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文物圖象

我國曆史悠久,並有著重視文物的傳統,曆代編製的文物圖錄較多,查找非易。下麵從不同角度分別作些查找文物圖象的簡要介紹,備參考。

一、從綜合性的文物圖錄查找文物圖象

這裏所謂綜合性的文物圖錄,指的是收編文物種類較多,涉及時間較長,而又不限某地出土和某地所藏文物的圖錄。這是人們用得較多,也較為重要的文物圖錄。

《中國曆史參考圖譜》,鄭振鐸編,上海出版公司1947—1951年出齊。該圖譜收編上古至清末各個曆史時期的重要遺跡、名人圖象、古代器物、重要文獻、善本書影、墨跡,以及藝術珍品如雕刻、壁畫、工藝品等各種圖片共三千零四幅,按時代順序分裝二十四輯。第一輯上古,一一五圖;第二輯殷商,一五○圖;第三、四輯春秋戰國,二四八圖;第五輯秦,八十六圖;第六、七輯兩漢三國,二五二圖;第八、九輯兩晉南北朝,一九五圖;第十至十二輯隋唐五代,三七九圖;第十三至十五輯宋代,三四八圖;第十六、十七輯元,二一九圖;第十八至二十輯明代,四○五圖;第二十一至二十四輯清代,六○七圖。每輯有目錄,並附有說明一冊,介紹文物的時代背景及每幅圖片的內容。

《簡明中國曆史圖冊》,中國曆史博物館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本書以大量的照片、繪畫、圖表和簡煉的文字扼要地介紹了從中國原始社會到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曆史發展。全書共分十冊,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各一冊,封建社會六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二冊。第一冊原始社會,1978年出版。第三冊封建社會(戰國部分)和第九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上,1979年出版。其餘各冊也將陸續出版。

《參加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出品圖說》(精裝四冊),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籌備委員會編輯,商務印書館1936年出版。本圖說收我國曆代各類重要文物圖片一千零二十二幅,共分四冊:第一冊著錄銅器一百零八件;第二冊著錄瓷器三百五十二件;第三冊著錄書畫一百七十五種;第四冊是其他,著錄了包括玉器、景泰藍、織繡、剔紅、摺扇、文具、珍本古書及家俱等在內,共三百八十七件。每類前麵冠長篇序言,每一圖象都有中英文說明。展品選自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中央研究院、北平圖書館、河南博物館、安徽省圖書館等所藏珍品,均為我國藝術品中的傑作,是研究中國藝術史的重要資料。

《全國基本建設工程中出土文物展覽圖錄》(線裝二冊),全國基本建設工程中出土文物展覽會工作委員會編,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1956年出版。解放後在全國基本建設工程中發掘出來了大批文物,據估計,僅1949—1954年間出土的文物就有十四萬件以上。1954年5月在北京舉辦了全國基本建設工程中出土文物展覽會,展出文物三千六百六十件。本圖錄是從展品中精選了二百五十六件珍貴文物編印而成,所選文物主要是生產工具和日用器具,出土地區包括北京、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廣東、四川等全國十八省市,時代則從遠古的舊石器時代一直到十七世紀的明代。這些文物對研究我國古代社會的生產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情況,有重大意義。

《新中國考古收獲》,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文物出版社1961年出版。這是一本介紹新中國成立到1961年期間我國考古方麵重要收獲的專書,共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部分。全書除文字部分外,還附有五十三幅插圖和一百三十幅圖版,占全書的二分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選》,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覽工作委員會編,文物出版社1976年出版。本書著錄了新中國成立後出土的重要文物一百件,其中多數是文化大革命以來的新發現。時代從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起,到十四世紀元代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覽展品選集》,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覽工作委員會編,文物出版社1973年出版。本書是我國在英國和法國舉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覽》展品的選集,收錄了展覽會陳列重要展品的圖片一百六十七幅,其中彩色圖版四十六幅,時代從六十萬年前的“藍田人”頭骨化石到十四世紀元代的文物。

以上兩書所收文物,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高度成就,也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重要實物資料。兩書都附有英文圖版說明。

《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第一輯,出土文物展覽工作組編,文物出版社1972年出版。該輯收錄了文化大革命期間河北、湖南、陝西、湖北、北京、河南、安徽、新疆、山東、山西等十個省市自治區出土的曆代重要文物的圖版共二百七十三幅,其中彩色圖版三十四幅。另附文字說明一冊。這些文物中有不少是以前很少發現甚至是第一次發現的,如1968年在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的兩座古墓中出土了兩套完整的“金縷玉衣”,過去它隻見於文獻,這是第一次看到了實物;又如吐魯番地區出土的唐景龍四年(710年)的手寫本《論語》,是現在所見最早的抄本。無疑,這些曆史文物是研究中國曆代社會情況的寶貴資料。

《三才圖會》一○六卷,明王圻、王思義父子合輯,明萬曆間槐蔭草堂刊本。全書分天文、地理,人物、時令、宮室、器用、身體、衣服、人事、儀製、珍寶文史、鳥獸、草木等十四類。每一事物都繪有圖象,並有文字說明,取材廣泛,但在考證方麵有不夠確切處。此外,日本人以本書為基礎編的《和漢三才圖會》,也可參考。

《圖書編》一二七卷,明章潢編,明萬曆四十一年新建萬尚烈等刊本。本書彙輯古籍中有圖有說的材料編成。全書分經義、天文、地理、人道四類,下再分細目。除易象類編和學詩多識二卷有說無圖外,其他各卷都有圖有說。本書考證比較精密,引證古今,條理分明。

以上兩書取材廣博,分類較細,是我國古代圖譜學方麵的重要著作,可供查找我國古代文物圖象參考。

二、查找各時代的文物圖象

查找文物圖象的工具書,除了前述綜合性圖錄外,還有一些是專為查考某一時代的文物圖象而編印的。不過這類文物圖錄中,有些既可按時代斷限,又可按文物的類別分類,如《殷周青銅器通論》,我們即把它歸入後麵“查找各種類別的文物圖象”一節介紹。這裏,僅就隻可按時代斷限而其收編內容不限於某一類文物的圖錄,作些簡述。

《中國原始社會參考圖集》,上海博物館《中國原始社會參考圖集》編輯組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該圖集是根據中國考古工作曆年來的豐富收獲編輯而成。全書共三部分:一、原始群時代,二、母係氏族公社的形成和發展,三、父係氏族公社的解體。

《浙江新石器時代文物圖錄》,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浙江博物館編,浙江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該圖錄收編1958年前浙江省五個新石器時代遺址的主要發掘物,也挑選了一些其他地區采集的文物,共有圖版九十六幅。附錄有浙江全省七十餘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及遺存的分布圖。

《楚文物圖片集》第一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本集收1952—1956年長沙出土的春秋戰國楚文物圖片五十七幅。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上下集),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文物出版社1973年出版。1972年在湖南長沙發掘了一座西漢古墓,出土了大批珍貴的曆史文物,從絲織品、漆器、陶器到糧食、明器等有一千餘件,墓主的屍體經二千餘年仍保存完好。這大量實物資料和保存二千年的屍體對研究我國漢代的社會生產、文化藝術以及醫學都有重大的價值。本書就是這次考古發掘成果的全麵紀錄和研究性的專集,共二冊。上冊是發掘紀錄和研究報告,有插圖;下冊是圖錄,有圖版二百九十二幅,其中彩色圖版七十六幅。

《中國近代史參考圖片集》,北京曆史博物館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年出版。該圖片集收編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有關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圖片和統計資料,共分三冊:上集,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中集,包括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中國形勢、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下集,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圖片的來源一部分選自北京曆史博物館、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三所、各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博物館和個人收藏,另一部分選自外文書刊。全書有照片、美術作品、地圖、統計表等二千多幅,是一本中國近代史教學上很有用的參考圖片集。

《中國近百年曆史圖集》(1840—1975),中國近百年曆史圖集編輯委員會主編,香港七十年代雜誌社1976年出版。本書從數以百計的中外書刊、圖籍中選出了一千七百多幅圖片(包括照片、美術作品、地圖和文物資料)。這些圖片係統和形象地介紹了中國近代和現代的曆史,頗有參考價值。全書共分十六章:第一章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章太平天國運動,第三章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的失敗,第四章洋務運動與第一次割地狂潮,第五章中日甲午戰爭及列強瓜分中國,第六章戊戌維新,第七章義和團運動,第八章辛亥革命,第九章動蕩不安的民國初年,第十章五四運動,第十一章中國共產黨成立與第一次國共合作,第十二章十年內戰,第十三章抗日戰爭,第十四章國共內戰時期,第十五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六章台灣——尚待統一的領土,附錄:中國近百年曆史大事記。另附英文說明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