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空間和時間理論(1 / 3)

康德的空間和時間理論

《純粹理性批判》的最重要部分是空間和時間的學說。在本節中,我們打算把這個學說作一個批判性的考察。

把康德的空間和時間理論解釋清楚是不容易的,因為這理論本身就不清楚。《純粹理性批判》和《緒論》(Prolegomena)

中都講了它;後者的解說比較容易懂,但是不如《批判》裏的解說完全。我們想先來介紹一下這個理論,盡可能講得似乎言之成理;在解說之後我們才試作批判。

康德認為,知覺的直接對象一半由於外界事物,一半由於我們們自己的知覺器官。洛克先已使一般人習慣了這個想法:

次性質——顏色、聲音、氣味等等——是主觀的,並不屬於對象本身。康德如同貝克萊和休謨,更前進一步,把主性質說成也是主觀的,固然他和他們的方式不盡相同。康德在大多時候並不懷疑我們們的感覺具有原因,他把這原因稱作“物自體”或稱“noumena”(本體)。在知覺中呈現給我們們的東西他稱之為“現象”,是由兩部分組成的:由於對象的部分,他稱之為“感覺”;由於我們們的主觀裝置的部分,他說這一部分使雜多者按某種關係整列起來。他把這後一部分叫作現象的形式。這部分本身不是感覺,因此不依環境的偶性為轉移;它是我們們隨身所帶有的,所以始終如一,並且從它不依存於經驗這個意義上講是先天的。感性的純粹形式稱作“純粹直觀”(Anschauung);這種形式有兩個,即空間和時間,一個是外部感覺的形式,一個是內部感覺的形式。

為證明空間和時間是先天的形式,康德持有兩類論點,一類是形而上學的論點,另一類是認識論的論點,即他所謂的先驗的論點。前一類論點是從空間和時間的本性直接得來的,後一類論點是從能夠有純數學這件事實間接得來的。關於空間的論點比關於時間的論點講得詳細,因為他認為關於後者的論點根本上和前者的情況相同。

關於空間,形而上學的論點總共有四個。

(1)空間不是從外在經驗抽引出來的經驗概念,因為把感覺歸於某種外界事物時先已假定了空間,而外界經驗隻有通過空間表象才有可能。

(2)空間是一種先天的必然的表象,此表象是一切外界知覺的基礎;因為我們們雖然能想像空間裏沒有東西,卻不能想像沒有空間。

(3)空間不是關於一般事物關係的推論的概念或一般概念,因為空間隻有一個,我們們所說的“諸空間”是它的各個部分,不是它的一些實例。

(4)空間被表象為無限而已定的量,其自身中包含著空間的所有各部分;這種關係跟概念同其各實例的關係不同,因此空間不是概念,而是一個Anschauung(直觀)。

關於空間的先驗論點是從幾何學來的。康德認為歐幾裏德幾何雖然是綜合的,也就是說僅由邏輯推演不出來,卻是先天認識到的。他以為,幾何學上的證明依賴圖形;例如,我們們能夠看出,設有兩條彼此成直角的相交直線,通過其交點隻能作一條與該二直線都成直角的直線。他認為,這種知識不是由經驗來的。但是,我們的直觀能夠預見在對象中會發現什麼的唯一方法,就是預見在我們的主觀中一切現實印象之前,該對象是否隻含有我們的感性的形式。感覺的對象必須服從幾何學,因為幾何學講的是我們們感知的方式,所以我們們用其它方法是不能感知的。這說明為什麼幾何學雖然是綜合的,卻是先天的和必然的。

關於時間的論點根本上一樣,隻不過主張計數需要時間,而把幾何換成算術。

現在來一一考察這些論點。

關於空間的形而上學論點裏的第一個論點說:“空間不是從外界經驗抽引出來的經驗概念。因為,為了把某些感覺歸之於處在我們之外的某東西〔即歸之於和我們所在的空間位置處於不同空間位置的某東西〕,而且為了我們可以感知這些感覺彼此不相屬而並列,從而感知它們不僅是不同的,而且是在不同的地點,為此,空間的表象必定已經作成基礎〔zumGrunde liegen〕。”因此,外界經驗隻有通過空間表象才可能有。

“處在我們之外〔即和我們所在的地點處於不同的地點〕”這話是句難解的話。我們作為一個物自體來說,哪裏也不在,什麼東西從空間上講也不是處在我們之外的;這話所能夠指的隻是作為現象而言的我們的肉體。因此,真正的含義完全是這句話後半句裏所說的,即我們感知不同的對象是在不同的地點。一個人心中出現的心象就等於一個把不同外衣掛在不同木釘上的衣帽室服務員的心象;各個木釘必定已經存在,但是服務員的主觀性排列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