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身的社交修養
生命中有些東西是不依賴於外力的,要想倍受矚目,要想創建一個良好的人際氛圍,必須得注重內在人格的修煉。正所謂:肚中有貨,不驕不躁,不怕沒有伯樂尋不著千裏馬,氣宇軒昂,平易謙遜,不愁身邊不環繞仰慕的群眾。
招1誠篤守信,取信於人
“誠”的核心就是為人處世要講究真誠老實,光明磊落。在我國,“誠”曆來都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道德規範。在古代曆史上流傳著不少像“伯牙破琴”、“管鮑之交”等讚美待人誠懇的故事,這都是值得我們在與人交往中學習和借鑒的。“以誠相待,金石為開”。同別人相處和交往,誠是取信於人的基礎;若不以誠相待,而是相互戒備。“見麵隻講三分話,決不全掏一片心”,有事求別人時就甜言蜜語,別人求你時卻變成了滿臉寒霜;當麵稱兄道弟,背麵卻用暗箭傷人,這種言而無信、兩麵三刀的人,在社會現實生活中最終隻會成為孤家寡人。
50年代中期,周恩來總理的一次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講話,能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講話一開頭,他就親切地拿自己打比方說:“我祖籍浙江,先輩們長期在江蘇做官,要論出身,說得好聽,叫‘書香門第’;而實際上就是封建官僚階級。因而我從小也接受了家庭的各種不好的影響。”聽到這裏,與會者都萬分感動:以總理的身份,對大家講話竟是這樣推心置腹、直言不諱,真是令人欽佩之極,因而在繼續聽到他談知識分子應該發揮長處、為社會主義服務,同時又要注意克服弱點、樹立革命人生觀時,就感到格外的真摯親切,有說服力。這就是以誠相待的力量。
以誠相待應該做到:
(1)說話辦事堅持實事求是。不能為了個人利益和暫時利益,把一說成二,把是說成非;要堅持一個“真”字,反對一個“假”字,無論是在工作、學習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應該堅持、承認和反映事實的本來麵貌。隻有實事求是才能經得起曆史和實踐的檢驗;誰不堅持實事求是,誰就要受到曆史和實踐的懲罰,曆史上出現過的“浮誇風”和“逼供信”就是明顯的例證。
(2)襟懷坦白。不隱瞞自己的思想觀點,有什麼講什麼。不要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不要該說的不當麵說,不該說的卻背後議論。
(3)是非分明。堅持真理,不向邪惡勢力屈服,特別是當同事、同誌等遭受到冤屈和不公正的待遇時,應該敢於挺身而出,說明事實真相,伸張正義,主持公道。與人相處,如果是非不分、皂白不辨,也許是一個糊塗蟲,他可能就是一個奸滑的偽君子,當然也就無“誠”可言了。
(4)言而有信。與人相處和交往,應該言而有信,切不可言而無信。俗話講得好:“輕諾必寡信”。同別人交往千萬不要信口雌黃,輕意許諾,能辦到的事情盡力辦了再說,即便要說,也要留有適當的餘地;沒有把握辦到的事情切忌不要打包票,輕意許諾;更不能夠為了暫時取悅別人而接受那些辦不到或難辦的事情。你當麵滿口應承幫忙,而實際上又隻能老是用“明天”、“以後”、“下次”之辭來應付和搪塞別人,致使別人一次又一次地抱有希望,而一次又一次地陷於失望;結果貽誤了別人的大事,而導致別人發怒甚至同你絕交。因此,言而無信是人際交往的大忌。
那麼如何才能贏得他人的信譽,不妨看一看下麵這則事例:
《敏拉波尼》雜誌的出版人瓊斯,曾用一種很好的技巧,樹立起了他的聲譽,結果由一個普通的職員升為一家報館的主人。
後來,瓊斯在開始他的創業計劃時,首先向一家銀行借了50元他並不急需要用的錢。他說:“我之所以借錢,是為了樹立我的聲譽。其實我根本就沒有動過這筆借款,當借期一到,我便立即將這50元錢還給了銀行。幾次以後,我便得到了這家銀行的信任,借給我的數目也漸漸大了起來。最後一次借款的數值是2000美元。這次我用它去發展我的業務。”
瓊斯還說:“後來,我計劃出版一份商業方麵的報紙,但辦報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我估計了一下,起碼需要15萬美元,而我手頭上總共才不過5千美元。於是,我再次到那家銀行,也再次去找每次借我錢的那個職員,當我將計劃原原本本地告訴他以後,他願意借給我1萬美元。不過,他要我與銀行的經理洽談一下。最後,這位經理同意如數借給我1萬美元,還說:‘我雖然對瓊斯先生不太熟悉,不過我注意到多少年以來瓊斯先生一直向我們借款,並且每次都按時還清。’”瓊斯是使用心計獲得別人的信賴的。
獲得眾人的信任,鑄就自己的信譽,不論你采取何種方法,但篤誠、守信及勤勞是最根本的要訣。
如果說實現對自己許下的諾言是負責任的表現的話,那麼同樣地,別人遵守諾言也是誠實、負責的表現。
承諾的力量是強大的。遵守並實現你的承諾會使你在困難的時候得到真正的幫助,會使你在孤獨的時候得到友情的溫暖,因為你信守諾言,你的誠實可靠的形象推銷了你自己,你便會在生意上、婚姻上、家庭上獲得成功。
這並不是空話,有許多事實可以證明這一點,國外國內知名度很高的企業無不把信譽推到第一位,受人尊敬的人無不是守信用的楷模。
相反地,有些人隨隨便便地向別人開“空頭支票”,到頭來又不兌現,相信他們無論在哪一方麵都不會成功的。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信守諾言呢?
首先,你在許諾的時候是否想過:“我真的能履行諾言嗎?”這句話。
如果你有自知之明的話,如果你對自己的能力有正確的估價的話,你就能很容易回答這個問題了。
可惜的是有些人並不了解自己。他們認為自己能夠做到,但實際處理事物時,卻往往感到力不從心,最後不得不放棄了原來的承諾,結果如何不言自明。
在感到自己做不到時,你最好不要輕率地向別人許諾,這樣會有許多好處:別人隻能表示遺憾,並不會認為你說話不算數,因而不會產生對你的不信任感;在很多情況下,事情和形勢已經變化了,你做不到但並沒有許諾,事後你也不會受窘。
其次,在你已經許諾了以後,你就應該認真地對待,努力地去實現它。
一個小小的承諾,比如“我今晚9點鍾回家”。在你完全可以做到的情況下決不要掉以輕心,你已許諾9點鍾回家,這時你的同事邀你出去玩,時間可能要拖到10點,你該怎樣做呢?你應該婉言謝絕朋友的好意相邀,按時回家。
雖然這是一件小事兒,但它足以讓你誠實的形象光芒閃爍。
最後,如果你做不到你曾許諾過的事兒就應該及時地通知對方,你的充足的理由和真誠的歉意會使別人原諒你的,同時也可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失信於人,說話不算數,許諾不兌現,意味著你丟失了人之所以為人的起碼品質,意味著在別人眼中你失掉了為人的信譽。這個損失多麼慘重,你當然會掂量得清清楚楚。
除輕諾寡信之外,好耍小聰明、玩弄手腕者也大多失信於人。這樣的人也許可以一時欺騙蒙哄某些年幼無經驗者,可以得利於一時,賺到一筆、撈到一把。可是第二次或第三次,一旦被識破,別人就不會再相信你了。你必將得不償失。從根本上看,從總體價值上看-你騙到的是一粒芝麻,丟失的是一個大西瓜。
《莊子·齊物論》載,有個養猴子的人對猴子說:“我早上給你們三個橡子,晚上給四個。”猴子聽了都生氣。養猴人轉動小腦瓜,馬上再對猴子們耍出一個小聰明來:“好了,別生氣了。我早上給你們四個橡子,晚上給三個。”猴子就高興起來了。
這些猴子的高興大概隻是暫時受蒙蔽所致。天長日久,聰明的猴子自然會悟出養猴人的狡詐和卑鄙。從此不再相信他,而且仇恨他。那時候,養猴人可就要自認倒黴了。
朝三暮四式的狡詐,必然最終失信於人。
失信於人,不僅顯示其人格卑賤,品行不端,而且是一種顧眼前不顧將來,顧短暫不顧長遠的愚蠢行為,終將一事無成。
失信於人,大丈夫不為,智者不為。
你無論對任何一件事兒許諾的時候,都必須慎重地掂量,無論對大人對小孩,對妻子對父母,對同事對朋友,對上司對下屬,對名人對凡人,對老師對同學,對什麼人都是這樣。也無論大的許諾、小的許諾,眼前的許諾、將來的許諾,無論什麼樣的許諾都是這樣。無論你的許諾在什麼時候作出的也都是這樣。你的許諾價值千金。
處世為人之道,大概沒有什麼比誠篤守信、取信於人更為重要的了。你的言行舉止,時刻不可丟棄了這個根本。與人交往時,隻要有這個根本存在,隻要別人還信任你,其他方麵的缺陷或許還有彌補的機會。若失去了這個根本,別人不相信你了,別人不願再與你共事,不願再與你打交道,那麼,你隻能去孤軍奮戰。如今社會,孤軍奮戰者,沒有幾個不失敗的。守信譽,是一種可敬可佩的美德,這是對別人的一種尊敬。
招2以誠心換真心
在所有的交際要訣中有一句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一個“誠”字。有位文化名人說過這樣一段話:“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聖賢之德業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故曰: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意即:天地之所以經久不息,國家之所以安治,人們崇敬的先賢聖人之品德事業之所以不斷地發展光大,都是因為一個“誠”字在起作用。所以說:誠,關係到萬事萬物的生死存亡,不誠,就沒有萬事萬物。那麼怎樣才能展示你的“誠”呢?有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應該看到,我們所說的“誠”字,其含義是人必須虛懷若穀,心底坦蕩,毫無私心雜念,這樣才能做到真實無妄,對任何人不欺騙,隻有這樣,才能交幾個真心的朋友。所以,交朋友,自己要先做到內心的至誠至真。
(2)“誠”的作用在於團結身邊的人,共同一心,成就大業。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任何人都不喜歡虛偽,所以隻有至誠才能從自己的身上把虛偽的劣根徹底鏟除掉,這樣,所有的人才能團結得像朋友一樣,同時共苦、出生入死、同心同德,幹出一番事業。
(3)怎樣才能做到“誠”字,曾老夫子認為最起碼要做到五點:
①誠懇。知道自己的過失便加以承認和盡快改正,沒有絲毫的吝惜掩飾之心,這是最難做到的事情。豪傑之所以成為豪傑,聖賢之所以稱其為聖賢,都因為他們為人誠懇、光明磊落,這是常人望塵莫及的。反之請你想一想,其實能夠戰勝自我而達到內心的誠懇,那該是多麼快樂的事情啊,由此不知可以省去多少糾葛羈絆,避免了多少遮掩矯飾的醜態啊。
②誠實。知道自己的實際能力與水平,不喜愛那樣的虛名。自古以來都是三種人的身邊常有禍事:包藏禍心、想害別人利益者,會反受其害;過分嫉妒,容不得他人的人,不被他人所容;再有就是喜愛虛名,並且不擇手段去竊取的人,早晚會被別人識破揭穿。交朋友就要實心實意,來不得半點虛偽,否則,你就不會交到朋友,而會增添仇家,反惹禍端。
③誠心。我們應當永遠地誠心待人,虛心處世。誠心則會引導你誌向專業而勇氣十足,曆盡千磨百煉而不改初衷,最終必定會有朋友的真誠相助;成就大的事業,虛心則是不矯揉做作、不夾私見,用這種方法來接人待物,對待朋友,最終必定可以被別人所理解接受,順理成章地成為摯誠的朋友。
④誠意。俗語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鬼神回避。”所以,曾國藩指出,凡涉世交友之人一定要下決心把這兩個字理解透徹,處理完美,才好與各種人打交道、交朋友。誠意即以樸實、廉潔、正直為本體,講真活、實話、直話,不拐彎抹角兜圈子。也許你的話初聽起來讓別人不能接受,時間長了,朋友自然能夠了解你的心意。但是如果失去誠意,縱然你妙筆生花,也會露出破綻。騙人的事情隻能欺騙一時,不可能永遠哄住人,到頭來隻怕會搞得人人心中對你設防,心灰意冷,那麼,哪裏還會有對你真心誠意的朋友呢?
⑤開誠布公。對朋友切不可玩弄權術,不可區別貧富貴賤,更不可以攻擊別人的隱私或在背後低毀別人的短處。
“人之交,信為本。”與人交往必須講信用,這是最起碼的生活準則,這樣,別人才會感到你是一個踏實的人,從而愛和你交往。因此,在交際的過程中,要不嫉妒、不猜疑,小人之心不可取。要做一個胸懷開闊、光明磊落、心底無私的人,特別是一個文明的人絕不用嫉妒、猜疑去對待朋友和同事,而以一顆真誠友好的心奉獻給他人。
要學會容忍他人的缺點。改變一個人長期形成的行為習慣是困難的,為此憤恨他人更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寬厚、容忍、善解人意,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格。社交中遇事要量力而行,不要輕率地對別人許諾。
在社交場合最忌諱浮誇賣弄的行為,那種不顧別人需要,一味在眾人麵前出風頭的舉止,是一種膚淺、缺乏教養的表現。對一些生活枝節問題要盡量表現出“從眾”行為,與別人采取比較一致的行動更易與人關係融洽,也是對人尊重、信賴的表示。記住不要盡情表現你的聰明才智,讓他人感到難過,相反,應當用你的智慧去啟發別人的思路,讓人覺得和你一樣聰明。
在社交場合,每個人都把自尊心看得很重,公開受人奚落就是在眾人麵前自尊心受辱,這對任何人都是難以容忍的。得到別人稱讚的時候,應當表示喜悅,同時,也可以略表自謙,以示謙虛。當受到別人批評時,態度要謙恭,並希望對方以後多提出這樣的批評意見。要尊重、同情、幫助有殘疾的人,絕不可嘲笑、侮辱甚至虐待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