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1 / 1)

公共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是圖書館的一個重要類型,是中國圖書館事業的骨幹力量。

中國的公共圖書館是由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門設置的麵向社會,為公眾服務的重要文化機構,經費由國家和地方財政撥付,一般依據行政區域分別設置。它包括國家圖書館,省(自治區、直轄市)圖書館,地區(盟、市、自治州)圖書館,縣(旗、區)圖書館。此外,還有專門為少年兒童服務的少年兒童圖書館。

到一九八九年底,全國縣以上的公共圖書館有2512所。除國家圖書館——北京圖書館以外,在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隻有西藏因自治區圖書館正在籌建,海南因新建省尚未設立省圖書館,其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建有規模較大的省級圖書館,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分別在南寧、桂林設有兩所自治區級圖書館。北京、上海、天津三個直轄市和湖南省還設有獨立的省級少年兒童圖書館。到一九八九年,全國獨立建製的少年兒童圖書館有78所。其他市、縣(區)一般都設有少年兒童閱覽室。

在舊中國,公共圖書館大都集中在沿海和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大中城市。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基本上是空白。新中國建立以後,這些地區的公共圖書館事業已逐步發展起來。一九八九年,全國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公共圖書館有551所。廣西、寧夏兩個自治區已實現縣縣有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新中國建立四十年來,各級公共圖書館在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宣傳黨和政府的政策、法令,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理想教育方麵;在傳播科學文化知識,豐富人民群眾業餘文化生活方麵;在為領導決策、科學研究、經濟建設提供文獻信息服務方麵;在繼承和保護祖國曆史文化遺產方麵都做了大量的服務工作。在新中國的各項建設事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公共圖書館具有藏書門類齊全,專業學科麵廣,讀者類型多樣,聯係社會麵廣等特點。它一般是本地區藏書和目錄的中心。在組織圖書館之間的協調協作、業務工作輔導、研究與交流、專業人員的培訓方麵也起著骨幹作用。某些地方的公共圖書館還受同級文化主管部門的委托,或協助文化主管部門對下一級公共圖書館進行業務輔導。省級圖書館大都是省級圖書館學會的掛靠單位,在地區性的協調協作機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公共圖書館的藏書雖然是綜合性的,但收藏範圍和重點往往又具有所在地區的經濟、科學、文化、教育方麵的特色。服務的對象和重點也不盡相同。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大中城市的公共圖書館,在做好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為廣大讀者服務的同時,一般著重於為科學技術研究服務。縣、區圖書館主要在普及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滿足群眾閱讀需求,促進本縣(區)生產發展、經濟建設,為中小企業服務、農村服務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除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門投資興辦的公共圖書館外,還有為數眾多、小型分散的城市街道和農村鄉鎮圖書館(室),它們是公共圖書館事業的補充。一般是民辦公助,地方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必要時提供一定的資助,添置書籍、設備等給予扶持。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這些圖書館發展較快,已成為公共圖書館事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如廣東、江蘇、上海、湖南、湖北、浙江等省、市的街道、鄉鎮圖書館(室)已具相當規模。廣東省一九八八年底,鄉鎮、街道圖書館(室)有1402所。上海市有220所鄉鎮圖書館(室),藏書超過150萬冊,街道圖書館及少年兒童圖書館分館260所,藏書154萬餘冊。

以下分別重點介紹部分公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