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自我創業的思路與方法
下崗職工究竟如何自我創業,顯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本章開始,將介紹一些具體、實用的創業方法。本章首先介紹創業的基本思路
一、發掘經曆
經曆,作為人的一種特有資源,隻要你有心去挖掘,甜酸苦辣悲澀劫難都是金。
下崗,既給人的生存帶來一種危機,同時,也給人重新認識自己、調整自己、塑造自己提供一種契機。失業下崗作為市場經濟運行中的一種社會現象,它的出現,是非常自然和正常的,也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在這個時候,失業下崗人員大可不必為此怨天歎命、自暴自棄和憤憤不平;關鍵的問題是在走出傳統舊觀念的那條深巷子後,要全麵地審視自己,重新認識自己和仔細掂量自己,然後,擇其“善者”而從之,才能自己救自己。其中,挖掘各自過去形形色色的經曆,從中抽取有商業價值的東西再加發揮,就是一種很好的自救方式。人生的各種經曆,不是一種簡單的堆砌,而是一個人閱曆的集結、智慧的積累和能量的儲備。從這個意義上講,經曆是人的一種普通而又稀有的資源,是一筆不動產的財產,不去開發或遺忘它,意味著一種浪費和損失。從許多人走過的路程來看,無論是愉快的經曆,還是痛苦的經曆,或者漫不經心的經曆,都潛伏著許多可供利用的商業機會。隻是這些“資源”在大多數情況下,被人忽視和未被開發而已。失業下崗人員大都靠工薪維持生計,勢單力薄,手頭沒有多少資本,要進入市場找飯碗,尤其要重視各自豐富多彩的經曆,最好從你感受最甜、最苦、最澀、最深切的開始,去尋找、領悟、抽取蘊含其中的商機,然後加以發揮、拓展,最後獲取創業自救的成功。
1、愉快的經曆是創業的好材料
每個人都會有過愉快的經曆。這些愉快的經曆,都是些很好的資源,你可以用它來做個大“蛋糕”。假如你從事的工作,是你喜歡做的,那麼,你不僅做得快活、開心,而且一定會做出名堂來。愉快能給人帶來靈感,這是千真萬確的。因為愉快,在你從事某種事情時,能調動人體內所有潛能,使人的創造、激情、能力,處於一種能動狀態,並得到最佳發揮。這就是為什麼同樣在一個有月亮有星星有蟲聲啾啾的夜晚,瓜棚裏的守夜人瞌睡纏綿,寂寞難熬,而樹影婆娑下的情人時光如流,轉眼間,已是“曉風殘月”,卻仍是神采奕奕。請記住,愉快的創業,將伴你終其一生,激發你的熱情,蓬勃你的生機,延益你的生命,富有你的人生。
有位名叫周鳳軍的撫順人,她的自我創業,就是來自這種愉快的經曆。她自找門路,和同伴王躍梅合夥紡織毛衣,從零開始,由小到大,由於手藝精湛,很快就發展擁有了一支200多人的紡織隊伍,其紡織產品遠銷俄羅斯、日本、韓國、美國、德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她倆也因此同時成為撫順市再就業明星。她原是遼寧撫順市搪瓷廠的職工,與王躍海同一個班工作。1992年秋,因企業停產她倆又同時失業下崗。在她倆的感覺裏,生活一下子從陽光燦爛變得陰雲密布。她倆有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喜歡紡織毛衣,而且鉤織手藝相當不錯。有一天,她倆上街閑逛,當周鳳軍看到那熙熙攘攘的人們穿著各種樣式漂亮、色彩斑斕的毛衣時,驀地觸發了紡織毛衣的想法,與王躍海一商量,覺得主意不錯。於是,她倆一合計,就幹起了紡織毛衣的行當。她倆先是攬到本市外貿公司一筆生意,結果,首戰告捷,樂此不彼。接著,她倆又把目光移到沈陽。憑著高超的手藝和吃苦的精神,又在沈陽一家絨線廠攬到了一批2萬件的加工外銷毛衣。於是,她倆便把許多失業下崗的姐妹們組織起來,一起從事毛衣紡織。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她倆已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紡織縱隊,和十幾個廠家有著穩固的業務聯係,事業蒸蒸日上,一片欣欣向榮。她倆終於用自己的雙手,紡織出一個色彩斑斕、充滿情趣的新世界。
2、痛苦的經曆可以轉化為創業的積極素材
痛苦,可以毀掉一個人,也可以造就一個人,關鍵是你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辯證的價值取向。
與愉快的經曆相比,那麼痛苦的經曆,便是陰冷岩石下的一根金礦苗。尋找它雖然陰森可怕,但它有時卻價值連城。痛苦是刻骨銘心的。這種滋味,隻有經曆過的人才能感受到。可是又有誰沒有經曆過痛苦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痛苦經曆。人的一生,為謀生存,從賤到貴,從浪跡江湖到成家立業,從崗上到崗下,從就業到失業,從一己之私到天下大公,痛苦無時不象影子似的,緊緊尾隨在後。有時候,無論是肉體上的還是心靈、精神上的痛苦,都能令人痛不欲生,萬念俱灰。但痛苦又不是不可以解脫的。痛苦雖然使人沉淪,甚至毀滅,但同樣可以使人奮起,獲得新生,關鍵在痛苦麵前,你的價值取向如何?當你痛定思痛以後,你要明白,無論哪種痛苦,都有正負兩麵,既有一定的破壞性,也有一定的建設性。明智的做法是,走出痛苦的影子,化痛苦為力量,從痛苦中悟出些什麼,然後努力去為之。失業下崗人員在忽遭變故後,關鍵是要想得開,站得起、跳得出。因為失業下崗將你陷入困境的同時,也給你帶來機遇。你可以用這個機遇,去尋找人生的轉機,去確定事業的新定位。
有位叫羅密·雷夫森的法國女人,她的創業自救,即是來自這種痛苦的經曆。她發明了一種彈力發箍,投放市場後,不分國界,深受女人的喜愛,如今,年銷售量近億美元。她離婚時,已40多歲了,又找不到工作。丈夫很有錢,但分手時,她僅得到一筆很少的安置費。她必須靠自己工作來養活自己。感情上的打擊,生存上的困境,一度使她非常痛苦和傷感。為此,她經常在梳妝台前孤獨地梳理自己的頭發來打發時光。有一次,她覺得應該有個簡單巧妙的頭飾來攏住這些頭發。當她用一種布包著的弱力發箍帶,不僅可以使頭發輕輕攏起,而且使頭發更漂亮時,她忽然覺得這是個創業的機會。於是,說幹就幹,立即買了一些纖維布,自學裁縫,經過多次失敗,終於製成了那種完善的軟發箍帶,並以她的寵犬“斯卡思錫”的名字加以命名,使它成為全球性的頭飾產品。
3、漫不經心的經曆也可以成為創業的契機
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偶爾得之,刻意求成反而無所獲。漫不經心就是其中一種。失業下崗人員用漫不經心的經曆進行創業自救,有時候,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桃花流水鮭魚肥。因為漫不經心,就是要順其自然。而“自然”本身就蘊含著許多人生規律和心靈感應。當然,漫不經心,也不是毫無用心,而是要心誌淡泊,情趣致遠。因此,失業下崗人員在遭此變故後,不要悲觀,不要浮躁,更不要驚慌,可以先喘喘氣,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然後隨緣就勢地去做點什麼,不管什麼事情,隻要自己願意去做,你就先去做再說。人隻有在行動中,才會有所發現,有所造就,才能形成自身。也隻有在行動中,才會遇上機緣,觸發靈感,悟出先機,開創業績。從這個意義上說,漫不經心,實際上是種潛意識,隻是開初行為目的不明朗罷了,隻要機緣降臨,便可柳蔭自成。
有位名叫孫惠萍的天津人,她的創業自救,就是來自這種漫不經心的經曆。她在家裏開辦了一所弱智幼兒園,幾年來,前後帶了80多個弱智孩子,其中95%的適齡兒童考進了各區弱智學校。她原是天津一家工廠的職工,今年35歲,是個不甘寂寞和富有同情心的人。幾年前,因廠裏經濟效益不好而失業下崗。失業後,她先後幹過服裝裁剪、推銷,還養過兔子、蠍子,但因各種原因,終未成功。為了生計,她又到一家保育院去打工,幫助管理弱智兒童。盡管她沒能長期幹下去,但就在她離開保育院不久,原來從接觸中家長們發現她對孩子的教育既有辦法又有熱心和耐心。當她望著家長們渴求和企盼的目光,看著孩子們一張張呆滯的麵孔,她覺得沒有理由拒絕他們。就在同情心油然而起時,她腦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於是,她利用自家兩間房子,辦起了這所弱智幼兒園。她從接收3個弱智兒童開始,精心調教,從少到多,越辦越火紅。
4、缺陷是創業的特殊資源
下崗人員在擇業自救時,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問題,就是認識自己用好用足自身的特殊資源,包括自身的缺陷。有項專門調查,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人不能成功,關鍵是不能認識自己,對其缺陷更是諱莫如深。這實際上是一個誤區。人有許多資源,缺陷也是一種資源。有時一個人什麼長處都沒有,看起來是個缺陷,但實際上也是一個“長處”:因為自己沒有長處,就會窮則思變,想方設法用別人的長處,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自己的長處。所以,長處是辯證的,動態的,通過後天努力可以彌補的。因此,失業下崗人員失去崗位後,不要驚慌,不要失意,不要泄氣,要好好掂量自己,琢磨自己,認識自己,用好用足用活自身的特殊資源,包括缺陷在內,發揮自身各環節、各部位的優勢,到市場上去尋找自己的飯碗,建立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價值。
有位名叫侯成雲的丹東人,她的自我創業,就是來自這種自身特殊資源。她自謀職業,開辦了一家勞模美食園,並推出了一種物美價廉味好的“勞模大餅”,深受顧客歡迎。由於她的經營處處充滿勞模敬業精神,所以她生意愈做愈紅火。她也因此又一次成為丹東市的下崗女勞模。她原是丹東色織布廠的擋車工,因企業經濟效益不好而失業下崗。下崗後,她也痛苦過,迷惘過,甚至牢騷過,可她始終沒有到市政府上訪要救濟。但人活著總得吃飯。做什麼好呢?自己除了織布其它幾乎一無所長。她想到自己過去是個勞模,曾獨創過“三勤操作法”並在全係統推廣過。勞模應有勞模的本色,即使失業,也不要失意落誌。謀生貴在勤。對,就從“勤”字做起吧。於是,她先是背著2歲的兒子在自家樓下開了個賣粥攤,由小到大,等有了點積蓄後,馬上又在八街市場開辦了一家美食園快餐館,每天電話鈴聲不斷。接著,她又推出“勞模大餅”,並且名副其實,個大味美價低,成為周圍4所學校學生的早點和課間餐。最近,她出資10萬元,籌備創辦勞模實體,旨在發揚光大勞模精神。
二、發揮聯想
用發展的眼光看,下崗得大於失。因為失去的隻是一個具體的崗位,而麵臨的卻是整個市場經濟。
下崗人員,自然要失去很多,如收入、崗位、公費醫療、養老金、雙休日等,生活從此變得漂浮不定,每天早晨醒來,象隻小鳥,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覓食。但無論如何落魄,千萬不要失去聯想。在這世界上,窮人與富人的距離,在很多情況下,都隻有一念之差。這在窮困潦倒時,一個偶然的啟示,便能使人腰纏萬貫,這是因為他能啟動聯想。在聯想的背後,又有鍥而不舍的追求。有人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把一隻香蕉掛在牆上,地上隻有兩截大小不一的竹竿,把它們套接起來,就能撥下香蕉吃,猴子怎麼也做不到,而猩猩做到了。因為猩猩有思維,會聯想。當然,人的聯想要高級、複雜、精彩得多。人的聯想,作為一種思維活動,不是簡單的拚湊,而是一個人觀念、知識、閱曆、智慧以及對人生實踐程度的總彙。因此,失業下崗人員什麼都可以失去,但不要失去聯想。隻有始終堅持夢想才會有聯想。聯想是一個人的慧根,在財富上能結出各種不同的果子。不管聯想有多稀奇古怪,甚至風馬牛不相及,隻要與現實合拍,便會大放異彩。
1、由此及彼創新業
啟動聯想,不僅可以找到飯碗,而且可以把事業做大,象一隻愈滾愈大的雪球。其實它的開端和中心,隻因一團野草和幾片樹葉。
下崗人員隻要不放棄聯想,就有可能時來運轉創業成功。“由此及彼”聯想,往往就會使人感覺到,似有神靈,“千裏姻緣一線牽”。此事與彼事,本來毫不相幹,但由於聯想,它們便連為一體,自然而和諧;此物與彼物,本來天各一方,但由於聯想,便彼此相通,似有靈犀在先;此事物與彼事物,本來素無牽扯,但由於聯想,竟相互啟發,得以順利解決。為什麼會有這種“由此及彼”聯想?關鍵在你聯想的背後,有日思夜想的夢想和追求。所謂“夢想成真”,這是有道理的。因此,下崗人員不要困在家裏,要與外界多接觸,多聯絡,多吸收信息,不要使自己停下來,尤其不要使大腦停頓下來,有了好的想法,就要及時去行動、去投入、去兌現,隻有在“此”上努力,才有可能在“彼”上成功。
有位名叫片山的日本人,他的創業自救,就是得助於這種“由此及彼”聯想。他發明一種黃金礦床勘探法,不用鑽頭用樹葉,而且成功率還相當高。這使他獲得大把收入。他原是日本一家金屬礦業公司的勘探員,一年四季都在野外奔波、輾轉。一般情況下,勘探黃金成功率都很低,隻有3‰,並且費用昂貴,每鑽探一米,要化到幾萬日元,發現礦床,至少得耗上億元的資本。在多年勘探生活中,他發現有黃金礦床分布的地方,總會生長許多藪紫樹。他想,也許這種樹與黃金有些瓜葛。當他從藪紫葉上測出的含金量比其它葉片高出很多時,他立即從中勃發商機,發明了這種“樹葉探金”法,從而在黃金勘探史上大書一筆。
2、刪繁就簡,創新業
下崗人員利用“刪繁就簡”的聯想進行創業,往往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轉機。因為在這世界上,許多複雜、深奧的事情都是靠簡單的方法來解決的。在很多情況下,愈是簡單,愈能蘊含著靈巧,而體現出來的又往往是一個人的悟性。一個人的悟性愈高,這種聯想成分愈是豐富多彩,出人意外,常常給人以“刪繁就簡三月樹”、“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覺。為什麼這種悟性有高低?這也與一個人知識、閱曆、感受和磨煉有關。一個從小到大養尊處優的人,根本就不會有這種聯想,因為他從來就沒有經受過金錢的磨難。隻有對生存有危機感,對創造有誌趣,或曾經被金錢逼迫過,對金錢感受至深的人,才會在實踐中不斷地去豐富和磨煉這種悟性。因此,失業下崗人員要不斷地鍛煉這種悟性,“刪繁就簡”地去聯想一些事理,去尋找一些商業機會,選準突破口,創立自己的業績,隻有這樣,“繡球”才會打中有心人的頭。運用這種聯想,要注意兩點:一是深入。對所要解決的問題,做大量而細致的調查研究,找出問題的症結;二是淺出。解決複雜問題的關鍵,就是使之簡單化,用簡單的手法理順複雜的事理。一個人要成就一些事情,必須善於從簡單開始。有許多人都是這樣,總是把事情想得愈來愈複雜,結果往往是一事無成。
有位名叫郭冬梅的沈陽人,她的自我創業,便是得助於這種“刪繁就簡”聯想。她自尋門路,在一個建築工地開辦一家“洗衣房”,專門為建築工人等外來民工提供服務,由於收費不高,生意奇好,收入也水漲船高。她也因此成了工地的洗衣“女大哥”。她原是沈陽一家線材廠的工人,因企業被兼並而失業下崗。失業後,她擺過攤點,跑過推銷,做過鍾點工,見什麼有錢賺就做什麼,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雖然能賺些錢,但收入很不穩固。她想尋找一個立足點。有一天,她來到工地,想推銷點東西,路過工棚時,看見民工的髒衣服丟得到處都是,她不禁心裏一動,聯想起為民工做家務活計。對,為打工的人打工。於是,說幹就幹,招集了10多名失業下崗女工,買來幾台洗衣機,在工棚裏開辦了這家“洗衣房”,並設有縫補衣服、釘紐扣、縫被子等服務項目。外地民工來沈陽打工,盡管千辛萬苦,但最苦的事還是怕縫縫補補洗洗擦擦的事,這間“洗衣房”給他們帶來家庭般的扶持和溫暖,開業不久,生意就紅火起來。在晴朗的天氣,這裏每天都要掛曬成百上千件五顏六色的衣被,迎風飄揚,成了一道美麗而溫馨的風景線。
3、異想天開創新業
想人家不敢想的事,走人家不敢走的路,發人家不敢發的財,永遠要靠聯想去啟動、去牽引、去馳騁。
“異想天開”聯想,對於失業下崗人員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這要有一種勇氣,即癩蛤蟆敢吃天鵝肉。一般情況下,天鵝肉是很難吃到的,尤其是癩蛤蟆,因為畢竟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於是,人們常常用它來形容難以做到的事。但事實上,有的人不僅吃到了天鵝肉,而且把它們養起來作為搖錢樹。關鍵在於,你敢不敢“異想天開”。這種聯想,不同於一般,它往往需要一個人的勇敢、叛逆甚至荒誕去體現,要敢於想人家不敢想的事,要走人家不敢走的路,要敢發人家不敢發的財。這裏也有個觀念問題。觀念新,行事才有創意,財富才有“天鵝肉”味。我有個朋友說過一句話,至今印象非常深:“過去,我什麼都沒有,但我有觀念,結果我什麼都有了;有的人,什麼都有,但沒有觀念,結果什麼都沒有了”。隻有觀念新,才會有新思維,新舉措。因此,失業下崗人員,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英雄氣短,自慚形穢,要始終保持自我良好的感覺,蹲在地上,望著天上,敢想敢幹,一有閃念,及時嚐試,盡全力去成功。
有位名叫楊為農的安徽人,他的自我創業,便是得助於這種“異想天開”聯想。他開辦了一家仿古書畫社,專為顧客作一些仿古畫作,落有“為農造石”字款,並結集出版了《楊為農仿古畫集》,很受人們歡迎。中央電視台、《安徽日報》等新聞單位對他的仿古畫作了介紹。他也因此成了有名的仿古畫家。他原是安徽巢湖的一個普通農民。50年代,他還在母腹中時,父親就被海盜從舟山群島擄去了台灣,後母親又改了嫁。他從小隨外祖父母生活在安徽。念小學時,他就喜愛練毛筆字、畫刊頭、插圖。“文革”中,作為“台屬”不得不棄學歸田。農作之餘,他便以作畫練書法自娛。每到年底,他便將自己寫的對聯拿到小鎮上去賣,換回幾個筆墨錢。1978年後,他一邊種責任田,一邊四處給人畫像,慢慢地,他練就了一副畫人物畫的功夫。1987年,他又在巢湖市租了一個50平方米的門麵,開始給城裏人畫像,畫誰像誰,形神俱似。有一天,他偶然翻到一本有關北京榮寶齋水印畫的小冊子,他忽然異想天開:人家能搞水印畫,我來試試仿古畫如何?1991年春節,他在巢湖市少年宮開辦了他平生第一個仿古畫展。仿古畫就是贗品,是假畫。當城裏人還在爭議時,他又在合肥的安徽畫廊舉辦了“楊為農仿古畫展”,接著,又馬不停蹄地籌備開辦了這家仿古書畫社,旨在將他的仿古畫進一步推向社會,推向市場。
4、捕風捉影創新業
下崗人員還要練就一個本領,就是“捕風捉影”聯想。這種聯想,往往是“落花無意,流水有情”。“捕風捉影”,不是一種簡單而籠統的收集,而是對包括“道聽途說”、“街談巷議”、“流言蜚語”等所有情報的集合、分析、提煉,使之形成新的信息反饋,從而產生靈感,獲得聯想。一個善於“捕風捉影”的人,便象習武人一樣,任何時候,任何環境,都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應變於千鈞一發,不放過任何商用的細節,及時捕捉潛伏的、流動的以及一閃即逝的商機,並盡快轉化成實實在在的商業價值。因此,失業下崗人員要把“捕風捉影”聯想,作為一種“嗅覺”,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培養、訓練,使之成為一種職業敏感,這將會給你的創業自救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有位名叫徐世勝的山東人,他的自我創業,即是得助於這種“捕風捉影”聯想。他敢為人先,開發製作了一種注塑風葉模具,可一次性地生產出電風扇的高性能塑料風葉,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使“金龍”牌電風扇走向輝煌。他也因此成為膠東大地上的一個明星企業家。他今年38歲,但與電器打交道已是20多年。他原是金龍開達電器公司技術人員,後出任該公司的總經理,是“金龍”電風扇名牌的締造者。科技永遠是企業救星。有一天,他出差到南方,半路上聽到一位同行講,當前世界先進國家生產電風扇風葉,所用的材料已開始由鋁改為高性能塑料,一次注塑成型,既減少了多道複雜工序,又降低了原材料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他眼睛一亮:為何不回去試一試?回廠後,在一無資料,二無圖紙的情況下,經過一次又一次失敗的痛苦,終於開發研製出這種注塑風葉模具,使“金龍”牌電風扇安裝上了高性能注塑風葉,其性能可以和國際上最先進的日本電風扇媲美。
三、尋找空隙
下崗人員要在市場上立足,先要打進一個楔子,然後避重就輕,乘虛而入,占據一個空間,這個打楔子的地方,就是市場的“空隙”、“漏點”。
從世界範圍看,凡是經濟轉軌期的國家,由於產業結構的調整,都要產生大量的勞力後備軍,象一個蓄水庫,需要尋找新的流向,這就形成了失業與再就業的問題。大凡失業下崗人員,手頭都沒有多大資本,要進入市場找飯碗,不要硬碰。最好尋找它的空隙,做個受歡迎的“補漏人”。一般情況下,大眾市場已擁有比較穩固的經營者,要硬性跟進,競爭性很大,無論多麼完善的市場,它都會有許多空隙,等待人們去彌補和開發。積極的作法是,根據社會的需要,來尋找市場空隙,並迅速定位,建立適合自己發展的經營空間。其具體做法是:(1)看看市場上哪一空隙被人忽視;(2)發掘市場空隙目標顧客的潛力;(3)個人在人力、物力及知識範圍內能否應付過來;(4)迅速有效地提供產品或特色服務。
1、利用新奇創業
失業下崗人員,要尋找市場空隙,第一步,可從新奇入手,因為“新奇市場空隙”,偏愛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求新出奇是人類的本性。在人類需求中,大體上是平衡的、守舊的、按部就班的,但人們的求變欲望,始終在這個總體環境中左突右奔,尋找突破口。這時,市場上就出現許多或隱或現的空隙,需要人們非常敏捷地把產品和服務補上。失業下崗人員勢單力薄,隻有走在人家前頭,在人家還沒有覺悟的時候尋找到新奇空隙,占據著有利的經營空間,才有可能在競爭中霸占一席之地。要做到這一點,光有眼光還不行,還要有膽識。膽識是行動的仲裁者。有的人很有眼光,也很有點子,但始終一事無成,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膽識。因此,膽識和眼光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是失業下崗人員需要培養和鍛煉的兩種重要能力。
有位名叫郝銘的上海人,他的自我創業,就是受惠於市場這種“新奇空隙”。他自尋出路,開發了一種新型職業,做了一名調酒師,專門為星級賓館和各種宴會調配雞尾酒,深得顧客青睞,他也因此成了一名頗有名氣的星級調酒師。他原是上海一家軸承廠的職工,30多歲,談吐風雅,有很強的幽默感,因企業與外商合資而失業下崗。失業後,為了生計,他擺過地攤,蹬過三輪車,烤過羊肉串,做過酒店幫辦等,但都感覺不到位。他想做一些既有品味,又有格調和技招的事情。有一天,他參加朋友的一個家宴。這位朋友用幾種不同的酒為大家調出了一種分為三層帶有顏色的雞尾酒。象一種藝術精品,令人賞心悅目。結果,大家慢飲細品的情調取代了過去那種開懷暢飲、互相鬥酒的風格,效果妙極。因為有了酒店做事的經曆,他馬上從這件事上受到啟示。在上海,星級賓館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各種新老餐廳的設施也日趨精美豪華,宴請情調也在升級換代,這樣一來,飲用雞尾酒悄悄然成為一種時尚,調酒師也就必然會成為一個熱門職業。於是,在朋友的指點下,他一方麵豐富化學、生物學、釀造學等方麵的知識,加深對酒的認識;一方麵拜師學藝,勤於品酒,刻苦磨煉,終於從一名失業者而躍為都市星級調酒師。事後他說:“失業,往往能使一個人,從一無所有變得無所不有;從一無所能變得無所不能,從一無所成變得心想事成。”
2、利用怪異創業
怪異往往是一種很好的創意。當它還不能完全為人們所接受時,經營者應該有所耐心,因為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程度的加深,它的光彩才能日漸照人。
失業下崗人員尋找市場空隙,第二步可從怪異入手。“怪異空隙”,雖說有不順眼的地方,卻是“風景這邊獨好”,怪異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在通常情況下,人們總是喜歡與眾不同,也容易接納人家的與眾不同。而這種“與眾不同”,又往往富有較深的創意。盡管如此,但在體現出來的時候,在人們眼中又成了“怪異”。因此,“怪異”隻是一種看法而已,這個空隙市場是確確實實存在的。首先,在整個消費群中,怪異消費型的顧客,占有相當大的成份。他們的消費傾向帶有非常濃厚的個人色彩。有時候,非有“怪異”才能吊起其味口;其次,怪異本身是人類一種潛在欲望,無論是主婦還是主男,在市場上平平常常購買是非常枯燥無味的。因此,迫切需要一些與眾不同的刺激來調動其購買欲,並以此來平衡那種單調的心理狀態。再是,怪異體現在一些產品或服務的需求上,實際上是人們情緒的一種宣泄,是人們充當社會角色非常個性化的一種物質和精神表現。基於以上三點,怪異空隙市場,不僅存在,而且潛力巨大,常常在人們的稀噓之中,“風景這邊獨好”。一般來說,失業下崗人員,經過風吹雨打,嚐過人生酸甜苦辣,積累了一定的人生經驗,對所在社會群體需求有一定認識,要進入這個怪異空隙市場是完全可行的,隻要切入得當,運作得體,其成功,是可望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