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登記注冊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登記注冊是創業準備階段的重要步驟和主要內容。隻有注冊登記,才有合法資格;隻有注冊登記,才能享受各種權利;隻有注冊登記,才能在合法的大道上不斷發展壯大。
1.進行法人登記
企業隻有進行登記,才能得到國家法律、法規的保護,確立合法地位,享受國家關於鼓勵私營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在實際經濟生活中,私營企業隻有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在核準的範圍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公平競爭,才能得到迅速發展和壯大,生意才能越做越大。所以私營企業進行登記,是非常必要的。要想做大生意,當大老板,就不能像街上賣烤白薯的一樣,一會兒換一個地方,就非得有“派”,這個“派”就是法律給的,有了它,腰杆才能硬起來。
私營企業隻有進行登記,才能確定自己的合法權利和應該承擔的義務。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活動,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開辦私營企業的條件,經過法定程序,得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核準登記,取得合法經營憑證或法人資格,才能在核準登記的範圍內開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經過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的私營企業,在社會經濟活動中,財產所有權、生產經營決策權、分配權、企業名稱專用權、注冊商標專用權等,均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部門、單位、個人都不能侵犯。
而且,通過登記管理,國家加強了對私營企業的監督和管理,可以引導私營企業健康發展。工商行政機關對你的企業進行行政監督和管理,查處進行違法經營活動的企業,就保護了合法經營者的利益。私營企業進行登記,國家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指導生產經營活動,並幫助企業克服生產經營中的盲目性和遇到的困難。行業主管部門還可以提供其他方麵的服務。
(1)申請開辦
申請開辦就是取得有關主管部門的批準。根據規定,成立新公司,必須由各級主管部門進行審核,按業務性質分別向經貿、金融、科技、建築、旅遊、民航等行業歸口部門或體改委(辦)和計經委提出申請。從事一些專門經營的公司還必須取得有關部門的認可和批準。如從事食品生產和銷售的公司,還必須得到當地衛生部門的認可。
申請公司開業時,應向這些部門提交開辦公司的申請報告。申請報告應寫明開辦公司的宗旨、公司的名稱、地址、組建負責人的姓名、公司的性質、生產經營範圍、生產經營方式、公司資金總額、職工人數、籌建日期以及其他需要寫入的內容。
(2)申請開業登記
在申請開辦獲得批準後,即可申請開業登記。根據有關規定,應在主管部門或者審批機關批準後30日內,向登記主管機關提出申請;設有主管部門、審批機關的企業申請開業登記,由登記主管機關進行審查。登記主管機關(指國家和地方各級工商行政管理局)應當在受理申請後30日內,做出核準登記或不予核準登記的決定。企業進行開業登記時,有以下問題需要注意。
開業登記所要具備的條件
申請開業登記的私營企業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與生產經營或者服務規模相適應的資金和從業人員。
固定的經營場所和必要的設施。
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經營範圍。
符合國家規定的企業名稱。
公司申請開業登記,應向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供以下文件和證件:①組建負責人簽署的登記申請書;②主管部門或審批機關的批準文件;③公司章程;④資金信用證明、驗資證明或者資金擔保;⑤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身份證明;⑥住所和經營場所使用證明;⑦其他有關文件、證件,並填報《企業法人申請開業登記注冊書》。
企業登記的範圍
企業登記的主要內容有:企業名稱、企業負責人姓名、經營地址、企業種類、注冊資金數、經營範圍、經營方式、從業人員和雇工人數等。
企業的名稱指的是企業名字和字號。企業名稱應反映其自身所屬的行業,並具有專用性和排他性。因為企業名稱一經核準登記,在規定的範圍內享有專用權,受國家法律保護,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與之混同或者假冒其名稱。而且,已經核準登記的私營企業名稱,在同一範圍內的其他企業不得再使用這個名稱。
企業的負責人姓名,按照規定是指:獨資企業的負責人指投資者本人;合夥企業的負責人指由全體合夥成員推舉的負責人;有限責任公司指全體股東或股東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公司董事長或經理,即以後的法定代表人。在辦理登記時,企業的負責人必須使用真名,不得使用別名或假名。由於企業負責人直接承擔企業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是企業行政管理和經營管理的執行者,私營企業負責人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之後,就是該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法人代表,企業不得隨意更換。
經營地址,是指企業固定的或者主要的生產經營場所所在的市、縣(區)、鄉(鎮)、村及街道的門牌地址。私營企業的生產經營場地一經核準登記後,就是合法的生產經營場所,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侵占,私營企業亦不得隨意改變企業生產場所和企業經營地址。因市政規劃或者其他原因需要拆遷的,拆遷者應按國家有關規定承擔拆遷費用,並合理安排新的經營場所。拆遷後,私營企業應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
企業的種類,是指獨資企業、合夥的私營企業或有限責任公司幾種類型。獨資企業是指一人投資經營的企業,它對企業的債務負無限責任,即要承擔債務的全部償還責任,並不以出資額為限。合夥企業指二人以上按照協議投資,共同經營、共負盈虧的企業,合夥人對企業債務連帶無限責任。有限責任公司是指投資者以其出資對公司負責,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為企業法人。
注冊資金,是指企業自有的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的總額。它是企業財產的貨幣表現,同時反映了企業生產經營能力和企業的規模。
經營範圍,是指企業生產經營的商品類別和服務項目。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商品類別和服務項目在企業中所占的比重大小,經營範圍被分為主營項目和兼營項目。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的經營範圍就是法定經營範圍,企業不得擅自超越。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區別企業合法經營與非法經營的界限是企業是否超越核準登記的經營範圍。
經營方式,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指:自產自銷、代購代銷、來料加工、商品批發、商品零售、批零兼營、客貨運輸、儲運、裝卸等。
從業人員,指企業中的全體生產經營人員。
雇工人數,是指不包括企業投資者在內的企業生產經營人員。
(3)領取營業執照
這是登記審批程序的最後一個環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審查核實的基礎上填寫《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由主管領導簽署意見並記錄在案,同時出具企業核準登記通知書,通知被核準的公司。公司接通知後,法定代表人持支票到登記主管機關領取執照,並由公司法定代表人行使簽字備案手續。公司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即宣告成立,標誌著公司取得了法人資格,同時也取得了公司名稱專用權和生產經營權。公司的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也確定了公司必須承擔國家法律規定的義務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