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本是羽國《千字文》中為教導孩童習字押韻所編,卻蘊含天地至真至聖之理。
據傳宇宙初時乃一片混沌,而太古有大能者,於混沌中降生,吸收混沌之力不斷成長,逐漸開慧,卻見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混沌從未有所改變,便以自身精氣為引,牽動混沌中濁物進行凝煉,不知耗盡多少歲月終於煉成一柄巨斧,此斧經曆無形化有形,又經曆有形化為無形,最終返璞歸真,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大能便以此斧為引,劈開天地,從此清濁之氣二分,清氣向四周彌散而去,形成無盡虛空,濁氣則不斷彙聚,形成無盡星辰,大能又將大斧定於宇宙中心,使其維持清濁兩分之態。
而大能卻因混沌散去以致耗去的精氣無法補充,一日日虛弱下去,陷入了沉睡,最終,大能再也未能醒來,而他曾經呼出的氣息,彙聚一起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雲;他過去發出的聲音,延續至今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肌膚也逐漸發生變化,成為了遼闊的大地;他的血液靈性喪失變得清澈而透明,最終化成了了奔流不息的江河,而羽國人便生存在這一片由大能身軀所化成的土地之上。
初時天地之間雷暴連天接地,叢林之中瘴氣彌漫,更有無數靈禽異獸存在於荒野山林,河海湖泊之中,羽人先祖便生存於如此環境之中,數千年間,他們冒著風霜雨露披荊斬棘開疆拓土,不斷擴大羽人生存範圍,上古有聖賢察世人生存艱難,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而又多有早夭者,能活至知天命之年鮮有人焉,又觀天地間動物捕食避敵進退有度,於瘴氣林中穿行無礙,便認真揣摩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動作神態,不斷嚐試不斷模仿,終成一術名曰“五禽戲”傳於世間,世人紛紛習練,自覺筋強骨壯,甚至可攀援林間力如虎豹,後世之人則以此為基,不斷模仿其他動物開拓創新,終於造就了如今羽國習武之盛景,不論男女老幼,習武者十之有**。而如此艱苦環境卻也造就了羽人豁達情懷,羽人喜酒,一碗米酒下肚,執劍起舞,或詩或賦,豈不快哉!
漫漫千餘年間,羽國代有才人出,有能人誌士不再滿足於僅僅模仿動物之法,改而效法天地,觀天地間風雲聚散,氣候變通,日月運行,萬物消長之妙,默會於心,終有所悟,形成九大流派,其中頂尖宗門可稱宗,自此羽國便有武宗、體宗、墨宗、數宗、術宗、丹宗、釋宗、魂宗、星宗九大宗門,號稱羽國九大天宗,而其餘小門小派更是不可盛數,不過羽國尋常百姓自是不知。
羽人好武,羽人中十之有**皆習武,其中能習內功者百不存一,但習練外功內功卻均可入道,習練外功之人以體入道,模仿天地間動物修養生息,以期借此達到通神之目的,修行道中稱之為體門。習練內功之人,在內力流轉基礎之上模仿天地間大河流轉,萬物榮枯,以期溝通天地之力,修行道中稱之為武門。
羽人喜吟詩作賦,昔有讀書之人偶然心血沸騰間引動天地之力,以致風起雲湧,地動山搖,自此部分讀書人中便代代相傳,詩詞字句間有墨力流轉,結合自己感悟與墨力,心有所感間,便可借助天地之力搬山撼嶽,溝通鬼神,修行道中稱之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