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神威
1.美軍F-14戰機大戰利比亞戰鬥機1981年8月18日,利比亞門口的錫德拉灣海域和空域忽然出現黑壓壓的一大片東西。放眼望去,海麵上,一艘艘戰艦撕開一條條口子,泛起刺眼的白光;空中,一架架戰鬥機在竄來竄去,尾部吐著令人悚然的紅光。
利比亞立即出動偵察機進行察看,看看這到底是誰如此大膽,居然敢在利比亞宣布的領海和領空裏耀武揚威。
利比亞飛行員飛到那兒一看,嚇了一大跳:這是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美國的海軍在搞什麼大演習。
其實,美國海軍是受政府之命而來。
利比亞領導人卡紮菲自20世紀60年代末上台後,用民族意識振興國家,關閉了美國駐利比亞的軍事基地,把美軍逐出了利比亞。美國政府好不難堪。曆史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兩國關係高度緊張,利比亞對美國的霸權主義采取了堅決抵製和反對的態度,由此大大惱怒了美國政府。作為世界超級大國的美國,豈甘受一個非洲小國的戲弄,早就想“修理”一下利比亞了。1973年10月,卡紮菲宣布200海裏的領海權。根據這個規定,利比亞北部的一些地中海水域屬於利比亞,錫德拉灣成為利的領海。美國政府勃然大怒,多次在錫德拉灣進行示威性演習。1981年1月20日裏根就任美國第40屆總統後,對前蘇聯集團采取了強硬政策,同時決定利用利比亞的200海裏領海說法進行軍事打擊。於是,美國宣布將在地中海部分水域包括利比亞宣布為自己領海的錫德拉灣進行軍事演習。一時間,美國在他處遊弋的軍艦紛紛向利比亞北部海域集結。到8月18日早上,美軍兩支航母編隊已在利比亞北部海域展開,其中一支為核航母“尼米茲”號的編隊,另一支是“福萊斯特”號的編隊。每支航母編隊至少包括幾艘軍艦,如護衛艦、驅逐艦、潛艇等,而每艘航母則載有幾十架作戰飛機。如此龐大的艦隊進行集結,對利比亞這個第三世界國家來說,壓力是很大的。
利比亞政府得知美軍在自己國家的領海內進行軍事演習,大為氣憤,認為這是明目張膽的軍事挑釁,因此,派出戰鬥機前往攔截。
狡猾的美軍,早就把利比亞航空兵的部署了解得一清二楚,因此,在利機可能飛過來的幾個空域全部派出了戰鬥機進行巡邏。結果,利軍戰鬥機還沒有飛到演習空域,美軍航母戰鬥機已在恭候利機的光臨。利機想驅逐美機,然而,先進的美機直追利機,迫使利機返航。利機為了不引起軍事衝突,含羞忍辱,隻好飛返基地。
利機不甘心就此了結,再次升空攔截。然而,美機再次把利機攆了回去。
利比亞航空兵急了,自己的領空倒成了美國的領空,自己的戰鬥機竟然不能在自己的領空自由飛行,真是豈有此理!
然而,在錫德拉灣上空飛行的不是普通的戰鬥機,而是超級大國的先進戰鬥機,利機要麼返航,要麼被擊毀,沒有別的選擇。
這一天,利比亞出動米格戰鬥機和幻影戰鬥機近100架次進行抗議性飛行,均被美軍飛機趕了回來。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第二天天剛亮,美軍航母編隊就開始了全麵的戒備。美軍知道,利比亞不會輕易罷休,因此,空勤人員早早吃飽了飯,開始升空巡邏。
太陽開始從東方噴薄而出,照亮了大地,照亮了海麵。時針指向7時,利比亞北部空軍基地裏突然響起了發動機的聲音。
“兩架敵機飛過來了!”一直在空中徘徊的航母預警機E-2C突然發現兩架利比亞的戰鬥機朝演習空域奔來,立即告訴了正在空中巡邏的來自“尼米茲”航母的兩架F-14戰鬥機。
的確,利比亞的作戰飛機中,任何一架固定翼飛機的行動,要逃過E-2C預警機的眼睛,是很難的。
E-2C,屬於美國第二代預警機,長約17米,高約5.58米,起飛重量為17噸多,巡航時速為580千米,實用升限為9390米,一次可飛行6小時,如進行空中加油,可全天24小時飛行。該型機可對740千米以內的目標進行探測。因此,利比亞大部分國土的空軍基地都在該型機監視之中。利比亞戰鬥機隻要一升空,就處於美軍預警機的監視之下。因此,從這一點來說,利美空戰雖然還沒有開始,美方已處於優勢狀態。
兩架F-14戰鬥機立即根據預警機的情報迎了上去。這樣,4架戰鬥機開始了迎頭飛行。兩架F-14戰鬥機一左一右,以大間隔橫隊飛行。雙方相距15千米左右時,美軍F-14長機飛行員終於發現,飛來的是利比亞的兩架蘇-22,遠遠比不上F-14戰鬥機。該型機是前蘇聯20世紀60年代的產品,屬於蘇-17戰鬥機的簡化出口型,1980年前後賣給利比亞。為了所謂的保密,前蘇聯對蘇-17戰鬥機的技術設備進行了大處理。因此,這種戰鬥機的空戰性能相當差,沒有空中導航設備,推重比小,如不帶外掛,推重比僅0.8左右。而蘇-22戰鬥機的飛行員也終於發現,迎來的是美軍相當先進的航母戰鬥機F-14。
F-14,是美國海軍主要的艦載戰鬥機,長約19米,高約5米,起飛重量為18噸左右,裝有兩台發動機,時速可達2.3馬赫,航程達3000多千米,機載武器為1門20毫米的機炮和8枚空戰導彈。這就是說,一架F-14戰鬥機可以攻擊8架敵方飛機。而且,該型機的雷達係統可搜索300千米遠的目標。
如此看來,F-14的機動性、火力、速度和飛行距離等,遠遠強於蘇-22。因此,空戰還沒有進行,單從戰鬥機的性能上來看,20世紀60年代水平的戰鬥機怎麼也比不上80年代水平的戰鬥機。
按理說,在這種情況下,利比亞戰鬥機應該以智取為上、硬拚為下。然而,不知何故,利比亞戰鬥機並沒有采取什麼明智的措施。這時,美機一個飛行動作讓利機發生了誤判而打響了北非上空的第一槍,導致美利首次大空戰的爆發。
當時,美軍F-14長機快速接近利比亞的蘇-22戰鬥機後,為了占據有利位置,突然轉彎,開始向蘇-22的側麵飛行。美軍長機飛行員的意圖是,迎頭飛行太危險,因此,想把迎頭飛行改為與蘇-22並行飛行。蘇-22長機飛行員一看,以為F-14長機要咬尾攻擊,急了,立即瞄準。在雙方相距6千米左右時,蘇-22長機飛行員求勝心切,還沒有完全瞄準,就摁動了發射鈕。
“嗖!”一枚空空導彈從蘇-22戰鬥機上飛了出來,帶著利機飛行員滿腔的怒火,向F-14長機殺去。此時的F-14長機還沒有完全轉過彎,因此,這枚導彈開始迎頭攻擊。導彈吐著濃濃的白煙,直向F-14長機追去。5千米、4千米、3千米、2千米、1千米……
令利機飛行員吃驚的是,空空導彈對附近的F-14長機視而不見,竟傻乎乎地從F-14長機旁飛過。原來,蘇-22長機發射的是前蘇聯老式的AA-2空空導彈!
AA-2,前蘇聯第一種紅外製導的空空導彈,20世紀50年代的產品。長約2.8米,僅75千克重,可以2.5馬赫的速度攻擊6千米遠的飛機。問題是,它是紅外製導,必須從敵機的尾後攻擊,因為敵機尾後是發動機噴口,紅外線最強,而現在攻擊的美機卻是迎頭飛行,紅外特征不明顯。這樣,空空導彈自然就找不著目標了。
如果這枚導彈能把那架美軍長機擊落,或許還能為利比亞爭點什麼,現在可好,這種老掉牙的導彈不但絲毫未傷美機,卻使一直尋釁鬧事的美機找到了借口,為兩架蘇-22戰鬥機引來了殺身之禍。
F-14長機一看利機發射導彈,先是一愣,繼而大喜,“那麼落後的戰鬥機居然要攻擊我們這麼先進的戰鬥機,豈不是找死!”F-14長機飛行員露出了一副得意的神情。F-14長機的飛行員名叫科裏滿,中校軍銜,是個越戰時的老兵,當年曾和越軍飛行員進行過空戰,因此,深知空中交戰規則。
“僚機,敵機已開火,我們可以進攻,我對付蘇-22僚機。”這位美軍長機飛行員當機立斷,馬上作出空戰安排。
F-14長機飛行員見導彈從身旁飛掠而去後,立即快速追趕蘇-22僚機。
蘇-22僚機見美軍長機追了過來,知道形勢不妙,立即朝太陽方向飛去。蘇-22僚機飛行員知道,美機掛載的是紅外導彈,這種導彈主要跟蹤紅外特征的目標,因此,如果自己飛機朝太陽飛行,美機紅外導彈就難以發射。否則的話,導彈就可以分清哪兒是戰鬥機的紅外特征,哪兒是紅紅太陽的紅外特征。這樣,隻要向著太陽方向飛,蘇-22僚機就可以躲開美機的追殺。
美機長機飛行員一看,馬上明白利機的目的何在,因此,死死咬住利軍僚機不放。兩架戰鬥機在空中一前一後飛著,形勢十分緊張。然而,F-14戰鬥機畢竟在速度上比蘇-22快,因此,兩架戰鬥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
兩機相距1.2千米時,或許是驚慌失措,或許是自己已難以適應迎日飛行,利軍僚機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突然偏離了太陽方向。美軍長機飛行員科裏滿一看,樂了,急忙瞄準後摁動了發射鈕。一枚空空導彈從掛架上飛了出來,帶著長長的尾煙,直向蘇-22僚機殺去。這枚導彈,可不是聾子的耳朵——擺設那樣的AA-2,而是世界一流的空戰導彈AIM-9L!
AIM-9L,是美國空海軍聯合研製的第三代響尾蛇導彈,外號“超級響尾蛇”。20世紀70年代末剛投入使用,長約2.87米,重約86千克,可攻擊18千米遠的飛機,屬於被動紅外製導,導引頭的靈敏度相當高,攻擊角可大於90度,引信為主動激光式,精確率很高。如此先進的導彈去追殺那種不那麼先進的蘇-22,結果可想而知。
“轟!”導彈實打實地撞上了蘇-22僚機。空中頓時冒起了濃煙。飛行員見狀,立即跳傘逃生。
這架被擊中的戰鬥機開始向下墜去。
其實,蘇-22僚機在長機發動攻擊後,也曾想立即實施攻擊,然而,兩架蘇-22戰鬥機的間隔太近,編隊太密,僚機無法迅速地展開進行機動占位。因此,等到利軍僚機進行機動時,擺脫導彈攻擊的美軍長機已迅速機動到利軍僚機後麵占位,導致利軍僚機被咬尾攻擊。利軍僚機就這樣為了國家領空的安全而淩空爆炸。
對於美軍來說,這是F-14戰鬥機首次在北非的大空戰,也是AIM-9L空戰導彈首次在北非上空擊落第一架戰鬥機。
然而,對於利機來說,悲慘的局麵還沒有結束。一直在一旁監視局勢發展的F-14僚機,見長機遭到利軍長機的攻擊,開始機動,很快機動到蘇-22長機的後麵,套住目標就開始發射導彈。這枚導彈,也是擊落蘇-22僚機的那種AIM-9L。其結局也很類似:導彈擊中蘇-22長機,爆炸,起火,飛行員跳傘逃生。這樣,利比亞起飛的兩架蘇-22戰鬥機就被F-14戰鬥機擊落了。整個空戰時間才一分鍾左右!這是北非上空首次最現代化的空戰,也是美軍先進的航母戰鬥機首次空戰。
這次空戰對於利比亞航空兵來說,教訓是血一般的深刻:為了國家領空的安全,必須擁有一支現代化的航空兵,包括現代化的戰鬥機、現代化的空戰導彈,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具有現代化意識的飛行員隊伍。據說,利比亞的飛行員大多文化素質不高,主要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而美軍飛行員許多是大學以上文化程度,其中碩士飛行員也不乏其人。
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7年後,F-14戰鬥機再次擊毀利比亞戰鬥機,隻不過這次倒黴的是兩架米格-23戰鬥機。
那是1989年1月4日,新年剛剛拉開帷幕,生活在和平環境的人們正在開始新的奮鬥。誰知,地中海南部上空卻惡風怒號,殺氣騰騰。太陽升起後,地中海海麵上金光閃爍,恰似萬塊碎金在表現著自己。一支航母編隊正在克裏特島海麵上由西向東行駛。
該航母就是美軍的“肯尼迪”號,1968年9月服役,標準排水量為6萬噸,長約320米,寬約40米,載有飛機80架左右,其中包括F-14戰鬥機、A-6/7E攻擊機、S-3反潛機和E-2C預警機等。據稱,航母編隊將去美國盟友以色列的港口進行訪問。
這是航母的作戰隊形:空中,預警機E-2C在慢速盤旋,大圓盤裏的偵察係統不停地注視著數百千米內的動靜;預警機的不遠處,F-14戰鬥機編隊正進行空中巡邏;航母的周圍海麵上,由驅逐艦、護衛艦等艦隻組成的幾道防衛圈,把大航母緊緊包圍著,惟恐遭到意外。其實,美軍航母編隊怕的不是別的,而是南邊300多千米遠的利比亞。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利比亞屢次與美軍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