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需要自己去開拓
創業:使人的一生徹底改變
創業,是一個偉大的字眼,它可以使人的一生徹底改變。許多人因為創業而走向輝煌,走向成功。但創業之路,並非偉人所專為,每一個人都能做到。
1.人人都有創業的能力
究竟是什麼使一個投資創業者成功?可能許多人都會說,人的命運不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努力,而是由於自己往往被不能選擇也不能控製的處境和力量所左右。這種人最喜歡的口頭禪是:沒辦法,命不好,沒有背景和關係。他們總認為“關鍵的關鍵不在於自己的心態和能力,而在於你碰到的是什麼人,有沒有人賞識你,提拔你……”意思是說,隻要有了可依靠的社會背景和家庭關係,那就能踏上成功之路了。沒有“靠山”,自己能有多大本事呢?心態積極能有多大作用呢?這種習以為常的自卑心理本身就決定了這種人不能積極地生活,無法走向成功之路。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否認自己應該為自己的人生動向和生活態度負責的時候,他確實是“命裏注定”地失敗了。這實際上還是心態決定的。
我們不否認人際關係的價值。相反,我們認為人際關係、處世技巧至關重要。從客觀方麵講,人際關係是人生成敗的決定因素。人的發展所能依靠的不就是自身素質和人際關係嗎?所謂“機遇”——這個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也就存在於人際關係之中。正因為如此,成功的心理與交際是緊密相關,聯結在一起的。但是,社會背景和家庭關係隻是生而有之的偶然因素。如果鼓勵人們都去尋求這種偶然因素,那有可能得到嗎?即使能找到,這種人生哲理豈不是回到腐朽黑暗的封建社會去了嗎?其實,即使在封建社會裏,有些傑出人物的奮鬥和成功也不是依靠什麼特殊背景和家庭關係。至於希望得到位居要職的人的賞識和重視是十分必要的。但“伯樂”的作用仍可包括在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範圍,而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是偶然得來的,而是靠自己“努力幹好,讓人知曉”的結果,說到底還是靠心態積極、自信主動。
最為不肯覺醒的人的藉口往往是機遇的問題,也就是運氣如何。我們也相信機遇,但不把運氣視如賭博的輪盤和擲骰子一類的東西,而是把運氣理解為時機——一個自覺地生活的人可以尋找、能夠創造的時機。因為他相信機遇可以發現和創造,所以心態積極的人總是努力學習,辛勤工作,並捧著一顆真誠的心去和人們交往,相互理解和溝通。
懶惰並不是人的本性。許多人為什麼不肯努力學習、辛勤工作呢?當然原因有許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也不積極想辦法調換工作或重新尋求工作;另一種情況是有少數人不喜歡辛勤地工作。
有人說成功要有實力,不能空想,這話很對。實力是什麼?勤奮加上機遇就是實力。機遇到底在哪兒,它究竟從何而來?實際上,不論是勤奮還是機遇,都是由以自信意識為核心的積極心態和成功心理帶來的。
英國大作家、社會活動家蕭伯納說得好:“人們總是把自己的處境歸咎於命運。我不相信命運。出人頭地的人都是主動尋找自己所企求的命運;如果找不到,他們就去創造運氣和機會。”
事實確實如此。佳木斯市的農民子弟賈明芳、轉業幹部張道槐、命運多舛的陳玉書等人,他們都是通過尋求機遇而改變命運的。
開創了一番偉業的美國的著名成人教育家戴爾卡耐基原來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而且曾經很自卑,但他後來終於覺醒了,依靠了自己的奮鬥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卡耐基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從小就要幫助家裏放牛、擠牛奶、做雜務,還一度為別的人家割草、揀草莓,一小時掙5美分。全家人過的日子相當貧困。
如果說,卡耐基的童年與一般農家子弟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他受到母親給他的具有文化氣息的影響。他母親信教,婚前曾當過教員,所以母親鼓勵他一定要上學讀書,希望他將來做一名教員或是傳教士。家境的貧窮促使少年時代的卡耐基必須以艱苦奮鬥的精神去讀書求學。1904年,他高中畢業考入了華倫斯堡的州立師範學院。每天放學回家,他還要幫助父母擠牛奶、伐木、喂豬;到了夜晚已經很累了,他就在煤油燈下刻苦讀書,頗有點中國古訓所提倡的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為了賺取必不可少的學費書費,他還要經常給人家幹活。但他不肯向現實屈服,總想尋求改變命運、出人頭地的途徑。他發現學校裏的同學中有兩種人最受重視,一種是體育出色的人,如棒球隊的球員;再一種就是口才出眾的人,那些在論辯和演講比賽中的獲勝者。他知道自己的身體不夠強壯,缺乏體育運動的才能,就決心在口才演講方麵下功夫,爭取在比賽中獲勝。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苦練演講,但在比賽中一次又一次失敗了。失望和灰心使他痛苦不堪,甚至使他想到自殺。然而他始終不肯認輸,又繼續努力,終於從第二年開始,他獲勝了。這個突破為他以後的誌向和事業埋下了思想的種子。一個教導人們如何演講與交際的大師,想當初卻在演講比賽中屢遭失敗,這個巨大的反差對於我們深刻領會卡耐基課程的思想內涵具有很重要的啟示。
畢業後卡耐基當過推銷員,學過表演。推銷工作使他賺到了錢,也鍛煉了他的口才,但這種工作不是他的理想。他在大學裏就夢想當一名作家或演說家,成就一番偉業。他認為隻能賺錢謀生而不能實現理想的生活不是有意義的生活。於是,他決心白天讀書寫作,夜晚去夜校教書。他很想教公開演講課。因為他認識到口才與演講對一個人走向成功極為重要,而他在這方麵下過功夫,有些經驗。正是口才與演講上的訓練與經驗掃除了他以往的怯懦和自卑心理,使他有勇氣和信心跟各種人打交道,增長了為人處世的才能。他要把他的親身體會告訴人們,他要從事口才、演講與交際藝術的研究和教育。於是,他說服了紐約的一個基督青年會的會長,同意他晚間借用一間房子為商業界人士開設一個實用演講培訓班。從此,他開始了為之嘔心瀝血、奮鬥終生的成人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