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企業的發展加快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1 / 2)

鄉鎮企業的發展加快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一、鄉鎮企業提高了廣大職工的文化、科學、技術水平

中國鄉鎮企業職工,大多數是剛剛從田野走向工廠的農民,文化水平比較低,缺乏科學、技術知識,經營知識也比較少。然而鄉鎮企業的不斷發展,要求有與之相應的具有一定科學知識的生產、經營、管理人員,鄉鎮企業是他們學文化、學技術的大學校。各地采取多渠道、多種方式,積極培訓人才。如短期培訓,辦技術學校、組織職工業餘學習,以及請大專院校代培等方法來提高職工的科學、文化素質。到一九八六年底,全國4391.5萬名鄉、村兩級企業職工基本上都得到了一次或幾次的培訓學習,聯戶和戶辦企業人員也得到培訓或業餘學習。廣大職工經過培訓學習和在實踐過程中邊幹、邊學,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文化、科學知識,掌握了生產技能;當年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職工占鄉、村兩級企業職工總人數的57.5%,並已經有了60多萬名工程技術人員。

二、鄉鎮企業興辦了大量農村公共福利事業,豐富了農民文化生活

鄉鎮企業興辦了大量公共福利事業,為農村各項公共福利事業建設提供了大量資金,承擔了一部分社會福利費用。據農牧漁業部鄉鎮企業局的不完全統計,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七年的十年間,鄉、村兩級企業利潤用於農村集體福利事業建設的投資111.6億元,占同期鄉村企業純利潤總額的8.5%,如福建省閩侯縣南嶼鎮龍泉村雙龍工藝廠,一九八○年至一九八六年共投資140多萬元,為全村辦了十件公益事業:一是投資10萬元,架設10多公裏高壓電線,解決了村民的照明和其它行業的用電問題。二是投資5萬元,購買10台電灌設備,修了一條防洪壩、建了一座水閘,增強了抗洪能力。三是投資7萬元,建了兩座自來水塔,安裝了自來水管,改善了村民的飲水條件。四是投資18萬元,建了一座敬老院,並給孤寡老人每月每人40元生活費。五是投資18萬元,建了雙龍小學大樓,添置了新的課桌、椅、講台,改善了學校的教學條件。六是投資11萬元,修了環鄉水泥路,建了兩個碼頭,改善了本村的交通和環境條件。七是投資39萬元,種植雪柑、福桔10萬株,還投資11萬元,用於造林綠化。八是投資7萬元,建了一座村委會辦公大樓。九是實現村民飲水、用電、兒童上學三免費。十是購買了電影放映機,建立了電影放映組,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凡鄉鎮企業發展起來的鄉村,這種事例都形式不同地必然出現,並向更高的程度發展。此外,全國農村還興辦了一批以安置殘疾人就業為目的的鄉鎮福利企業,使成千上萬的殘疾人生活有了保障,減輕了國家和社會的負擔。據不完全統計,到一九八五年底,全國有鄉鎮福利企業6126個,占全國各類福利企業總數的一半。

鄉鎮企業還帶動了鄉村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豐富了農民的文化體育生活。如江蘇省沙洲縣(後改張家港市)妙橋鄉歐橋村,隨著鄉鎮企業的發展,農民人均年收入增加到1000多元。他們辦起了歐橋農民文化宮,設有1100多個座位的電影院,有圖書閱覽室、遊藝場、乒乓球場等文體活動場所;有一個電話總機房,60條電話線通向全村各個角落;還興建了一個燈光球場。一九八三年全村人均聽評彈、看電影、看戲達100多次;先後五次邀請外省市甲級男女籃球隊、排球隊來村比賽表演,全村文體生活日益豐富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