去,才走到呂梁地方,已精疲力竭。正好袋內還有50文錢,便來到碼頭,想雇條船走。船家很貪婪,聽說隻有50文錢,便對客人說:“從這裏到彭門,凡是空手客人,船錢是100文。看你年輕,還有力氣,咱們交個朋友。這樣罷,你在岸上給我拉纖,等到彭門,我就隻收你一半船費算了。”

龍王選婿

一天夜裏,東海龍王托夢給艾子,讓他給找個性情溫和的女婿。艾子說:“要選水族中的為佳。”龍王稱是。

艾子說,“找條魚吧——魚又貪吃魚食,容易被人釣去,再說又沒有手腳;找隻海龜吧——雖有手腳,但相貌不好;找隻蟹吧——雖說相貌堂堂,手腳齊全,可愛橫行霸道,我看最合適的莫過於蝦下。”龍王皺眉道:“蝦的地位,難道不太低賤了嗎?”艾子答:“不能這麼說,蝦至少有三德:一沒有肚腸;二割不出血;三頭上能容髒物。”

彭祖之妻

一次,艾子出門,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婦人在路邊哭。艾子問:“你為何哭得這麼傷心啊?”老婦答道:“我的丈夫死了。”艾子又問:“丈夫是誰?”“彭祖。”“彭祖壽800歲而死,不算短了,你何必這樣傷心呢?”老婦說:“800歲死,固然不算短,可是世上還有活到900歲的,叫我怎麼安心呢!”

鬼神對話

艾了路過一座寺廟。隻見有個行人,越不過廟前的一條壕溝,便把廟裏的神像搬來搭上,踩著過去了。隨後又來了一人,見神像受糟蹋,便哀歎不已,繼之又扶起神像,用衣服揩抹幹淨,捧著送回神位,磕頭請安方才離去。

過了一會,艾子聽到廟裏的小鬼說:“大王是神,應該降禍那些侮辱你的人,懲罰他們。”神說:“如果要給禍事,就應該給那後來的人。”小鬼說:“為什麼呢?不是先前那人侮辱大王,後來那人對大王恭敬嗎?”神說:“先前那人已經不信神了,又怎麼能給他禍事呢?”艾子聽後說:“原來鬼神也怕厲害的人啊!”

吃肉聰明

艾子家旁,住的都是齊國的普通百姓。一個說:“我和齊國的公卿,同樣都是人,為什麼人家聰明,我不聰明呢?”另一個說:“他們平常天天吃肉,所以聰明;我們平常天天吃粗菜淡飯,所以不聰明。”有人不信此話,就和他們打賭,買來了肉讓他們吃。

幾天後,兩人都說真的聰明了。一個說:“吃肉後,我明白了許多道裏,比如,人的腳掌為什麼向前呢?就是因為怕被後麵的人踩著。”另一個說:“我也明白了許多事。我覺得人的鼻子向下是很合理的,假如向上,下雨時不就要灌進水了?”艾子感歎他說:“我看他們原來還算明白,現在吃肉反倒吃蠢了。”

禍從口出

艾子發高燒,夢遊陰曹地府,正見閻羅王升堂問事。

有幾個鬼抬上一個人,說:“這人在陽世,幹盡了缺德事。”閻王命令道:“用500億萬斤柴火燒煮。”牛頭鬼上來押解。那人私下裏探頭問牛頭鬼:“你既然主管牢獄,為參穿著這麼破爛的豹皮褲子呀?”牛頭鬼說:“陰問沒有豹皮,如果陽間有人焚化才能得到。”那人立即說:“我舅家專門打獵,這種皮子多著呢,如果你肯憐憫,減少些柴,我能夠活著回去,定為你焚化10張豹皮。”牛頭鬼大喜,答應減去“億萬”兩字。煮燒時也隻是形式而已。

待那人將歸時,牛頭鬼叮囑道:“可千萬不要忘了豹皮呀!”那人回頭對牛頭鬼說:“我有一詩要贈送給你:牛頭獄主要知聞,權在閻王不在君,減扣官柴猶自可,更求枉法豹子皮。”牛頭鬼大怒,把他叉入滾沸的水鍋裏,並加添更多的柴煮了起來。

艾子醒後,對他的徒弟們說:“必須相信口是禍之門啊!”

雄心壯誌

有兩個窮秀才,相互談論著自己的雄心壯誌。

一個說:“我這一輩子都不富足,隻想吃飽了飯、睡足了覺就罷了。將來,有朝一日得誌,我定要吃飽了便睡,睡足了又吃。”另一個說:“我卻和你不一樣。我必定要吃飽再吃,哪裏有閑工夫去睡呀!”

三老對吹

有三個老人相遇在一起,有人問起他們的年齡。

一個老人吹起牛來:“我歲數有多大已很難記清了,隻記得我年少時曾和盤古(神話傳說中開天辟地的神人)有過交情。”另一個老人不甘示弱,說:“大海每次變成田疇時,我就記下一個籌碼,現在我的籌碼已經放滿了10間屋子了。”最後一個老人撚了撚胡須,慢條斯理他說:“我每年所吃的仙桃,桃核都扔到了昆侖山下,如今,都已堆得和昆侖山一般高了!”

門神勸架

桃符(舊時元旦用桃木板書寫神名以驅邪)仰麵看著艾人(舊時端午節用艾草紮的人以消毒氣)罵道:“你是何等草芥,竟敢居於我之上?”艾人屈身向下答道:“你都已半截入土了(從元旦到五月初五,約近半年,故稱活過一半),還有臉同我爭上位和下位嗎?”桃符大怒,和艾人爭辯不休。門神勸解道:“我們這等人,現都在依附著人家的門戶過日子,還有什麼時間爭閑氣呀!”

偏方治病

宋朝有個劉醫生,好用偏方給人治病,人稱“劉偏方”。

一次,蘇東坡去拜訪他,剛坐下就有病人來了。病人述說是坐船遇大風,驚嚇成病。劉偏方便說:“回去找個老船舵的把手,用火焙幹,再配上丹砂、茯苓,共研細未,白開水送服。”病人不解其意,請教醫生。劉偏方得意地說:“妙就妙在這裏。老船舵把手是梢公把握的地方,日久天久,手上的汗都滲到木頭裏;梢公最善於和風浪捕鬥,所以它能治水上驚風症。”蘇東坡在一旁暗自好笑。待病人走後,故意問劉偏方說:“我家有個病人,夜間盜汗不止,三床被子部濕透了,當用何藥醫治?”劉偏方不假思索,說道:“隻需要找幾把多年的老芭蕉扇,焙幹、研末,喝下去保管藥到病除!”蘇東坡笑道:“照你這樣說,把筆、墨燒成灰,讓一個不識字的人喝下去,他便立時會寫文章了;讓一個膽小鬼舔一舔樊噲的的盾牌,他便立刻勇敢起來了,叫一個醜八怪聞一聞西施戴過的耳環,便立刻變得俊俏起了?”劉偏方聽後驚訝他說:“想不到,東坡公竟也是一位名醫呀!”

聲從何來

甲問乙:“木撞擊銅鍾而發出聲音,這聲音是木頭發出的,還是銅發的呢?”乙說:“當然是銅發出的,如果你用撞木敲打矮牆就不會發聲。”甲說:“不一定,用撞木敲打聚積的銅錢,就發不出聲音。”乙不服又說:“鍾為虛空物,銅錢為實心物,準確說,聲音發自虛空之物當中。”甲反駁說:“用木頭或者泥已做成的鍾,也能發聲嗎?”兩人爭個不體,一直到喉嚨嘶啞,發不出聲音為止。

演員趣諫

五代時,後唐皇帝莊宗李存勳一次到中牟縣打獵。途中,馬隊踐踏了老百姓的田地。中牟縣令攔住了馬頭,對莊宗說:“陛下容稟,民以食為天,他們全部的血汗都在這莊田上,切不可隨意地踩毀!”莊宗怒斥道:“滾!”說著,揚鞭抽馬而去。

隨行的演員敬新磨追上縣令,把他帶到莊宗麵前,對縣令說:“你是一位縣令,難道不知我們天子好打獵嗎?你為什麼縱容老百姓種莊稼以供賦稅,為什麼不把老百姓餓起來,把地方空起來,供給我們天子馳騁打獵?真是罪該萬死!”說完,請求莊宗將縣令判處死刑。

莊宗聽了哈哈大笑,下令放走縣令。一些附和敬新磨的演員故意問莊宗為什麼放縣令,莊宗說:“敬新磨是在諷刺我,他的意見是對的,朕知錯啦!”

智打皇帝

一天,愛好文藝的五代後唐的皇帝李存勳在宮中看演員排戲。忽然,他大聲喊道:“李天下,李天下,你在哪裏?這時,演員敬新磨打了他一個耳光,皇帝不知所措,文武官員和演員們大驚失色,一齊撲上去責問敬新磨。

敬新磨答道:“管理天下的,隻有一個人,幹嘛還要呼喚別人,難道可以有兩個人來治理天下呀?”皇帝轉怒為喜,予以獎賞。

笑話救命

有一次,敬新磨去見莊宗,惡狗一下子將他圍住。他靠在柱子邊上大喊道:“陛下,不要縱容你的兒女咬人哪!”因為莊宗是少數民族北狄人,說話時忌諱談狗,所以敬新磨這樣來嘲諷莊宗。”莊宗大怒,拉弓引箭準備射擊。敬新磨急呼:“陛下,不要殺臣!臣子與陛下是一體的,殺臣子是不吉祥的!”莊宗驚問:“為什麼?”他答道:“陛下開國時不是改國號為‘同光’了嗎?天下百姓都把陛下叫做‘同光帝’。這‘同’也就是銅鐵的‘銅’;這‘銅’,是磨光的。

如果殺了敬新磨,這‘同’(銅)也就無光了!,,莊宗大笑著放下了弓箭。

趣說靴價宰相馮道與和凝同在中書省任職,一天,和凝問馮道說:“您的靴子是新買的吧,價錢多少?”馮道抬起左腳給和凝看靴子,說:“900。”和凝性急,馬上瞪著吏役說:“我的靴子怎麼要花1800?”於是就責罵了好一陣子。

這時馮道又不慌不忙地抬起右腳對和凝說,“還有這隻也值900哩。”於是哄堂大笑。

竊物求賞

錢思公長在富貴人家,卻很儉樸節約。他有一支珊瑚筆架,平時特別珍愛,常常把它放在幾案上。子弟中有人要錢用,就偷走筆架藏了起來。

錢思公丟了筆架,很是不樂,在家中貼出布告,願意出10千錢贖回那筆架。過了兩天,那個偷筆架的弟子假裝尋得了筆架,拿來給錢思公,於是得了10千錢。以後弟子中有人要錢用,又拿走了那筆架。一年之中,像這樣的事要發生好幾次,但是錢思公始終不明白其中的奧妙。

肥牛瘦猴

晏殊出任南京留守時,府署中有兩個他敬重的幕僚,叫張元、王滇。

張元身體肥胖,王滇稱他為牛;王琪精瘦骨立,張元稱他為猴。兩人常相互嘲諷取笑。一次,他倆又說開了。

王琪說:“張元觸牆成八字。”張元反唇相譏說:“王滇望月叫三聲。”滿座皆笑。

孫僅僥幸

孫僅因文而聞名,一次寫了《驪山詩》二首,第二首中有兩句為:“秦帝墓成陳勝起,明皇宮就祿山來。”當時剛好宋真宗建玉清昭應宮,有個痛恨孫僅的人就想以此中傷他,於是錄下了兩首詩,送到皇帝那裏。

宋真宗讀第一首,見詩中有“朱衣吏引上驪山”一句,就說:“孫儀器量不大,這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就丟開不讀了,於是有關陳勝、安祿山的話,終於沒有被真宗看到,孫僅僥幸,小人也枉費心機。

麵似靴皮

北宋初年,田元均任三司使,主管財賦,因此權貴子弟、親戚熟人來請他辦事的人很多。他非常討厭,但也不想抹下臉來嚴辭拒絕,常常總是和顏悅色地裝出一副笑臉來打發那些人。一次,他對別人說:“充任三司使這些年來,強作笑顏的情況大多了,簡直笑得我的臉上皺紋像靴皮一樣。”

吃香吃糞

宋時三班院所統屬的特派官員有8000多人,在外地工作。每年幹元節時,他們總要集資來給和尚布施飯食和進香,共同為皇上祝壽,這些湊起來的錢稱為“香錢”。主管三班院的大官,常常利用多下來的錢作為夥食費。

群牧司的副判官統領宮內外各種作坊的工作,比其它司官員的薪俸要豐厚得多,每年賣馬糞收來的錢又很多,也用來作為大家的開支。

因此,當時京城中取笑他們說:“三班吃香、群牧吃糞。

二男相配

沮州有杜抬遺(杜甫曾任左拾遺)廟,後人訛傳為“杜十姨”,就在廟內塑起了婦人像。本城好事的人認為“五撮須相公”孤單無陪婦,就把“杜十姨”搬了過去配作夫婦。原來“五撮須”也為“伍子肯”(春秋美國大夫)之誤傳。

疥瘡五德

陳大卿害了疥瘡病,上司譏笑他。陳大卿說:“您不要恥笑。這種病有五種美德可稱道:不害到人臉上,是仁呀;喜歡傳染給別人,是義呀;它教人叉起手來抓撓,是禮呀;生在手指關節縫裏,是智呀;定時發癢,是信呀!”上司大笑。

秦氏好古

秦朝有個讀書人,好古成癬,無論價格多麼昂貴的古物,都要買下收藏。

一天,有人卷著一領破席登門,誇耀說:“當年魯哀公設席賜坐詢問孔子政事,我拿來的正是孔子所坐過的那張席子。”秦氏便用靠近外城的田地換下這領破席。

過了幾天,又有一人拿了根拐杖來賣給他,宣稱:“這是周文王的祖父太王為躲避狄人侵犯,率眾離開時所持的手杖。”論起年代,比孔子坐過的席還要早幾百年。秦氏把家中的錢財盡數付出。

幾天後,又有人端著隻破碗對他說:“先生得到的席和杖,並不算古,請看這隻碗,是夏桀時造的,比周古老得多了。”秦氏以為這下可得到了曠世稀有的古物了,於是讓出自己所居住的宅院,買下這隻碗,沿街乞討,還不停地叫著:“列位供養衣食的父老鄉親,誰有薑大公的九府古錢,賞我一文吧!”

嘲東家詩

太原的鮑秀才在富人家教書。東家很吝嗇。

冬至時他送一隻小狗作為賀禮送給親家。誰知親家也很吝嗇,幾天後把小狗燒熟了作為禮物回贈。東家請鮑秀才上席吃狗肉,並令他以此事作詩。

鮑秀才吟道:“小犬出去小犬來,兩個親家不用陪;恰似小生赴科舉,秀才出去秀才來。”

喜歡“家兄”

晉人魯褒寫文章,把錢稱作“家兄”。後來,人們也常用“家兄”來指錢。

有個周通判,因為貪汙,被降調為縣官。才到任,有個小吏便去試探他,鑄了個一斤重的銀娃娃,置於廳堂的桌子上,然後,走進縣官住的屋裏說:“家兄在廳堂裏,收下後請告知。”周縣官聞聲出來,沒有見人,隻見桌上放著個銀娃娃,便急忙捧進裏屋去。

後來,那小吏因事得罪縣官,縣官要處決他,他連聲哀求道:“請看家兄的麵子,饒我一次吧!”縣官說:“你家兄也大不明智了,知道我喜歡他,但自從那次去了以後,再也不來和我相見。”

隻有一瓶

有人作客,十分嗜酒,喝了一瓶又一瓶,還嚷著要喝。主人笑道:“我來講個故事,有個客販賣瓷器,忽然撞見老虎張開血盆大口撲將過來,那人慌忙將一隻瓷瓶投去,那虎不退,又投一瓶,又不退。一擔瓷瓶投剩一隻了,那人高聲叫道:‘畜生畜生,你走也是這一瓶,不走也隻是這一瓶!’”

呆鳥不飛

有個客人久住不走,主人十分討厭他。一天,引客人到門前閑望,忽見樹上有隻鳥大如雞,主人說:“我去取斧砍倒樹,捉這鳥給你下飯。”客人說:“隻恐怕樹倒時鳥飛了。”主人說:“你不知這呆鳥,往往樹倒了也不知飛呢!”

範增之後

範知之住在都城邊,生活富裕,但很孤獨,隻得靠飲酒得歡。一日,大醉後觸犯都城夜行禁令,包知府升堂問罪:“你祖輩上有做大官的嗎?”知之說:“有啊!我是宰相的後代啊!”包公說:“你祖上何人做宰相?”範知之道:“是範增嗬!”包公差些笑出聲來,說:“範增與你相差幾十代都已不清,哪能扯得上是祖輩。”令打20大板。旁觀者大笑。

大王百歲

錢大王一天做夢後,對侍臣說:“我昨天夢見一個地方,有死狗一隻,缽中盛鱉數個,庭下長有柏樹一棵,後來,這柏樹被雷擊碎,不知此夢是凶是吉?”侍臣說:“大王您一定能活到100歲!”錢大王問:“你怎會知道?”侍臣說:“死狗者,死狗(與“四九”諧音)三十六;缽中鱉(缽、鱉都與“八”音近)鱉缽六十四。兩數相加恰好是100。庭中柏碎(與“百歲”諧音),100歲也。”大王笑口不舍。旁人也為這巧說而發笑。

不肯離開

有個人到嶽父家住了很長時間仍不想回家,嶽父又不便趕他走。

一日,嶽父說:“女婿啊,家中禽畜都已殺盡吃光,沒有什麼好東西來款待你了,隻請女婿不要責怪。”女媚說:“嶽父大人不要煩惱,我來時見一群鹿在村外不遠處的那座山坡上,長得都很肥,隻要去捉來,烤烤吃也能吃許多天。”嶽父說:“你來時在那裏,現在已一個多月過去,鹿肯定早就離開了。”女媚說:“不會的,那地方有好吃的東西,它還肯離開嗎!”

借事逐客

某人作客,久飲不去,主人無奈,隻好講個故事給他聽:“有人養了一隻虎,毛紋十分好看。主人就每天拿穀子給它吃,虎不吃,就拿米喂它,虎還是不吃,又拿飯喂它,也不吃。忽有一小孩路過,被它一口吃了,又有一大人走過,虎把他連衣都吃了。主人便大罵道,‘畜主,放著許多東西你不吃,原來你吃人沒個飽的時候!”

說謊兄弟

從前有一對人人厭惡的說謊兄弟。

一次,兄對弟說:“你我得跳下清水河中,洗去謊言,才能做人。”於是哥哥暗裏在懷中揣上一片牛肉後,先跳人水中,不大工夫,爬上岸來,嘴裏嚼著什麼。

弟弟間道:“哥哥,你吃什麼呀?”哥哥道:“我剛才到了水府,正碰上龍王設宴做壽,賞我一片牛脯。”弟弟趕緊投入水中,不想碰在石上,碰得頭破血流。哥哥問什麼緣故,弟弟告訴他說,“你飽我受苦,冤我偷牛脯:說謊招惡報,當頭劈一斧。”

三個兄弟

從前有弟兄三人,常鬧別扭。

一天,老大說:“我們是同胞兄弟,整天吵吵鬧鬧也對不起死去的父母,還要傷神惹氣,太劃不來了。”兩個弟弟都說:“對,對,兄弟問最親,從今以後我們要和睦相處,隻能補台,不能拆台,誰要是再故意扭著勁兒,就罰他請客!”轉天早晨,老大說,“你們知道嗎?昨晚,街東頭那口水井,讓西頭人給偷去了。”“沒——”老二剛要說:“沒那事!”忽然想起昨天的商定,趕緊改口說:“沒錯兒!怨不得半夜我聽街上‘唏哩嘩啦’一個勁地響,開始我還當是發大水,後來才聽出是偷井的。”老三把脖子一梗說:“純粹胡謅列!井會讓人偷去?”老大說:“你看,又鬧別扭了!請客!”老三隻好回屋取錢。

妻子聽說後,讓老三趕緊上炕蒙被,由她去送錢。見了老大說:“大哥啊,你三弟回屋就鬧肚子疼,竟生下個小孩來,他正坐月子,我替他把錢送來了。”老大說,“弟媳怎麼也胡說起來,男人哪有生孩子的?”三弟媳說,“大哥,你也鬧別扭了,幹脆誰也別請誰了,兩頂了吧!”

曆來規矩郎中(官名)楊叔賢,聽說有新太守走馬上任了,就叫樂隊奏樂歡迎。

頌詩唱道:“為了酬報官吏,民眾需要大大慶賀,因為災星走了,福星來了!”新太守大喜,問這首“頌詩”是誰作的,樂隊們回答:“這是本州曆來的老規矩,隻此一首!”

柳冕忌諱

柳冕秀才很忌諱。應舉時,周圍的人和他說話時,準說個“落”字同音的字,他就會生氣地大聲作責。仆人誤犯,往往挨他的打。他自己常把“安樂”說成“安康”。

當他聽到發榜的消息,立即派仆人去看。一會兒,仆人回來了。柳冕問:“我中了嗎?”仆入應道:“秀才康了”

隻圖對偶

李廷彥把自己的百韻詩獻給上司,其中有句詩道:“舍弟死在江南,家兄亡於塞北。”上司悲痛他說:“沒想到你家裏屢遭凶禍不幸到這般境地!”李廷彥慌忙解釋說:“其實並沒有這回事,我隻是圖詩句的對伏工整罷了。”、

十竹一葉

錢塘有個文人寫了一首《竹詩》,讀給蘇東坡聽:“葉攢千口劍,莖聳萬條槍。”東坡道,“此竹葉似太少了。”那人不解其意。東坡笑著解釋:“你詩中的十竹方生一葉,不是大少了嗎?”

學土院題

有人在學士字牆壁上題寫道:“李伯陽指李木為姓,生而知之。”楊大年見後,就在此旁續寫道:“馬文淵以馬革裹屍,死而後己。”

何處雄盛

了謂曾任宰相,被封晉國公,後因事被貶崖州(今廣東境內)。一日,從崖州回到老家,跟人飲酒,某客說:“四海之內的州郡,何處最為雄盛?”丁謂笑道:“當然要數崖州了!”客人間:“此話怎講?”丁謂說:“堂堂的朝廷宰相,也隻能做那個州的司戶參軍(官名,掌戶口籍賬之事),其它州難道能和它相比嗎?”

長壽秘訣

蒲傳正到杭州後,有個講天文和陰陽災異的方士請求謁見。這方士已90歲,但還是童顏,一點也沒有老的感覺。蒲傳正就向他討教長壽之方。

方士說:“我也沒有什麼長壽秘訣,平時飲食樣樣吃,不忌口,隻是不近女色。”蒲傳正低頭沉思,好一會才說:“像你這樣,就算活了千歲,又有何益!”

小賊作賦

有個書生因偷絲織品被捉到官府,縣官見他是書生,就說:“小賊,你若能作出一賦,我就免你的刑獄。”書生暗喜,於是作一賦雲:“窺戶寂靜無人,心中愛矣;見利而忘其義,卷而懷之。”

不肯出頭

富翁鄭生非常勢利。一天,朋友李安義去看他,他推辭不見。李義安很氣憤,便拿筆在他家門上寫個“午”字。有人間他,李安義說:“‘午’,就是不肯出頭的‘牛’嘛!”

富家拉郎

有個顯貴豪富人家,獨生女兒長得奇醜無比,嫁不出去,就張榜納婿,如有好男兒來看榜就搶進去成親。

一個風度儀態都很出眾的男子來看榜,即被富戶相中,就命家仆數人半擁半搶入府中。這男子顯得很高興的樣子。片刻後,有個穿金邊紫服的貴夫人從內廳出來說,“我家獨女,長得也不錯,願意許配給君子你,你如果答應,將會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男子客氣地鞠躬謝禮,說:“我,微賤之人,能夠寄身於你顯貴之家,太榮幸了。隻是你女兒許配我之事,要讓我回家去,跟妻子商量了才能決定。”聽者哄然大笑而去。

謎底相同

王安石讓好朋友王吉甫猜謎:“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王吉甫以謎破謎,吟道:“東海有條魚,無頭亦無尾,更除脊梁骨,便是你的謎。”王安石大笑。原來兩人出的謎,謎底都是“日”字。

恰成一對

一天,王安石讓王吉甫猜字謎:“左六右七,橫山倒山。”王吉甫立即悟出,左七右七是個女字;山字橫放,出字倒寫是個帚字;合起來為婦字。

他沒直接說出謎底,而是以謎破謎,吟道:“一上一下,春少三日。你謎我謎,恰成一對。”王安石連聲叫好:“一婦一夫,真成一對!”原來王吉甫的謎語,一上一下是二字,春去三日餘人字,合為夫字。

以夫對婦,不正是“恰成一對”嗎?

墨池皮棚

王僧彥的父親名師古,他常常喜好給某物起個別稱,比如把“硯”稱為“墨池”,“鼓”說成“皮棚”。師古鎮守嶺南郡時,有個叫李彥古(“彥古”與“硯鼓”音近)的路過該郡,拜見師古時,就故意戲耍師古說:“永州司戶參軍李墨池皮棚等候參拜。”

下巴空空

有一郎官年事已高,連胡須也自了許多,但他仍娶了幾個小老婆。一日,他把妻子、小妾全部喊來,讓她們給他把白胡須拔掉白須變得年輕,妻子怕被小妾們所喜愛,自己失寵,就專門把丈夫下巴上的黑胡須拔去;小妾們盼著郎官年輕,好喜愛她們,於是就把白須拔光。沒過片刻,郎官的下巴就變得空空蕩蕩,一毛不剩。

陳亞滑稽

陳亞性好滑稽,到潤州做官後,幕僚中有一個親信叫上官粥(粥與鼻音近),這上官粥任期滿將離去,行前拜會陳亞,陳亞就對他說:“你我平日熟悉,這次要走了,有何見教請當即說來!”上官粥想了想,說:“你啊!才德都無可挑剔,隻是平日調笑太過頭了些!”陳亞大笑說:“君是上官鼻,如何管起下官口來啦?”上官粥笑而離去。

馮謐喜湖

南唐時,馮謐跟諸閣老在一起閑讀,扯及唐玄宗賜封賀知章鏡湖(今浙江紹興境內)一事,馮謐說:“今後告老,我能夠得到後湖就已很心滿意足的了。”在坐的徐鉉說:“我主尊賢下士,難道會吝惜一湖嗎?隻是缺少可與賀知章相提並美的賢才罷了。”馮謐羞愧不堪。

目眇眇兮

梁元帝一隻眼睛是瞎的,最忌怕別人談到眼瞎一類的話,即使別人在談吐中偶爾講到一個字與此有關,也要忌恨。在他做湘東王時,登上宮殿遠望,侍臣在一側見景抒情說:“現在的景況真可稱:帝子降於北渚。”梁元帝立即疑心侍臣在戲說他,就追問說:“你是在說‘目眇眇兮愁予’吧?”(屈原詩,與‘帝子’句為連接句。眇:意思之一為瞎了一隻眼。)

賈庚互嘲

庚純的父親曾做過衙門中的役卒,賈充的父親曾做過買賣介紹人。庚純和賈充是好朋友。

一次,賈充備了酒請庚純和其它朋友來喝,一等再等,庚純很晚才到,賈充就戲弄他說:“你通常總走在別人前麵,今天怎麼反倒落後了?”庚純也不示弱,說道:“正好碰上有買賣的事,所以晚到了一步。”

耳目不佳

唐朝有個叫魏明的人,喜作詩但就是作不好,他寫的詩總要幾百句,又非常粗劣。

一次,他帶著詩去請教熙載。韓假說眼睛不好,順手把詩放在桌子上。

魏明說:“那我來朗誦給你聽吧!”韓熙載說:“我這些天,趕上耳朵也不好了。”魏明滿麵通紅地走了。

精明吃虧

宋朝時,李士衡在館閣任職,一次出使高麗,一名武將擔任副使。高麗方麵贈送了禮品財物,李士衡並不在意,隻是把它交給副使管理。當時船底出現隙縫漏水,副使把李士衡得到的絲綢細絹墊放在船底,然後放上自己的東西以免弄潮。

船到大海之中,風浪洶湧,船又太重,很危險,船員要求把裝載的東西全部扔悼,否則船翻人亡。副使也很慌張,就急急地把船上的東西拋入大海。大約東西丟了一半,風浪平息,航船穩定了。

過後檢點一下,丟掉的都是副使的財物,而李上衡所得的物品由於放在船底,隻是受了點潮罷了。

泰山之力

唐玄宗李隆基委派中書令張說為“封禪使”,帶領人馬到泰山築壇辟基,舉行祭祀天地的大典。根據唐代慣例,祭把好天地後,自太尉、司徒、司空以下文武百官,一律晉升一級。

張說的女婿鄭鎰原是個九品官,依靠丈人勢力,一下晉升為五品官,紅袍加身,威風凜凜。宴會上,李隆基見鄭鎰猛升到五品官,很詫異,便問他是怎麼升上來的。鄭鎰心虛,半天也答不上來。

藝人黃幡綽對李隆基說:“此乃泰山之力也。”此後“泰山”便成了丈人的代名詞。又因泰山是五嶽之一,所以人們將丈人叫“嶽父”。

美女醜夫

宋徽宗宣和年間,毗陵有個成郎中,滿臉胡須其貌不揚。嶽母對他說:“我女美如菩薩,卻嫁了你這個麻胡。”命成郎中以此為題寫詩。

成郎中作打油詩:“一床兩好世間無,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朱簾明點燭,試教菩薩看麻胡。”

佛印禪師

佛印禪師為王觀文升座時念道:“此一瓣香,奉為掃煙塵博士、護世界大王、殺人不眨眼上將軍、立地成佛大居士。”王觀文聽後大喜,心想這樣以後就能長久為帥,多多殺人也無妨了。

丈夫變羊

有個讀書人的妻子特別凶狠,對丈夫動不動就咒罵、抽打。丈夫在家時,就用長繩拴在丈夫的腳上,她一拉繩子,丈夫就必須馬上走到她跟前聽候吩咐。丈夫實在受不了,就去找巫婆替他想辦法。

一天,趁婦人睡覺時,丈夫按巫婆教的,把腳上的繩子拴在羊脖子上。

然後躲起來。婦人醒後,一牽繩子,走來的卻是一隻羊,她嚇壞了,立刻請巫婆來問。

巫婆說:“隻因為你作惡大多,祖宗責怪下來,把你丈夫變成了羊。如果你願意悔改,我可幫你解救。”婦人抱羊大哭,發誓不再虐待丈夫。巫婆便讓她請齋7日,全家回避,然後,煞有介事地念起咒來。她丈夫趁機偷偷溜回來。

婦人見丈夫回來,便問道:“你變成羊那麼幾天,辛苦不辛苦啊?”丈夫說:“隻記得幹草不好吃,現在肚子還疼哩!”婦人更加傷心,從此再也不虐待丈夫了。

丞相草書

張丞相喜歡寫草體字,但又寫得不合體統,別人譏笑他,丞相卻不以為然。一天,他突然想到了名句,便要來紙墨奮筆疾書,滿紙的草字龍飛鳳舞。過後讓他的侄兒把詩句抄錄下來,抄至筆劃怪異之處,侄兒看不出,就捧著稿子去詢問他。張丞相仔細辨認了很久,連自己也不認識,就責罵侄兒說:“你為什麼不早些來問?以致使我忘記了。”

鶴亦敗道

劉淵材養了兩隻鶴,每逢客人到來,便指著鶴誇耀道:“這是隻仙鳥呀!凡禽鳥都是卵生,而它卻是胎生的。

話還未說完,園丁來報:“這隻鶴夜裏下了一個蛋,和梨子一般大。”劉淵材滿臉通紅地喝斥園丁說,“你竟敢誹謗仙鶴呀!”最後,同客人一起去察看,鶴正展開翅膀,趴在地上。劉淵材很驚訝。用杖去嚇它,想叫它站起來。這時鶴忽然又生了一隻蛋。劉淵材長歎道:“唉,如今仙鶴也敗壞仙道呀!”

戲贈小詩

有個老頭已70歲,剛剛買了一個小老婆。一天,宴請客人,蘇東坡正好去拜訪他,老頭就向他索取詩文。東坡詢問小夫人年紀,老頭答道:“30歲。”東坡便戲作兩句詩道:“侍者方當而立歲,先生已是古稀年。”

細布包柑

唐朝時,蓋州每年向朝廷進貢柑子,都是用紙包著的。後來,長吏認為這樣做顯得不夠敬重,就改用布包柑,過後,又常常擔心細布是否會磨損壞柑子。

不久,有個叫甘子布的禦史來蓋州,長吏以為是來追究用布包柑子的事,十分驚慌,說:“果然被追究了!”等到甘子布到達驛站,長吏出迎時就一直反反複複他講述用布包柑子是表示敬重。甘子布起初不明白他為什麼老是解釋這個問題,聽多了才省悟到是跟自己的名字有關係。旁邊聽講的人都大笑不已。

巧答武帝

漢武帝在上林犯遊玩,看見一棵很好的樹,問東方朔是什麼樹。東方朔答:“叫做‘善哉’。”漢武帝暗中派人削掉它的枝幹。過了幾年,又問東方朔是什麼樹。東方朔答:“叫做‘瞿所’。”武帝說:“你瞞我好久了,為什麼名字跟前次說的不一樣呢?”東方朔笑道:“大的馬叫馬,小的馬叫駒;大的雞叫雞,小的雞叫雛;大的牛叫牛,小的牛犢;人初生時叫燭兒。老了叫某老;往日名叫善哉,現在叫做瞿所。世上人的老小、生死,萬物的衰敗、成長,哪有固定的名稱呢?”武帝大笑。

神仙大足

女皇武則天愛“吉兆”,喜好話。

有年,被關在大理寺裏的300多個犯人,唯恐秋分過後受大刑,便用計在監獄的圍牆角邊,假做一個足有5尺長的大腳印。待半夜時分,一齊叫喊起來。宮內侍衛追問下來,犯人們說:“昨夜有神仙出現,高3丈餘,滿麵金光,對我們說:‘你們都是冤枉,不要害怕。當今皇帝能活萬年,準對你們開恩,赦放你們。’”侍衛們聽後,再看地上,果然見有個巨大腳印。回宮後即報武則天,女皇當即下旨大赦天下,為紀念神仙的“大腳印”,改年號為“大足元年”。

仿吹火詩

某人看到鄰居有戶人家的夫婦關係很和諧,丈夫從外麵回來,正好見妻子在吹火燒灶,就作一詩,贈給妻子說:“吹火朱唇動,添薪玉腕斜。遙看煙裏麵,恰似霧中花。”鄰居家的男子回到家,妻子告訴他說:“鄰家夫婦感情很好,剛才又見丈夫作詩稱讚妻子,您難道就不能學學嗎?”丈夫說:“那詩怎麼說。”妻子就照著念了一遍。

丈夫對妻子說:“您也吹火,我也做首詩來贈給你。”妻子開始照著鄰婦吹起火來,丈夫作詩道:“吹火青春唇動,添薪黑腕斜。遙看煙裏麵,恰似鳩盤茶(惡鬼名)。

熱衷仕途

王文康為淋病糾纏,十分苦惱,遍求名醫治療都無用處。後升任為樞密副使(官名,唐代宋時始以宦官掌樞密。宋代的摳密使同中書省之同平章事等合稱“宰執”,共負軍國要政。其副職稱樞密副使),淋病頓時痊愈。

罷兔官職後,淋病又複發了,有人嘲笑王文康說:“要治好淋病,隻要用一貼‘樞密副使’。還必須常常服用,這樣才可防止複發。”

割股放生

光祿卿鞏申巴結上司,常要貢獻禮物。

王安石做宰相時,每逢生日,朝廷官員獻上頌詩,和尚道士奉念功德經祝壽,一班差使、警衛們都用籠子捉了鴿子等鳥放掉,稱為“放生”。鞏申不會寫詩,又不會念經,也就用一隻大鳥籠捉了許多鳥放掉,恭敬地祝壽道:“願王相公活到120歲。”當時恰巧戍守邊疆某將帥的妻子生病,有個虞侯(官僚的侍從)割下屁股上的肉投入中藥奉獻。

有人就依據上述兩件事寫成一副妙對:“虞侯為院君(大將大官的夫人)割股,大卿與丞相放生。”

治應聲蟲

楊勳中年時得了一種怪病,每說話應酬時,腹內有小蟲跟著應聲。不幾年,蟲應聲愈大。有個道士說:“這是應聲蟲。須得讀《本草》之類藥典,遇到有蟲不應的藥方就可服用。”楊照這話做了。當讀到“雷丸”一藥時,蟲忽然不出聲了,於是就吃了幾粒雷丸,果然治愈。

有個乞丐,也患此病,於是有人向乞丐介紹了用楊勳已服之藥,乞丐謝道:“我是貧窮之人,沒什麼別的能耐,向人討點吃的穿的,隻有依靠這應聲蟲了。”

先見之明

一次,蔡京請張進士教孫子讀書。

張進士布館後,既不教讀書,又不教寫文章,隻是教孩子們學跑步。

起初孩子們貪玩還照著去做,可幾天下來就不耐煩了,便向老師請求學功課。

張進士搖頭說:“不必了,還是繼續練跑步吧!”孩子們問:“為什麼?”張進士說:“你的祖父、父親都是又奸詐,又驕奢,把老百姓害苦了,百姓總有一天要找他們來算賬。你們是孩子,沒有過錯,要是跑得快,也許還能保住性命。此外,可沒有別的辦法了。”

嘴已尖滑

詹堅誌參加會試結束,因受一個小案子牽連,被捕入獄。他就向大理寺少卿(法院長官)李端初求情:“我是遠方的舉人,好不容易來京城考試,希望得到您大人的同情。”李端初羞辱道:“你的嘴這麼尖滑,真是個奸滑之徒!”後來發榜,詹堅誌中了進士,終於被釋放了。

10多年後,詹堅誌頂替李端初的官職做淮南轉運使,交接時見了麵,李端初忘記以前的事,但覺得對方麵熟,便說:“難道我們過去見過麵嗎?您現在儀表堂堂,不是過去能比啊!”詹堅誌心有不平,答道:,儀表我自己看不見,但嘴巴不知比過去還尖滑嗎?”端初想起往事,滿臉尷尬。

大宋“忠臣”

南宋未年,湖州有個副州官,名叫蹙材望。

某年,元兵進犯,湖州危在旦夕。他麵向臨安,慷慨發誓:“城在我在,城亡我亡。”並預先製作了一塊錫牌子,上刻“大宋忠臣蹙材望”七字。另在兩錠大銀上鐫上幾行小字:“仁人君子,如果得到我的屍首,望代為掩埋。”然後他就把錫牌和銀錠掛在胸前穿街走巷,痛哭流涕地遍告城中親友百姓,表明他誓死報國的決心,人們見此悲壯舉動,無不心酸。

幾日後城陷。人們不見蹙材望,都以為已捐軀,隻可憐一代忠臣死後連屍骨都找不到!可沒過兩日,見一位新州官身穿蒙古裝,騎在高頭大馬上,被隨從前呼後擁開進城來。眼尖人一見就辨出他來,原來早在城陷前,他就偷偷溜出城去投降了。

夫人裙帶

蔡卞的妻子六夫人是王安石的女兒。她知識廣博,蔡卞每逢遇有政務要事,總是隔夜預先在床上跟她商量妥當,然後在朝廷上宣布執行。當時執政官僚們都說:“我等每天奉命辦事,都是她咳吐的餘液啊。”蔡卞被拜為丞相後,大擺家宴慶賀,戲子們唱曲道:“右丞相今天大拜,都是夫人裙帶啊(諷諭夫人參政)。”一時中外將此事傳為笑柄。

春秋筆法

有個專攻《春秋》的讀書人陳生,同宋門一個妓女親近廝混。

一天,他倆又在曹門幽會,陳生一時興起,仿照《春秋》簡練筆法在牆上題寫文章:“春正月,會吳姬(吳地的女子)於宋。夏四月,複會於曹。”。

有人見了,就在下麵續寫道:“秋饑;冬大雪,公薨(死)。”遊客見了大笑。

用詩斷媒

閩人韓南老考中進士後,便有人來做媒,勸他娶妻。他寫了一首六絕詩婉言謝絕:“讀盡文書一百擔,老來方得一青衫(品位較低的官服都是青色的)。媒人卻問我年紀,四十年前三十三。”

人人吐血

居住在廣州的波斯女人,都穿著耳眼,繞帶首飾環子20多隻,家家用竹蔑做大門,嚼吃檳榔殘渣,吐在地上像血汁一般,北方人嘲諷道:“人人皆吐血,家家盡蔑門。”(“蔑”,諧音“滅”;“滅門”全家遭受斬首的刑罰)。

富者卜壽

王溥之父王祚做周時的觀察史(官名,掌考察州縣官吏政績)多年,一直到年老辭官,家中吃用都很奢侈,所不能滿足的隻是不知能否長壽。

一天,飯聽有占卜者,就讓仆人去喊。卜者是位瞎子,從仆人嘴裏套出真情後,就一本正經地占卦起來,好大一會才大驚說:“您命裏的壽高極了。”王祚急忙問:“能到六十嗎?”卜者笑道:“比七十還要高。”王祚又問:“八、九十怎樣?”卜者笑聲更大:“何止八、九十!”王柞喜不勝喜,說:“能活到一百歲嗎?”卜者說:“至少能活到一百三、四十歲。隻是在接近一百二十歲的這年,春夏交替時,肚子會略有不適,不多時就會安愈的。”王祚心中樂開了花,回頭對子孫說:“孩兒們,可要記住,在我近一百二十歲時,千萬不要給我吃冷的、燙的東西。”

腹中何物

章子厚跟蘇東坡從小就情投意合。一年夏天,子厚正袒腹在窗下躺著,東坡來了,子厚就一邊摩著肚子,一邊問:“你說說看,這中間有些什麼東西?…東坡裝著很正經的樣子說:“我看啊,這中間全都是謀反的家事。”子厚大笑。

無字之碑

南宋紹興九年,河南地方商人往來增多,許多商人帶了長安秦漢年間的碑刻去賣給士大夫,總能賣得好價錢。

有個姓王的東平人,一日,拿了一塊碑對一起去河南的人說:“我最近得到一塊十分奇特的碑。”旁人一看是塊尚未雕刻的碑石,一個字也沒有,但王欣賞不已,認為它與眾不同,旁人就問他:“這是哪個朝代的碑啊?”王支支吾吾半天也答不上來,旁人就說:“我倒知道這碑的名字,它叫‘無字碑’,正好合乎你欣賞碑刻的需要。”圍觀的人大笑而散。

水出高原

安鴻漸很滑稽,但就是怕妻子。

一年,丈人死了,按當地風俗,安鴻漸要身著素服哭於門口的路邊。

妻子把他喊到靈帳中責罵道:“你哭的時候為什麼沒眼淚?”安鴻漸說:“你見到沒淚時,是已經手帕擦幹了。”妻子嚴肅地說:“明日一早出棺,一定要哭出眼淚來!”安鴻漸隻得諾諾應命。但哭不出眼淚實在是無法,就在出棺前,用一種較寬的手巾把濕紙頭夾在中間,紮在額頭上,每次叩頭,總用力撞地以擠出水來,還裝著嚎陶大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