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發展與超速發展
企業的產生,是近代世界史上一項偉大的事件,企業組織是人類從事經濟活動最完善的組織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已成為影響社會進程的重要力量,特別是進入20世紀下葉以來,企業對社會的控製範圍和影響力量,已經僅次於國家政府。企業組織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創造了現代社會的文明,企業活動已經與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以及我們的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和我們每個人都正與企業組織同呼吸、共命運。所以,企業的發展問題已成為事關人類命運、民族興衰、個人貧富的重大問題。正因為如此,我們迫切需要關注和研究企業的發展。“企業超速發展”理論正是由此而應運而生。
考究企業發展
研究企業的超速發展,需要從研究企業發展開始。每一個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都希望自己投資或經營的企業獲得發展,這是一個不爭的道理。但是,由於企業經營是一項十分艱難而冒險的事業,所以,企業的發展,特別是快速發展,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據統計,日本在過去10年間,隻有44%能夠稱得上是發展企業,其餘56%中,20%的企業發展極慢,36%的企業遭遇倒閉的惡運。在美國也一樣,保持了10年高度成長的企業隻占企業總數的15%,其餘85%當中,45%的企業勉強維持平均增長,25%的企業成長低於平均數,15%的企業消失無蹤。我國企業的成長過去完全由國家決策,而國家長期重視新建企業,忽視現有企業的發展,致使許多企業長期處於萎縮狀態。進行經濟體製改革以來,這種狀況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總的來說成長速度仍很低。而且,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程度越高,小企業要成長為大企業就越難。
由此可見,企業發展問題已成為理論界和企業界一個全新的研究課題。
(一)企業發展的必要性分析
讓我們首先來分析企業為什麼必須要謀求發展,雖然企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與投資者、經營者的利益休戚相關的,但是,在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發展的必要性是各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為了生存的需要。尤其是在企業的初創階段,企業的力量單薄。競爭對手又很多,不千方百計尋求機會發展自己就有夭折的可能。
(2)為了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即達到技術、市場、財政、管理和風險等方麵的因素最佳協調的規模。
(3)為了保證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和產品的穩定市場。一些向一體化方向發展的企業都是由於這種原因引起的。
(4)為了競爭的需要。在許多情況下,企業是為了競爭的需要,如為了提高自己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控製原材料的供應價格、控製產品的銷售價格等目的而去兼並某些競爭企業,從而使自己發展起來的。
(5)經理人員強烈進取心的驅使。企業能否發展是評價經理人員工作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同時經理人員也常常把企業的發展作為自己決策能力。組織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一種考驗。因此,經理人員具有使企業發展的一種動力。
美國康柏電腦公司,從誕生起,僅用了四年時間,便從小企業規模一舉進入美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之列,打破了美國蘋果公司躋入美國500強所用時間的五年記錄。而後,以年銷售額幾億美元的水平為新起點,又用五六年的時間,於1994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生產商,年銷售額達到148億美元。康柏公司,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巨大的成功事例,足以成為一個光彩四溢的企業發展典範。
中國有句名言,不進則退。一個失去發展的企業,也就失去了前途,其後的命運不是每況愈下,衰敗倒閉,就是艱難掙紮,苟延殘喘。日本一個叫本田的人,在1934年,創辦了東海精機公司,過了十幾年,企業雖有了一定的規模但還是一個步履艱難的小公司,本田見很難再發展下去,也就沒有了繼續經營的興趣,隻得將企業以100萬日元賣了出去。本田此舉是明智的,從一個失去發展性的企業中脫身出來,可以另圖東山再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田開始第二次創業,成立了本田技術研究所。這次他吸取上次辦企業的教訓,以成長為導向,本田選擇進入高速增長的二輪機動車新市場。同時找到了氣魄很大的銷售高手藤澤做合作夥伴並主管銷售業務,以後,本田公司總是追求短時間內盡可能大的增長幅度即超速度,從而推動企業一次又一次的發展突破,保持了不斷的成長勢頭。五年內,本田的資本由100萬劇增到1500萬日元,又經過7年,將資本再提高到14.4億日元,成為日本二輪機動車行業中最大的企業,並相繼在美國、歐洲設點辦廠。如果本田不能夠發動高達1400多倍的發展超速度,是無法取得1959年的巨大成就和市場盟主地位的,或者更壞的結果是被成長速度更快的競爭對手趕下跑道,倒閉或至今仍消失在一大群默默無聞的小企業中。
(二)企業的發展過程與各發展階段分析
企業發展的全過程,由創業階段、擴張階段、割據階段等三個基本階段組成,每個成長階段,都會經曆若幹個成長周期。
1.企業創業階段
完整的企業創業階段,要從企業創始期算起,直到向“擴張階段”轉變的第一轉折期的全過程,其中經過創始期、創二期、創三期和第一轉折期等成長周期。第一轉折期標誌著“創業階段”的結束,又是作為“擴張階段”的開始。創業階段所用的時間,一般在10~20年,有的企業更短或更長。
(1)創業階段——創始期。
戰略任務:應明確製定創二期目標及成長規劃,在本周期為之進行力量積蓄和必要的準備工作。
資本:創始期的資本大都很微薄,募集也十分困難,技術、經營與管理等方麵的一般知識與專門知識,不同程度地普遍缺乏。創業者更多依靠的是他們的個人經驗與智力、素質及企業家精神,更多的是忙於生存並進行初步的資本積累。
機勢與組織:企業市場權力處於空白,在業務上依附其它企業,或在別人遺漏忽略的市場隙縫中謀求生機。經營方向模糊,需不斷地探索主營業務的突破口。組織上沒有層次,也缺乏明確的分工與管理秩序,缺乏並吸引不了較好的各類專業人才。
市場份額:沒有穩定的份額,投機性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