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開展的非奧運會體育項目(1 / 2)

蓬勃開展的非奧運會體育項目

自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以來,伴隨著現代奧運會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促進和推動下,一些非奧運會的體育競賽活動在世界範圍內廣泛開展起來,並成為現代體育競技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壘球

壘球與棒球的場地和器材相似,競賽規則也基本相同,與棒球不同之處,主要是壘球球體較大而軟、棒子稍細、場地較小(約半個足球場大),壘間和投球距離也較短,在競賽規則方麵,壘球投手限用低手投球,跑壘員須待投手投球離手後才能離壘跑進。壘球比賽時球速比棒球慢,技術難度和劇烈程度不如棒球。因此壘球男女皆宜開展。

現代壘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現代壘球源於美國,壘球的曆史比棒球要晚40多年。1839年感恩節,芝加哥一個賽船會的會員在體育館聚會,有些人姍姍來遲,一些人等得不耐煩,他們互相投擲拳擊手套作遊戲。其間,一名會員請另一會員向他投來手套,他隨即掄動掃帚將手套揮擊而去。在場的一名叫韓格的醫學博士受到啟發,於是擬定規則,籌備器材,邀集會員在體育館內舉行類似的比賽,棒球就是由此而誕生的。後來,有位名叫列奧·歐菲沙哥的記者,他建議把這項隻限於男人參加的運動略加修改,使其更具有廣泛性,並將它定名為“索夫波”即我國譯稱的“壘球”。直至1933年美國壘球協會成立之後,壘球這個名稱才為各國所接受。

壘球運動雖然隻有半個世紀的曆史,但是它現在已是具有廣泛世界性並深受各國觀眾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1952年,總部設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城的國際壘球聯合會正式成立,目前有56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國際壘聯,中國是1979年入會的。

目前,世界性的重要壘球比賽有四年一次的男子和女子世界壘球錦標賽,世界青年壘球錦標賽和從1984年開始的不定期舉行的世界杯女子壘球比賽。洲一級的比賽有歐洲壘球錦標賽和亞洲壘球錦標賽。壘球比賽還不是奧運會的比賽項目,國際壘球聯合會在1967年得到國際奧委會承認後,正在為爭取把壘球列入奧運會項目而努力。

壘球比賽的場地及競賽方法

壘球比賽場地呈直角扇形,其尖角為本壘,並以18.29米的距離,按逆時針方向,在正方形的其它三個角上分別放置一個四方形的帆布壘包,稱“一壘”、“二壘”和“三壘”。這四個壘之間連接成的正方形場地就稱作“內場”。以本壘尖角為圓心,在扇形外場區內以60.96米(女子)或68.56米(男子)為半徑,畫一弧線,稱為“本壘打線”。扇形以內、內場以外為外場,內場和外場構成界內地區,為壘球比賽攻守活動的主要場所,其餘為界外地區。

在內場中部,正對本壘,設一投手板,作為守隊投手投球時站立的位置。投手板前沿至本壘尖角頂點距離,男女不同,男子為14.02米,女子為12.19米。

壘球比賽時,雙方應各有9名隊員(指快投壘球,我國還未開展慢投壘球)上場比賽。替補隊員可以在死球時換入,但被替補出場的隊員不得重新加入本場比賽。

比賽開始前,兩隊先選擇攻守。守隊九名隊員按防守位置分投手①號、接手②號、一壘手③號、二壘手④號、三壘手⑤號、遊擊手⑥號(以上六名為內場手)、左外場手⑦號、中外場手⑧號和右外場手⑨號;攻隊9名隊員則按賽前排好的擊球順序(第1棒、第2棒、第3棒……)逐一上場擊球。

壘球比賽不按時間而按局數進行。一場比賽共進行七局,雙方各攻守一次為一局。攻隊在一局中如有三人出局即失去繼續進攻的權利,而改攻為守。攻隊隊員依靠擊球和跑壘,在三人出局前從本壘依次通過一、二、三壘,最後安全到達本壘,就判得一分。經過七局比賽,以累計得分多者為勝。如第七局結束雙方為平局,則延長比賽局數,直至分出勝負為止。

現以一局比賽的過程簡單介紹比賽方法及基本規則:甲隊先守,9名隊員各就各位進行防守。乙隊進攻,第11棒次擊球員進入本壘旁的擊球員區,準備迎擊甲隊投手投來的球。甲隊投手投球時必須采取低手投球,球出手時必須低於臀部,投出的球在落地前必須經過本壘板的上空,其高度低於擊球員自然站立時的腹下、高於膝關節上沿為好球,否則為壞球。擊球員三個好球不擊或擊而未中則判出局。如擊球員在三個好球前選四個壞球未擊,則被判安全上一壘。擊球員如果擊出騰空球,不論界內或界外,在落地前被守隊接住即判出局;如果擊出界內地滾球,“擊球員”就成為“擊跑員”,要馬上跑向一壘。守隊接地滾球後要馬上將球傳向一壘手,擊跑員如果先於傳球到達一壘,則判安全,並成為“跑壘員”。以後可通過自己的偷壘、滑壘、跑壘或下一位擊球員的安全上壘依次進占二壘、三壘,最後到達本壘就判得分。但是跑壘員如果在到達下一壘位前被守隊隊員持球觸及身體,或者被迫上壘時在守方傳球到位後才跑到都判出局。攻隊如先後有三人出局即改為守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