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應急篇
急救常識
一、急救的程序
急救是指在短時間內,對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意外災傷和疾病所采取的一種緊急救護措施。
急救的要點是保持鎮靜,準確判斷(傷害性質、程度及生命體征),迅速救護(自救與互救),並盡快與醫院聯係(撥急診呼救電話),同時為送院治療做好準備。急救的一般程序及方法是:
判斷意識、心跳(心率、心律)、呼吸、血壓、瞳孔等生命體征。具體做法是:大聲喊“喂,你怎麼啦!”同時手拍或手掐其眉骨(眼眶上緣),觀其有無意識反應;察其瞳孔是正常還是散大;手按頸側鎖骨乳突肌處頸動脈或手腕內側橫紋橈側處橈動脈,判斷其有無脈率(心率);將手掌麵或麵頰部貼近傷者口鼻處,以判斷其是否呼吸;有可能和有必要時測其血壓。
搶救生命——立即施行心肺複蘇(人工呼吸和心髒按摩)和針刺人中、合穀等穴位;基礎救護——止血、包紮、固定、取合適體位等;緊急呼救——撥通各地急救電話,簡明扼要報告病情、病因、時間、地點、人數等要素和迎接救護車的詳細地點,同時做好相應送院準備。
二、急救的基本技能及應用
壓迫止血法(指壓法):在出血部位的上方(近心髒端),在動脈行走中最易壓住的部位(壓迫點),用拇指或其餘四指把該動脈管壓迫在鄰近的骨麵上,以阻斷血液來源而達到止血的效果,其為最迅速的一種臨時止血法,一般認為壓力必須持續到其他止血法止血後方可解除。常見部位出血的壓迫止血法有:前額部和顳部出血,用指壓迫同側耳屏前上方約一指寬處搏動的顳淺動脈於顳骨上;後頭部出血,用指壓迫耳後突起下麵稍外側耳後動脈處;麵部出血,用指壓迫同側下頜前1.5厘米處搏動的頜處動脈於下頜骨上;肩部及上臂的出血,將傷員頭轉向健側,用拇指壓迫鎖骨上窩內1/3處搏動的鎖骨下動脈於第一肋骨上;前臂和手部的出血,將傷臂稍外展外旋,用拇指或食、中、無名指壓迫肱骨上;大腿及小腿的出血,傷員仰臥,患側大腿稍外展外旋,在腹股溝中點稍下方摸到搏動的股動脈,用拇指重疊或用兩手掌根重壓其在恥骨上;足部的出血,在踝關節背側、脛骨遠端將搏動的脛前動脈(即足背動脈)壓迫在脛骨上,或在踝關節內踝的後方,將搏動的脛後動脈壓在脛骨上;手指部出血,用健側手指捏住傷手的指根部(指側方)指動脈處。
繃帶加壓包紮法:指用無菌敷料覆蓋創口後,用繃帶加壓包紮,以壓住創傷部位的血管而止血。該法止血效果好,適用麵廣,手法簡便,當出血量大時應先行壓迫止血或止血帶止血後進行包紮,包紮後應注意傷口是否達到止血效果。
止血帶法:指用特別的止血帶或膠皮管,或用毛巾、寬布條等代用品,縛紮在傷口的近心端,即上肢出血縛紮在上臂上1/3處,下肢出血縛紮在大腿上1/3處。該法主要適用於四肢大動脈出血。方法是:將傷肢抬高,在肢體上用軟布加墊後再紮止血帶,鬆緊適宜以達止血目的即可。止血帶間隔0.5~1.0小時應放鬆1~2分鍾,以防肢體壞死。
上述止血方法適用範圍有所不同。動脈出血(出血呈噴射狀,血色鮮紅,流量大,可危及生命)常用指壓法、加壓包紮法、止血帶法進行止血;靜脈出血(出血呈持續性,血色暗紅,血流量大,常能找到出血點)常用繃帶加壓包紮止血法;毛細血管出血(出血常為滲出性,或為若幹小血滴,快者彙集流出)一般用加壓包紮或指壓法止血,或用明膠海綿局部止血。
急救包紮的目的是壓迫止血、減少感染、保護傷口、減少疼痛、固定敷料及夾板等。常用包紮方法如下:
1.繃帶包紮法
根據包紮部位的形態特點采用不同的包紮方法。
環形包紮法:用於包紮身體粗細均勻的部位,如額部、手腕、小腿下部等。包紮時先張開繃帶卷,把帶頭斜放於傷肢上,並用左拇指壓住,將組帶繞肢體包紮1圈後,再將帶頭一個小角反折,然後繼續繞圈包紮,約包紮3~4圈後用膠布粘貼住繃帶末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