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成績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社會科學研究工作中有過右的失誤,但主要是“左”的影響。五十年代中開始形成的“左”的指導思想,對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研究工作有很大影響,但總的說來,四十年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研究工作的成績是主要的,取得了巨大成績,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
一、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
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引中國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大思想武器。高等學校的社會科學研究工作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必須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
為此,必須重視社會科學科研工作的導向,加強方向性的指導,努力改變過去“重史輕論”、脫離實際的傾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國內外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提到重要的位置上。如江蘇省高等學校的社會科學研究工作過去存在一個突出問題是重傳統學科、輕現實問題,研究人員不願接觸實際。為此,從一九八六年開始,各級黨政領導部門狠抓了科研的指導思想和調整科研方向,提出繼續保持傳統學科的優勢,在加強基礎學科研究的同時,大力開展現實和應用問題的研究。經過努力,已有初步成效。又如四川大學在政策導向上,把長遠的戰略考慮和當前的現實需要結合起來,基礎研究、傳統學科和為發展、改革決策服務的科學研究,根據不同情況,在政策上分別給以扶持、保護和加強,使之各得其所,各展其長。
同時,要密切注視思想理論動向和群眾的思想情緒,見微知著,及時研究,並進行工作。如中國人民大學於一九八六年初成立了由主管科研的副校長負責的校理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各係所的教師力量,共同建設政治理論課程外,特別注意掌握重大思想理論動向,發揮積極正確的指導作用。根據不同時期發生的重大問題,特別是帶有政治傾向性的問題,理論領導小組及時召開全校中層幹部和理論教師大會,傳達中央精神,分析政治形勢,表明立場、態度,指出正確的方向,對全校的政治思想和科學研究工作起了重要指導作用,使師生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提高水平。
要認真組織好理論隊伍。各高等學校都組成了理論隊伍,例如,複旦大學組織了跨係的橫向聯合組織: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和曆史文化研究中心,組織有關人員,在校黨委和行政領導下開展活動,效果很好。
在組織理論隊伍中應當特別注意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各級領導要善於發現人才,嚴格要求、熱情幫助,引導他們刻苦攻讀馬克思、列寧和毛澤東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著作,練好基本功,積極聯係群眾,深入社會實際,謙虛謹慎,不斷進步,發揮骨幹帶頭作用。
加強和改善社會科學研究工作管理,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正確的政治方向所必需的。各高等學校在社會科學研究管理上都注意不斷改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發揮多學科的優勢,由“封閉式”研究向“開放式”研究發展;由單兵作戰向多學科集團的聯合攻關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有的組織多學科人員參加的相對穩定的科研機構,發揮各學科科研人員之長,聯合探索和研究,有的以重大科研項目為紐帶,組織多學科專家協同攻關,促進學科間的橫向聯係和學科建設;有的以新型學科專業建設為中心,促進多學科的相互聯係,以多學科協同研究促進新型學科和應用學科、專業的建設發展。
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活躍思想,繁榮學術
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根本保證,高等學校的社會科學研究,必須始終不渝地貫徹這一方針。
一九五七年毛澤東提出“雙百”方針後,在貫徹執行中經曆了艱難曲折的過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較好地貫徹了“雙百”方針,拓展了研究領域,使各個學科及其分支學科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都得到了發展。如曆史學,過去集中於政治史的研究,而討論的問題也集中於所謂“五朵金花”,即古代史分期、近代史分期、資本主義萌芽、農民戰爭、人物評價。但在“六五”和“七五”規劃中,卻有了很大改變,除了政治史外,還有經濟史、文化史、社會史(包括婦女史、人口史、災荒史等)、科技史、地域史、民族史等等。研究的問題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經濟學的研究範圍,則更為廣泛多樣,其他學科也是如此。同時,為了鼓勵不同觀點的理論研究,有的課題設置了兩個以上不同觀點的課題組,並受到各有關方麵同等的重視和支持。
八十年代以來,學術活動十分活躍,各種學會、刊物明顯增多,各種類型的學術討論會、座談會頻頻召開,鼓勵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各種學術觀點的自由討論,努力造成民主、活躍的學術空氣。國家教委支持並資助文學、史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等主要學科召開的全國性研討會。舉辦研討會的原則是:“張榜召賢,不拘一格,以文會友,百家爭鳴。”如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討論會,自一九八六年以來,每年召開一次全國性的會議,每次都有一個中心議題,各種不同觀點展開熱烈爭論,在共同研討的基礎上,先後編輯出版了《計劃商品經濟與體製改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深化企業改革》、《經濟改革與理論思考》、《回顧·總結·探索》等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