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民國三十二年,月牙山下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一個鎮子,鎮子外頭立了一塊三米來高的石碑,上麵刻著落月鎮三個大字。這石碑像是天上來得,形狀似月牙,上麵的字尤其好看,往鎮子外這麼一立還真像那麼回事。
落月鎮實際上並不很大,景色卻是一絕,亭台樓閣,河堤楊柳,還有那湖中的一方醉月閣。鎮上的人都來自五湖四海,都是一些被戰爭害得無家可歸的可憐人,聽他們說,走投無路的時候碰到一位洛老板,將信將疑來了這個鎮子,雖說在深山內,這吃飽穿暖的,又遠離戰爭,街坊鄰裏的就安心在這住下了。
對洛老板,百姓也並非沒有疑惑過,這是什麼人?這鎮子又是什麼來曆?誰也不知道,每當有人問他,他總是笑著,眼裏是深不見底潭水。洛老板名長風,就住在醉月閣。醉月閣離岸邊有一段距離,總是有一隻木船停在醉月閣前,有人要去醉月閣,喚一聲“老九”,便會有人劃著小船來。醉月閣是茶樓,至於為什麼建在水上,長風說,那是賞月的最佳方位。
雖說水上麻煩了些,但醉月閣來來往往的人還是不少。長風喜歡說書,實在也是說的好。每日一個不長不短的故事,早上到午間。鎮上的人要是無事,就到醉月閣去。醉月閣裏有一位阮娘,約莫三十五六歲,做點心的手藝可謂一絕,價錢卻是實惠。
每日聽長風說故事,喝一壺好茶,再吃上一碟阮娘做的點心,這樣的生活怎能讓人不羨慕。
落月鎮在深山內,要到達落月鎮,需穿過一片竹林,若是不仔仔細細察,根本找不到落月鎮。有時候,就算是真仔細尋找,不放過任何角落,也找不著。這樣與世隔絕的地方,卻總能被有心人找到。他們都是來找洛長風的。每當有客來,鎮上裏總是很熱鬧的。倒不是說街坊都夾道歡迎,而是因為這客人,鎮上的鳥兒都一齊發聲,也不惹人煩,更像是某種提示,提示四鄰有人來了。
說來倒是有趣,專程找長風的人無不穿金戴銀,人人看起來都是家世顯赫,錦衣玉食。一般客人會在鎮上的落月棧住上幾日,等長風心情好了,他們才有聽故事的機會。進醉月閣的客人,出來時喜怒哀樂全都寫在臉上了。不知道長風究竟跟他們說了什麼,隻是後來,這喜怒哀樂成為了街坊鄰裏間一個賭,賭這客人出來時臉上的表情,贏的人可以在指定長風說一個他想聽的故事。