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垂釣

垂釣對健身養生很有益處,我國曆史上就出現過許多以垂釣健身的著名人物,如薑子牙、嚴子陵等。在西周時期被尊為“師尚父”的薑子牙,活到97歲的高齡,他在任職時已是翥耋之年,但他身體健康,耳聰目明,思維敏捷,精力充沛瞎不僅是因為他有超人的天賦,還與他同十年垂釣生涯有相當的關係。從運動醫學、運動心理等機理分析,垂釣對健身養生有以下幾方麵的好處。

垂釣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自我精神療法。當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兒被釣上來後,會使人欣喜萬分,心中的快樂難以言表。魚兒進簍,又裝餌拋鉤,寄托新的希望,因此,每提一次竿,無論得魚與獲得一次快樂的享受。此種樂趣衝淡了人們精神上的憂慮,患者處於這種精神狀態中,必然有利於疾病的醫治和病情的好轉。

垂釣能使人的神經和肌肉鬆弛。垂釣者從充滿塵煙、噪音的城市來到環境幽靜的郊進駐,與青山綠水、花草蟲蝶為伴,與風場、鳥語、鼓蛙、蟲唱、流琴、魚鬧、林喧為伍,就有心情輕爽、腦清目明、心曠神怡之感。

而垂釣時全神貫注,直視魚漂,又能誘使垂釣者迅速進入“放鬆入靜、恬淡虛無、安閑清靜”的氣功狀態,可以鬆弛身心,陶冶性情,延緩衰老。對於長期從事及力勞動或神經衰弱、年老體弱的人來說,可謂“益莫大焉”從垂釣姿勢上說,時而站立,時而坐蹲,時而走動,時而又振臂投竿,這就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靜時可以存養元氣、鬆弛肌肉、聚積精力,動進度可以舒筋活血、按摩內髒、產生抗力。如此動靜結合,剛柔相濟,就使人體內髒、筋盤及肢體都得到了鍛煉,增強了體質。

此外,垂釣之處,大多是有草木、水源地地方,或湖邊塘畔,或水庫灘塗,或江岸河沿,或澗岩溪旁。其處水浪翻飛,草木蔥蘢,在大自然中,吸入清新的空氣,有利於改善人體的心肺功能,對治療高血壓、心髒病等慢性疾病大有裨益。

垂釣是深受中老年人喜愛的一種休閑方式,現就垂釣的一些基本技法向讀者介紹如下。

1.春季垂釣技法

春季分早春、仲春、暮春三個階段。魚兒經過漫長的冬季,到了3月春分時刻,氣溫逐漸變暖,然而早、中、晚的溫差比較大,溫差一般在10℃左右。在這期間,鯽魚比較活躍,其次是鯉魚和青魚開始覓食。在早春季節釣魚,必須選擇陽光充足的好天氣,陰天、雨天不宜釣魚。魚兒覓食的時間一般在早上10時至下午15時之間,這段光照最充足,故在早春出發不宜過早,一般在9時前到達目的地即可。春季垂釣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釣區選擇:一般應挑選水麵無障礙物、平整河底的地段,水深100~166厘米為宜。如某一地區河浜均較深或較淺,則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②釣位選擇:大多數情況下,早春不宜在稠密水草中垂釣,而應充分利用水麵或水草邊緣等。尤其在活水的地方,不要急於投餌,應先細心觀察水的動態(流速一般以67厘米/分鍾為宜),再結合僻靜程度、堤岸高低等決定垂釣位置。

③誘餌:以碎米、麩皮(炒至微焦摻入適量高粱酒)為主,投餌量不宜過多,按水情而定,清水宜少,渾水可稍多。於水麵投放,徐徐而入,任其自然擴散。不宜沉底投放。因為此時魚類不但活動能力較弱,膽子也小,沉底投放可能驚散魚群,不肯再集中,加上沉底投放鉺料堆積在某一點上,也會減弱誘餌作用。

④釣餌:以飯粒為佳,取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粒即可,不必用整粒。麵條、紅蚯蚓也較理想。麵條用開水氽一下,大小與飯粒相仿;紅蚯蚓的長短粗細像火柴根一樣為好。

⑤工具和釣法:早春垂釣,從工具到釣法都有它本身的特點。首先是工具必須輕巧靈便,力求反應敏捷。魚竿要長、輕、直,竿梢要軟。魚線要細、要短,竿俏與浮子間不超過35厘米。為了縮短過長的魚線,可將多餘部分繞在竿梢尖端上,用1.8厘米長自行車小橡皮管套信。另外,還應注意鉛垂不可太重,浮子可小一些,魚鉤也盡量用小型號的。

除此之外,還注意其他一些問題。如早春魚的活動能力較差,攝食動作也很文雅,因此,當魚吞食釣餌時,浮子上下浮動的幅度很小,垂釣時應特別注意它的動態。如用飯粒、麵條作釣餌,隻要浮子稍微往上抬,就應立即提竿。

早春釣魚,誘餌投放後一般要2小時左右才能起作用,有時甚至有上午不起作用下午才起作用的現象,因此要耐心守候,不能急於求成。在清水垂釣,要避免人影晃動驚擾魚群。在釣了一定時間後,應補投誘餌,數量可比第一次少一些,時間相隔2小時左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