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係統開發的實施
1.係統開發、實施的組織
為完成係統開發實施工作,一般應在領導小組之下成立一個係統開發小組,這是負責具體工作的機構。實施階段還要處理企業內部公共關係及合作公共關係,其成員應對本企業的運作了如指掌,同時具備全麵的計算機知識。
規範的係統開發過程中各類技術人員有著嚴格的職責分工,以較大型的係統開發為例簡單介紹如下:
①係統分析員:同用戶共同確定信息需求,編寫係統說明書。應具備熟悉企業管理和信息係統開發過程,有較好的表達能力,較強的與他人協同工作的能力。
②係統設計員:設計信息係統,定義硬件、軟件要求。應精通計算機硬件和軟件,具有根據信息流和組織目標改變組織能的能力。
③應用程序員:設計、調試計算機應用程序。
④程序維護員:維護現有程序。
⑤數據庫管理員:管理控製企業數據庫。
⑥計算機操作員:操縱機器,錄入數據。
⑦文件庫管理員:保存、收發計算機使用的文件,進行文件整理歸檔。
⑧控製員:記錄各種控製信息,檢查控製規程。
2.開發組織方式的比較
信息係統的開發方式可以簡單地分為四種:自行開發、委托開發、聯合開發、直接購買商品軟件。細分起來,還有自行移植、合作移植、購買自行實施、購買合作實施和購買成品軟件與開發集成等方式。
選擇開發方式,應根據資源情況、技術力量、外部環境等因素選擇。電腦人才較多的大企業與極少或沒有電腦人才的企業不同,起點低基礎差的企業與應用基礎好的企業不同,還必須考慮工期、成本、成功率等多種因素。
(1)自行開發
自行開發,動力來源於內部,全過程由企業自己控製,比較容易做到充分、真實反映企業需求,針對性強。便於企業信息係統的統一規劃、接口預留、連接設計。開發過程中管理人員參與的比較充分,開發完成後比較容易進入實施。維護人員的培養也在此過程中得到解決。
這種方式缺點也不少。技術人員的能力結構決定了技術性能、穩定性偏差,技術先進性差,工期長,軟件工程的工程管理水平差,文檔不夠規範,實際的人力投入偏大,得不償失。而且內部人員了解技術細節,係統的安全防範隻對外有效。
(2)委托開發
開發單位的水平參差不齊,對管理的理解一般都不夠深入,而用戶的描述是一種盲人騎瞎馬式的描述,根本不可能描述清楚,胡子工程、豆腐渣工程多在這種方式下誕生。
軟件開發費用的標準,上海市軟件行業協會連續幾年公布推薦價格,1996年和1997年為每人年均96000元。
(3)聯合開發
適用於具備一定的分析設計力量的用戶,雙方的優勢可以互補,開發出來的係統比較容易維護,同時還可以培養用戶的技術人員。但這種方式很容易在溝通上出現分歧。
(4)購買商品軟件
軟件的開發正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比較通用的業務領域的通用管理軟件在市場上越來越多。軟件開發商對軟件的應用領域一般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采用比較嚴謹的軟件工程方法,功能上注重通用性和易學易用性,功能、性能上一般比較有保證。關鍵是實施過程仍需要強有力的外部支持。
3.係統開發、實施的步驟
(1)數據工程
數據工程是指對係統所需要的原始數據進行整理、準備、錄入、標準化的過程。數據工程可以與係統的設計、開發並行展開。
(2)係統調試
係統調試也就是係統運行測試,包括設備、網絡的測試與應用程序運行測試。應用程序運行測試又分為技術測試與用戶測試兩個階段。
用戶測試包括功能測試與性能測試兩個方麵。功能測試內容包括確認輸出、輸入是否齊全、正確,是否合乎規格,檢查過濾手段確認處理過程等工作。功能測試過程包括測試案例的準備、測試反饋及程序修改過程中的版本管理、備份管理。版本發行管理需要在嚴密的組織下進行。
(3)係統的初始化
係統的初始化要在係統調試測試合格之後進行。初始化工作包括參數代碼體係設置、基本數據(靜態數據)的錄入,權限體係建立,運行記錄製度的建立,災難預防體係的建立和演習。
(4)試運行
試運行的過程同時也是操作培訓的過程,同時要完成崗位角色的對應,並建立起安全管理製度、維護請求響應的製度。
(5)係統並軌
試運行階段一般是一個月到三個月。試運行的過程是一個動態循環的閉環過程,不斷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問題,係統運行穩定了,係統並軌、進入正式運行的時機也就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